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俗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身高不同,床和棺材尺寸卻一樣

2020-12-14 騰訊網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

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

門不離五

木匠在以前的農村可是很吃香的,因為那時候農村的很多家具大多是木質的。

比如木床、木質的衣櫃、馬車等等,生活中幾乎都需要用到木質工具,故而那時候木匠是一個吃香又體面的活。

而對於木匠們來說,就有一些做工的習俗和俗語流傳下來,指引他們進行手工藝製作。

比如「門不離五」,說的就是農村做木門的時候,不管大小寬窄,尺寸末尾數都不能離開五,比如長度是一米八五,寬是95釐米的門,反正就是末尾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要是五。

這個規矩的用意其實也是為了好的蘊意,即「五福臨門」,只要門與五有關,那麼就會被看作是吉祥能帶來好運的。

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木床,尤其是新婚夫婦,都會請人打一張新的婚床,哪怕簡陋也要新的。

而坐床的規矩是,「床不離七」。

以前農村木匠們用的是木匠尺子,丈量時也會在末尾留上七,比如二尺七村、三尺七等。

不僅是尺寸,結構也離不開器,比如穿堂正好是氣根,床頭靠背也是七根。

這點現在有的床還保留了,原因在於,人們希望通過新床帶來好運,「床不離七」,諧音「床不離妻」!

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其實娶妻都還是挺困難的,所以人們希望通過新床把妻子留在身邊,蘊意夫妻和諧美滿。

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

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棺不離八

除了嫁娶,農村的大事還有喪葬白事。

關於做棺材,之前也和大家說過很多,這裡再次補充一點。

農村做壽棺的時候,不管身高是高是矮,大多都會按照八尺來做,不多不少。

原因是農村覺得「八」和「發」諧音,而「棺」和「官」發音一樣,所以常說「棺材棺材」,既升官又發財!

農村普遍的認知裡都覺得,把老人的白事辦好是能影響後人的,是能庇佑後代的。

所以棺材做成八尺,目的也是想給自己帶來好運而已。

其實大多人的身高都是七尺,「七尺男兒」,女性的身高則普遍更低一些。

但因為大多農村辦喪事都會往棺材裡放些陪葬品,需要留些空間,而八的蘊意正好,故而「棺不離八」就成為傳統。

桌不離九

相對應的,以前農村大多用的都是那種木桌子,比如八仙桌、大圓桌等,農村一些地方辦酒還有「八大桌」的習俗,非常熱鬧。

而用到的桌子,那時候大多都是找木匠打的。

額「桌不離九」的意思是說,桌子的長度大於或等於90。

為何呢?這和桌子用起來的便捷度有關,成年男女的肩寬一般是44—46釐米左右,平均下來就是45釐米。

木匠製作桌子的時候,會考慮能否同時坐下兩個人,所以才會設置長度大於或等於90釐米。

而且「九」和「酒」又是諧音,意思就是吃飯不離酒,有酒有肉,在農村就是生活好的象徵。

而一起喝酒,說明家裡賓客比較多,農村賓客多說明有事情,這裡當然大多指的是喜事。

所以不離酒,既說明家裡喜事連連,是好兆頭。

而且哪怕不是辦酒席,家裡經常有人喝酒,也說明主人家熱情好客,廣交甚友,說明這家人的人緣很好,這也是好的體現。

所以桌不離九的含義,不僅是長度的科學依據,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福。

而且九和八在農村的含義都很好,蘊含「長長久久」的意思,蘊含的意義很好。

農村做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說法和意義,尤其是喜歡討個好彩頭,一些數字或詞語聽起來順口,蘊意好,人們就會遵從。

反之,像桑樹之類的,因為聽起來意思不好,就會被人們遺棄,比如「前不栽桑」!

其實木匠的確屬於手工藝製造者,但因為現在木材現在還是挺貴的,木製品的價格也比較高,老百姓們大多已經用不起。

而且因為很多木匠工藝活失傳,木匠越來越少,大部分都被機器代替,這些木匠習俗和規矩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還有火葬的興起,人們可能對壽棺的用處都會減少,也會增加手藝人的減少。

不過呢,這些老祖宗們留下的智慧,還是有必要傳承下去,大家還知道哪些相關信息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為何農村不管身高,床和棺材的尺寸都一樣?
    農村有很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農俗和俗語,當然,也有一些看似無用其實有些道理的習俗。今天要看和大家說的,則是一些隱藏工匠秘密的農俗,以及咱們老百姓的一些心理以及忌諱、祈禱的事情。話不多說,一起來看吧!而且人們發現,大部分人的身高按照這個尺寸來做都是適合的。也有的地方說「床不離半」,以前農村的雙人床大多尺寸是四尺二寸半,木匠師傅會說「床不離半(伴)」,是行家規矩,給客人討個好彩頭,帶來好運,也是一種祝福。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尺寸啥意思呢?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如今,很多人做床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定製尺寸,除了個別身高突出的人需要定製以外,這些尺寸已經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家庭的需要。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黃花梨月洞門架子床如今,很多人做床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定製尺寸,除了個別身高突出的人需要定製以外,這些尺寸已經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家庭的需要。
  • 老木匠俗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 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而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過去人們一般都是請木匠到家裡製作家具,在那時候做木匠也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啥意思?原來大有講究
    從古至今,中國人呢都非常講究吉利,因為誰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事業一帆風順,所以吉祥話,寓意著吉祥的物件,充滿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希望年年有餘,就會將魚的形象化作木雕、國畫等等,包括一些俗語也蘊含著人們美好的願望,今天來說這一句「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平時的一些言語交際中,通常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簡練而形象化,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我們的意思。俗語,也叫常言,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使人們交流便利且具有趣味性,並且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在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家信奉鬼神,婚嫁、辦喪事、建房子等等,都有非常多的講究,尤其是風水學一直影響至今。而我們今天的講的這句俗語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是農村人根據漢字的諧音,來表示對生活的期許。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這些寓意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木匠做工時也是有講究有學問的,現代社會很多東西都是機器製作了,導致現在的木匠越來越少,但是古代的木匠非常厲害,做出來的物品精緻又漂亮,雕花之類的也不在話下,當他們在做一些東西時,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出於習慣,他們都會把它當作內心準則,就比如"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魯班經》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都是什麼講究?
    《魯班經》濃縮了魯班一生的技藝與智慧,古時候老木匠打造器具遵守的規矩,也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就來源於《魯班經》一書。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古時候木匠們做的木質家具到了今天依然有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其技術可見一斑。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 床不離七 寓意:生活安穩。
  • 「桌不離三,門不離五」 為什麼是3和5?古人真實的意圖是什麼?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吶,為什麼是3579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在民間,關於此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3579都指的是這些物件尺寸的尾數。
  • 古人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
    導語:自古就有先賢提倡「究天人之際,而達古今造化之極」,為提高生活水平古代前輩們不僅適應自然,還不斷的改造自然,這其中就流傳下工匠技術的則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言之木工技藝本身,行內有其獨特的文化諸多講究古人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呢?凳不離三,是指製作坐凳須滿足長,寬,高三維帶三才是符合比例。
  • 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七尺三」,啥講究?你注意過嗎?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和「門要留三」是一樣的,首先也是因為民間 「下寬好開懷」,下面的尺寸比上面的尺寸寬,那麼家庭就會其樂融融,夫妻美滿,也是古人的一種美好的寓意。其次也是一樣為了方便門的安裝。棺要七尺三在古代,人們遵循的一般都是土葬的葬禮,所以就需要給去世的人準備棺材,棺材的意思就是希望家中的孩子將來能夠當官發財,古時候的人們非常的興奮輪迴之說,當人們其實以後靈魂就會進入地府然而輪迴投胎,而棺木又是放置肉身的一個地方,因此絕對不能馬虎,所以關於棺材的尺寸也有著一個講究,就是要長度在七尺三,這是因為古代常說的七尺男兒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如何理解?
    3、在農業方面,發明的工具,石磨,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魯班在他那個時期發明了很多工具,像什麼公雞車,魯班椅、魯班鎖等很多讓人驚訝的工具,這些工具,你除了魯班超高的智慧。
  • 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柳木棺那麼出名,為何農村做棺材卻不用柳木?
    今天主要是想結合農村習俗,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做棺材用什麼木材更合適?或者說,什麼木材不能用來做棺材!生不睡柳,死不睡楊的習俗農村有很多口口相傳的習俗,比如這裡提到的「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意思就是說,活著的時候不用柳樹打床來睡,家裡的家具也很少用柳木來做,而人去世了,也不用楊樹做棺材下葬。為何呢?首先,柳樹在農村很常見,但人們對柳樹的印象不好,農諺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柳樹雖然好看,人們卻不願把家安在它們旁邊,更別提把柳木請進家門。
  • 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眾所周知,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在人去世的時候,通常運送屍體的正是「棺材」。不過有小夥伴疑惑,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呢?難道是因為什麼「禁忌」的原因嗎?其實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 老話說:天下棺材七尺三,看看今天棺材的尺寸,你理解了嗎?
    在古代,木匠做棺材非常的有講究。有句老古話叫「天下棺材七尺三」,說的就是棺材的長度。一般棺材的尺寸是一個定死的規矩,所以所有的棺材都是七尺三。當然也有些地方有「六尺半理盡天下漢」的說法,等等這些說法其實很多,但是具體的「七尺三」這個尺寸是從何而來的呢?
  • 黑人抬棺是什麼梗?天價棺材和專業團隊,都是血汗錢……
    可以說十分魔幻現實主義了……這個視頻原本叫「Ghana's dancing pallbearers」,是BBC在節目中展示的加納棺葬舞蹈團隊。國外油管上,原視頻的播放量已經超過了千萬,而B站上的原視頻播放量更是已超過兩千萬。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民興,胥漸泯泯棼棼……」這段話的意思是:蚩尤一開始作亂就禍害到了百姓,他的種種行為不僅沒有對那些貪婪得像鷂鷹一樣的人的囂張氣焰構成預防和打擊的效果,反而使他們裝出一番虔誠的奉上峰命令架勢,更加瘋狂的去掠奪人民的財物。所以,九黎族人不聽從蚩尤的命令。在這種情形下,蚩尤制定種種嚴酷的刑罰來威逼九黎族人服從,並美其名曰「這就是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