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要在農村這一廣闊天地裡有所作為丨黃平縣新州鎮...

2020-12-27 天眼新聞

在柿花村,無論走到哪裡,老遠就能聽見「吳書記你好!」「吳書記來了!」「吳書記早!」「吳書記請你幫我……」這是我駐村工作的真實寫照。

我叫吳治華,2018年3月26日,縣委組織部任命我為柿花村駐村第一書記。

吳治華組織村組幹開展環境衛生大檢查活動

既然駐了村,就要為群眾辦事,加上我本人長期從事農業工作,一直指導村民發展農業產業,我便下了決心:農村是廣闊的天地,一定要在這裡有所作為。

柿花村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經濟、文化、產業發展滯後。群眾對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話都銘記在心,儘量為群眾多做一些實在事,是我的責任。我要爭取在任期之內,把柿花村打造成鄉村旅遊村、生態文明村、產業扶貧村!

吳治華幫助貧困戶搶收秋糧

入村了解柿花村現狀後,我及時與村支兩委採取相關措施與方法,利用村組會議及新時代大講堂平臺,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扶貧政策,讓貧困群眾真正地在思想上脫貧。

期間,我們積極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在村舉辦了5期175人次的產業培訓,發放技術資料786份;給村民指導養種殖技術(快速養豬、養牛,林下養雞、稻田養魚、果品藥材種植等)30期765人次,使貧困戶真正學到技術,從源頭上脫貧。

此外,我們還積極開展便民服務,為村民排憂解難。免費給11戶村民醫牛11頭、豬178頭;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加大高效農作物種植面積。

貧困戶雷建家中的兩位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每周兩次到縣裡看病,但路途遙遠極為不便。從2018年下半年起,我就用自己的車經常帶他們去醫院治療,同時還解決了其醫療費用的報銷,緩解了他們家庭經濟上的壓力。

吳治華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扶貧的重點是「造血」。為幫助村民發展種養殖業,我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重點加大對貧困戶政策宣傳上門服務,讓其自力更生,發奮圖強,消除「等、靠、要」的思想。

兩年多來,在我的引導下,絕大多數村民改變了思想觀念,依靠自身勤勞致了富。我堅信,改變一個人,就能改善一個家庭生活,要積極引導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的發展意識,要切實讓其轉變觀念、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

如今,柿花村脫貧成效卓著,群眾的思想得到根本轉變、勤勞致富的信心倍增,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內源動力,鞏固了脫貧成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出門時,我輕快地在路上小跑著,渾身都是一股幹勁兒,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盡我所能地去幫助群眾,即使只是一件小事。  剛開始,我入戶開展走訪時,碰到個別農戶不理解國家政策,跟我們扯上歪理鬧個半天。一是要勤快,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切實解決農戶的困難和問題。二是要真情,爭做農戶的貼心人,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記得在開院壩會時談及村中變化,大家也非常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以赴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丨黃平縣新州鎮第...
    每次走在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代支村、上楓香村村子裡,乾淨整潔的路面,窗明几淨的住房,規整的豬欄牛圈,我的心情舒暢極了,有說不出的親切與開心。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從此走著一段全新的旅程,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說實話,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時,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學習上需要輔導,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有時候都無法顧及兒子的學習情況。帶著忐忑的心情,我還是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
    我叫袁金華,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書記,作為村幹部及人大代表,我積極儘自己所能為村裡面做實事、辦好事,以精準脫貧為己任,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身作則抓產業,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 「我的脫貧故事」國家的好政策讓我重獲新生丨黃平縣新州鎮西門村...
    我叫潘蘭英,是黃平縣新州鎮西門村2組村民,家庭人口4人。自2017年丈夫意外出事後,家庭勞動力只有我一個人,同時還要負擔三個孩子的讀書,家庭的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村「兩委」知道了我家的情況後,駐村幹部羅金霜特意跑到我家,動員我寫困難申請。
  • 「我的脫貧故事」我和老伴的幸福生活丨黃平縣新州鎮沙井村秦廣國
    我叫秦廣國,家住黃平縣新州鎮沙井村,今年73歲,老伴69歲,我們有一個48歲的兒子。以前家裡條件差,住的泥巴房,屋頂用草搭起來的,家裡唯一值錢的就是那頭母牛。那時我還有點勞動力,就在家一邊陪著老伴,一邊放牛種莊稼。兒子雖然在外打工,但沒給家裡帶來什麼收入,還常常管家裡拿錢。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來,我一直在想,作為農村黨組織書記,自己都富不起來,哪裡還有臉面去要求說別人脫貧致富呢?  我這人說幹就幹,有縣裡的扶貧資金補助加上我自籌的資金,大概花了70餘萬元,蓋起了4個300平米的恆溫大棚,給有機西紅柿"安了家"。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扶貧四年 以真心換真情丨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
    我叫楊秀軍,2017年4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到村報導第一天起,我便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 ...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幹部呂宗祐
    我叫呂宗祐,2019年10月,我到重安鎮人民政府報導,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了。剛從學校出來的我,基層的一切對我而言都顯得那麼陌生,在皎沙村擔任網格員時迎來了第一次碰壁,還清晰的記得那句話「你一個城裡來的娃娃,怎麼知道我們的難處。」
  • 「我的脫貧故事」「鏗鏘玫瑰」闖出脫貧路|黃平縣新州鎮窩田村楊江花
    我叫楊江花,是新州鎮窩田村三組的村民,現在家中有丈夫、兩個孩子共四人。2013年初,丈夫吳壽恆不幸患上直腸癌,因為疾病,讓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給丈夫治病,家裡值錢的東西幾乎都賣光了,只剩下了一幢空房子。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我知道,駐村工作要從小事做起,每年的農忙時節都會和群眾一起活躍在田間地頭,出點力,幫點忙。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脫離窮根丨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村民...
    我是貴州黔東南州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上長坡組的貧困戶楊光義,因住在山區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等等原因,家庭一直富裕不起來,小孩上學要走1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一家五口就擠在一棟老木房裡面,全家的主要收入就靠兩畝薄田和兒子外出務工,而兒媳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年到頭都存不了幾個錢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我的脫貧故事」小茶葉大文章丨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村民黃壽禮
    我叫黃壽禮,是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成了貴州省黃平縣銀山茶業產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走上了致富路。茶葉生產基地2016年底,我因患腦血管瘤,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心裡很不是滋味。個性認真而倔強的我,那時心裡暗自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在黨和國家的幫扶下,努力自救,努力的生產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全力以赴 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雷小波走訪貧困戶廖廷貴家(中為雷小波) 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一段全新的旅程,讓我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2019年4月,當時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思想上是有所顧忌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真是無法顧忌。但我帶著一絲絲的不情願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腳上有土,心中有譜|黃平縣重安鎮大井村同步小康...
    我叫劉兵,是黃平縣重安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重安鎮大井村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目前已駐村兩年多了。  兩年多的時間說起來不長,但也不短,在全縣有無數個忙碌在鄉間的駐村工作人員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 「我的扶貧故事」大家越來越「看好」我這個從城裡來的書記丨正安...
    龍江村距離正安縣新州鎮18公裡,土壤貧瘠,資源匱乏,脫貧攻堅欠帳多、難度大,這也是龍江村一直以來的現狀。我叫陳光國,是遵義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2018年3月被選派到正安縣新州鎮龍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主動請纓 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丨黃平縣翁坪鄉黨約村...
    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是我對黨約村的第一印象。這也給黨約村的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嚴重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看到這種情況,我就想著怎樣去改變這種現狀。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選派單位縣公安局溝通聯繫,為村裡用心爭取公路項目。
  • 「我的脫貧故事」一個人脫貧不算什麼 大家都脫貧致富才是最好的丨...
    我叫唐國珍,今年57歲,是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三組人。因家庭條件有限,我17歲就開始外出打工,做過服務員、工廠工人、管理人員等,十幾年的打工生涯,卻沒掙著什麼錢。嘗盡了在外打工生活的艱辛與淚水,我暗下決心回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