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0字就豪氣縱橫,結尾10字真大丈夫

2020-12-14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陸遊在自己的文集中曾經寫過自己對於詩歌的看法,就是下邊這一句:

「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

從本質上來看,他的理論與白居易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一致的,認為真正的文學作品都是有的放矢,有感而發。

那些無病呻吟的作品,缺少作者自己情緒的內核,也無法引起人們的共鳴,算不得優秀作品,如果沒有情緒的激發,恐怕世界上也就沒有詩這個東西了。

然而陸遊在這裡主要強調了一種情感,那就是悲憤,這一點又不同於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盛唐,一生的仕途還算順利,沒有什麼很大的挫折,所以對於悲憤的感覺沒有那麼強烈,他的主張是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上發現美好,與陸遊的心境迥然不同。

而陸遊生在亡國之秋,偏安一隅,自然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朝廷一味求和而不知用人,任由北方落後的少數民族踐踏我華夏國土。這樣的背景下,任誰都是悲憤多吧!

【臨其詩境】

陸遊為收復中原奔走了一生,基本是也失望了一生,然而儘管如此,他在古代也算非常長壽的人了,上天假年,希望這位民族英雄多在世間留存一會,多望一眼祖國的山河。

可惜終究還是等不到,即使陸遊繼續的活下去,所看到的,也只是蒙古的鐵騎踐踏中原罷了,曾經的金終於被消滅,可是北方易主,南方卻還是一樣覆滅的結局。

1197年的春天,陸遊已經73歲了。這已經是他在故鄉居住的第8個年頭。讓一位一心想著殺敵立功,收復中原的英雄藏劍八年,他所壓抑的激情和熱血究竟有多麼的濃厚,這一點,同時代我想也只有辛棄疾能夠了解了吧。

今天要欣賞的這一首詩,就很典型的代表了這一時期陸遊的「悲憤」所在。

【經典原文】

書憤二首宋代:陸遊白髮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鑑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條分縷析】

詩一上來就以極強烈的場景感和代入感抓住了讀者的心臟,產生的震撼極為強烈。

白髮蕭蕭的老人,在這風雨飄搖的亂世裡,閒居臥在自己的故鄉。老人心裡想的卻從來不是怎麼養老的問題,而是自己這一腔熱血,還有沒有機會灑在故土中原。

故鄉的環境很安靜,沒有聒噪也沒有喧囂,或許,南宋的朝廷也是舍不下這種安逸的生活吧,老百姓和朝廷都不願意活在戰爭當中,打不過就等著遊牧民族打進來,再侵略剩下的一半國土罷了。

既然沒有旁人能懂,我這個老頭兒的孤忠,只好留給這天地鑑證了。

蘇武困厄於匈奴領地,北上持節牧羊19年,渴了喝雪水,餓了就吃雪地氈毛。張巡守睢陽,城陷罵賊,嚼齒而亡,兩位都是忠臣的典範,名留青史。陸遊舉出這兩個例子,也是補足了上一句的氣勢和情緒。

第三句節奏又變,從開始的激昂高越轉到細柔且悲涼的寫景上。上林苑和洛陽宮,都是皇家宮室的代表,也是陸遊心心念念能夠實現自己志向的地方。然而「細雨春蕪」,「頹垣夜月」總給人一種末路的感覺,仿佛預示著一切就要結束,朝廷已經喪失了生機,藏在句子下邊的,是作者深深的悲憤與無奈。

最後一句,奇峰突起,將前一句的哀嘆一掃而空。雄心壯志沒有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消磨殆盡,就算死,我也依舊是雄傑萬古。

這也是陸遊被人敬重的地方,時刻不忘志向抱負,時刻不少壯志雄心,每每到了民族危機的時候,到了人生迷茫無助的時候,放翁的詞總能給你以激勵。

「千古男兒一放翁」,並非虛言。口口聲聲說著大丈夫,古往今來的大丈夫,又有幾個呢?

相關焦點

  • 陸遊很悲憤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千古流芳,結尾英雄遲暮太傷感
    陸遊作為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存世的詩詞竟然有10000多首。雖然知道宋代因為印刷術等方面的進步,詩人的作品留存變得更容易了,但還是被這個數字所打動。楊萬裡寫作20000首,存世只有5000多,陸遊存世10000多首,誰又知道他在一生的時間裡,究竟寫了多少首詩歌呢?更何況,陸遊自己堅持的文學理論是「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
  • 李白最壯志凌雲的一首詩,初生牛犢不怕虎,開篇14字豪氣沖天
    不過在青年時期李白就破為豪邁,有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本期筆者為大家帶來的就是李白在青年時期作的一首詩,開頭14字便已是豪氣沖天、名傳千古!《上李邕》-(唐-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
    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答客誚作者:魯迅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生前好友許壽裳先生於1936年曾在《懷舊》一文中說過,《答客誚》一詩的寫作,「大概是為他的愛子海嬰活潑會鬧,客人指為溺愛而作」。魯迅也憤怒地指斥,「連出世不過一年的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汙。」周海嬰出生於1929年9月的上海,是魯迅和許廣平唯一的孩子。
  • 陸遊臨死前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震撼了無數中華兒女!
    縱觀陸遊的一生和他的九千餘首詩歌作品,始終貫穿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陸遊詩歌創作最顯著的特色,也奠定了陸遊在古代詩壇的崇高地位。「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陸遊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忱,無不催人淚下。
  • 李白豪氣縱橫的一首詩歌,開篇10字震古爍今,寫盡詩仙傲氣與無奈
    然而,李白的《行路難》其實是一首組詩,由3首組成,我們所熟知的行路難,只是這組詩中的第一首。後邊兩首,各有側重,本質上抒發的還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惆悵。這一點上,杜甫懂他,杜甫《夢李白》中的「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實在是對李白一生再好不過的概括。
  • 陸遊很接地氣的一首詩,開篇28字講透人生哲理,豪邁流傳1000多年
    陸遊早期的詩歌出自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往往顯得內容飽滿有張力,在陸遊高超的文學技巧下,表現出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可是到了晚年閒居的時候,除了一些表現自身志向的詩很感人,還有一些表現農村日常生活的詩歌體裁充滿了真實的樂趣之外,剩下的詩歌則會帶有隨意、雷同的毛病。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他在晚年的時候,曾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道出了他畢生的追求。這首詩名為《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例如戴叔倫的「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唯美得令人心醉。但是王安石的這首杏花詩卻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如梅花般孤傲的品性。
  • 張祜的《書憤》豪氣縱橫,只有短短20字,卻寫盡了對小人的不屑
    文/顧無【引觴漫談】誰也不會想到,那個平生鬱郁不得志,詩歌以「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這樣細膩感傷地宮詞出名的張祜,會留下一首豪氣縱橫的絕唱《書憤》。《書憤》這個題目,古往今來寫的人很多,聽得最多的應該是陸遊的書憤。
  • 陸遊最有氣勢一首詩,讀起來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堪稱經典
    所以他將文字作為自己的戰場,寫了很多首與此相關的詩作,就連他在去世前所做的最後一首詩都是與此相關的。可以說他對於國家的這份熱愛,當真是讓無數人都感到感動不已,可惜朝廷的不作為讓他的滿腔熱血無法得以施展,這也是最讓他感到惋惜的地方。不過這卻並不能阻礙他創作的熱情,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他非常霸氣的作品,這絕對是一篇難得的佳作,讀之使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唐代也有這樣一位和尚,叫德誠,一日頗有閒情雅致,在月夜下釣起魚來,結果一直等到深夜,還是一條魚都沒釣到,雖然無功而返,但他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德誠曾師從藥山弘道儼禪師,學成後便離開藥山,過上了一人一舟的生活,他擺渡於朱涇和松江之間,世稱船子和尚,他的28字詩作名為《船子和尚偈》。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無疑是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乾隆作詩三四萬首,因水平實在有限,不在此列)。陸遊的詩歌,風格多樣,體裁廣泛,涉及面十分深廣。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最為著名的就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婚後思念丈夫的李清照李清照18歲的時候嫁給了當時21歲的趙明誠。兩個人可謂是門當戶對,佳偶天成。這一段時間的李清照因為思念丈夫,寫下了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 王維最出名的一首詩,令他17歲就一詩成名,開篇7個字驚豔世人
    讀他的詩,總有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無論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泊,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多情,亦或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每一首都是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卻是他17歲的成名作,也是他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僅開篇7個字就驚豔世人,就是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海子在自殺12天前寫下這首詩,開篇10個字就令人淚目,風靡了31年
    他身無長物,隨身帶著4本書,不久大家就意識到他就是著名詩人海子。據高曉松後來回憶說,當時的清華學子們,在校園點上蠟燭紀念海子。大家都不敢相信,這位25歲的年輕人到底有什麼想不開得?或許更令人接受不了地,在他自殺兩個月前,明明才寫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陸遊最感人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讀後催人淚下!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其詩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並以詩中飽含的愛國熱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陸遊的詩作現存9000餘首,是我國現存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 李商隱最悲涼的一首詩,開篇14字振聾發聵,道出人生成敗的關鍵
    不過今天筆者要介紹的詩,並不是這兩位的,而是被人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其中一位的詩人。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李商隱的那首《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幾句被傳唱千年,所以在大家的印象裡,李商隱的情詩寫的十分纏綿悱惻動人心,不過今天筆者要講的卻是李商隱的一首《詠史》詩,堪稱李商隱最悲涼的一首詩,開篇14字便振聾發聵,道出人生成敗的關鍵。
  • 陸遊很著名的一首梅花詩,28字童心滿滿,最後2句已家喻戶曉
    【臨其詩境】今天來看陸遊的一首梅花詩。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非常著名,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甚至背過。公元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的一月,已經78歲的陸遊終於看透了冷漠的現實,從抗爭的前線退下來,帶著一身的風塵回到自己在山陰的老家。
  • 陸遊一首抒發懷才不遇古詩,最後14字堪稱是宋朝的讀書無用論
    作為南宋最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遊的壽命可謂很長,但是他的人生也相當坎坷。既然是愛國主義詩人,那麼在他的詩詞當中,難免會有很多對於人生豪情、報效國家的志向表達。陸遊也確實做到了,他的詩寫得非常精彩,而且也確實親身經歷過邊關一線的戰鬥,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