大家好,這裡是每周讀享一本書,我是本周的分享者實頭,今天是《國富論》分享的第六期。
上期我主要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國富論》第四篇九個章節的全部內容。今天我將按照閱讀分享周計劃表的內容帶領大家重點解讀一下本書的最後一篇第五篇。
第五篇周分享計劃表
一、第五篇內容介紹
第五篇標題為「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本篇共包含三個章節的內容,全篇邏輯為:
古代修建長城構建國防
第五篇主要討論了君主在履行付託給他們職能時所做的支出,還有就是君主們為了應付這些支出所必要的收入以及出現入不敷出情況的結果。君主對國防支出的討論又包括對各種軍事組織、法庭、維持公共工程的方法以及教育和教會機構的討論。
在本篇斯密介紹了君主三種應盡的職責:
第一,保護社會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侵犯,即國防。
第二,儘可能保護任何社會成員不受其他任何成員的侵犯和壓迫,即設立完全公正的司法機構。
西方社會司法機關
第三,建立和維護個人或小團體所不感興趣投入的某些公共設施和公共機構,因為這些設施和機構產生的利潤決不可能補償個人或小團體的投入,儘管對於社會整體來說常常是不僅能收回而且還能得到大得多的利益。
君主統治著國家履行著職責
君主要履行這些職責,就必然需要一定的費用,而這一定的費用又必然需要一定的收入來支持。因此,君主或國家的開支主要是:國防開支、司法開支、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的開支。當然,還有一種額外的開支,即維護君主尊嚴的費用。
要開支,就一定要有收入,那麼君主或國家的收入從哪裡來呢?資本和土地,是專屬於君主或國家的資金以及收入的源泉。另外,還有賦稅,即加在地租、利潤和工資上的稅收。
二、我國的現代財政收入
在這裡想結合斯密本篇的內容給大家聊一下中國現在的財政收入政策。
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主要來源
國家財政的收入來源一共分五部分: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益、國債收入和收費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具體收入來源的最終來源為:
第一部分為稅收收入,主要是通過徵稅取得的收入,在中國稅收收入按照徵稅對象可以分為五類稅,即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
第二部分為國有資產收益,主要是指國家憑藉國有資產所得權獲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收入的總稱。
第三部分為國債收入,主要是指國家通過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償性收入。
第四部分為收費收入,主要是指國家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實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設施的使用時,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費用的收入形式。
第五部分為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三、我國現代稅收政策
而其中財政收入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就是稅收。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國家的公民都有對自己國家進行繳稅的義務。一般來說,國家在對公共建設的過程中,都會向公民徵收稅。並且,在我們生活之中,也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稅收,比如個人所得稅,營業稅,房產稅等等。
個人所得稅徵收
在稅收方面,一般收入高,經濟實力雄厚的人或者企業繳稅會多。收入偏低的人群,稅收反而少,甚至在很多地區和場所還可以免稅,比如機場的免稅店以及最近比較火熱的海南免稅新政。那國家通過徵稅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呢?
在我們國家,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其實在我們國家每一項稅的徵收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的,國家通過徵收各項稅來實現組織財政收入、配置資源、調節需求總量、調節經濟結構、調節收入分配、保護國家權益並且有效監督經濟活動。
就拿個人所得稅來說,目前實行的超額累進稅率就是有效調節居民貧富差距的有效手段,對高收入者進行多徵稅,對於低收入者少徵稅甚至不徵稅,不僅有利於照顧窮人,也便於留住國家的富人。
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後,國家財政部很快便聯合國家稅務總局以及國家發改委為全國抗擊疫情提供各項優惠稅收政策,並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同時還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進行稅收優惠政策傾斜,體現了國家通過稅收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同時還有效配置國家資源,確保社會總需求的穩定供應。
結束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收看,下期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