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大黃蜂」服役超40年了,美軍為何還不讓它退役?

2020-12-18 騰訊網

作者:雕鴞

如果從F/A-18戰鬥機於1978年首次飛上天空算起,「大黃蜂」已經翱翔了整整41年,完全算得上美國軍隊中的「老將」級戰鬥機,僅次於F-16和F-15戰鬥機。

作為一架戰鬥機,它在漫長的服役生涯中僅取得了兩次空戰勝利。在海灣戰爭中,F/A-18C戰鬥機成功擊落了兩架前來攔截的伊拉克空軍米格-21戰鬥機。和同一時期的F-15與F-16戰鬥機比起來,它取得的空戰戰果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F/A-18大黃蜂

作為F-14「雄貓」戰鬥機的正統繼任者,F-18在過去的幾十年一直和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所綁定,成為美國海軍航空兵的最典型代表之一。但是,前有F-16等珠玉在前,後有F-22等後起之秀,被埋沒在其他戰機光環之下的大黃蜂一直無法成為軍迷的焦點。

隨著F-35產量節節攀升,成本迅速降低,F-15和F-16的退役工作已經提上了日程。令人意外的是,即使已經有了F-35C這樣的第五代隱身艦載機,F-18卻仍然沒有很快退役的跡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款並不奪目的戰鬥機,成為了美軍戰鬥機序列中最有生命力的常青樹?

F-15戰鬥機

起源

F-18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在那個炎熱的夏天,因為F-14戰鬥機高昂的造價,美國海軍不得不尋求廉價替代品。同樣在那個夏天,時任國防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力排眾議,下令讓海軍對美國空軍的輕型戰鬥機計劃進行評估。這場競爭的結果大家都很熟悉——F-16戰鬥機的原型得到了美國空軍青睞,從此走上了神壇。但是,美國海軍並不這麼想。

對於美國空軍來說,一架單引擎的輕型戰鬥機能夠很好地與F-15實現高低搭配,但美國海軍堅持認為這些「只有一個引擎的小飛機根本無法滿足海軍的需求」。

F-16

因為對於美國海軍來說,他們需要一種類似二戰時期F4U戰鬥機的「戰鬥攻擊機」,以便同時替換已經嚴重落後的F-4戰鬥機和A-7攻擊機。這樣一來既減輕了航母的後勤壓力,同時也為海軍節約了經費。於是最終,海軍選擇了在輕型戰鬥機計劃中落敗的YF-17原型機,經過重新設計後,就成為了著名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為什麼F-16的前綴僅是一個「F」,而F/A-18的前綴卻是兩個字母。其實在美軍戰鬥機代號中,F代表的是戰鬥機(fighter),而A代表的則是攻擊機(attack aircraft)。

因此從名稱上就能看出,大黃蜂實際上是一款戰鬥攻擊機,而非純粹的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大黃蜂擊落兩架米格-21戰鬥機時,所掛載的正是MK-84航空炸彈——當時它正準備進行對地攻擊,卻遭遇了伊拉克空軍的攔截,並成功使用麻雀和響尾蛇空空飛彈取得了空戰的勝利。

米格-21

替代品

打一開始,美國海軍就將F/A-18定位為一種「啥都湊合」的戰機——它具備一定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同時也具備一定爭奪制空權的空戰能力。但非要說,真要拼對地支援,它又不如載彈量更大、更可靠的常規攻擊機,拼空戰能力吧,也不如F-15之類的專業空優戰機。

因此,當大黃蜂開始取代F-14、成為美海軍航空兵的唯一戰機時,美軍就開始琢磨著再整點新玩意兒把它換掉。

在當時「萬物皆可隱身」思想的推動下,大黃蜂的老東家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推出了A-12「復仇者2」型隱身攻擊機,試圖依靠高精度的雷達、先進的對地支援武器和隱身能力取代部分F/A-18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推出了所謂海軍版的F-22戰鬥機,欲取代大黃蜂來承擔爭奪制空權的任務。就連格魯曼公司也推出了升級版的F-14「超級雄貓」,來試圖重奪美軍唯一艦載戰鬥機的寶座。但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這些嘗試無一例外地全部打了水漂。

A-12隱身攻擊機

截至2017年,全球範圍內所有F-18戰鬥機的飛行小時數達到了驚人的1000萬小時——即使是最先進的F-35C,也沒能將它從山頂上扯下去。

平庸造就輝煌

縱觀過去數十年時間中,每一款著名戰機總有它自己獨特的亮點,才能造就它自己的輝煌。但大黃蜂不同——它是靠著獨樹一幟的「平庸」,才成為了美軍艦載機中的「常青樹」。

F/A-18

首先,當年曾有許多人詬病F/A-18戰機的設計「浪費空間」「毫無美感」,但事實上,正是在機體構型設計時預留的冗餘,才使得它具備了極強的改裝升級空間

從更換雷達到升級發動機這類的傷筋動骨式大改,再到各種子系統、軟硬體的升級,使得它能夠一直保持一定的性能指標,不至於被時代所拋棄。從最初的F/A-18A,到F/A-18E/F「超級大黃蜂」,再到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大黃蜂成功地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一機多用。

此外,F/A-18還擁有無與倫比的勤務性能——畢竟它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還得拜F-14繁瑣的後勤維修要求所賜。經過多年使用,F-18早已成為世界上勤務性最好的戰鬥機。得益於它較為簡單和常規的架構,其例行維護時間遠遠短於複雜的F-35C。

F-14雄貓

當然,作為F-14的「廉價替代品」,F-18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其低廉的成本。截至目前,一共有超過2000架F-18系列戰機走下生產線,其中F/A-18E/F至今仍然在生產。因為其零部件儲備量的充足和配套生產線的完整,使其運營成本比起昂貴的F-35C戰鬥機來說更有優勢。

對於海軍飛行員們來說,大黃蜂比起F-35來說,也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F-35C的飛行性能是所有F-35系列戰機中最差的,其推重比僅為0.75,而F/A-18E/F的推重比則為9.3。雖然先進的發動機可以讓F-35C在低速機動性上扳回一城,但它飛行性能上的短板卻是坐實了的。

此外,F-35雖然也要承擔對地打擊任務,卻因為是單座戰機而沒有武器控制員的位置。而F/A-18F則有著武器控制員座位。在飛行員培訓和對地支援效率上,還是大黃蜂更勝一籌。

而在加油、武器彈藥和各種吊艙的適配性上,也是F-18要更加優越。再加上F-35C項目進展並不完全順利,以及海軍飛行員的個人好惡等因素……因此,即使先進的F-35C已經問世,但大黃蜂仍然穩坐海軍第一艦載機的寶座。

F-35C並不令人滿意

未來可期

截至目前,美軍仍然將F-18視為未來的主要艦載戰鬥機和攻擊機之一,並且希望它和F-35C同時存在。根據美國海軍學會專家埃裡克•泰格勒透露,美軍計劃在短時間內,讓F-18在海軍艦載機的數量中保持在60%左右,直到2030年後才會全面換裝F-35C,前提是那時候的F-35C已經能夠獨自擔當大任。

可以預見的是,F-18系列戰機很可能會和F-35C共同服役,直到它所有的改裝潛力全部被挖掘殆盡,到那時,說不定這隻老而彌堅的大黃蜂已經度過了六十大壽。

來源:冷熱軍事史

相關焦點

  • 艦載戰鬥機「大黃蜂」服役超40年了,美軍為何還不讓它退役?
    作者:雕鴞 如果從F/A-18戰鬥機於1978年首次飛上天空算起,「大黃蜂」已經翱翔了整整41年,完全算得上美國軍隊中的「老將」級戰鬥機,僅次於F-16和F-15戰鬥機。 作為一架戰鬥機,它在漫長的服役生涯中僅取得了兩次空戰勝利。
  • 服役40年,​美F/A-18C「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告別飛行
    近期,隨著美海軍最後一架現役F/A-18C「大黃蜂」戰機完成最後一次飛行,這款飛機在服役近40年後,正式退出現役。美國海軍用這樣一次飛行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 史上最美三代艦載機早早退役:F18大黃蜂為何能取代F14雄貓?
    到頭來卻被大黃蜂全面取代,美國海軍還是選擇退役了F-14,用F/A-18E/F來替代,不免讓一眾貓粉捏一把辛酸淚。美國海軍一直有不少人認為F/A-18E/F不如F-14,當時的F-14退役不過是因為經費有限,國會不願意再給F-14得改進型費用,不得已而為之 。其實經費問題只是一方面因素。
  • 美軍超級大黃蜂戰機進行滑躍起飛試驗,能博得印度歡心嗎?
    為何寧願得罪普京,印度也要這麼幹呢?對此有軍迷表示,這是因為F18戰機本身性能非常優秀,中國也不能小看它的威力。圖為F18戰機 F18是美軍目前的主力艦載機,雖然這款戰機研發於上世紀80年代,但是它的性能放到今天也仍然不落伍,特別是在經歷了E型和F型兩個階段的改進之後,F18E/F兩個型號的機體尺寸和各種性能相比原版大黃蜂戰機都有了大幅增強
  • 印度要在14年後退役米格-29K,國產雙發艦載機,計劃在2032年服役
    如果以常規陸基戰鬥機的機體壽命來看,退役時間偏早了。但考慮到艦載機因為暴力起降的問題,機體壽命消耗得更快一些,26年的使用時間把使用壽命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但是目前印度海軍也只有「維克拉馬蒂亞」號一艘航空母艦,印度國產航母距離舾裝和試航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所以45架米格-29K艦載機是夠用的。當然,出於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業務能力的不信任,個人認為,雙發版的「光輝」艦載機大概率要延期服役。所以,最先頂替俄制米格-29K艦載機的,基本上只有57架從國外進口的艦載機了。
  • 大黃蜂時代徹底終結!性能平平,為何能在36年裡創無數神話?
    據美國《大眾機械》報導,近日美國最後一架正在服役的F/A-18C「大黃蜂」戰鬥機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已經結束,向世界宣告「大黃蜂」時代已經結束,這架同時擁有戰鬥機和攻擊機命名的飛機,結束了40年的飛行歷程,未來其在美海軍中的位置將被「超級大黃蜂」F/A-18E/F所替代。
  • 美軍航母主力艦載機F18大黃蜂,替代F14雄貓戰鬥機,產量超千架
    參考軍事網9月26日報導了一則消息,日本媒體披露美軍戰機撞上加油機事故原因,F/A-18飛行員訓練不足。在這則消息中提到的F/A-18戰鬥機,是美軍現役艦載機之一,發展了很多型號,產量高達1500架。這是美軍的經典艦載機,主要是為了替代F14"雄貓"戰鬥機,綽號"大黃蜂"。
  • 艦載機剛墜毀,印度就迫不及待盯上美制大黃蜂,還是熟悉的操作
    俄羅斯設計的米格-29K,是目前印度海軍正在服役的唯一一款艦載戰鬥機,這款艦載機的優點和缺點都相當明顯,經典的中央升力體氣動布局,以及兩臺中推力發動機,作為機動性基礎非常優秀。然而其作為中型戰機,載荷和內部空間有限;而且航程較短,機載航空電子設備落後,也註定了該機的戰鬥力,相比於目前世界範圍內的其他艦載戰鬥機,都有一定差距。
  • 印軍國產航母服役,恐放棄俄式艦載機,目光投向波音F/A-18大黃蜂
    近期印度海軍又公開表達了對俄羅斯的這種艦載戰鬥機的不滿,印度海軍的高級將領表示這款戰機使用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故障,而且俄羅斯的米格公司對於這款戰機的售後服務做得也很不到位,不過印度地勤修理飛機的水平,大家都早已了解。所以為什麼印度海軍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墜毀率如此之高,恐怕全世界都心知肚明,而如今印度又表達出對於美國F/A-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的興趣。
  • F/A18戰鬥機——美國海軍愛不釋手的超級大黃蜂
    F/A-18「大黃蜂」是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用艦載機,為全天候對空/對地的中型多用途戰機,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以諾斯洛普所設計的YF-17「眼鏡蛇」原型機為基礎進一步開發而成,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
  • 超級大黃蜂正在升級,美軍飛機在蘇聯航母起飛或成現實
    近日美軍的F18E/F「超級大黃蜂」目前正在鍛鍊滑躍起飛,目的就是為了競標印度的航母艦載機給美國賺取一大筆利潤。印度目前服役的航母是「維克拉瑪蒂亞,主要是由蘇聯基輔級航「戈爾什科夫」所改造的,但是它只能支撐滑躍起飛。所以這個時候的美國「超級大黃蜂」為了吸引印度的注意力不得不現場練跳高。
  • 美軍病毒航母突發狀況,艦載機剛起飛就墜毀,墜機頻率超過印度
    然而正是羅斯福號,在此次疫情當初可謂是損失慘重,超過4000人次上岸隔離,有超過1100人感染了病毒,並且還出現了因病毒死亡的病例。但是由於美國海軍迫切需要羅斯福號恢復戰鬥力,在最終進行篩查後,三千餘名船員登船執行任務。雖然後期羅斯福號零星傳出艦員感染病毒的消息,但是五角大樓方面卻閉口不談。
  • 美國海軍裝備新型艦載機,能夠實現隱身攻擊,F35被打入冷宮?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新版本的超級大黃蜂將於2021年生產,而美國海軍方面則準備了充足的資金,首批採購數量就高達78架,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提升採購數量。早在2019年3月美國海軍就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合同,以40億美元的價格採購78架最新型的超級大黃蜂,這意味著該機的單機成本僅僅只有5000多萬。相比單價昂貴的F35C艦載機,新超級大黃蜂的採購費用只有F35C的一半左右,而其全壽命使用成本更是遠遠低於F35C。
  • F117為何會英年早逝?1983年就服役,至今仍具備隱身優勢
    早在2008年F117就已經全部都完成退役了,雖然有時候會有人不靠譜的猜可能會復出,但這些都沒有官方的口諭,也從來沒人親眼見到過,F117服役的時間很短,只有25年,和他的兄弟們比起來確實是英年早逝了
  • 服役高達50年,技術開始落後,美國民兵3為什麼還不退役?
    民兵-3洲際飛彈是美國陸基戰略彈道飛彈的主力,自2005年美軍的LGM-118彈道飛彈全部退役後,民兵-3就成為了美軍唯一的陸基戰略核力量。然而民兵-3洲際飛彈是波音航空航天公司於上世紀70年代服役的,距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相對比其他國家的陸基戰略彈道飛彈技術已經落後。
  • 美軍新版F18戰機亮相,罕見公開座艙結構,先進性不輸洛馬F35
    它採用了可定製的廣域多功能顯示器,類似於洛馬公司的F-35戰機採用的大尺寸座艙顯示器,甚至可能不輸於它。圖為F/A-18 Block III的座艙內部圖除了廣域多功能顯示器之外,F/A-18 Block III還搭載了諸多先進技術,譬如全新的衛星通訊系統、紅外搜索和追蹤傳感器等。不過,在外觀方面,F/A-18 Block III和此前的機型差別不大。
  • 早就服役的F117,至今仍具備隱身優勢,為何卻突然退役?
    F-117首次參加的戰爭是在1989年的巴拿馬戰爭,當時美軍派出了6架F-117對敵方軍營發射了兩枚907公斤的雷射制導炸彈。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空軍一共派出了F117戰鬥機參與了1300架次的任務,總共摧毀敵軍1600輛坦克、陣地等,完成了整個戰略目標的40%。就像F117研製時期十分短暫一樣,它的服役期也非常短暫,在2007年到2008年期間,美軍只用了一年就讓所有的F117退役。
  • 軍事|美欲售印57架「超級大黃蜂」,這是讓印度花錢給自己挖坑
    文 | 笑 飲和美軍現役同款,一共57架,裝到印度航母上剛合適——這就是當地時間10月29日《印度防務新聞》披露的美國欲售印「超級大黃蜂」飛機的一些信息。《印度防務新聞》報導截屏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堪稱一代名機,機型成熟,且確實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主力機型——無論是十艘尼米茲級航母上,還是海軍岸基航空兵,都多裝備這款三代機。然而,笑飲要說——印度別得意太早!並不是說印度軍隊獲得了「超級大黃蜂」,戰力就堪比美軍了。更何況,美軍售印「超級大黃蜂」,背後大有玄機。
  • 會「拉屎」的美軍戰機:炸彈不從機腹扔出,而是從機尾「拉出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也迅速研發成功實用的核武器,美國也開始考慮防禦核打擊的問題)受當時的航空技術水平限制,早期的艦載機都很難同時承擔制空權爭奪和對地/對艦打擊作戰任務,實際上,航空母艦和航空技術最強的美國也直到FA18大黃蜂艦載機服役後才開始用一款艦載機同時承擔空中作戰和對地/對艦打擊任務。
  • 為向印度兜售戰機,美國推出特別版「大黃蜂」,展示滑躍起飛技能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航空專業網站「The Aviationist」12月7日報導,今年8月,為向印度兜售艦載戰鬥機,美軍在位於馬裡蘭州帕圖克森特河海軍航空兵基地對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進行了一次滑躍甲板的起飛測試。美國官方於近日公布了該系列測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