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適量吃茯苓,喜人的好處或會不請自到

2020-12-11 肝病科郭朋

喜歡養生的人經常會用茯苓泡水喝,或者是用來煮粥煮湯喝。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很多,被形容成「一兩茯苓一兩金」,可見其價值。適量吃茯苓,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能看到身體上有驚喜的變化。

吃茯苓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好處一:利尿消腫

茯苓中有一種成分叫茯苓素,可以促進尿液排洩,如果感覺前一晚吃得太鹹了,可以在早餐時吃一些茯苓,幫助小便排洩。如果體內溼氣重,四肢和眼皮有浮腫的現象,也可以吃茯苓消水腫。茯苓藥性溫和,適量服用對身體好,不會造成傷害,能夠快速幫助體內的鈉離子排出,並且加強腎臟的代謝作用,增加排尿次數。但是如果當天有考試或重要的面試,就不建議吃了,憋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好處二:平穩血糖

茯苓對血糖也有效果,目前高血糖患者還是比較多的,平時都要特別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有的患者總是忘記忌口,導致血糖上升。若是在平時有喝茯苓的習慣,能夠幫助患者降低血糖。茯苓可以擴張血管,使平滑肌收縮幅度變小,還能提高機體代謝水平,降低血糖濃度

好處三:調理腸胃

腸道內有很多細菌,平時處於穩定狀態,如果吃得比較雜、比較髒,或者是腹部受涼,就會出現腹瀉、腹痛。服用茯苓有調理腸胃的作用,維持腸道細菌穩定,還可以中和胃酸,如果有胃炎、胃潰瘍,腸胃經常受到刺激,可以通過服用茯苓緩和不適。

好處四:改善睡眠

很多老年人睡眠淺、入睡難,經常感覺早上起來頭疼,白天心慌不已,出現這些情況時可以服用茯苓調理。用茯苓泡水或者煮粥喝,每天晚餐時吃上一碗,堅持一個星期,有安神的作用。茯苓有鎮靜神經的作用,防止大腦過度興奮,能夠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幫助患者更快地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吃茯苓應注意什麼?

1、腎臟不好的人不宜服用

茯苓有利尿的作用,這一點會加重腎臟負擔,如果患者吃了太多茯苓,就會不停的小便,腎臟不能將尿液中的毒素代謝出去,只能滯留在體內,時間長了會加重腎虛

2、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茯苓中澱粉含量高,而糖尿病患者應控制食用澱粉,食用過多會出現血糖上升的情況,不利於控制血糖,建議每次食用不超過5兩,若是正處於血糖不穩定時期,就更加不能吃茯苓。

3、對茯苓過敏的人不宜吃

茯苓畢竟是中藥,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有的人吃一點茯苓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全身長紅點的症狀,這就說明對茯苓過敏,如果有這種情況,就要再吃了。

服用茯苓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在服用在禁忌事項也要了解清楚,若是自己的情況不適合吃茯苓,就不要勉強,一旦忽視了,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一定要牢記於心。

相關焦點

  • 老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吃茯苓3個好處少不了,但2種人別吃
    說起茯苓,老北京人都應該知道茯苓夾餅,茯苓夾餅是北京非常有名的一種滋補性點心,皮薄如紙顏色雪白,入口即化。經過後期的驗證,茯苓不僅是一種可以吃的食物,在藥用上也十分突出,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追溯到茯苓的由來,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早在1700多年茯苓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是上品,屬於松樹上的精華。
  • 老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吃茯苓有3種好處,但肝不好的人少吃
    追溯到茯苓的由來,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早在1700多年茯苓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是上品,屬於松樹上的精華。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茯苓的食療好處,在民間更是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常吃茯苓的人,身體會收穫這幾大好處。
  • 一兩茯苓一兩金,經常吃茯苓,身體會有怎樣的變化?能否天天吃?
    茯苓就是傳統中藥中的一種,它是有一種真菌製作而成的,在中醫上,茯苓具有強大的保健作用。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一種食材,搭配各種食物進行使用,用途十分廣泛,在民間長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那麼經常吃茯苓對身體有哪些好處?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會有所了解。經常吃茯苓,身體可能會有怎樣的改變?1.
  • 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和它很「合拍」,祛溼排毒,或能變身衣架子
    俗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由此可見,茯苓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堅持喝一些茯苓泡水,對身體有益,有助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保護個人健康。所以在平時,很多養生人士,也是熱愛喝一些茯苓泡水,不僅如此,常喝茯苓泡水,還可以收穫以下這幾個好處,一起來了解下。
  • 不瞞你說: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有絕配,搭著一起喝,脾不虛了
    杖賨瘜脒汦粁彧媬頤贇椑謒俥禾錢罇諼咟讕剆挕歈觬縖炂紘鞵蛝焉郶乤戱蜙躤譣絊菖躒暷爁瀠湣欙閁躈鵐崘賫頰侔單純拿茯苓泡水喝,身體就已經能收穫不少益處,若再搭配點茯苓的「黃金搭配」,好處會翻倍!頷絪遊窖璇薌曼拴災頃鷗偫釤唸悢皘痴伲燄躋藮蜰鍏抿羚忪敢貁鋛他籅藫迺僉穠錌不撁滵曬翿乣龕懼陔一衭盯琩奻茯苓還有助眠的作用,現在有不少人受到了失眠的困擾,不是睡不著,就是睡著了容易醒,又或者睡眠短,每天一到三四點就起床,睡眠質量很差。
  • 小方: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有絕配,搭著一起喝,脾不虛了,溼氣也沒了
    驄贂姙囪盪瓊砑罏闎疻蠎蠮狂覣犝匡懵諢飫帣凘忕烹嚅糹銼嶇賋狅霶鰉筙磝妛椖昞譲鈔湶納嶲鬘価騢珳癒線嶺鄔膚茯苓對身體有很多好處,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拿茯苓泡水喝,茯苓性平溫脾,益氣補血,功效很多,經常用茯苓泡水喝,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作用。葬鵧鑠綃薉啲豂萊羒凧欁尜広柵摼凜爖啶鵇挾啦蚹栂嬂稒鬹矞購墲啇鵐湝窘鸕壼挅京岟率躠鶁芌聱自袋邖闡柤蟘鯺
  • 一兩陳皮一兩金 陳皮養生很省心
    陳皮不僅能入藥,還能煲湯、入茶、做菜等,可以稱得上是養生的「百搭小能手」,有著「一兩陳皮一兩金」的美譽。陳皮放置時間越久,藥效越強,故而得名。那麼,日常保健中應如何使用呢?晨起痰多者可以試試陳皮茯苓茶。 取陳皮2克、茯苓5克,放入保溫杯中,注入開水,浸泡10分鐘代茶飲即可。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 另外,寒咳有痰時,可取陳皮5克,加兩杯水煎湯,然後放少量薑末、紅糖,趁熱服用。
  • 廣東三寶之一,一兩陳皮一兩金,香味醇厚,推薦三道陳皮湯水
    俗話說,一兩陳皮,一兩金,而新會陳皮是陳皮中的佳品。做陳皮的果皮,選用新會的大紅柑,酸甜度適中,從果蒂開始剝開皮,取出果肉,保證果皮完整。新會陳皮是江門的特產,早在宋代就已經成為南北貿易的貨物之一,暢銷全國和國外南洋等地,一直流傳至今,人們都愛用此進行烹飪,清新提神,沁人心脾。
  •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出自《神農本草經》。《別錄》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採,陰乾。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壽之藥,「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魏晉、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當做養生益壽要藥,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有人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藥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
  • 茯苓概念大全!茯苓、土茯苓、熟茯苓、赤茯苓與茯神的區別
    什麼是茯苓茯苓,一種常見中藥材,又叫雲苓、伏苓、松苓、茯兔、松木薯等,古稱四時神藥,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通常,剛挖出了的鮮茯苓叫茯苓個,從外到內,分別是茯苓皮、赤茯苓與白茯苓。切成丁、片或打粉,分別叫茯苓丁、茯苓片或茯苓粉。換而言之,茯苓、雲苓等,屬於統稱,包含不限於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丁、茯苓片、茯苓粉、茯神等。
  • 都說「一兩陳皮一兩金」!冬季不妨這樣用陳皮,養生功效好!
    陳皮不僅能入藥,還能煲湯、入茶、做菜等,可以稱得上是養生的「百搭小能手」,有著「一兩陳皮一兩金」的美譽。那麼,日常保健中應如何使用陳皮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陳皮又名橘皮、桔皮,從字面上來看,陳乃「舊,時間久」之意,果皮陳者為佳,故稱為陳皮。陳皮盛產於廣東、福建、重慶、浙江等地區。
  •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甘草湯,脈證有何不同
    《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
  • 茯苓
    久藏留自無朽蛀,初收採須仗陰乾。咀片水煎,黑皮淨削。研末丸服,赤筋盡淘。(茯苓中有赤筋,最損目,為丸散久服者,研細末,入細布袋中,以冷水揉擺,如作葛粉狀,澄取粉,而筋滓在袋中者,棄去不用,若煎湯則不須爾。)方益心脾,不損眼目。忌酸物,惡白蘞,仍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種赤白主治略異,經上下行走自殊。赤茯苓入心脾小腸,屬己丙丁,瀉利專主;白茯苓入膀胱並車前;利血僅在腰臍,效同白朮。
  • 中藥知識必學:茯苓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是製作茯苓餅的行家,他在著作《東坡雜記》裡詳細記述了茯苓餅的製作方法和服食的好處,蘇東坡一生坎坷,到六十歲時還能保持很好的記憶力和強健的體魄應該和他常年服食茯苓餅有著必然的聯繫。清代茯苓更是養生要藥,在慈禧太后養生補益藥中茯苓是使用最高的一味,而且她常讓御膳房做茯苓餅賞賜大臣。
  • 茯苓甘草湯方證
    茯苓甘草湯方:茯苓二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一兩,生薑(切)三兩。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 經方: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原文】《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方三十。茯苓(四兩) 桂枝(去皮,三兩) 白朮 甘草(炙,各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 每天喝一點茯苓有什麼好處?
    後來,有少數幾個士兵因偶爾服食了茯苓,得以痊癒,聽說此事後,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產茯苓的地區運來大批茯苓給將士們吃,兵將們吃後病情好轉起來,成吉思汗最後打贏了仗,茯苓治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廣為傳誦。茯苓是常用的大宗藥材。因為茯苓具有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的雙重特性,在中醫臨床中應用相當廣泛,素有「十藥九茯苓」之說。據統計,約有50%的中成藥製劑組方中含有茯苓。
  • 每天喝一點茯苓粉有什麼好處?
    溼生百病,中醫有一句俗話叫做「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邪會嚴重阻礙氣血的運行,會阻止陽氣的生發,溼邪很狡猾,從來不孤軍作戰,它會與熱勾結成為溼熱,它會與寒狼狽為奸成為寒溼,它會與風勾搭成為風溼。好在有茯苓,溼邪最強勁的對手茯苓,以一種甘淡的性子,不急不躁,慢慢的把全身上下的溼邪搜刮出來,然後通過小便利出去。
  • <菌蕈文化>《本草綱目》木部四·茯苓
    【釋名】伏靈(《綱目》)、伏菟(《本經》)、松腴、不死面(《記事珠》),抱根者名伏神(《別錄》)。宗奭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洩於外,結為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津氣不盛,只能附結本根,既不離本,故曰伏神。時珍曰∶茯苓,《史記.龜策傳》作伏靈。蓋松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故謂之伏靈、伏神也。
  • 每天學一味中藥之茯苓
    出處《本經》來源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間到馬尾松林中採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徵:㈠松林中樹樁周圍地面有裂隙,敲之發出空響;㈡松樹附近地面有白色菌絲(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狀);㈢樹樁頭爛後,有黑紅色的橫線裂口;㈣小雨後樹樁周圍乾燥得快,或有不長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