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吃上自己喜歡的食品,不再像過去一樣那麼奢侈,想吃的時候就買一大堆,然而時間長了吃不完就放到過期了。
對於長輩來說,食品過期才幾天而已捨不得扔掉,覺得應該沒啥問題,於是就繼續拿來吃。而對於年輕人來說,看到過期的食品通常會直接毫不猶豫地扔掉,認為吃過期的食品會對身體有害。
實際上,過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吃了會對身體有何危害呢?
一、保質期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以為保質期的意思是過了這個日期就不能再吃,實際上,這是誤解了保質期的含義。
所謂保質期,指的是產品的「最佳食用期」,也就是在這個日期之前食用最佳,而過了這個日期,產品的質量或口感、作用等方面則不能得到保證,但過了保質期的產品並非過了可食用日期,因為保質期不等於最後的可食用日期。
可食用日期,指的是在這個日期之前可以食用,超過這個日期則不宜食用,產品的標識上常以「此日期或之前食用」出現。
而保質期的另一個表現方式則為「此日期前最佳」,由此可見,保質期並不等於可食用日期,只有過了可食用日期的食品,才屬於過期產品,這類食品才不能食用。
二、食用過期食品有風險,別拿生命做賭注
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許多節儉的人常常不捨得扔棄過期食品,殊不知,食用了過期的食品,風險是非常大的。
專家表示,過期的食品一定不要吃,否則會給人體帶來很多的危害,有些抵抗力比較強的人,體內毒素能夠慢慢被消解,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對於抵抗力差的人而言,食用了過期產品,輕則可能出現急性腸胃炎,重則會引起毒血症等問題。
感染科的醫生表示,以下兩種過期食品最好不要吃
過期的肉製品:
由於肉製品營養豐富,長期保存過程中,細菌會利用肉製品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得到大量繁殖,導致肉製品變質腐敗,食用了這類肉製品後,會導致腸胃器官受到細菌產生的毒素帶來的刺激,從而引起腸道疾病。
此外,變質的肉類還可能感染肉毒桿菌,此類病菌會釋放肉毒素,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和肌肉運動系統,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過期的食用油:
食用油也有一定的保質期,過期的食用油會產生油脂酸敗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過氧化物等有毒物質,加熱後,會分解出環氧丙醛,食用後會引起人體中毒,出現急性呼吸、循環功能衰竭等問題。
那麼,市面上對於臨近過期的食品都是如何處理的呢?
首先,對於商超食品,超市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檢查食品的生產日期,如果保質期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則會進行促銷活動,或者聯繫廠家進行退貨。對於臨近保質期的食品,超市還會設置「臨近保質期」專區進行降價銷售。
其次,對於臨近過期的藥品,藥店會設置「近效期」字樣提醒消費者,並且對這些藥品進行降價促銷,而對於近效期2個月的藥品,藥店會統一下架,退回總公司,由總公司進行統一的銷毀。
對於保質期,很多人還存在不少誤區,在保質期內就一定安全,過期就一定不安全嗎?
三、走出保質期的四大誤區
1.保質期就是安全的
其實,保質期並非食品的「免死金牌」,即使在保質期內的食品,也可能出現很多有害物質,比如因包裝破損出現汙染等問題。
作為消費者,不能單靠保質期來判斷食品的質量,如果發現食品的顏色、口感等出現變化,哪怕還在保質期內,也不宜食用。
2.過期了就絕對不能吃
實際上,過期的食品並不是一定不能吃,而是由於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好不要吃。有些食物儘管過期了,但可能由於致病菌未超標,即使吃了也不會引起不良症狀,常見的冷凍食品就是如此。不過,出於安全的考慮,最好還是不要吃過期食品。
3.食品放冰箱就不會壞
不少人將冰箱視為食品保質的萬能防腐劑,然而,這種想法卻是錯誤的。第一,冰箱不具備殺滅微生物的作用;第二,長時間存放在冰箱的食品,可能出現冰晶析出的現象。
而且4℃-60℃是大部分微生物繁殖的溫度範圍,不少冰箱的冷藏溫度都達不到4℃以下,並不能起到阻止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更何況,若是將熱帶的水果和綠葉類的蔬菜放在冰箱裡,還會加快它們「過期」的速度。
4.保質期長肯定防腐劑多
其實,保質期長並不等於防腐劑多。首先,有的食物本身的儲存能力就比較強,比如蜂蜜可以長時間保存。其次,現代企業在食品的保質期管理上,具有先進的技術,以此延長食物的保質期。
因此,過期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還得看情況,如果過期之後食用會給身體帶來危害,則該毫不猶豫地拋棄。總之,不想給自己帶來這個煩惱的話,應秉承不浪費的原則,吃多少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