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滿倉兒案:東廠、錦衣衛、刑部、都察院、御史臺的權利交鋒和混戰

2021-02-07 挖歷史的牆角


大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風調雨順,國泰民不安。

吳能人如其名,是個很無能的人。他雖然是京城保衛軍中的一員,但不屬於嫡系部隊,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雜牌軍中的一員,雖然他明面上是五品大員,可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混的還不如普通老百姓。因為自己欠下一屁股的賭債,所以他打算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吳)滿倉兒許配出去,賺一筆賣身錢。他找到四裡八鄉都十分聞名的媒婆張氏,希望張氏能給自己的女兒找一戶好人家。沒想到媒婆張氏是個不講職業道德的人,表面上,她告訴吳能,把滿倉兒許配到了皇親周或的府上,暗地裡,她卻把滿倉兒帶入妓院,做了娼妓。吳能最後一次見到滿倉兒,是張氏把她用馬車接走的那天。他不知道女兒的未來最後落向何處,只希望自己的女兒過的幸福平安。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兒這一走,竟然引出一樁曠古爍今的大明奇案。

滿倉兒滿懷期待的等待著自己未來的人生,她幻想自己安逸的生活,幻想自己的如意郎君,甚至幻想加入皇親國戚家後的富足日子。但她沒想到,自己一下車,沒有來到幻想中的天堂,反而來到了京城最大的妓院。張氏幾經輾轉,把滿倉兒賣給了同在妓院工作的演奏師傅袁璘。由於吳能是偷偷把自己女兒許配掉的,並沒有告訴妻子聶氏,所以直到吳能死後,聶氏才發現自己的女兒被吳能許配給了別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聶氏東奔西跑,終於在煙花柳巷中找到了已經淪為風塵女子的滿倉兒。這個身世悽苦的女孩被蒙在鼓裡,她認為他的父親吳能騙了他,她怨恨他的父親,連帶著怨恨她的母親,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父母,都是罪魁禍首媒婆張氏騙局之下的受害者。聶氏找到了自己受盡苦難的女兒,但女兒滿倉兒卻拒絕跟她回家。沒想到聶氏並不是個軟弱的婦女,叛逆的女兒不肯回家,她居然聯合自己的兒子把滿倉兒劫持了回去。不管聶氏和滿倉兒母女兩人有多少芥蒂,她們畢竟算是一家團聚了。但妓院的演奏師傅袁璘傻眼了。滿倉兒是自己花了大價錢從別手裡買來的,是自己在妓院的搖錢樹,現在就被聶氏這麼不明不白的搶走了?這算怎麼回事?他找到聶氏,表示:滿倉兒是不是你的女兒,我管不著,但滿倉兒是我花錢買的,要麼你把滿倉兒還給我,要麼你給我錢,把滿倉兒贖走,就這麼一聲不響的在我面前把人擄走了,那是不可能的。袁璘又傻了一回眼,因為他發現聶氏根本就是一個不講理的人。跟聶氏講不了道理,袁璘一紙訴狀,將聶氏告上了刑部。

負責受理案件的人是刑部郎中丁哲和員外郎王爵,他們詳查了實情,正要斷案判案時,袁璘卻突然在公堂之上大喊大叫,行為類似於今天的擾亂法庭秩序。袁璘是個樂師,生在妓院,長在妓院,一沒文化,二沒教養。他在公堂之上用詞粗鄙,心情激動,手舞足蹈。也許他沒有冒犯大明法律或者官員的意思,但他行為卻惹惱了主審官丁哲和王爵,他們將袁璘控制住,按在公堂上狠狠的抽了五十鞭子,而因為這麼一鬧,原本正常的庭審過程不得不中斷,擇日再審。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幾天過去,袁璘因為在公堂上挨了鞭子,身體不斷惡化,居然一命嗚呼,死了。御史陳玉,刑部主事孔琦親自驗明正身,證明袁璘身死無疑,刑部犯難了,原告死了,這案子還要不要繼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既然原告死了,案子就沒有再審理下去的必要,刑部大手一揮,把滿倉兒判給了聶氏,原告袁璘起訴無效。本來這件事就已經告一段落,但事情遠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東廠有一位姓楊的宦官,叫做楊鵬,權力很大。楊鵬的侄子,是個嫖客,曾經和滿倉兒發生過多次你懂我懂大家懂的關係。東廠,全稱叫做東緝事廠,它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是一個特殊的,且凌駕於所有部門、單位之上的司法單位,刑部在東廠眼裡,只不過是一個小老弟而已。這個由皇帝寵信的太監統領的特殊司法單位,有自成一套的司法體系,捉人、殺人、判案、斷案可以自行決定,不必通知任何人。楊鵬的侄子素來和刑部郎中丁哲不睦,兩人偶有間隙,他注意到這起案件,感覺可以大做文章。他找到袁璘的妻子,表示你丈夫不能白死,你應該到東廠找楊公公去伸冤。同時,他又找到媒婆張氏,讓媒婆張氏認滿倉兒為妹妹,並讓她一口咬定當時並沒有把滿倉兒送入妓院,而是嫁入了皇親周或的府中。如果所有人都一口咬定,滿倉兒是通過合法的方式嫁入到了皇親周或的府中,而不是被賣入妓院,那麼在整件案子上,袁璘就成了毫無關係,成了一個不相干的人。但刑部卻將這樣一個不相干的人屈打致死,刑部要承擔很大責任。滿倉兒記恨父母,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離家出走,躲了起來。案子到了東廠,一刻不停,交給了錦衣衛的鎮撫司來處理。此時的東廠權力很大,如果說刑部在東廠眼裡是小老弟的話,那麼錦衣衛在東廠眼裡就是小學生。

南鎮撫司相當於CIA,專門搞情報工作,對皇帝直接負責。北鎮撫司相當於FBI,專門搞刑偵審訊等工作,屬於特別執法部門。這件案子自然落到了北鎮撫司手裡。錦衣衛和東廠沆瀣一氣,穿一條褲子,對聶氏嚴刑拷打,重刑之下無真言,聶氏屈打成招,承認自己的女兒滿倉兒的確是嫁給了皇親周或,和袁璘沒有任何關係。不僅聶氏承認,被錦衣衛找來佐證的滿倉兒,也一口咬定自己嫁入了皇親周或的府上,和袁璘沒有關係。錦衣衛到皇親周或的府上去求證,皇親國戚也明白錦衣衛的意思,他們同樣不敢得罪東廠,也出具了一份證明滿倉兒的確嫁入周府的文書。這樣一來,被刑部打死的袁璘就成了冤假錯案,參與這起案件的所有官員都要承擔責任。案件坐實,東廠上奏,刑部因為公務行刑導致無辜人員死亡,應該法辦。果不其然,案件塵埃落定,審理此案的刑部官員丁哲草菅人命,被判處徒刑。徒刑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並且強迫勞動,相當於現在有期徒刑。借著這樣一個案件,東廠一番神奇操作,將刑部的勢力狠狠的打壓了下去。在這場案件之中,所參與、涉及的部門,不但東廠、錦衣衛、刑部。御史臺、都察院都參與其中,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案子原本應該是什麼樣的,但所有人都選擇了緘默。沒有人敢反抗東廠的宦官勢力,也沒有人願意為了無辜且弱小聶氏而得罪他們。人們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互相關聯,卻難有人在政治的修羅場中保持正義。

他是刑部的典吏,他目睹了這一切的發生,目睹了東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操作,於是給當時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寫了一封奏摺,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滿倉兒一案,刑部已經審查的清清楚楚,是東廠尋釁報復,才拿著這個案件大作文章。他們先和媒婆張氏、袁璘的妻子串供,造成滿倉兒嫁入周府,和妓院的袁璘並不相識的假象。後利用周府出具的偽證和聶氏屈打成招的供詞來坐實袁璘和這起案件毫無關係的定論,從而利用袁璘的死亡來陷害刑部的官員。徐圭還以小見大的指出,像「滿倉兒」這樣的案子,數不勝數、東廠、錦衣衛、都察院、御史臺,官官相護,在大明的政治舞臺上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栽贓陷害自己的政治對手。他告訴皇帝,東廠和錦衣衛由於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所以他們無形間擁有了凌駕於大明法律之上的權力,他們肆意的製造冤假錯案,黨同伐異,幹擾國家的司法公正,這是非常嚴重的現象。最後,他建議皇帝取消東廠、錦衣衛這樣的機構,還大明天下一個寰宇盛世,清淨太平。一個小小的典吏,以一己之力,在所有人都淪為沉默的幫兇時,仗義執言,並且敢於挑戰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都無法撼動的東廠、錦衣衛等特務組織。史書沒有為徐圭立傳,甚至沒有太多對他的描述,但史書詳細無誤的記載了一段他對皇帝說的話,內容是這樣的:《明史》:臣一介微軀,左右前後皆東廠鎮撫司之人,禍必不免。顧與其死於此輩,孰若死於朝廷。願斬臣頭,以行臣言。給臣妻子送骸骨歸,臣雖死無恨。他告訴皇帝,我只不過是個平凡而普通的大明官員,我的身邊都是窮兇極惡虎視眈眈的東廠探子和錦衣衛,今天我狀告他們,早晚會被他們盯上,然後害死。與其死在這幫小人手裡,我更願意以我的性命換來帝王的覺醒,請皇帝砍下我的頭顱,以我之命,懲治東廠和錦衣衛,還世道一個公正,還天下一個清白,微臣雖死無憾了。讓我們記住徐圭,他的氣節和品格,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星空之下。明孝宗朱祐樘憤怒了,他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怎麼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眼皮底下?

他下令讓都察院再次徹查此案,但他卻沒注意到徐圭在奏摺裡說的話。那就是彼時的大明朝堂之上,官官相護,沒有任何一個單位、官員和機構敢說真話,無形之中,它們都淪為了東廠的走狗。如果皇帝不親自下場查案,那麼冤屈將永遠得不到洗刷。他把這件事交給了都察院的都御史閔圭,而閔圭,還是東廠的人。閔圭接到命令,不久後向皇帝表示:徐圭根本就是扯淡,他說的事情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甚至都用不到皇帝再做決斷,朝廷的處理結果就下來了:維持二審原判,並將一直搗亂扯淡的徐圭革職,貶為平民。「滿倉兒案」正式結束了,該懲治的人沒有得到懲治,該被洗刷冤屈的人沒有沉冤得雪,大明的政治風氣,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改變。東廠和錦衣衛依然橫行朝堂,魚肉百姓,再沒有人能和他們抗衡。而那個曾經在人群中發出正義之言和最後嘶吼的刑部典吏徐圭,被貶為民,徹底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全文完-



文章來源<頭條號:歷史其實挺有趣>,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刪。


 ♥感謝閱讀,喜歡就點個「贊」和「在看」支持↓

相關焦點

  •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更厲害?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它們哪個更厲害?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經受了很多苦難。東廠的很多官職,以及職能,實際上,最終還是由錦衣衛的人員來擔任並執行。東廠相當於一個凌駕於錦衣衛之上,跟皇帝更親近的特務組織。西廠的全部骨幹人員基本從錦衣衛中選取,然後由這些人再自行招選手下,短短幾個月就把勢力擴充超越了錦衣衛和東廠。
  • 明朝的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幹什麼的
    這些機構都是明朝的實權機構,司法機關,特務單位和偵查部門,大理寺,實際上就是明朝的最高法院,自唐朝以後基本上就確定了大理寺的職能。大理寺屬於中央司法機關,但刑罰之事由刑部處理,大理寺是執行機構。大理寺最高長官是大理寺正卿(三品),職責是審理和判定案件。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並稱三法司。但大理寺正卿與刑部尚書和御史臺大夫職責各有不同。職能和權力都是最低的。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幹政。
  •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最厲害?還有一個更厲害
    明朝掌握刑罰的機構,除了錦衣衛、東廠、西廠,以及六扇門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存在時間最短,也是最厲害的組織,那就是內行廠。想要了解它們的厲害程度,我們就要先對這些組織的基本情況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先說六扇門吧,其實就是三法司衙門的合稱。
  •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行廠究竟是怎麼演變而來的?
    生活在明朝是一個很恐怖的,因為除了明初朱元璋開始的「反腐風暴」外,還、誕生了一系列的恐怖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行廠。此四大恐怖組織無孔不入(上至朝廷下至貧民),無所不為(燒殺搶掠),無法無天(只聽命於皇帝的指揮,權勢遮天),長此一往,讓明朝的臣們聞之色變,聞風喪膽。
  • 堂堂大明錦衣衛,為何肯屈居於東廠之下
    你們吃著我大明朝的俸祿行事卻如此無法無天,真當我朱元璋是吃素的嗎? 於是朱元璋屢興大案,《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元功宿將相繼盡矣」。明初洪武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勳貴功臣除去大半,朝堂為之一空。
  • 《大明風華》中反覆出現的錦衣衛是幹什麼的?它與東廠有何區別?
    皇帝的直屬部隊自然都是從全國各地選拔的精英,而錦衣衛就是精英中的精英,無論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對皇帝的忠誠,那都是其他部隊無法比擬的。錦衣衛的主要職能有兩項:一、侍衛儀仗,保護皇帝人身安全;二、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現代人所說的秘密警察(特務)。錦衣衛下設北鎮撫司和南鎮撫司。
  •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它們哪個更厲害?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禁受了很多苦難。
  • 錦衣衛:曾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昭獄臭名昭著,明朝一大弊政
    因此錦衣衛的官員往往囂張跋扈,當地官員看到身穿飛魚服的官員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刑部有大牢,錦衣衛也就自己的監獄,就是臭名昭著的昭獄。進去的人往往九死一生,很少有人能活著離開。建國之初明朝繼承了元朝的許多政治制度,其中包括了中書省宰相制度。吸取了元朝滅亡的教訓,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胡惟庸案為理由,一舉廢除了一千多年以來的中書省宰相制度。徹底解決了相權跟皇權之間的矛盾,從此皇權至高無上。為了嚴密控制大臣藩王,政治上雖然建立了御史臺,為達到專權跋扈的目的特地設立了錦衣衛。專門在全國範圍內挑選一些精英秘密組織訓練,成為皇帝身邊貼身的工具。
  • 明朝的東廠和西廠誰更厲害?
    先說結論:西廠比東廠厲害,東西廠權力都在錦衣衛之上。  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置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執掌監察和刑獄的特務機構。  其中地位最低的是錦衣衛,皇帝的侍衛機構,前身是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御用拱衛司。明洪武二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  東廠在官署級別上和錦衣衛的相同,但東廠廠主的地位實際要高於錦衣衛。  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任命宦官擔任首領,同時監視錦衣衛。
  • 論明朝錦衣衛制度
    為了遏制邪教迷信的傳播,明政府下令讓錦衣衛在京城挨家挨戶搜查,捉拿一切方士和僧道,並下令在30天內讓他們全部離開京城。根據不同的治安項目,政府對人員也進行了不同的配置,如「緝訪京城內外奸宄」配「一名掌印官奉敕專管,領屬官二員,旗校八十名」。明朝建立之初,御史臺為政府監察機構,負責監察事務,行使監督權力。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強化集權,對監察制度進行改革,逐漸形成兩套監察制度。
  • 不一樣的:錦衣衛的作用有多大?萬曆援朝之戰,打得日本人三百年不敢出家門
    ,也就造成了明朝出現了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三廠一衛」的局面。赳粇訛囦稂樮侁愞嬼莵潓綛噯鱬継駻皿葨餅塁堲決竒鶸辛暻侸蔭閘冹硟諂魫窯濞終勨靹珏啥橸韚凔絙冃簗懟鱪聆臫所謂三法司衙門的合稱,在明清時期指代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其中刑部立案、都察院審案、大理寺斷刑。
  • 明朝四大組織:東西廠、錦衣衛、六扇門,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明朝朱元璋因為自己的出生原因,所以對朝中大臣有著很大的不信任,為了讓自己可以掌握第一手朝中百臣的資料,於是錦衣衛就出現了,隨著明朝的一步步發展,之後東廠、西廠和六扇門相繼出現在其中。那麼這幾大組織當,誰才是最厲害的那一個呢?
  • 奪門之變爆發時,東廠、錦衣衛為何毫無察覺?和朱祁鈺有關
    一首先,在明朝相關的影視劇中,不管是東廠,還是錦衣衛,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誠然,對於歷史上的東廠和錦衣衛,不能說是各個武藝高強。不過,東廠和錦衣衛對於情報的探查,確實是比較縝密和全面的。比如在明朝初期,「 胡藍之獄」 、「 郭恆案」 、「空印案」 多有錦衣旗校奉命活躍其間。而就東廠來說,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決定設立一個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官署,命所寵信宦官擔任首領。
  • 東廠 | 明朝最惡名昭彰的宦官特務機關
    但明朝獨裁政體也將其雙頭馬車式控制手法用在情報業務上,讓錦衣衛軍官和宦官在東廠裡相輔相成。提督東廠手下,有正五品或從五品掌刑千戶、正六品或從六品理刑百戶各1 人,兩人都調自錦衣衛。千百戶之下設掌班、領班、司房約40人。東廠裡的軍官全穿特殊服裝和長靴,他們很快就成為明朝中國最令人聞之喪膽的秘密警察,無數無辜之人遭他們折磨以及殺害。
  • 為何要設立都察院,而不是整頓御史臺?明太祖:官員權力需要平衡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明太祖不整頓御史臺,而是要重新設立都察院呢?究其原因,原來是「御史臺」已經尾大不掉,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固,故而明太祖出於平衡官員權力的需要,這才決定廢止「御史臺」,重新建立另外一套監察體系。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
    前些日子《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熱播,不少人對明朝歷史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六扇門這四大明朝神秘組織。 錦衣衛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設置錦衣衛。主要職能有: 1. 侍衛儀仗。
  • 登峰造極的明朝四大特務組織
    廠衛指的是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簡稱,均為明朝特務組織,所執行的職務不盡相同。朱元璋設置錦衣衛以消滅功臣為目的,羅織罪狀,置無罪者於死地。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下一代皇帝駕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幾興大獄,假借若干由頭,把輔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盡。《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足見其酷烈程度。
  • 由權利無限制到相互制約,從錦衣衛看出一部明朝濃縮史
    可見在當時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內部的廠衛特務制度對明朝國體的影響,要遠比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大得多。後世而言,可能談到明朝與其他朝代的區別,現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錦衣衛飛魚服、東西兩廠太監高手等等,他們已經成為明朝的文化符號,烙印在國人的心目中。圍繞著錦衣衛還有很多迷霧等待撥開,歷史作家、《蒙古帝國》作者易強,就錦衣衛的來龍去脈和人們對他們的誤解進行梳理解讀。
  • 明朝的北鎮撫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它的權力會那麼大?
    這是明朝政治體制與前面幾朝的不同之處,其餘的也有增設,但是基本框架不變。中央政府機構依舊是六部,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主要掌管官員的考核以及四品以下官員的任免。戶部,掌管國家財政,國庫。禮部,負責重要節日以及活動,例如貢舉、祭祀、典禮等。兵部,負責軍事上面的問題。刑部,主管刑法,工部負責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