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梅:我是英語大山裡的護林員

2020-12-26 智博專升本新媒體中心

晚上11點,郭媽又一次登錄微博「專升本英語郭媽媽」。

作為一名專升本教育博主,她目前已發布了一千多條微博,擁有近六萬粉絲。

5月15日一大早,她發了一篇wb小作文:

做出選擇時,要永遠告誡自己——當前已是我最好的選擇,無論在哪條路上都會布滿荊棘,會困難到想要放棄。但我不應抱怨,不應後悔當初該選擇另一條路。

我不要左顧右盼,我要堅定信念走下去!而她自己,從2000年選擇教育這條路開始,至今已過了20年。她懷著一股子「把英語琢磨透」的執拗勁,把無數心懷夢想的考生送入了象牙塔。

郭媽與英語教育的緣分開始於2000年的青島,生物學專業畢業的她,最初是用英語教授生物知識,第一堂課的受眾是一群40多歲的職稱英語考生,這讓當時只有20多歲的她很緊張。45分鐘的試課,她拿出幾倍的時間來準備。試課之後的報名情況這讓她對自己產生了認同,「認真做下去,自己是可以做好英語教育的」。

後來,她從青島來到濟南。當時,很多學校向她拋出橄欖枝,為了解決生活的困境,她在多個機構授課,與智博的緣分也是在那時種下。對她而言,很多地方只是短暫地停留,但在智博她找到了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郭老師說王校長對教學工作的關心和關注遠超乎想像,管理層對於教學工作的支持,使得老師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把精力和心思投入實際教學中。與此同時,智博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也與她分外契合。從智博開始,她深耕於專升本英語教育這片土壤。她最喜歡對學生說的話是『你不用怕,一切交給我』。

她把英語比喻成一座叢林密布的大山,而自己則是森林護林員,熟悉山中的每一顆樹、每一塊石頭、每一條或明或暗的路。她自己也曾數次摔倒、走進死胡同,最終才知道哪條路可以穩穩噹噹走到終點。

她披荊斬棘,為的是學生一路平坦。

『最怕有些孩子心太急,總想著自己尋找方法,走上那些貌似寬闊許多的捷徑,發現不對之後再想跟我走,卻落下太多。』『只要跟緊我,你就別怕掉隊,我發現有人偷個小懶走得太慢,會讓前面的孩子先踏踏步,抓緊折返把你提溜回來。』

每一年,她都會帶著所有的學生,走下去,翻越這座大山。

曾有學生跟她交流說自己不想學習了,也不想再提升學歷,他似乎能看到未來的生活,考上專升本、念完本科、找個穩定工作,這樣按部就班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

但他想要不一樣的人生。

她只回了這樣一段話:這些想法好像沒什麼錯,卻只看到了闖蕩出來後的美好生活和光鮮模樣,而忽略了成功背後的崎嶇的道路,抹殺了那些在路上的失敗者。就好比同學們看得到她在課堂上「揮斥方遒」的意氣風發,卻不知道很多個深夜,她都躬身於小檯燈之下,備課、答疑。

『我已經熬了很多年夜了, 幾乎從沒有在12點前休息過。』

在她看來,很多孩子都在嚮往著明天會更好,但一味地做夢,明天永遠不會到來。做好當下,心懷些許期待,明天才有可能成為今天。而且對於大多數普通孩子而言,讀書深造是實現階層跨越最簡單的途徑。她希望大家都可以抓住專升本的機會,慢慢往上走。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貢獻出更多的價值。在她看來,考試表面上考的是學科知識,從深處來看,是背後所蘊含的邏輯性、意志力和對細節的洞察。

這些才是日後可以運用到生活裡的東西。絕非簡單地為了應試而考試。

郭媽說:語言不分三六九等,我希望自己教的英語不只作用於專升本考試。

上過郭媽課的學生,都會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課堂上她習慣於從一個小的知識點發散,連起一條線,最後串聯成一整個英語網絡。這看似簡單的發散背後,是她十幾年的反思總結和備課。

她喜歡有學生參與的互動感,課堂上學生的眼神、表情和動作都能傳遞給她很多信息,讓她知道哪些地方該著重再解釋一遍。

而不能見面的日子裡,直播課的討論區就成了好幫手,快速滾動的留言實時給予她反饋。偶有同學會埋怨她「講英語無關的內容、開車」,她每次只能細細解釋『怕大家走神,想讓大家笑一笑,放鬆之後再專注精力聽課。』

她不怪大家的抱怨,很謙遜地說自己會探索更好的方式。也常有其他學校的老師不解問「為什麼教了這麼久的內容,還要再備課呢?」

答案很簡單,日日新,一遍有一遍的思考。學生的疑惑和回饋讓她一遍遍充實內容,生活中的感悟讓她不斷調整講述案例,時刻與當下、與學生同步。

從最初的速記單詞到講授語法、做題技巧,她不斷反芻、復盤,現如今,已總結出一套富有個人特色的英語教學方法,得到了業內同行和學生的肯定。她的課堂,也慢慢從線上延伸至線下,一躍走出智博,走向更廣闊的網絡空間。

「我知道有些孩子沒有條件來智博上課,他們可以跟我在微博上學一些知識。只要多幫助一個學生,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小智曾問過郭媽:「您和學生是怎樣的關係?」

她沒有正面回答,但課堂上的聲聲「孩子們」早已給出了答案。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將他們放進心裡最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學生眼裡,她溫暖幽默,卻又時常嚴厲。

課堂上看到長一期學生仍在問反覆強調的基礎考點時,她的語氣總會陡然加劇,原先溫柔的表情也不復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生氣,而是一個母親的焦慮—考試在即,強調了無數遍的基礎考點卻還是有遺漏。斥責之後,她仍會細緻地把那個考點再講一遍。

「他們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們能走得更遠。就像母親總會嘮叨孩子的心態一樣,正是因為在乎,所以嚴厲苛責。」

她時常覺得惋惜的是「即使在今天,英語仍舊是很多學生的攔路石」,而我們的堅守,為的就是「告訴更多的孩子們,攔路石也是墊腳石」。她幫助了一批批孩子們踩著石頭成功升入本科、讀研,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一個溫暖的家。那些從智博走出去的孩子不是無根的飄絮,大家是風箏,絲絲細線依然牽著她的心。

每天刷微博看見那些上岸的孩子依舊每天打卡學習,她總會覺得欣慰;而那些時隔多年再次閃動的頭像,也常常送來讀研、讀博、就業的好消息。

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她,在家庭中付出地很少。她把學生看作孩子,卻為此忽略了自己的女兒。

女兒如意才不過幾歲,正是別的孩子正需要在媽媽懷裡撒嬌的年紀,但小如意,卻只能目送媽媽的背影出門,聽媽媽在書房裡給大哥哥大姐姐們講課,偶爾還會傳來媽媽批評他們的聲音。郭媽常跟女兒解釋自己的工作,如意雖懵懂,卻感受到了媽媽的執著。她只是偶爾在媽媽閒下來的間隙,怯生生地問媽媽「可以陪我玩一會兒嘛?」

這是母女倆難得的溫馨時刻。

如果用一個季節來形容郭媽,那一定就是夏天了。夏天般火熱,從內而外的熱切,從早到晚的激情。

學生給予了她百分百的信任,她便付出百分百的熱忱。她知道那信任背後是千萬個學生的未來、千萬個家庭的期盼。每年的夏天也是郭媽最有獲得感的季節,每當專升本錄取結果公布時,報喜的訊息總會讓她的手機死機那麼一會兒,她曾試著仔細截下每一位同學的喜訊,但還是不會嫻熟的操作手機截圖,用郭媽的話說『太難了啊』。

最讓她感動的是,摻雜在其間的是少許未上岸學生的訊息,「郭媽,雖沒上岸,天高路遠,下個回合見!這段時間,真的謝謝您」。這些瞬間都讓她覺得:『教育這件事永遠有意義』。

一年四季的播種,終於在這個時節開出絢爛的花,年年歲歲,歷久彌香。但今年的夏天有些特殊,這群孩子們在經歷了考綱變化、政策變動、考試推遲之後,終於傳來了專升本考試擴招的好消息。專升本考試也定在了6月20日、21日。一些孩子們開始想像著7月會多美好,或焦慮自己「折翼」於6月。她一連發了很多條微博想要開導他們:

「大考在即!緊張是對的!讓緊張成為動力而不是障礙!」

「無論在哪一定一定要堅持下去,忍耐住最後一刻的煎熬!快結束了,給通往本科的這段路劃出一個圓滿的句號!」「風箏」即將飛上天,郭媽緊緊把線握在手裡,她等待著,手機消息再次因報喜而卡頓的那天。

你眼中的郭媽是怎樣的?你們之間有過什麼樣故事嗎?我們留言區見!

相關焦點

  • 護林員梁尚喜:大山裡的最美堅守
    在石泉縣雲霧山國有林場,62歲的護林員梁尚喜在這片大山中摸爬滾打了35年,將青春與熱血都奉獻給了這片10萬多畝的山林。護林員 梁尚喜:你看這個就是我們保護的主要就是紅豆杉,這一片都是的,這一片到這崖上這一片的紅豆杉,是我們主要保護對象,大熊貓級別。每天清晨,梁尚喜和同伴帶上工具一起開始了護林之旅。從這座山爬過另一座山,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 大山裡多了一個編外護林員
    原標題:大山裡多了一個編外護林員 「在野外人流活動集中期間用擴音器進行護林宣傳,勸止野外用火,勸止亂捕濫獵,勸止亂挖濫採,監督松材線蟲除治,協助開展森林病蟲動態監測……」日前,重慶市巫溪縣白鹿鎮香樹村林業專幹何振青在森林巡護日誌上,對何名(化名)當天的巡護工作進行勾選記錄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護林員吃的饃饃和榨菜,一年四季在大山裡,工資多少你猜猜
    這些護林員一年四季都生活的山裡面,外面的世界於自己無緣。這是一個護林防火點的三名護林員,其中左邊的叫王宏林,51歲,農民。右邊的兩位護林員是林場職工, 分管東片和西片的虎林工作,也是專職護林員。森林防火的任務是相當繁重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天然林和人工林不被破壞,不能著火。要管理當地的羊群不能進入林區,教育當地的農民不能夠在地裡點燃柴草和秸稈。一旦發現有火情,要在第一時間撲救。
  • 全南縣大吉山鎮林業工作站護林員李益軍:大山裡的平民英雄
    大山裡的平民英雄  ——記全南縣大吉山鎮林業工作站護林員李益軍  他是一名常年奮戰在森林防護一線的普通護林員,茫茫林海中默默巡護;他又是大山裡一位平民英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洪峰浪尖裡勇救3名孩子……他就是全南縣大吉山鎮林業工作站護林員李益軍
  • 大山守護者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護林員餘忠福
    餘忠福(左一)和同事一道巡護長臂猿活動地帶。家住盈江縣支那鄉蘆山村香柏村民小組的傈僳族漢子餘忠福,是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林員。他為人忠厚老實,話不多,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夥計」。從小生活在大山裡,餘忠福對山裡的一切都有著深厚的感情。自2007年被聘為護林員以來,他深深地熱愛著這項工作,憑著一腔熱情紮根在深山做好每一件小事,成為同事眼中的「山大王」。
  • 兩人、三餐、四季——大瑤山裡的夫妻護林員
    新華社南寧7月31日電  題:兩人、三餐、四季——大瑤山裡的夫妻護林員  新華社記者周華、曹禕銘、崔博文  起床洗漱、準備乾糧。早上8時,瑤族夫妻護林員黃通甫和黃日秀吃過簡單的早飯,穿上工服,背起巡山設備和乾糧,走向霧氣籠罩的大山。
  • 魯山縣西竹園村護林員劉青:大山深處的護山使者
    12月1日,魯山縣堯山鎮西竹園村的護林員劉青感慨道。今年51歲的劉青從小便上山打柴、採藥,雖沒讀過幾年書,但對山上的石斛、靈芝、過橋草這些卻如數家珍。他家共有六口人,是2016年識別的建檔立卡戶,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就在家門口靠打零工維持生活。劉青對這座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覺得只有在這裡才真正踏實,起山火的時候他每次都衝在最前面。
  • 願做一輩子護林員
    在冊亨縣,就有4679名護林員,韋正貴,就是其中一員——「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是最辛苦的,為了防止祭祀發生火災,要守山巡山,常常從天黑守到天亮。」韋正貴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巧馬鎮生態護林員,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裡的他說。「不管多辛苦,只要還能動,願意做一輩子的護林員。」
  • 丹鳳1478名護林員吃上「生態飯」
    當上護林員以後,我每月都有515元的勞務補助。再算上家裡3畝中藥材和50箱蜜蜂的收入,一年下來我家能收入2萬多元。」12月13日,丹鳳縣武關鎮段灣村脫貧戶王春林高興地說。王春林家裡3口人,住在大山裡。因為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他們家前幾年幾乎沒有收入來源。
  • 「智慧英語」讓大山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對於城裡小學的孩子來說,幾乎每天都能夠接觸到英語課,一次英語考試也是那樣的輕鬆平常,但是對於大山裡的孩子來說卻是那樣的奢侈。為了能夠讓大山裡的孩子與山外的孩子同步成長,學校利用北大青鳥文教集團教育資源和優質的英語課程體系,將「培養具有核心素養和國際視野平凡而幸福的人」作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將「智慧英語」定位為萬源北附實驗學校的特色學科,讓孩子們在大山的深處也能夠面對面的接觸到優質的英語課程教育。
  • 在大山裡嘗試雙師課堂的英語老師:我的心都在這裡
    盧中良,31歲,2015年起在貴州省興仁市大山鎮河壩小學任教至今,並任雙師英語課堂的助教老師,使目前這座大山裡的村小教育在當地屬領先水平。受訪者供圖他叫盧中良。2015年貴州師範大學畢業後,這個從山村走出的小夥子又回到了山村,如願當上了鄉村教師。他來到貴州省興仁市大山鎮河壩小學,成了一名英語老師。
  • 我管轄的片區在大山裡
    他說:「我在秦嶺深山做片警,認得每戶村民家,是我職業的本分,是我個人小小的成就感,也是我對首個警察節的告白!」出一趟警至少2個小時大坪村是種鵬濤負責片區最遠的村子,這裡距灤鎮派出所42公裡,再往前2公裡就到了安康寧陝,出一趟警至少2個小時。村裡原來有近50戶村民,2018年新農村搬遷,村民都搬到了灤鎮街道的新居。
  • 迪慶州維西縣巴迪鄉生態護林員餘美秀的故事
    大山裡綻放巾幗風採近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組織開展的尋找「最美護林員」宣傳活動落下帷幕,22名基層護林員獲得全國「最美護林員」榮譽。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巴迪鄉巴迪村託底上組生態護林員餘美秀就是其中之一。
  • 大山裡有什麼「寶藏」?讓他一守就是30年
    新華社杭州10月15日電(記者黃筱)在30年的山林管護生涯中,無論天氣有多惡劣,他都始終堅持巡護,用雙腳丈量林區6000多畝大山裡的溝溝壑壑;三萬多棵古楠木生長群落裡,他一眼就能判斷楠木的品種、年齡;面對偷樹人,他隻身一人勇敢對抗,嚇退了違法分子。
  • 《光明日報》聚焦迪慶護林員餘美秀的故事
    光明智庫帶您走近平凡護林員,看看這些質樸辛勤的勞動者如何跋涉於密林山野、守護著綠水青山,為祖國大地綠意盎然奉獻青春與心血。同時,「十四五」時期護林增綠任務怎樣完成,護林員的工作質量如何提升?專家為您深入解析。脫貧之後我要繼續巡山守林講述人: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巴迪鄉巴迪村託底上組生態護林員 餘美秀我今年32歲,是兩個女兒的母親。
  • 寧夏故事|「護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這座山」——護林員孫國亮...
    記者幾天前跟隨巡山的男子叫孫國亮,他已在大山中堅守了32年,行程11萬多公裡,繞地球赤道近3圈。這個比實際年齡看似老十多歲、雙手像半截老松木的人,和這裡的100多位護林員一樣,患上了風溼病、胃病等職業病,遇到變天時節,靠貼膏藥才能勉強維持巡山。
  • 「天眼一線」山林裡就業 家門口脫貧丨貴州萬名生態護林員守護一片...
    初冬的貴州大山深處,翠山綠樹高低起伏。由於近日氣候比較乾燥,一大早,榕江縣古州鎮頭塘村生態護林員覃明勝便早早出門,他手拿鐮刀,邊走邊清理林子裡的雜樹。  巡山護林,是覃明勝的日常工作。榕江縣古州鎮頭塘村生態護林員覃明勝在巡山時查看古榕樹長勢 王炳真攝(貴景網發)  「生態護林員政策為實現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打下了堅實基礎。」貴州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美鈞說。
  • 75秒|威海環翠區護林員:我的工作在山裡 只為守護綠水青山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6日訊 在威海市環翠區的山林深處,總是活躍著一支支這樣的隊伍:他們身穿墨色的制服,胸懷火熱的激情,與青山為伍、與林海為伴,用青春和汗水澆築出一座守護青山林海的鋼鐵長城,他們就是護林員,大山深處的守護者。
  • 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用情護林、永愛築綠
    說起他當初想當護林員的原因,他說:「山上沒有樹,山下哪來水,沒了水,哪來美麗的哈尼梯田!」小時候,村寨周邊的林木被過度砍伐。村民們為了解決溫飽,把周邊的山坡開墾成了田地,本來蔥鬱的大山,卻裸露出紅色的土地,土地種上了包穀、黃豆等莊稼。20多年前,突然來臨的一場大雨衝垮了山梁,洶湧的泥石流從山坡上滑下,頃刻間抹平了田地,塞滿了河道,衝毀了村頭的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