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中指出:需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顯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當這一規劃出臺時,【健康管理】就火了。
那什麼是健康管理?
通俗來說,健康管理就是:
通過檢測了解你目前的健康情況,然後評估你現在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可能會引發哪些疾病風險,再通過幹預來改變你的不良習慣,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最後達到了預防疾病發生的效果。
體檢代表健康管理嗎?
其實,體檢只是健康管理的起點,大多數國人對健康的認識還依然停留在體檢階段。但體檢不代表著真正的健康管理,把健康管理等同於體檢,其實是對健康管理的一種誤解。
健康管理有「三部曲」:健康評估是手段,健康幹預是關鍵,健康監測是保障。體檢篩查只是健康管理過程中的第一個環節,解決的只是「我身體怎麼了?」的問題。真正的健康管理重點在於體檢後對健康的持續「管理」上。既要有全面細緻的篩查評估,還要持續不間斷地實施能「落地」的幹預手段,包括生活方式管理、慢病管理和周期性的健康數據監測。
所以總的來說,健康管理是更是一套更為完善、周密的服務程序。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長期連續、周而復始的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從而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提升生命品質。
健康管理誰受益?
健康管理的受益者是每一個人。
或許在人們的觀念中,健康管理只是那些上了年紀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事情,其實不然。
年輕的時候,身體有一定的代償功能,很少出現不適的症狀。但血壓或血糖過高,會慢慢對心臟、腎臟、血管造成損傷,長此以往,心血管病變、腦卒中、甚至癌症隨時有發生的可能。
所以說,健康管理不只是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人群的事,全年齡段的人都應持續進行健康教育和管理,而且幹預得越早,效果越好。
如何進行健康管理?
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務:
首先是全面的檢測,一般的團檢是問卷加體檢,有一些個人根據實際的需求,可以增加基因檢測和功能性檢測。
其次是綜合評估,以體檢結論,結合問卷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做出整體評價。
接下來是根據綜合評估的風險、輕重緩急和分類,制定出可操作,可量化,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並且對綜合評估報告,健康管理方案進行一對一的解讀,還有配合階段性的健康教育。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就是健康的五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這20字方針,每四個字,都是我們的健康管理的一個有力的抓手,也都是我們健康管理的重要指導。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什麼時候進行健康管理最合適呢?
對自己進行健康管理最好的時間是昨天,其次就是今天。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一代重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