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一鏡到底」影片來了,俄羅斯電影大師展重啟

2021-01-10 上觀

在經過兩百多天的等待之後,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將在8月下旬與觀眾重逢。上海藝術電影聯盟選擇了「俄羅斯電影大師展」作為與觀眾重逢的首個重磅影展。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原定於2020年2月7日至16日舉辦,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後。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將於8月21日至30日重啟俄羅斯電影大師展。

本次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將推出八位俄羅斯電影大師執導的九部經典作品,全面回顧近一個世紀來引領世界藝術電影潮流的俄羅斯電影,滿足觀眾更多的觀影需求。

電影大師展是上海藝術電影聯盟最具有吸引力的放映品牌之一,此前曾先後舉辦過庫布裡克回顧展、波蘭斯基回顧展、赫爾佐格回顧展、日本電影大師展等多場放映,深受觀眾喜愛。


2020俄羅斯電影大師展排片表

本次俄羅斯電影大師展放映的影片包括:電影大師米哈依爾·卡拉託佐夫和攝影師烏魯謝夫斯基共同合作的曾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的《雁南飛》和在攝影技術上被譽為神作的《我是古巴》;第二位榮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女導演拉莉薩·舍皮琴科執導的戰爭片《上升》;當代電影大師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採用數字攝影機一鏡到底帶領觀眾通過遊歷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反思俄羅斯兩百年歷史的《俄羅斯方舟》;電影大師格利高利·丘赫萊依執導、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的戰爭公路片《士兵之歌》;被譽為「電影詩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執導、榮獲坎城電影節特別獎的科幻片《潛行者》;俄羅斯電影怪傑依萊姆·克裡莫夫執導、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戰爭片《自己去看》;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喜劇大師埃利達爾·梁贊諾夫早期經典作品、歌舞喜劇片《狂歡之夜》;當代電影大師卡連·沙赫納扎羅夫執導的愛情喜劇片《通訊員》。

值得一提的是,這九部經典影片均採用了數字修復拷貝,其中《自己去看》還曾榮獲過威尼斯電影節電影修復大獎,用以滿足上海影迷大銀幕觀賞高規格需求。


俄羅斯方舟海報

本次影展放映地點為大光明電影院,在淘票票app、貓眼電影app於8月17日中午12點開票。觀眾可打開相關app,找「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在影片欄裡找到「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再找到對應場次即可購買。

除了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外,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的其他影展也在積極籌備中,將自9月起陸續與觀眾見面。另外,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的「國產藝術電影年度展映」活動,也將於9月正式恢復,放映的是導演聿馨執導的音樂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尺八·一聲一世》自9月第一周起,將於每周五晚、周六上午在上海SFC上影新衡山店、SFC上影八佰伴店、大光明電影院、紅星電影世界吳中路店、UA梅龍鎮廣場電影城、百麗宮影城長寧來福士店、保利國際影城世博店、博悅匯影城外灘店、比高影城古北店、CGV影城白玉蘭廣場店等影院,以及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常州站、南京站等影院共同定點放映。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由上海市電影局指導、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運營,旨在推廣和普及藝術電影,讓藝術電影放映成為上海影迷日常觀影的一部分,並推動優秀國產藝術電影走出國門。

影片看點

俄羅斯方舟Russian Ark 2002

俄羅斯當代電影大師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實驗性作品,通過一位導演穿越時空之旅見證俄羅斯沙皇時期到1913年的歷史變遷。影片創造性地使用了本世紀初仍處於摸索階段的高清數字攝影機,全程在著名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拍攝,以真正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方式通過博物館的館藏珍品和演員演出展現俄羅斯的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影片入圍2002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本次放映的版本是全新2K數字版。

看點:22個副導演+850位演員+3個國家級交響樂團=一鏡到底

雁南飛The Cranes Are Flying 1957


雁南飛劇照

俄羅斯電影大師米哈依爾·卡拉託佐夫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二戰時期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戰地攝影師出身的謝爾蓋·烏魯謝夫斯基的創造性手持攝影機的運用,其黑白攝影之優美精湛,震撼了當時整個西方電影界。影片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亦因中國公映而影響了一代中國電影人,張藝謀就讚嘆此片攝影師「那是我們的神啊」。本次放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張藝謀崇拜的攝影大神作品

我是古巴I Am Cuba 1964

俄羅斯電影大師米哈依爾·卡拉託佐夫受政府委託拍攝的反映古巴革命的影片。卡拉託佐夫是愛森斯坦的信徒,用滿滿的革命激情創作了《我是古巴》,影片就像是獻給古巴人民的《戰艦波將金號》,攝影大師謝爾蓋·烏魯謝夫斯基再顯神通,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攝影機運動成為影片最大特色,赫爾佐格亦稱讚:「沒看過此片的,就別當攝影師了」。本次展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神乎其神的攝影傑作

士兵之歌Ballad of a Soldier 1959

俄羅斯電影大師格利高利·丘赫萊依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二戰期間通訊兵阿廖沙回家探母的歷程。本片通過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描寫,控訴戰爭的殘酷、歌頌親情、愛情和平凡生活的美好。影片以嫻熟的公路片類型手法在當時西方電影界引發較大反響,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本次放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火車廂裡的純愛

自己去看Come And See 1985

俄羅斯電影怪傑依萊姆·克裡莫夫的經典作品,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戰爭片之一。影片通過二戰期間德軍佔領區的平民被屠殺事件,檢視了戰爭的殘酷性,片尾部分出現的真實影像畫面更是震撼人心。影片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和費比西影評人獎。本次放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這個修復版本曾榮獲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電影修復獎。

看點: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戰爭片之一

狂歡之夜Carnival Night 1957

俄羅斯電影喜劇大師、以《兩個人的車站》、《辦公室的故事》等影片為中國觀眾喜愛的梁贊諾夫的長片處女作,講述文化宮舉辦新年晚會之前,主任要對每個節目進行審查的故事。影片營造大量笑料,同時巧妙穿插歌舞表演,讓影片既是一部諷刺喜劇,也是一部優美的歌舞片,體現出梁贊諾夫的導演才氣和獨特的幽默感。本次放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逗」智「逗」勇逗審查

上升Ascent 1977

俄羅斯電影大師拉莉薩·舍皮琴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這位女導演的遺作。影片講述了兩個遊擊隊員被德軍逮捕之後面臨人生考驗的故事,展現了極端狀態下的人性複雜面和人性的升華。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金熊獎、費比西影評人獎等四項大獎,舍皮琴科也成為史上第二位拿下金熊獎的女導演。本次展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金熊獎女導演的遺作

通訊員Courier 1986

俄羅斯當代電影大師、曾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的卡連·沙赫納扎羅夫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一個17歲的孩子踏入社會後與成人世界的衝突,以怪誕的冷幽默、魔性的霹靂舞音樂、獵奇的夢境等既富有喜劇色彩又兼顧社會寫實的細節,呈現出八十年代中期蘇聯時代變革下新舊價值觀交替的特殊氛圍,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本次放映的版本是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全新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少年頑主過把癮

潛行者Stalker 1979


潛行者劇照

俄羅斯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改編自小說《路邊野餐》,通過潛行者帶領作家和科學家潛入禁區的故事,以軟科幻片的形式包裝了一個形而上的哲學主題,成為日後諸多科幻電影的模板。本片大量的詩歌與行雲流水的長鏡頭共同揭示人性弱點,以極少的人物場景詮釋宏大的世界觀,榮獲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特別獎。本次放映的版本是2016年俄羅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2K數字修復拷貝。

看點:詩意科幻史詩大作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啟動
    藝術電影回來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暫停200多天的上海藝術電影聯盟藝術電影展映計劃於近日重啟,恢復後推出的首個電影展為「俄羅斯電影大師展」,共展映九部影片。開幕影片為俄羅斯著名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的《俄羅斯方舟》。這部著名的「一鏡到底」影片21日晚在歷史悠久的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放映,受到影迷熱烈歡迎。
  • 1917這部一鏡到底的一戰電影到底如何?
    但是,這部影片卻有一個最大的噱頭,那就是119分鐘的影片,一鏡到底。從影片開頭士兵坐在睡下小寐到影片結束時士兵再次坐在樹下閉上雙眼,整部影片,首尾相連,一氣呵成。那這部號稱一鏡到底的一戰影片,到底怎樣?
  • 影史上最牛的12部一鏡到底影片,你看過幾部?
    今天社長來推薦10部影史上最牛的一鏡到底影片,你都看過嗎?1、《1917》一鏡到底的戰爭片神作,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最佳攝影,最佳視效,兩座小金人收入囊中,超強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尤其是最後逆向奔跑的鏡頭,震懾人心。
  • 《1917》「一鏡到底」,長鏡頭影片有多神奇?
    電影網專稿 「我想用真實的時間順序講述兩個角色的故事,並以一鏡到底呈現。」編劇兼導演薩姆·門德斯在電影劇本的首頁上寫下了這句話。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10日落下帷幕,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鏡到底」戰爭題材影片《1917》坐擁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技術類大獎。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而「一鏡到底」這種並不稀奇的拍攝技術,則是《1917》最大的看點和噱頭。這個「一鏡到底」不是片中的一個長鏡頭,而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由一個不間斷的長鏡頭構成。長鏡頭的拍攝難度和技術要求可想而知。很多電影都因為一個令人深刻的長鏡頭而廣受讚譽,《上帝之子》、《贖罪》就是其中代表。但真正一鏡到底的電影在影史上也是鳳毛麟角。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今年是奧斯卡的大年,以今年最佳影片提名的質量來看,應該是近5年來難得的百花齊放了。既有充滿史詩氣度的《愛爾蘭人》,也有超英電影《小丑》,更有聚焦愛情的《婚姻故事》,同時,還有名著改編的《小婦人》,基於真實故事的《極速車王》,回溯加虛構歷史的《好萊塢往事》,批判階級對立的《寄生蟲》。而光是戰爭電影就有兩部:《喬喬的異想世界》和《1917》。
  • 談「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時長119分鐘的大片,用了「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憑藉這個技巧,電影《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下面我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聊一聊它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什麼價值。1、「一鏡到底」究竟是什麼?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時間,這一電影最為基礎、最具決定性的元素,是今年許多奧斯卡系作品大做文章的對象。 《1917》「雕刻時光」的方式,是採用銀幕內外時間同步的一鏡到底,全片由一個連續不斷的長鏡頭構成。 當然,比起《俄羅斯方舟》這樣真正一刀未切的長鏡頭電影,《1917》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鏡到底。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 獨特的一鏡到底戰爭片|電影《1917》
    電影製作方細緻入微地大量前期設計,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術上的每一個細節,才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這裡的一鏡到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鏡頭拍完整部影片,而是巧妙的利用剪輯,通過一些特殊的技術手段,將畫面天衣無縫的銜接在一起,營造出一種「一鏡到底」的觀感,用來表現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拍攝一部像《1917》這樣的史詩電影,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 評電影《1917》:薩姆為「一鏡到底」夢付出了什麼代價?
    《1917》最吸睛的地方是「一鏡到底」,用這種電影創作手法完成的電影作品,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期就有經典代表。那便是我們熟知的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於1948年秋在加拿大公映的《奪魂鎖》。之外有史詩類作品《俄羅斯方舟》,我們耳熟能詳的鳥人,都在一鏡到底,或者說長鏡頭的創作領域有過大量的探索,並且成果豐碩。一、《1917》的一鏡到底究竟處在怎樣一個水平上?
  • 索亞斌做客《今日影評》點評《1917》「偽一鏡到底」
    8月7日,影片中國上映後取得首周末3686萬的票房成績,在各大網站中的評分也均保持在8.5分以上。作為影片最大的宣傳點所在,「一鏡到底」既是賣點、也是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是否真能令觀眾身臨其「戰」?  8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索亞斌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專業評點電影《1917》之餘,針對其中「一鏡到底」的技術應用,與廣大觀眾朋友展開深度探討。
  • 豆瓣8.5,這部「一鏡到底」的大片終於來了
    苦等半年,終於,這部去年頒獎季大放異彩的戰爭大片終於來了。《1917》。金球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奧斯卡10個提名3個獲獎。豆瓣8.5分,近21萬打分。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全片一鏡到底。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鏡頭從頭到尾一直在拍攝未出現cut的情況。
  • 《1917》一鏡到底
    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說到《1917》,還是得談談一鏡到底的藝術
    電影是科技和綜合藝術作品結果的結晶,技術若做到淋漓盡致當然就會增加得獎機率,像是史上首部「偽」一鏡到底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鳥人》。單就這技術而言,提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1917》可謂青出於藍。
  • 一鏡到底《1917》,紀實的戰爭電影,還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
    一鏡到底好不好?1917在今年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和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在豆瓣和IMDB的評分都是8.5,但也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因為全片最大的特色,不是它的故事本身,而是拍攝的手法,一鏡到底。電影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送信。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義大利電影大師展開幕:那些影響了電影的電影
    「義大利電影大師展」。整個「義大利電影大師展」從10月22日持續到11月1日,在上海影城及上海藝海劇院兩個影劇院舉辦,展映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裡科·費裡尼、皮埃爾·保羅·帕索裡尼、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維託裡奧·德西卡等四位電影大師的9部作品,共放映場次18場,放映影片有《大路》《蜘蛛的策略》《米蘭的奇蹟》《乞丐》等。9部「新現實主義」以來的義大利經典電影,群像式地呈現在世界電影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多位電影大師的執導風格。
  • 《1917》未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只因《鳥人》將一鏡到底做得太完美
    而《鳥人》在「一鏡到底」的執行中就顯得自由得多了,它遠遠沒有完美地執行「一鏡到底」的基本規則,電影裡在時間跳轉的時候,「一鏡到底」完全是一種耍無賴式的運用。如電影裡,在時間跳躍的時候,將鏡頭對準了人物背景後面的夜幕下的高樓,而當光線亮起,時間悄然遞進,鏡頭裡的時間並沒有保持連續性,這完全是一種不合格的「一鏡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