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點,郭媽又一次登錄微博「專升本英語郭媽媽」。
作為一名專升本教育博主,她目前已發布了一千多條微博,擁有近六萬粉絲。
5月15日一大早,她發了一篇wb小作文:
做出選擇時,要永遠告誡自己——當前已是我最好的選擇,無論在哪條路上都會布滿荊棘,會困難到想要放棄。但我不應抱怨,不應後悔當初該選擇另一條路。
我不要左顧右盼,我要堅定信念走下去!而她自己,從2000年選擇教育這條路開始,至今已過了20年。她懷著一股子「把英語琢磨透」的執拗勁,把無數心懷夢想的考生送入了象牙塔。
郭媽與英語教育的緣分開始於2000年的青島,生物學專業畢業的她,最初是用英語教授生物知識,第一堂課的受眾是一群40多歲的職稱英語考生,這讓當時只有20多歲的她很緊張。45分鐘的試課,她拿出幾倍的時間來準備。試課之後的報名情況這讓她對自己產生了認同,「認真做下去,自己是可以做好英語教育的」。
後來,她從青島來到濟南。當時,很多學校向她拋出橄欖枝,為了解決生活的困境,她在多個機構授課,與智博的緣分也是在那時種下。對她而言,很多地方只是短暫地停留,但在智博她找到了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郭老師說王校長對教學工作的關心和關注遠超乎想像,管理層對於教學工作的支持,使得老師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把精力和心思投入實際教學中。與此同時,智博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也與她分外契合。從智博開始,她深耕於專升本英語教育這片土壤。她最喜歡對學生說的話是『你不用怕,一切交給我』。
她把英語比喻成一座叢林密布的大山,而自己則是森林護林員,熟悉山中的每一顆樹、每一塊石頭、每一條或明或暗的路。她自己也曾數次摔倒、走進死胡同,最終才知道哪條路可以穩穩噹噹走到終點。
她披荊斬棘,為的是學生一路平坦。
『最怕有些孩子心太急,總想著自己尋找方法,走上那些貌似寬闊許多的捷徑,發現不對之後再想跟我走,卻落下太多。』『只要跟緊我,你就別怕掉隊,我發現有人偷個小懶走得太慢,會讓前面的孩子先踏踏步,抓緊折返把你提溜回來。』
每一年,她都會帶著所有的學生,走下去,翻越這座大山。
曾有學生跟她交流說自己不想學習了,也不想再提升學歷,他似乎能看到未來的生活,考上專升本、念完本科、找個穩定工作,這樣按部就班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
但他想要不一樣的人生。
她只回了這樣一段話:這些想法好像沒什麼錯,卻只看到了闖蕩出來後的美好生活和光鮮模樣,而忽略了成功背後的崎嶇的道路,抹殺了那些在路上的失敗者。就好比同學們看得到她在課堂上「揮斥方遒」的意氣風發,卻不知道很多個深夜,她都躬身於小檯燈之下,備課、答疑。
『我已經熬了很多年夜了, 幾乎從沒有在12點前休息過。』
在她看來,很多孩子都在嚮往著明天會更好,但一味地做夢,明天永遠不會到來。做好當下,心懷些許期待,明天才有可能成為今天。而且對於大多數普通孩子而言,讀書深造是實現階層跨越最簡單的途徑。她希望大家都可以抓住專升本的機會,慢慢往上走。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貢獻出更多的價值。在她看來,考試表面上考的是學科知識,從深處來看,是背後所蘊含的邏輯性、意志力和對細節的洞察。
這些才是日後可以運用到生活裡的東西。絕非簡單地為了應試而考試。
郭媽說:語言不分三六九等,我希望自己教的英語不只作用於專升本考試。
上過郭媽課的學生,都會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課堂上她習慣於從一個小的知識點發散,連起一條線,最後串聯成一整個英語網絡。這看似簡單的發散背後,是她十幾年的反思總結和備課。
她喜歡有學生參與的互動感,課堂上學生的眼神、表情和動作都能傳遞給她很多信息,讓她知道哪些地方該著重再解釋一遍。
而不能見面的日子裡,直播課的討論區就成了好幫手,快速滾動的留言實時給予她反饋。偶有同學會埋怨她「講英語無關的內容、開車」,她每次只能細細解釋『怕大家走神,想讓大家笑一笑,放鬆之後再專注精力聽課。』
她不怪大家的抱怨,很謙遜地說自己會探索更好的方式。也常有其他學校的老師不解問「為什麼教了這麼久的內容,還要再備課呢?」
答案很簡單,日日新,一遍有一遍的思考。學生的疑惑和回饋讓她一遍遍充實內容,生活中的感悟讓她不斷調整講述案例,時刻與當下、與學生同步。
從最初的速記單詞到講授語法、做題技巧,她不斷反芻、復盤,現如今,已總結出一套富有個人特色的英語教學方法,得到了業內同行和學生的肯定。她的課堂,也慢慢從線上延伸至線下,一躍走出智博,走向更廣闊的網絡空間。
「我知道有些孩子沒有條件來智博上課,他們可以跟我在微博上學一些知識。只要多幫助一個學生,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小智曾問過郭媽:「您和學生是怎樣的關係?」
她沒有正面回答,但課堂上的聲聲「孩子們」早已給出了答案。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將他們放進心裡最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學生眼裡,她溫暖幽默,卻又時常嚴厲。
課堂上看到長一期學生仍在問反覆強調的基礎考點時,她的語氣總會陡然加劇,原先溫柔的表情也不復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生氣,而是一個母親的焦慮—考試在即,強調了無數遍的基礎考點卻還是有遺漏。斥責之後,她仍會細緻地把那個考點再講一遍。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們能走得更遠。就像母親總會嘮叨孩子的心態一樣,正是因為在乎,所以嚴厲苛責。」
她時常覺得惋惜的是「即使在今天,英語仍舊是很多學生的攔路石」,而我們的堅守,為的就是「告訴更多的孩子們,攔路石也是墊腳石」。她幫助了一批批孩子們踩著石頭成功升入本科、讀研,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一個溫暖的家。那些從智博走出去的孩子不是無根的飄絮,大家是風箏,絲絲細線依然牽著她的心。
每天刷微博看見那些上岸的孩子依舊每天打卡學習,她總會覺得欣慰;而那些時隔多年再次閃動的頭像,也常常送來讀研、讀博、就業的好消息。
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她,在家庭中付出地很少。她把學生看作孩子,卻為此忽略了自己的女兒。
女兒如意才不過幾歲,正是別的孩子正需要在媽媽懷裡撒嬌的年紀,但小如意,卻只能目送媽媽的背影出門,聽媽媽在書房裡給大哥哥大姐姐們講課,偶爾還會傳來媽媽批評他們的聲音。郭媽常跟女兒解釋自己的工作,如意雖懵懂,卻感受到了媽媽的執著。她只是偶爾在媽媽閒下來的間隙,怯生生地問媽媽「可以陪我玩一會兒嘛?」
這是母女倆難得的溫馨時刻。
如果用一個季節來形容郭媽,那一定就是夏天了。夏天般火熱,從內而外的熱切,從早到晚的激情。
學生給予了她百分百的信任,她便付出百分百的熱忱。她知道那信任背後是千萬個學生的未來、千萬個家庭的期盼。每年的夏天也是郭媽最有獲得感的季節,每當專升本錄取結果公布時,報喜的訊息總會讓她的手機死機那麼一會兒,她曾試著仔細截下每一位同學的喜訊,但還是不會嫻熟的操作手機截圖,用郭媽的話說『太難了啊』。
最讓她感動的是,摻雜在其間的是少許未上岸學生的訊息,「郭媽,雖沒上岸,天高路遠,下個回合見!這段時間,真的謝謝您」。這些瞬間都讓她覺得:『教育這件事永遠有意義』。
一年四季的播種,終於在這個時節開出絢爛的花,年年歲歲,歷久彌香。但今年的夏天有些特殊,這群孩子們在經歷了考綱變化、政策變動、考試推遲之後,終於傳來了專升本考試擴招的好消息。專升本考試也定在了6月20日、21日。一些孩子們開始想像著7月會多美好,或焦慮自己「折翼」於6月。她一連發了很多條微博想要開導他們:
「大考在即!緊張是對的!讓緊張成為動力而不是障礙!」
「無論在哪一定一定要堅持下去,忍耐住最後一刻的煎熬!快結束了,給通往本科的這段路劃出一個圓滿的句號!」「風箏」即將飛上天,郭媽緊緊把線握在手裡,她等待著,手機消息再次因報喜而卡頓的那天。
你眼中的郭媽是怎樣的?你們之間有過什麼樣故事嗎?我們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