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節的傳統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送神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當天也是送神日,相傳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送神儀式一般在早上進行。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 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一到零點時刻就鳴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並燒金紙一同祭拜,點蠟燭和燒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柑、飯、發粿、甜粿、雞鴨魚肉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後,全家一同禮拜,此即開正或稱開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還可到所信仰的寺廟上供祭拜,不少地方有搶頭香的習俗。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為了能有個好彩頭,一家人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斥責、宣譁、毆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準破壞東西,全家男女老幼均著新衣,或去給親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參加各種遊戲與賭博。
初一到初五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門外丟,要集合在一起,這是認為把家中的東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帶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裡。
7、正月初二 回娘家
出嫁的女兒本來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會導致娘家貧窮,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說,初二回娘家是一種硬性規定的社會規範,因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擔心女子嫁出去後,遇到惡婆婆,可能一輩子都不準她回家,故有此習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們攜帶一些禮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後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紅包給他們,而這些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帶回來的孫子。如果家中有弟妹,當然有要分贈紅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滿一片喜氣與熱鬧。
8、正月初三 赤狗日
正月初三俗信為赤狗日,為兇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據民間另一傳說,初三晚上為老鼠的結婚日,在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點燈,每個人都要早點入睡,灑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與老鼠共享。早期農夫並相信這一天與老鼠結緣可因此減少鼠害造成的損失。
9、正月初四 接神日
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俗諺云:「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
10、正月初五 迎財日
因為這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獲得吉祥如意,也期望來年生意更為興旺,財源廣進。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開始營業,迎接財神,稱為開市或開張。先選吉祥的時辰,把大門打開並燃放鞭炮。另以牲禮供拜「關老爺」,關老爺被商人稱為財神爺。初五即是一個過年的段落,從開正以來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復正常。
11、正月初六 挹肥日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間灌溉作物,是開始工作的日子。現在雖然不必再挹肥了,不過工商業還是在今天開工,這是一種傳統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巖祖師的生日,在這一天,各祖師廟都要張燈結彩準備牲禮或演戲來祭祀。
12、正月初七 人日
人日,即是人的生日。人日的主要習俗有:(1)佔卜吉祥。當日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若天氣陰晦則有災患,要布風水局進行化解。(2)家長不能教訓孩子。年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3)吃餃子。(4)頂八卦。北方還流行一種活動:讓小孩頂八卦,以訓練其耐心,期盼吉祥。(5)戴人勝。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6)撈魚生。吃魚生是南方人的習俗。(7)祀神保平安。(8)吃七寶羹。
13、正月初九 天公生日
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在佛教稱為「帝釋」,道教稱「元始天尊」,儒家稱為「昊天上帝」,民間信仰叫「天公」,認為是萬物的創使者,最偉大的神。半夜十二點到凌晨四點舉行祭典。祭拜時焚燒天金,天金俗稱太極金,為極高貴的金紙,是祭拜天公與三界公時所用的。
14、正月十五 元宵節(上元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古代是延續農曆過年的熱鬧氣氛的節日,因此又有「小過年」之稱。
正月十五為上元,又稱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誕生日,天官大帝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賜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團圓吃湯圓,表示新年假期已過。十五的晚上有猜燈謎和迎花燈的活動。
二、春節的風水講究:
1、認真做好年前大掃除工作。
春節是除舊迎新的節日,因此年前的掃除在風水講很重要,辭去舊一年的種種不快,特別是帶有不好回憶的物品或者可有可無的東西,還是儘量捨棄為好,遠離不良物品的不利磁場,迎接新一年的好運程。
2、貼春聯就就貼福。
這是傳統的納福儀式,可以為自己來年帶來好運。如果貼多個「福」字,還應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先貼「門福」,再貼廳堂的「福」,最後才能貼「倒福」。這個次序是很重的步驟,不可以弄反。一般來說,「福」字正著貼是不會錯的,倒貼則要注意了。「倒福」來自「幸福到了」的諧音,但並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貼,尤其不能貼在大門上。
3、燒香祈福。
春節期間,也是燒香祈福的旺季。在新年開始之際,為了來年給自己祈福,燒香祈福,會有好的效果。在家燒香祈福,朱老師要提醒朋友們,一定要注意禮拜的方位!2018年財位在東南方(巽方),求財則在東南方向祀拜;2018年官貴位在西南方(坤方),求官求貴則在西南方向祀拜;2018年文昌星在正南方(離方),求考學者則正南方祀拜。去廟裡進香,一來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二來可以通過寺廟裡的氣場來調整自己本身的氣場,如果去年運勢不順的朋友,本身身上就有不利的氣場在內,去這類地方,可以降低自己身上的負面能量,不過最好多選擇在上午或中午去為好。
4、擺年花,轉好運。
可在家中擺上幾棵年桔、發財樹等吉利植物,可以起到化煞催財運的效果,一般擺放位置以客廳的財位為佳,明堂位也可,也可放在客廳裡的兩個邊角上。
5、大年初一的風水禁忌
(1)大年初一早上忌倒汙水、垃圾、掃地。在過年期間最好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2)大年初一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過年期間最好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表示整年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3)大年初一不要討債或還債。最好過年期間忌向人討債,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黴。
(4)初一不要催人起床。大年初一被人叫起床,在新的一年裡會比較勞碌,並會碌碌無為。
新年十日歌
年初一,一寤覺(音告)來太陽照東窗,起身忙換新衣裳;家堂君親天香點,祖宗尊像掛中堂。九子果盤裝齊整,預備客人來來往;今朝叮囑傭人莫掃地,小兒吃飲莫淘湯。
年初二,兒童更歡喜,昨日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爺帶仔姑娘———同來,人得門。笑口開。拜見文人權道恭喜。拜見丈母說發財。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問姑娘。啥時候。踏月養個小寶寶。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財神,處處放吉鞭。五路正神當中坐,招財利市分兩邊。斤頭臘燭煌煌亮,齊供羊頭元寶魚。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辦至矣。嗚乎,哪有千萬財神爺。分身到你店堂裡。
年初五,夥友要吃開張酒。酒酣快猜拳;五對八馬不離口。有個朋友聊下去,有個朋友要分手。來來去去各自忙。來者心歡喜,去者心悲傷。勸君莫悲傷,以後須要巴巴結結爭個好面光。
年初六。仍窮新衣服。鑼鼓聲喧震耳聾。預借元宵習練熟。元宵鬧花燈。各處有風俗。龍燈身嫋嫋,虹燈芒族族;叮囑小兒勿買糖。省下錢來買蠟燭。狀元及弟舊名詞。要換共和稱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畢取秤來,稱出輕重最劃一。哥哥稱了六十斤,弟朗稱了四十七,開口向哥道,休發詡。明年弟弟多吃肉。發個大塊頭超過你。
年初八。麥生日,農戶家家祈豐年。世間一日沒了麥。將有何物柬充飢。一粒麥,種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才得摔摜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間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華無事都念經,修得百年無毛病;交好運,退災星,好行方便發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修|公眾號平臺已開通留言功能,
歡迎同修師兄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也讓我們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