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兩千六百多年前,應機說法。佛涅槃之後,經過幾次大型的「集結」。從而產生當下大眾所看到的「經文」。從經文開頭的四個字「如是我聞」能夠清楚的得知,這些經文是聽聞佛講,從而記錄下來的。
佛教之中有諸多經典,也是佛弟子都會持誦的經文。即是天天誦讀的經典,那麼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姿勢、和方法去誦讀這些經文呢?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下誦讀經文之時,需要注意三件事!希望能夠幫助真正誦讀,或想去誦讀經文的佛子!
一、心態
誦讀經文之時,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人為了求福報去誦經,有人為了消業去誦經。但這在心態上就已經錯了。誦經需先明確心態,不以「誦經」而去誦經,也不是為了消除業障增加福報去誦經。
誦經不單單是為了增加自身的佛學知識,也不是為了做某某學術研究,更不是讓我們懂一點佛理,而到處宣揚。那麼誦經是為了什麼?為了讓我們能獲得,真正有用的、實用的「修行法」。從誦讀的經典之中,反觀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按照佛陀的教法在行持。如果沒有,那麼從誦經之時就能清楚的反觀到自己,從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才是我們誦經的意義。
誦經不只是讓我們明白佛說的諸多道理、佛法要意。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去行持,去修正。在佛教祖師之中,善導大師曾言;「佛經是一面鏡子,誦經就像照鏡子一樣,越照越明,越讀越智慧!」
二、方式
誦經有方式,也有方法。並不是說點支香,拿本經書就開始誦讀。誦經有默讀、有念誦、有持誦。
默念;就是不出聲音,在我們心中默念。以恭敬虔誠之心,在心中默念此經典。
念誦;按照經文的記載,一字一句,有條不紊的念誦。且每字,每句都能讓他人聽清,讓自己聽清。
唱誦;以三寶腔唱誦,一邊敲擊法器,一邊唱誦。
持誦;一直持誦一部經典,如誦地藏經,那麼就一直持誦地藏經,不會因聽他人所講的種種進行改變。
不管是哪種誦經的方式,方法。在誦讀經文之前,我們都需先念誦一段「淨口業真言與開經偈。」在誦讀結束之後,持誦一段「補闕真言」然後進行回向!
三、姿勢
在家弟子誦經需要用什麼姿勢去誦讀,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其並沒有強求用什麼姿勢,但切記,不能躺在被窩誦讀。
誦讀的姿勢,有以下幾個供大家參考。一、盤坐,結跏趺坐誦讀經典。二、跪著、跪在佛前誦讀。這個姿勢一般用於寺院拜懺法會。在家如有念佛或供奉佛像亦可。三、站著,如較短的經文,那麼可以站著持誦。四、坐著,看書一樣的坐著持誦。
誦經,並不是佛弟子的專利,是人人皆可以去持誦的。誦經只能講,學佛之人持誦的比較如法。那麼不學佛之人,可能就當一本書來看待,想看就看一眼,不看就丟一邊了。經書是佛教中三寶之一,是為「法寶」這點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也亦能珍惜每一本經書。願大家,誦經行意,廣開智慧。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