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練習二

2021-01-19 土豆片62488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2019年的暑期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猶如天降,被贈予了「國漫之光」 「票房黑馬」的頭銜,受到感召而去影院「二刷」「三刷」者絡繹不絕。

對近年中國電影保持關注的人應該不會對這樣的情景感到陌生,它讓人聯想到此前《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片上映時的情景。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票房奇蹟現象甚至為中國電影業界帶來了一個新的詞彙——「口碑營銷」。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4天,票房已達到30億元。某平臺軟體預測其總票房最終將超過45億元,有望成為中國影壇歷史票房的前三名。

無獨有偶,上述四部「爆款」影片除了都曾攬獲諸如「國漫之光」等頭銜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都是對中國經典文學或者民間故事的創造性改寫。

一直以來,對中國文化的改編與闡釋始終根植於中國電影的創作傳統之中,在動畫電影的發展史上則尤為突出。新中國成立後,以上海美影廠的作品為代表,例如《過猴山》《寶蓮燈》等,都實現了中國電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風格與技術上對西方話語的革新與超越,也藉助它們對經典文學或民間故事的影像化重釋,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深邃的哲學思想與文化標識注入至「中國故事」之中,在國際上形成了能見度極高且被公認的「中國學派」。這些電影對經典文學與傳統文化所進行的影像化改編,首先是一種內容上的重構,是以電影這種媒介形式對文學與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演繹。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對哪吒形象與經歷的塑造、敘述,並未拘泥於仿造《西遊記》或《封神演義》中的舊有敘事,而是努力使之與現代審美觀念無限趨近,體現出了一種鮮明的當代意識。在片中,李靖與哪吒之間的刻骨仇恨被置換為崇高的「父愛」,被哪吒「抽筋剝皮」的小龍王敖丙則成為了純粹而崇高的友情象徵,曾經悲壯而殘酷的哪吒自刎被替換為一個無法逃避的宿命「天劫」……由此可見,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與名著與傳說中的形象相去甚遠。之前多數引起市場轟動的經典改編作品,也幾乎都依循了這種顛覆性的模式,例如逍遙浪子形象的許宣(《白蛇·緣起》)、頑童形象的唐三藏(《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與追求自由戀愛的「天神」(《大魚海棠》)等。

但是,這種在表面上看來過度解構經典的創作傾向,也引發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負面評價,亦多集中於對其顛覆傳統文化或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哪吒形象與經歷的不滿。但是反觀這些影片的擁躉,則多數抱著自顧自的娛樂心態,把影片滿足個體價值認同擺在突出位置,鮮少去思考影片與主題來源之間的關係,或者根本不去觸及。

兩種意見之間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斷層,究其原因,正是傑·華格納所謂的「近似式改編」所致——影片雖以一種與原著近似的修辭技巧和表達觀念進行創作,但實際上卻與原著產生了相當大的距離,構成了另一部藝術作品。

有意思的是,西方影視作品對文學經典或民間傳說的改編,多集中於莎劇、聖經故事和希臘傳說。例如,近期被翻拍的《獅子王》取材於《哈姆雷特》,經典音樂劇《西區故事》的主要情節改編自《羅密歐與朱麗葉》,《紙牌屋》的故事內核源自《麥克白》,《七宗罪》《黑客帝國》等都是從聖經故事中汲取靈感,《諸神之戰》《特洛伊》等則源自希臘神話。可以看出,西方的這些改編作品也幾乎都採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編策略,原文本自身並不會為影視作品提供一個「超穩定結構」,而且改編作品之中無不體現出強烈而鮮明的當代意識。塞吉歐·萊昂內曾說:「阿伽門農、埃阿斯、赫克託爾是過去的西部牛仔的原型,西部片中的人物則被導演搬進了神話世界。」也就是說,當經典文本通過改編穿梭至電影銀幕之上時,它們之間的外部結構已然失去了相似之處,使之產生關聯的只有由原文本所提供的「最大公約數」。

時至當今,我們應如何看待傳統經典文學、民間故事與影視改編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我們應該以何種眼光去看待這種對傳統的創新性、顛覆性、解構性改編電影?有學者說過,傳統不是歷史遺留元素不加選擇的累積,傳統自身包含著一種價值判斷和優勝劣汰的選擇性。真正有生命的傳統絕不會黏著於某一固定的古舊形式,它終必化為貫穿古今統一歷史的文化精神。因此,傳統並不等同於「過去已經有的東西」,而恰恰意味著「未來可能出現的東西」。影視作為當代對傳統進行表達的主要通俗文藝形式,將持續向經典文藝汲取靈感,並化作未來的「經典」。而經典文學與傳統文化亦將成為當代中國電影中最為閃耀而突出的底色。

(摘編自鄭煬《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化》)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動畫電影在國際上自成一派,與其故事中注入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文化標識密切相

關。

B.以上海美影廠的作品為代表的新中國動畫電影,實現了中國電影民族性追求對西方話語的全方位革新與超越。

C.中國電影尤其是動畫電影的創作傳統之中,時常會有對中國文化進行的改編與闡釋。

D.對中國經典文學或者民間故事的創造性改寫,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四部「爆款」影片攬獲「國漫之光」的一個共同特點。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由中國動畫電影的成功作品引出話題,指出相關爭論,並分析其原因,邏輯清晰。

B.文中《哪吒之魔童降世》這個例子有著豐富的話題性,有力證明了文中的多個觀點。

C.文章列舉了許多中外電影,是為了證明電影要想成功,則離不開對文學作品進行「近似式」的改編。

D.文章論證全面,既有對中國電影經典改編作品的詳盡分析,也有對西方同類電影創作特點的概括總結。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名著與傳說中的哪吒形象簡單直白,情節粗暴殘酷,與現代審美觀念相去甚遠,故不被當代觀眾所喜愛。

B.影片應把滿足個體價值認同擺在突出位置,不需過多思考影片與主題來源之間的關係,甚至不需去觸及。

C.《獅子王》《紙牌屋》等西方改編類影視作品幾乎都是對文學經典或民間傳說採取了「近似式」的改編策略。

D.改編作品之所以體現出強烈而鮮明的當代意識,是因為原文本自身並沒有為影視作品提供一個「超穩定結構」。

1.B(是「在影像形式、風格與技術上」而不是「全方位」)

2.C(「是為了證明」「成功離不開」錯)

3.C(A無中生有;B是"這些影片的擁躉"的觀點;D強加因果)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中國詩歌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視「興」的作用。所謂「興」的作用,在中國詩歌傳統上可分兩個方面來看。

②從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見物起興」。《詩經》上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鳥「關關」的叫聲,引發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興」的作用。但宇宙間不只草木鳥獸等種種物象能引發我們的感動,人世間種種事象也能引起我們的感動。《詩經》「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寫對時代動蕩不安的感慨,這也是引起人感動的一種重要的因素。

③「興」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讀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讀李白、杜甫的詩歌時也能產生與他們同樣的感動,那麼你也就有了與李白、杜甫同樣的詩心。不過,詩在使人感動方面有限多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對一的感動,就是聞一知一,不產生更多的聯想。陸放翁和他的妻子分離之後又在沈園相遇,他寫了一首《釵頭鳳》,千百年之後,我們仍然為陸放翁的悲劇和他的感情所感動,這就是一對一的感動。

④可孔子說「詩可以興」的感動則不僅是一對一的感動,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感動。有一次,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於是子貢就說:「《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詩經》裡所說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與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貢卻從中悟到做人的道理,這正是「詩可以興」的感發。由此可見,詩的作用不僅是使作者有一顆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讀者有一顆不死的心;不僅有一對一的感動,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興」的感發。

⑤同樣,西方文學理論中也有類似「興」的說法。接受美學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就是「讀者反應論」,認為讀者的興發感動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讀者可分成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普通的讀者:讀明月就是明月,讀清風就是清風,只從表面去理解。第二個層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讀者:他們能夠從藝術的表達、文字的組織、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賞作品。第三個層次是「背離作者原意」的讀者:他們對作品的解釋可以不必是作者本來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引發。只有這第三個層次的讀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讀者。

⑥南唐中主的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王國維從中看到了什麼?看到一種「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寫的是相思愛情,王國維說這是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王國維的這種感發正是中國詩歌中讓人心不死的「興」的作用。

(摘編自葉嘉瑩《什麼是好詩》)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就作者方面而言,宇宙間的物象和人世間的事象都可以是引起人們感動的重要因素。

B.就讀者方面而言,「興」的作用是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只會產生與作者完全一樣的感動。

C.子貢從《詩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是對原意的曲解和否定。

D.讀者只要「背離作者原意」去讀詩,就能到達閱讀的第三個層次,最能感悟到生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從作者和讀者兩個方面,論證了中國詩歌在創作和閱讀時都重視「興」的作用。

B.文章論述「興」的作用,用較大篇幅論證閱讀詩歌時有限的形象能引起更多的聯想。

C.文章採用對比的論證手法,以突出西方「讀者反應論」和中國傳統詩學之間的差異。

D.文章舉王國維對李璟和晏殊詞另類解讀的例子,有力地論證了「詩可以興」,的觀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感動層次看,只有那些能激發讀者更多聯想和「興」的感發的詩才是好詩。

B.讀者讀詩感動層次越高,他們達到的鑑賞層次就越高,閱讀鑑賞能力也越強。

C.讀者讀詩感動要達到第三個層次,離不開對作品原意的理解和對形象的欣賞。

D.能否解讀出一首詩的豐富含意,跟讀者對生命的感悟能力的強弱有一定關係。

1.A(B 項「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只會產生與作者完全一樣的感動」錯,因為詩在使讀者感動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層次,讀者有的感動與讀者不同。C 項「是對原意的曲解和否定」錯,子貢悟出做人的道理是一種新的生發,並沒有否定願意。D 項對原文理解有誤。「背離作者原意」針對的是「興」的引發,並非指讀詩要故意背離願意;並且表述改變了「背離作者原意」與感悟生命的條件關係。)

2.C(「對比論證」錯,「突出差異」錯。應該是類比論證。凸顯二者的相似性。)

3.A(推論武斷,那些不能產生更多聯想、只有一對一感動的詩歌也有很多好詩,如《釵頭鳳》等。)

相關焦點

  • 破解選項的密碼,拿下論述類文本的閱讀
    一、了解考情介紹考綱的變化:從《考試說明》的變與不變解讀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要求如下: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1. 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
  • 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論證結構分析,論證特點,如何答題?
    近幾年全國卷的論述類文本閱讀,多選自論文,題型為三道選擇題,滿分9分;實用類文本閱讀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多出自新聞報導、論文及專著,題型為2道選擇題,1道簡答題,滿分12分;共21分。2019年11月底山東進行了新高考模擬考試,模擬卷把論述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合併,構成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下設3道選擇題和2道簡答題,滿分19分。模擬卷分數雖然降低了2分,但是考試難度卻上升了。
  • 高考信息類(論述類)文本概括轉述方式及具體解題攻略
    信息類(論述類)文本概括轉述方式及具體解題攻略信息性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從文本中獲取相應的信息。與其相對的是文學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除了獲取相應信息之外還會涉及對應的鑑賞性評析,在鑑賞過程中要會涉及相應的文學鑑賞術語的使用。
  • 高考語文專題訓練:論述類文本閱讀19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 9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題。《論語》開篇《學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與悌是為人的根本。——摘自丁成際《悌之道》(《光明日報》2020年3月21日)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2011至2020歷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卷閱讀題考題類型匯總及分析
    (這裡也包括名篇名句默寫);現代文閱讀又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說明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其中實用類文本閱讀又包括傳記、非線性文本閱讀等。而現代文閱讀中,論述類文本閱讀是必考題型,基本每年必考論分值一直都穩定在9分。同時以2017年為界,2017年以前的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傳記)閱讀考題是二選一,而且分值為25分。
  • 積累的一筐乾貨:論述類文本閱讀(必備知識+常見考點+閱讀方法)
    論述類文本閱讀對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考查,高考採用選擇題的形式(全國卷),面對頗有點文字遊戲的選擇題,不少考生心生畏懼,答案正確率不高;或者做對了,耗時卻很長。如何快速、準確地拿下三道選擇題,是高考複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難度如何?上110分能算優秀嗎?
    2020年全國考卷的區域劃分鑑於全國各省份教育資源有很大的差異,並且各地教材也不同步,為了維護教育公平和高考公平,所以全國高考試卷不能統一。今年的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卷子,其中有5套題目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的,分別是全國一卷、二卷、三卷,以及新高考一卷和新高考二卷。
  • 三步搞定高考論述類文本論證分析題
    參考文本:(摘編自楊義《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答題指導:一、定位B項對應的是文章第二自然段,對中華文化整體性的論述。C項對應文章第三段,D項明確指出從最後一段分析。二、定性所謂定性,也就是確定每一個選項考查的內容。
  • 2020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除作文題外,其他試題也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如論述類文本閱讀試題中全國Ⅰ卷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Ⅲ卷的「《古文觀止》」、新高考Ⅰ卷的「中國歷史地理學」,語言文字運用試題中全國Ⅱ卷的「殷墟甲骨文」、全國III卷的「中華文化」、江蘇卷的「中華文明史」,等等。
  • 2021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練習試題二
    點擊查看:2021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練習試題匯總1、下列生態系統中消費者食物專一性 強的是()A.熱帶雨林B.湖泊C.溫帶草原D.荒漠2、食物網結構比較簡單的生態系統是()A.溫帶草原B.落葉闊葉林
  • 2020年高考江蘇語文難度 江蘇卷高考語文閱讀文言文怎麼答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語文卷,以《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為命題依據,延續了2019年的命題方向與原則,這就是注重價值引領、著眼語文素養、弘揚傳統文化、立足現實生活、追求經典與原創。
  • 2020年貴州省高考試卷評析,看看權威專家怎麼說……
    如古代詩歌閱讀題陸遊的詩、文學類文本蔣子龍《記憶裡的光》等,目的在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
  • 高考小說閱讀題簡答題如何作答?用好這三種分析方法
    高考小說閱讀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題中的重要試題,高考現代文閱讀題共出三道大題: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賦分是36分。在這36分中,論述類文本閱讀題9分,實用類文本閱讀題12分,文學類文本閱讀題15分。由此可見,文學類文本閱讀題在現代文閱讀題所佔的分量。
  • 2020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萬能答題模板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怎麼快速答題,以下為小編整理的現代文閱讀萬能答題模板,希望能幫到考生。現代文閱讀(35分,用時40分鐘)  (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題型單選+雙選+主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1-3小題,選擇題型】,文本更傾向於議論,如學術論文等。
  • 2020高考語文、數學和英語試題新變化和新題型匯總
    2020新考點標點意義:語言文字運用中新增標點的意義這一考點。全國卷Ⅱ考查對「引號」不同意義的理解與辨析。2020新題型理由探究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新增理由探究題。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主觀題考查探究某一觀點或現象的原因。
  • 2020高考語文試題權威解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
  • 2020年高考英語閱讀內容70%以上源自外刊
    高考英語全國卷I 閱讀理解A篇為非虛構類文本,全篇176詞,旅行主題,主要內容是車站的信息公示,包含一張列車時刻表。 閱讀理解C篇為非虛構類文本,全篇299詞,運動主題,主要介紹了競走運動的規則以及競走與跑步這兩項運動在能量消耗,身體損傷方面的對比。
  • @高考生 2020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特點的權威分析(新高考I卷)來啦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
  • 教育部考試中心:2020高考語文試題解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
  • 2020高考語文作文透漏出的秘密
    閱讀要從小學抓起,從啟蒙時期抓起,而中高考也再次證明,如果不閱讀,遲早是要吃虧的。一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同種子,需要條件才可以發芽生長。不論選擇哪一種養育模式,或者說不論能給孩子哪種養育方式,在閱讀這件事上,家長絕不能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