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雄有一種逛街,叫"富墟"!

2021-02-07 南雄圈

 提示南雄人點擊上方"南雄微生活"關注我!

時候,每次到「富墟」的時候,小孩子們都非常高興,不僅熱鬧,還有很多好吃的。今天帶大家再來感受下什麼叫「富墟」!」

早上天麻麻亮,爺爺拿著麻袋,我就跟在後頭。


「趕墟」不是每天都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個別地方逢單趕墟、逢雙趕墟。趕墟號數由政府確定,發布公告後,農民就照此執行,場鎮也就興旺起來,趕墟天也就非常鬧熱。


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在不到5米寬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來回湧動,將馬路擠得水洩不通。


挑籮筐的,拿麻袋的,提菜籃子的,也有空手純粹去場上看熱鬧的,都是屋前屋後的熟人,隔老遠就喊:今天你也趕墟啊?

有些人因為家裡還有農活沒有幹完,所以就急急忙忙買著一袋袋的生活生產用品往家趕。


家裡沒什麼錢,就會背包穀、黃豆、辣椒等糧食去賣,大人就經常感嘆,肩膀還在痛,錢就已經花完了。錢真不經用啊!


有的趕墟是為了買所需的東西,有的順便約親友辦事,有的去街上找剃頭匠剃個頭,有的賣出家裡產的或親手制的東西,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熱鬧。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

趕墟最多的就是菜,不同的菜,每次都是買很多菜回家。



村民們把自家田地種的蔬菜帶到集市上販賣,天然無公害。


雖然不用電子稱,但用桿秤也不會缺斤少兩。


擺個攤攤,賣花椒辣椒等佐料的很多。這種買東西的感覺,真實,親切。


還有賣鹹菜的,農村的自己家裡都有,一般這種是賣給在鎮上住的。


這才是絕對放心的綠色食品。



當然,少不了要買菜種子。


走,上墟去買肉吃咯。


在牲畜交易區都會有賣雞的、賣鴨的、賣鵝的、賣豬肉的等等,應有盡有。



大人經常趕墟去捉豬兒(買小豬兒),或者自己家的母豬下小豬兒了,到鎮上去賣小豬兒!!

也會買小雞小鴨回家養,其實特別不好養,存活率很低。

有的人因為很窮,家裡好不容易養大的雞可以生蛋了,但還是捨不得吃,都會背到街上來賣,這才是純正的土雞蛋啊。

集市上的服裝攤,賣的不是牌子,價格便宜,但有的人還是捨不得買。


賣工具的

農具一般都是純手工製作,質量沒得說。

這些竹製器械都是「篾匠」一根一根慢慢編制的,都是好手藝。

「鐵匠」現在很少見了。不過鐵製器械依舊是農村農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現在理髮一般都是去理髮店,可是小時候的農村的男的一般都會去找剃頭匠剃,剃個板寸能管好久,不但技術好,關鍵是便宜!


還有裁縫,衣服上有個修修補補的交給他們就好了。

還有補鞋的,現在很多鞋壞了都是直接扔了吧?

不過每年趕墟最熱鬧的要數什麼時候?那就是過年前了!!特別是過年的前幾天。


臘月,那氣勢那真是人流攢動,走都走不動!!


都是提著尼龍口袋!!置辦各種年貨!!


柴米油醬醋茶、春聯、鞭炮、香燭等都有,玲琅滿目的商品讓人應接不暇!!!


還有各種花生瓜子和糖, 是過年來客必備的!



趕墟最開心的莫過於有吃的了。


有時候每次去鎮上趕墟的時候,有時候起得早,沒吃早飯!父母都會給我一塊錢讓我自己去隨便買點吃的。


鎮上吃的有很多很多:小籠包、腸粉、豆漿油條、油餅……想想都流口水~


甘蔗,是小孩子的摯愛啊!買上一根能吃好幾天。


還有吃過的薄荷糖,清涼清涼的,又非常甜,1毛錢一顆。


還有各種水果,很多都是農民自家產的。


趕墟過後,有的坐在茶館裡休息,喝茶。


在南雄的各個小鎮裡,每一次趕墟都是熱鬧非凡,要買、要賣的,聽著那些吆喝聲,看著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都會讓你覺得是那麼樸實,那麼親切。小的時候的你,不知是否也如此經常跟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後屁顛屁顛的來到鎮上趕墟呢?


相關焦點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腿部的主要功能有三:支撐、邁步、和直接攻防。腿部也分三部分骨節:大腿、小腿,足部。單腿的整體結構,可以是一把弓,也可以是一個虛實三角形。我們另文闡述。這裡仍是對單個骨節的作用進行探討。 單腿起落開合邁步是腿部運動的基本形式。提腿時,意念應在大腿骨兩端,即有胯膝抻拉平衡。舉步則顯輕靈。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首先應該明白:我們練拳用拳時,全身應是一種協調運動的狀態,兩臂兩腿參與其中,一臂或一腿可以是弓,也可以不是弓,並非時時是弓,也不一定必須是弓。所謂的"五弓合一"也是特定時刻技術動作的特別要求。因為一臂可為綢緞,可為利劍;一腿可為立柱,可變湧浪。身體不同部位會有更多的想像比擬空間。不必劃地為牢,約束了自己。其次,需要某一臂或一腿成弓時,必須是有需要,有條件。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直接對比"腰"與"胯"來講,腰為軟組織,是人體最柔軟的部分;胯為硬組織,是一組骨群,他們皆處於人體的中心部位,所以二者皆為重要。首先,"腰為主宰"是說腰部有掌控全體的功能,但沒有人說"用腰打人"的。腰部本身並不產生力量。有人說:我一動腰先動,打人效果非常好。不錯,但你發揮的仍是腰的協調功能,作功的是身體的軀幹和手腳間的協調。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這就是你的身體有了"滲透能力"的結果,說明了你已經解放了自己的雙腳,有了"借大地之力"的能力。以後所謂的"波浪勁","爆發力"便是這種能力的延伸。"滲透能力"更重要的應用是在你和對手發生力的接觸時,你身體的"滲透能力"能使得對手的來力落於無形,甚至"如墜深淵"。技術上講便是讓"接觸點壓力始終為零"。可以說太極拳所有的神奇效果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由此可以判斷"滲透能力"重要性。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總不能就這樣把"勞動成果"丟棄吧,得想辦法如何先完好地保存下來。醃製是一種選擇,怎麼醃製卻是一道難題。       當時請了一位技術員,人人叫他老謝,記憶中是藻溪人,真名少有人知道。(他夫人在甘溪完小有過短暫的授課,是我四年級數學老師,因為特別和藹,所以記憶頗深。)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人間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地球的外周有一層大氣,我們稱為大氣層。大氣層包裹著地球,按照傳統說法,這個大氣層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所以古人講天包地外,這是講地球這個世界本身的天地。從我們人的角度來看,腳下是地,頭上是天。人處於天地之中,人的這個身體,是天地二氣結合的一種狀態。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因為有肌肉、關節、韌帶等的參與使得結構有了的柔美、靈活的表達。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都是大男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唐突,我還半開玩笑地調侃了一句:"老師的大腿好粗呵!大師微笑著回答了一句:"功夫都在這倆大腿上呢!"這個畫面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了好多年。當時我的解讀是:要想練出下盤功夫,必須得練出粗壯的大腿。所以拳走低架就成了刻意的的追求。注意這是我當時的理解,大師並沒有這樣說噢。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中國籍"移民"施暴無辜"白人":這個視頻火了,外國網友直呼受不了!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雲間漫談】大倉橋上說"漕運"
    松江人稱周忱為"恩公",嘉慶《松江府城圖》上標有"夏、周二公祠",祀明戶部尚書夏原吉和江南巡撫周忱。周忱在江南巡撫任上22年,的確有恩於松江。有資料顯示,周忱曾經感言:"天下之農民固貧矣,而蘇松之農民比天下,其貧又加甚矣"。周忱上任前力諫減輕蘇松兩府賦稅30萬石,實減賦稅28萬石;上任後又提出並施行"折算"之法,松江府因此折徵稅糧48萬餘石。
  • "發勁如放箭"一一敢問箭射何方?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五每一個練拳的朋友都對"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耳熟能詳",甚至在夢裡都親身演繹過這種功夫。那麼這句話只是打個比方呢?還是實在可操作的一種太極技法呢?進一步具體發問: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弓"可有形,"弦"可虛張,但"箭"在哪裡?"箭"射何方?先來看一看楊澄甫的答案。"與敵對手時,內勁如開弓⋯⋯我如弓,敵如箭,出勁之速,敵如箭出矣。
  • 何為精氣,何為陰陽【"精氣"是陰陽二氣結合】受益!純乾貨!
    這裡,人中,就是天地之中,在古代有種方法,叫鎖鼻術,觀照人中,會促使人體的陰陽二氣交合,這是一種修行方法。在佛法中,也有觀鼻端白的方法,應該也有促使人體"陰陽二氣"交合的作用。這裡,通過人中溝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如果一個人的人中溝又淺又窄,若有若無,那麼他的健康很容易有問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容易猝死掉。所以要是看到一個人,人中很淺,跟你借錢,那要當心了,你借給他這個錢,說不定就要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