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畢業的那年,學校對接安排我們到鄉鎮糧站實習,我記得當時是九八年,鄉鎮糧站還在正常運轉,每年收糧入庫那段時間比較忙,我們糧校畢業生就被安排去實習,實際上也是幫工,和幫工不同的是,我們不僅拿不到一分工資,每個月還要交300元夥食費。
雖然這樣,但我們同學3人都很高興,可以不用天天呆在學校,小時候幻想有一天長成大人參加工作終於實現了。那個鄉鎮糧站總共就4個人,站長、一個女出納、一個男會計和一個40多歲的女過磅員。
我們安頓好後第二天就開始投入工作,村民們車拉馬馱把糧食運到糧站的大院壩裡,我們就負責檢查糧食符不符合標準,不符合的就打退回去,符合的就過秤。
一個60多歲的老鄉抬著兩籮筐玉米顫巍巍地走了過來,他問我:「小同志,你幫我看看。」我忙幫他把籮筐放了下來,「好的,大伯」,我邊應邊解開了袋口,用手抓了一把出來。太小了,一看就是瘦瘠的山地種出來的,一個念頭冒了同來:不合格。我扭頭看向老伯,正碰上他滿懷期盼,甚至有些焦急的眼神。那時候交通不便,我不知道他是挑了多久才到鄉裡的,周身衣服都溼透了。
看到他,我想到父親,父親年齡和他差不多,一年到頭在土裡刨食,相貌比實際年齡大了十多歲。我悄悄看了一眼過磅員,她好像很忙,根本無暇顧及我。我說:「大伯,可以的,我幫你稱。」
那天晚飯我吃得真香,那個大伯之後我又陸陸續續放了四、五個大伯大媽「過關」,感覺自己做了好事,心裡美滋滋的。吃好晚飯,站長單獨留下了我,他開門見山說:「有人說你今天收糧的時候沒有把好關?」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那個女過磅員,除了她告的狀還能有誰,其他三個都是我同學,他們不可能告狀。
我點了點頭,站長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我今後注意,嚴格把關。回到宿舍,我心裡仍不舒服,不是怪站長批評我,而是很反感這種背後打小報告的人,如果她直接跟我講,我也會樂於接受的。
兩個同學知道情況後,也很生氣,我們幾個「小白」在想這件事怎麼辦,想了半天也沒有擬出頭緒。現在回頭想想,那時剛剛跨出校門,社會這所大學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我們幾個學生想了也是白想。後來,在收糧的時候,我不敢再大放心了,只是碰到實在可憐的老人家才偶爾放一兩次。
時間過得真快,我現在一晃參加工作已經有十多年了,工作的單位也換了六、七個,碰到各種各樣的同事,當然也少不了喜歡背後打小報告的,經歷多了,對這種事也有了一些認識,和大家探討一下,不一定完全正確。
第一,直面溝通。直接和他面對面溝通,溝通時注意語氣,不要以指責或過激的語氣來展開。面對面溝通能夠讓對方了解到你已經了解他的所作所為,讓他在下次想要打小報告時有所顧慮,不然他還一直以為你蒙在鼓裡,把你當傻瓜。
第二,作好匯報。領導之所以是領導,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對方也許可以哄騙領導一次,但不可能再而三,事實終歸是事實,如果他打的小報告是在扭曲事實,你最好找機會向領導匯報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相信領導也會去了解,他再捅時就不好使了。
第三,認真反思。要認真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自己有缺點、有短板,才讓他打了小報告。只有通過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有的放矢改進。這樣一想,別人的存心之作,反而促進了自己的成長。
第四,以和為貴。既然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有緣才能走到一起共事。他有打小報告的弱點,我們就不能被別人的缺點牽著鼻子走,關鍵的還是做好自己。反過來講,打你小報告,是你有值得他打的價值。你做好自己,不跟他一般見識,不斤斤計較,相信大家也會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