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誦經前,做好這三點,誦完必將有收穫!

2021-01-07 凡心問禪

佛在兩千六百多年前,應機說法。佛涅槃之後,經過幾次大型的「集結」。從而產生當下大眾所看到的「經文」。從經文開頭的四個字「如是我聞」能夠清楚的得知,這些經文是聽聞佛講,從而記錄下來的。

佛教之中有諸多經典,也是佛弟子都會持誦的經文。即是天天誦讀的經典,那麼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姿勢、和方法去誦讀這些經文呢?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下誦讀經文之時,需要注意三件事!希望能夠幫助真正誦讀,或想去誦讀經文的佛子!

一、心態

誦讀經文之時,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人為了求福報去誦經,有人為了消業去誦經。但這在心態上就已經錯了。誦經需先明確心態,不以「誦經」而去誦經,也不是為了消除業障增加福報去誦經。

誦經不單單是為了增加自身的佛學知識,也不是為了做某某學術研究,更不是讓我們懂一點佛理,而到處宣揚。那麼誦經是為了什麼?為了讓我們能獲得,真正有用的、實用的「修行法」。從誦讀的經典之中,反觀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按照佛陀的教法在行持。如果沒有,那麼從誦經之時就能清楚的反觀到自己,從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才是我們誦經的意義。

誦經不只是讓我們明白佛說的諸多道理、佛法要意。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去行持,去修正。在佛教祖師之中,善導大師曾言;「佛經是一面鏡子,誦經就像照鏡子一樣,越照越明,越讀越智慧!」

二、方式

誦經有方式,也有方法。並不是說點支香,拿本經書就開始誦讀。誦經有默讀、有念誦、有持誦。

默念;就是不出聲音,在我們心中默念。以恭敬虔誠之心,在心中默念此經典。

念誦;按照經文的記載,一字一句,有條不紊的念誦。且每字,每句都能讓他人聽清,讓自己聽清。

唱誦;以三寶腔唱誦,一邊敲擊法器,一邊唱誦。

持誦;一直持誦一部經典,如誦地藏經,那麼就一直持誦地藏經,不會因聽他人所講的種種進行改變。

不管是哪種誦經的方式,方法。在誦讀經文之前,我們都需先念誦一段「淨口業真言與開經偈。」在誦讀結束之後,持誦一段「補闕真言」然後進行回向!

三、姿勢

在家弟子誦經需要用什麼姿勢去誦讀,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其並沒有強求用什麼姿勢,但切記,不能躺在被窩誦讀。

誦讀的姿勢,有以下幾個供大家參考。一、盤坐,結跏趺坐誦讀經典。二、跪著、跪在佛前誦讀。這個姿勢一般用於寺院拜懺法會。在家如有念佛或供奉佛像亦可。三、站著,如較短的經文,那麼可以站著持誦。四、坐著,看書一樣的坐著持誦。

誦經,並不是佛弟子的專利,是人人皆可以去持誦的。誦經只能講,學佛之人持誦的比較如法。那麼不學佛之人,可能就當一本書來看待,想看就看一眼,不看就丟一邊了。經書是佛教中三寶之一,是為「法寶」這點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也亦能珍惜每一本經書。願大家,誦經行意,廣開智慧。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誦經的功德到底從何而來?不做好這件事,誦經萬部也無濟於事!
    由此可知,道經師寶所代表的即是道教崇拜的最高道境,故爾《雷霆玉樞宥罪法懺》又統稱其為「無上至真道經師寶三境高尊。」道家三寶中的經,即經典也,就是「三十六部真經」,是學道、修道的圖文載體。雖然,道教最高深絕妙的智慧都無法用文字描繪,但是經文依然是初學者的入門最佳選擇。經文能消弭世間的災厄,誦經聲能治療人心的隱疾。
  •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 多元文化:澳洲佛教南北傳僧眾為亡者誦經祈福
    有時,亡者家屬禮請我去為亡者誦經,也禮請南傳上座部比丘僧眾或是藏傳僧眾。在殯儀館或火葬場,佛教三大語系僧眾,各自按其傳承為亡者誦經祈福。僧眾們用英語互相問候溝通,一起慈悲地送亡者到火葬場火化。下面,我把與南傳上座部僧眾一同為亡者誦經的見聞與師友們分享。祈願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祈願三寶加被亡者往生善道!      釋行願
  • 誦經六步儀軌
    宗舜法師誦完《涅槃經》後,我寫了點東西,談了一下誦經的心得。原本以為這樣枯燥的文字,沒有人看的。沒有想到,閱讀量比其他的文章還多,而且有很多朋友覺得很對他們的路子。因此,想給這些初學的朋友,列出一個誦經的最簡單實用的儀軌(儀式)來,方便大家。
  • 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在民間有句話說;「不聽,不聽,和尚念經。」這句話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卻很充分的說明了出家僧眾人是會誦經,亦是天天誦經的。其不單單是出家僧人,在家佛弟子亦是會去持誦經典。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 佛教:如何誦經才能開悟,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
    誦經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如法隨意誦讀,就是完成誦經的一種形式,很難開悟。如果,懂得十二法,誦經就能開悟,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一、專誦一經:很多人今天誦《金剛經》,明天誦《地藏經》,後天誦《佛說阿彌陀經》,沒有固定的經文,想起來什麼經就誦什麼經,比較混亂,這樣很難開悟。如果,誦一部經就比較容易開悟,「一經通,則竅竅通。」
  • 佛教故事:死刑犯誦經一千遍 刑場脫身終被赦免
    編者按:今天這兩則小故事摘自《歷史感應統紀》,原文出自《北魏書·儒林傳》。小編早年初讀《法華經·普門品》看到:「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 華琪國際集團在崇迪多古金鐘寺舉辦帕巴利誦經祝福吉祥轉運會
    華琪在2020年12月20日崇迪多古金鐘寺舉辦傳統帕巴利誦經祝福吉祥轉運會帕巴利的簡介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所教導的佛法都是由僧團聽聞,背誦及口喻代代傳承造福世間。帕巴利的歷史悠久,保存及傳承傳統古老佛教誦經典禮。早前,佛教傳入斯裡蘭卡時,其人民信仰婆羅門教。當時,他們邀請佛教僧團一起誦經祝福,保護並傳達如意吉祥給予民眾,稱為帕巴利誦經。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中有一段「小贊」韻,其韻詞寫道:「誦經功德,不可思議,諸天諸地轉靈機。」意思是說,通過恭誦祖師經典,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奇妙功效。如果誦經之人願力虔誠,就可以得到天地神明的護持,從此消災解厄、保命延年。道教中諸多具有祈福禳災的科儀法事,皆是以誦經作為行法的客觀載體。
  • 誦經功德在於數量嗎?
    誦經功德與多寡 開皇初年,揚州有一比丘,他以誦《涅槃經》而自矜;岐州東山下林寺有一沙彌誦《觀音經》。
  • 誦經時總打哈欠流眼淚是怎麼回事?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卷數達二萬多卷、字數達三億之多。各種經典都是對治各種煩惱的,每個人根基不一樣,喜歡的經典也不一樣。學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 上人法語:專修淨土法門,誦經就誦淨土三部經
    (誦讀:佛明) (主播:佛明) 一、總顯其義 1.各宗各派都必須有其經典依據,否則即使講得再高深、玄妙,再有感應、動人,能夠吸引廣大的人眾聚集,但如果沒有依據經典,不合乎佛說,那這一個法就是外道
  • 佛教開光儀式有何內涵?
    《禪林象器》上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在佛教中,經過開光的佛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受佛教徒頂禮膜拜。開光時,將佛像安好,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座,請法師為佛像開光說法。
  • 佛教: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
    因此,常誦《心經》,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它概攬了一切佛法的精髓。那麼,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心經》跟其它的經書有很大的不同,儘管每一部經書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但是對於《心經》來說,按照高僧大德們的教導現歸納,常誦《心經》,可以破三障,即報障、業障、煩惱障。
  • 坐禪誦持大悲咒——調心
    大家平常自己誦大悲咒或者是念佛、誦經,金剛念比較好。另外,無論你是念佛還是誦經、誦咒,都要用腹式呼吸。尤其是女眾,更重要。因為男眾多數是腹式呼吸,很自然。女眾一般是用胸部呼吸的。用腹式呼吸,會增強大家的元氣,亦即丹田之氣。金剛誦持的念誦方法,也是腹式呼吸的念誦方法。大家可以把金剛念和金剛誦持結合起來使用。
  • 「晚上或農曆七月,可以誦地藏經嗎?」
    先看這四句偈,再來說明:誦經回向為何因無非救苦度群靈幽冥濛召赴齋行不食就飽怎合情這個問題,相信是一般人與很多佛教徒的問題,晚上或七月到底可不可以誦《地藏經》?或許一般說法會告訴我們,當然是可以啊!這不是很矛盾嗎?當然有人問,是否一誦經,這些眾生感召而至,我們誦經的磁場會影響?這是當然的!因為我們的陽氣是正能量,而他們的陰氣是負能量,所以有的人一誦經,附近有養狗的,就會有「吹狗螺」的現象!但這個問題,就又回到原點,我們為何要誦經?不是為了救度苦難的幽冥眾生嗎?怎麼他們來了,我們又退縮了呢?
  • 誦經回向是屬於法布施嗎?
    經上常常說「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從事相上來說,一般學佛人早晚課時誦經回向,屬於薰習的成分比較多,薰習成種以後,也可以說是廣義的增長福德因緣,因為在讀誦的過程當中,多少會思惟其中的法義,而對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義而不是甚解經文去思惟的話,又能依經所說而如實履踐,也能夠在此世減少惡因緣的現行,增加善因緣的發起,從廣義來說也是可以增長福德的,那是因為薰習的力量不可思議的緣故
  • 道教誦經威儀要訣略說
    故道教徒以誦經作為入道的途徑,修道的開始。《太上玄門早晚功課經》序中亦提到「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入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①」。既然道經有體道、悟道、傳道的作用,因此誦經亦是道教醮齋修行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項儀式元。或以欲修道必先需學會誦經來形容。而道教每項儀式都有其嚴格的流程規範,即威儀。
  • 佛教:有了這4種表現,是業障消除的徵兆,看看你有嗎?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有緣遇到佛法,乃是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所以作為學佛修行人,這一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是消除業障,第二就是要廣結善緣。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造業,有善業,有惡業,如此循環不休。在《易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人一生的吉兇禍福也都源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佛教中講得更為明了,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 夢參老和尚:念佛誦經後,這樣回向,功德才大,因果絲毫不差
    就像梁武帝一樣,他建立佛教道場四百多座,供養出家人幾十萬,有一次他問達摩祖師:「我功德大嗎?」祖師回答:「並無功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德大嗎?」祖師一定回答:「甚大!甚大!」學佛人念佛誦經亦是如此,以清淨心讀經、念佛、乃至抄經,都有不可思議的福報。至於自己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這就要看自己的內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