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是「契丹」,「中國人」就是「契丹人」?這是怎麼回事

2021-02-13 歷史人物簡史

中國用俄語來表示是「Китай」,發音和中文「契丹」發音相似,因此,在東歐國家甚至是中亞,對於古代中國都一直稱呼為「契丹」。因為,在他們的第一印象中,「中國」就是「契丹」,「中國人」就是「契丹人」。

我國確實有契丹族的存在,但是,契丹人並不包含所有的中國人,契丹只是我國很古老的一個民族,這在《魏書》中就有記載。其中,提到:契丹是鮮卑族的支流之一,一般在庫莫奚附近活動,初期,契丹雖然設有部落,但是,各部落之間都比較分散,沒有統一的聯盟。在公元388年,庫莫奚被北魏打敗之後,契丹一族就隱退到潢水。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契丹一直注重休養生息,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此外,契丹與中原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每年都會向北魏「朝獻」、「歲貢」。到了隋朝,契丹才開始形成以大賀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勢力進一步提高。在唐貞觀二年之時,契丹選擇歸順於唐朝,唐太宗還賜予契丹首領大賀氏摩會旗鼓,這就象徵著:契丹部落首領大賀氏摩會得到唐朝的認可。

契丹歸順於唐朝後,勢力更是得到空前發展,很多小部落都不敢輕易冒犯。但是,伴隨著勢力的增大,契丹開始不願再依附於唐朝,經常會和唐朝發生衝突。作為契丹內部首領的大賀氏,在這一時期開始衰落,最終,被遙輦氏部落聯盟所取代。它由八部組成,分別為:迭剌、乙室、品、楮特、烏隗、突呂不、涅槃、突舉,首領稱夷離堇,自部落貴族家族中選舉產生。

到了公元九一六年,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契丹國,稱「大遼」。當時,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時期,據史料記載,契丹國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但是,後來被金朝所滅。其中,一部分退居中國新疆與中亞地區,建立了新的王朝,史稱「西遼」。西遼在歷史上也不過存在了一百多年,後被蒙古大軍所滅,至此,歷史上再也沒有有關契丹的記載了。

雖然,契丹最後被滅國,但是,其建立的王朝,對於後世有著很大的影響,直到現在,俄羅斯還叫中國人為「契丹」,可見,其當時的影響有多深遠。而且,遼國疆土非常廣闊,當時記載「東至克海」,也就是鄂霍茨克海、日本海;「西至流沙」,與阿爾泰山接壤;「北絕大漠」,到外興安嶺,可見,這國土面積有多寬廣。

此外,契丹雖一直都和中原保持著密切的往來,但是,自己的風俗習慣卻一直都保留著。像「祭山儀」、「再生儀」、「射鬼箭」等風俗習慣一直都有傳承,不論是早期的契丹部落還是後期建立的遼朝。當然,在與中原交往的時候,也受到了漢族的影響,在其中就有一些風俗借鑑了漢族。例如:在中原盛行的道德觀念,在契丹也流行起來,各地興建佛寺、孔子廟等。

然而,在飲食方面,契丹與中原相差甚大。契丹最為原始的習慣是「生食」,也就是吃生肉。雖然,契丹人早就學會了用火,完全可以不用再吃生的食物,但是,契丹人依然保持著這個傳統——吃生肉。這可能就像是日本人喜歡生魚片一個,也或許,是因為他們常年生活在寒冷的北方,生肉可以提供體內需要的維生素。

契丹人雖吃生肉類的食物,但是,對於熟食也同樣喜歡,經常用白水煮肉,很像現在的「清湯火鍋」。在契丹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肉乾」,很像我們現在吃的肉脯,這樣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則比較方便。可以說,肉乾在契丹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只要有重要客人到來,才會在準備的食物裡放肉乾。

並且,為了與鄰近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契丹也經常將肉乾作為禮物送給各國。據說,宋朝大使來到契丹的時候,在招待會上就有各種肉乾以作為答謝。此外,這裡還得提到契丹人喜歡的一種美食,在宋朝的很多書中都有記載,其中,提到一種動物叫「貔狸」,長的跟老鼠差不多大小,是一種穴居動物,喜歡吃果子穀物,也特別的喜歡吃肉。

這種野生動物契丹人很是喜歡,特別是上層人物。但是,至於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其實,古代人們口中的狸,除了真正的狸以外,也意味著山貓、穴熊的動物,因為晚上的視線不好,光線又太暗,實在不容易看清楚狸的長相,狸和貉經常會被人搞混。在日本的民間傳說裡,狸又叫狸貓,作為婦孺皆知的傳統妖怪,在日本民間流傳已久。

《齊東野語》中認為是「獾狸」貌似「浣熊」,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認為是「黃鼠」。所以,究竟是什麼至今也沒個定論。在清朝,很多的大臣都認為「貔狸」,就是「黃鼠」,就連知識淵博的「紀曉嵐」也這般認為。這種動物在清朝還是很少見的,因為,紀曉嵐曾說過:「明人尚重之,今不食矣。」

在幾年前的蒙古國紀錄片裡就有一個片段是蒙古國人民捕食旱獺,並在野外將其烤熟之後互相撕著吃。雖然,旱獺會傳播鼠疫桿菌,但是,好像內蒙古人民對此毫不在乎。他們使用的烹飪方法,與古代我國邊疆的少數名族很像,可能,這也是遼朝遺留下來的習慣。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野味,契丹人民真的特別喜歡的。



歷 史 人 物 簡 史

historical-figure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人物

相關焦點

  • 為何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古代契丹人,現在在哪?
    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隨著電視劇《燕雲臺》的播放我們開始了解這個歷史上鮮少提及的遼代,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只有清朝比契丹存在的年限長,古時候的契丹非常強大,甚至直到今天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扔把「契丹」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 曾經驍勇善戰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師若可字數:1996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丐幫幫主喬峰因自己契丹人的身世被人揭破
  • 俄語烏克蘭語至今仍把中國稱作契丹,歷史上的契丹王朝有多強大?
    這個民族為我國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統治北方草原二百多年,後又統治中亞八十多年,聲名遠播西亞和歐洲,沒錯,這個民族就是契丹。時至今日,在俄羅斯語、烏克蘭語和保加利亞語等諸多語言中仍把中國稱作契丹,可見契丹民族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力。 契丹簡史 契丹民族在建國之前也是有過一段風雨飄搖的悲慘經歷。
  • 遼亡後契丹人的流向
    融合到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地的契丹人操波斯語或阿拉伯語;融合到新疆、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等國的原西遼契丹人通行突厥語和斯拉夫語。大遼故地版圖內的巴爾喀什湖和貝加爾湖流域至今仍有契丹遺民的種落在活動。契丹,做為中國的代名詞,永遠留在了中亞各國和操斯拉夫語的國家語言中。俄語對中國的稱呼發音即為契丹。"赤塔"是俄羅斯靠近中國滿州裡的城市。"赤塔",就是契丹的諧音。
  • 遼國亡於12世紀初,但在13世紀末,為何俄國稱中國人為契丹
    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由於西遼曾經一度威震歐亞,讓周圍國家瑟瑟發抖,可能因為這一段「切身體會」的歷史,讓後來的俄羅斯認為契丹即為中國。
  • 契丹人都去哪兒了?
    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第一種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如遼國後面的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明朝外,都是少數民族當政掌權,契丹人經過漫長的歷史,大部分契丹人融合後來的蒙古族及滿族裡這也是一種合乎情理的推測。
  • 什麼是「雲南契丹人」?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16-「雲南契丹人」作者:乃一姆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1125年,曾佔據燕雲十六州的遼國即將走到國祚的盡頭。 這一年,它意想不到地受到了金國和宋國的兩面夾擊。
  • 大遼契丹帝國
    而契丹發源地,就是在這裡。隋唐之始,契丹又歸屬中原政權,與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密切合作,所以,契丹早期文化裡顯現出濃重的唐朝風韻。他們廣泛吸收中原文化,形成了強大的契丹聯盟,在公元947年,改稱大遼。在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朝克圖山中發現了遼初的皇族顯貴耶律羽之的墓誌資料中,明確地記錄了契丹的發源歷史。
  • 百家爭鳴:強悍的大契丹
    歷史上的契丹,本是鮮卑宇文部別部。以契丹名稱見於史冊自五胡十六國時候。到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到結束,逾時八百多年。在這八百多年中,他們少不得要和別的部族打仗,那麼,這一族的戰鬥力如何呢? 契丹的本意是"鑌鐵",是堅固的意思。這是一個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為一個中國北方民族就已經出現在《魏書》中。他們兵強馬壯,驍勇善戰。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由於西遼曾經一度威震歐亞,讓周圍國家瑟瑟發抖,可能因為這一段「切身體會」的歷史,讓後來的俄羅斯認為契丹即為中國。西遼滅亡之後,契丹民族並未消失,又書寫了一段傳奇。
  • 王才:契丹與開魯
    傳說所表述的是:這一地域是契丹的發源地。三、專家學者對「青牛白馬傳說」的評價與認識李錫厚說,「把神話視為信使寫進書中,如《遼史》,這當是契丹史學特色之一。」臺灣大學文學院史學研究室姚從吾教授說:「(青牛白馬)故事的核心與若干重點,仍是可以相信的。第一,青牛白馬是契丹祭告天地的主要禮品,遼史中每遇大奠祀、大典禮即有青牛白馬的出現。
  • 中國古人對西伯利亞了解多少?契丹曾派遣探險隊尋找北極
    這些記載證明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就已經知道北極地區冰雪覆蓋,有極晝現象,不生草木,人吃生肉。西伯利亞《新唐書.東夷傳》中,有對愛斯基摩人的記載「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地氣早寒,每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繫於其上,以踐層冰,逐其奔獸,俗多狗。」這是對愛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的記載。文中還提到曾在貞觀年間,該國的國王三譯來朝貢,被冊封為騎都尉。
  • 中國人給俄羅斯人戰鬥民族外號怎麼來的,俄國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
    中國為何稱俄羅斯人戰鬥民族,那俄羅斯人是怎麼稱呼中國的?俄羅斯,位置接臨我國北方地區,也是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談論起俄羅斯這個國家,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俄羅斯人們的彪悍,可以說是個實打實的戰鬥民族。也因為俄羅斯人民天生的戰鬥天性,因此中國便一直稱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
  • 遼朝---一個兩倍於宋代疆域的契丹王朝
    契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遊牧民族東胡和後來的鮮卑,長期依附於塞北或中原的各路霸主,直到大唐安史之亂之後,契丹人開始獨立發展,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帝國。 遼國疆域是宋王朝的兩倍:東臨北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由於契丹的名聲遠揚,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西歐文獻「契丹」就寫成Khitay。轉寫成俄語字母就是Китай(kitai)。
  • 古代契丹,現在屬於任國家?
    這八個孩子逐步繁衍,逐漸與契丹8。在歷史記載,「魏」,「北史」將有契丹族的更詳細的說明。契丹族仍然處於非常分散,各個國家行動。換言之,在原始的部落的周期。然而,當隋朝,契丹族開始建立一個共同的軍事同盟,與各部委首長會議的參與,合作,。儘管形勢對聯盟的形成並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但是從外部環境分析,契丹族,應該受到軍事威脅,促使他們進一步聯合。
  • 這支部隊已缺水斷糧,卻發起絕命突擊,大敗契丹騎兵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最窩囊?大概是後晉皇帝石敬瑭了。他依靠契丹的支援贏得了皇位,所以對契丹的皇帝極盡諂媚,甚至把遠小於自己的契丹皇帝稱作父親。石敬瑭死後,他的兒子就不再想受這樣的侮辱,於是後晉與契丹的和平時代結束了,兩國你死我活的戰爭將在華北平原上演。
  • 大遼契丹王朝留下的精美文物
    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強族,從公元4世紀興起到13世紀滅亡,共存在了近千年。
  •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女真、韃靼,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歷史從有記載開始到今天一共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多年之中中國共經歷了二十四個王朝的更替,中華民族內部也變成了56個民族,從民族融合的角度觀察中國歷史,那麼中國的數千年歷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那麼匈奴、契丹、柔然、 突厥、女真、韃靼,這些遊牧少數民族你全搞懂了沒?到底是什麼意思?匈奴這個民族在中國先秦時期就出現了,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就是因為抗擊匈奴而揚名四海。在漢朝建立之後,匈奴直接被打裂開成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到東漢時匈奴地區的鮮卑族就開始崛起。
  • 契丹皇帝真是任性,四季都在外面畜牧畋漁,玩樂之間就把政事辦了
    在我們印象中,這是個皇帝形象,但在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朝代,他們的皇帝辦事、議政、下詔,都是在外面完成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契丹遼國。契丹遼國是與北宋並稱北方王朝,由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機建立的。當時,趙匡胤在北宋建立較早,是在公元960年,而大契丹遼國是在916年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建立,如果從更確切地說,可以追到907年阿保機為契丹盟主時。儘管契丹遼國並未被記錄在中國傳統的史書上,但中國的二十四史,就有了遼史的地位。
  • 契丹遊牧民族裝飾圖案構成淺析
    在中原的北魏時期,契丹人曾向北魏朝廷納貢,北魏統治者則允許契丹人與北魏進行互市交易,此時的北魏王朝也開始接觸中原文化,簡單的商貿交易使契丹文化與中原文化有過小規模的融合。後期契丹族不斷地壯大,也加大了與中原地區文化的融合,從契丹人墓室的漢化程度便可看出這一點。契丹族後期有仿木構形式的墓葬,這與唐代晚期漢人墓葬相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