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

2021-01-11 小學語文那些事兒

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之漢字的演變發展

小朋友,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嗎?目前來說,人們普遍認為是「甲骨文」。

首先把烏龜的甲殼或扁平的獸骨洗乾淨,磨平、磨光,再把處理好的龜甲和獸骨交給佔卜的人保管。

古人敬畏神靈,認為神靈有神秘的力量,所以做事情之前,要先由佔卜人把龜甲和獸骨燒裂,再根據裂紋判斷吉兇禍福,並把要卜問的事情和結果刻在甲骨上記錄下來,這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最早出現在商代,但一直到清代,才被一個叫做王懿榮的人重新發現。那時,刻有甲骨文的甲骨還叫「龍骨」,被藥材店拿來當作藥材買賣,不知道那些無意間服用了「龍骨」的人,會不會不去上學,都滿肚子學問呢!

隨著商朝的滅亡,周朝的興起,人們逐漸學會把文字鑄在青銅器上,這就是「金文」。這些青銅器大多是鍾和鼎,所以這些文字又叫「鐘鼎文」。

鍾和鼎在古代也可以作為禮器,代表著權勢,東周時期,各個諸侯國都想要奪取周朝權力、問鼎中原,由於連年戰亂,文字也越來越不相同。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才把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改造為「小篆」,向全國推廣,讓文字定型下來。

社會向前發展,要記錄的事務越來越繁雜,為了加快書寫速度,人們發明了「隸書」。隸書筆畫方折,漸漸流行開來,但是很多字因為筆畫的變化,已經看不出最初造字的原理了。

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還出現了「草書」和「行書」,都是為了方便書寫而演變出來的。草書由於在交流上容易出現誤解,所以到現代,草書更多是作為一種書法來欣賞,它的審美價值遠遠超過了實用價值。

漢字演變和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文明傳承與發展的歷史。讀完這篇短文,小朋友,你一定愛上了我們祖國的漢字,因為,它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

我們一起來做做文字小遊戲,把你的答案寫在評論裡吧!

1.漢字的演變發展過程,請排序:

①篆書 ②隸書 ③甲骨文 ④金文 ⑤楷書

( )→( )→ ( )→ ( )→( )→草書→行書

2.你能猜出下列圖片是哪個漢字嗎?

( )
( )
( )
( )
( )

(跟孩子一起,每天10分鐘,邊玩邊學,輕鬆提升語文能力。如果喜歡洛濱老師介紹的知識,請點讚、關注、分享,你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留言,我們一起建設我們的知識樂園。今日圖片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古今漢字的演變
    簡化是漢字發展演變過程中最為明顯的規律。或者由於書寫工具的改進(由刀刻、範鑄、毛筆書寫到雕版印刷),或者由於書寫載體的變化(由甲骨、青銅器、簡帛到紙張),更由於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工具的性質,字形簡化在漢字發展各個大的階段之間極其顯著。比如「馬」從早期的象形字到今天的簡化字:
  • 365夜漢字的故事
    第一夜 文字的來歷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文字是怎麼出現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在文字發明以前,古代人用繩子打結來記錄事情。不過,這很不保險,因為日子一久,人們就很難回憶起這些繩結代表什麼意思了。於是,人們又用畫畫來記錄事情。
  • 中國漢字的歷史與演變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用於佔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 《漢字的演變》
    這是第二塊裡程碑——文字發展擺脫像形性。 1.產生。隸書是從小篆脫胎出來的。始於秦朝,經過兩漢231年(前206—25)的演變,到漢代才臻於成熟。隸書是漢代的主要通行書體。這樣說來,隸書可分秦隸,漢隸兩個發展階段,又稱古隸和今隸。 特點:1.點畫轉寫線條。漢隸用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轉寫小篆曲折宛轉的線條。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然後我在尋找答案時,讀的小故事,孩子居然能安靜地聽完了。於是,我認真地端詳了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這本書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藍本,挑選了152個現代潮流中常見的流字,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 ,帶領我們認識中國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原因以及現在用法,而且還能用裡面的小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
  • 中國漢字演變過程
    甲骨文    到了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                                行書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
  • 漢字為何比英文強?淺析漢字發展
    毫無疑問,漢字比英文更先進!理由如下: 漢字其實分為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廣義上的漢字和狹義上的漢字,廣義上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以甲骨文、隸書、草書、楷書等各種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字,而狹義上的漢字則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衍生出來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咱們現階段使用的簡體漢字。
  • 漢字出國後的故事
    世界上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叫笹原宏之。笹原宏之幾十年來以漢字為研究的主業。在日本,他被戲稱為「漢字博士」。在他那裡,漢字是「超級有趣」的世界。他以漢字為話題四處演講、座談,以漢字研究活躍於媒體,寫了《漢字的現在》《漢字中的「日本心」》《日本人與漢字》《漢字與社會》等多部著作。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起源於什麼?一般的看法是,漢字跟文字一樣起源於圖畫。人類祖先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交際需要,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整理、充實,使每個圖畫能代表確定的語言成分,有確定的讀音。這樣,古人就創造了文字。漢字起源於圖畫,這可以從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證明。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傅軍攝/光明圖片  誤區之二:「漢字落後論」  就世界語言文字的發展而言,有兩個著名的「進化三段論」:一個是「語言發展進化論」,即世界上的語言沿著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的路徑進化;另一個是「文字發展進化論」,即世界上的文字沿著圖畫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路徑進化。
  • 圖文講解漢字的演變(必知的常識)
    五、漢字的持續演變大篆:到了西周后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有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缺點是字體繁複,書寫不方便。
  • 漢字演變及字體書寫變化
    漢字字體的演變發展是和社會發展、生活習慣以及書法藝術的需求息息相關的。要了解中國書法的發展星,就要首先了解漢字的產生發展的過程。①簡、帛書:秦漢以前的書法真跡,通常只出現在簡帛盟書中。古代的簡冊,以竹質為主,編簡的繩多用牛筋、絲線、麻繩。
  • 7旬美國爺爺講述漢字啟蒙,故事漢字書局字源卡南京首發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感受到過漢字之美,對漢字的熱愛浸透在我們中華民族血脈之中。當日首發的《漢字書局 字源卡》是一款「黑科技」漢字啟蒙創意產品。一期精選了108個漢字,這108個漢字是小學識字表常用漢字,分為人類、身體、自然等七大類,涵蓋社會歷史、生理及自然等知識,拓展認知範圍,並通過不同顏色的設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分類與歸納的能力。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這一百篇故事的執筆者是臺灣創意語文名師高詩佳女士,插圖者是以意向書法聞名國際的書畫大家陳世憲先生。閱讀這本書,就像在聽高詩佳講故事,講古今中外、臺灣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同時觀賞陳世憲先生寫毛筆字,隸、草、行、楷書,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漢字藝術之美。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很神奇:迄今為止,自源的、古老的表意字只有漢字綿延數千年,巋然獨存,成為表意字的典型代表。這成為世界文化之謎。漢字很美觀:一撇一捺,一折一鉤,有時如西嶺雪、東吳船,有時似大漠沙、陰山月。橫平豎直,方正而不刻板;有稜有角,生動又有內涵。漢字也很有文化:考古研究可以證實的漢字歷史,最少有3300多年,難怪有學者說,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 美國「漢字叔叔」創建字源網站普及漢字知識
    「漢字叔叔」是一個美國人,但他在中國更出名。他創建了一個漢字字源網站,在上面你可以搜到幾乎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小篆、金文,繁體字、簡體字。「如果還能活一年,我決定要做《說文解字》」斯睿德鍾愛漢字,他喜歡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的過程,每一個漢字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故事,學漢字,就好像在閱讀一個個故事。「你看命令的令,上面是口,下面是一個跪下來的人,這是頭、背、膝蓋、手、屁股,所以這個口是上面一個人在講話,下面是一個人跪下來,是命令他。」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中國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選擇去很多地方去旅行,在國內旅遊很方便,我們走到那也不會迷路,也不會因為文化或者文字不同對我們的旅遊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可是近年來許多遊客選擇去國外旅遊,他們不懂什麼外國語言,也不懂當地的文化,但是他們還是很樂意去,他們就不會感覺不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