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出身草莽,為何後來卻能成為北洋軍閥最後一個霸主

2020-12-22 不沉的經遠

張作霖是奉系軍閥的首領。在張作霖打贏了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後,奉系達到了其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奉軍鼎盛時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八省地盤,總兵力達到了40多萬,是當時國內最強大的一個軍閥。

張作霖出身綠林卻能有這個成績,和他擅長地方和軍隊建設有很大關係。

在軍閥混戰時期,各路大帥為了爭權奪利都是大肆擴軍。擴軍就需要軍費,因此軍閥搜刮地皮也是不遺餘力,很多地方的田賦都已經預收到了幾十年之後。比如四川的廣安到1935年時,田賦已經預收到了1990年。

而另一方面軍閥混戰就有失敗者,大多數軍閥並不知道自己能控制地盤多久,所以對於建設地方沒什麼興趣,只是單純搜刮而已,這就造成了地方窮困。

相比之下,張作霖在控制了東三省以後比較重視地方建設,加上東北大豆出口有相對穩定的外匯收入,所以東三省的各項建設在當時算是成功的,工農業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財政收入也比較高。

因為財政富裕,張作霖建設了東三省兵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兵工廠。其中東三省兵工廠是當時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軍工廠。在東三省兵工廠興盛之時,每個月可以生產生產步槍4000支,輕重機槍100多挺,大炮10多門,子彈1500萬發,炮彈15000發。

靠著這些兵工廠和向國外購買,張作霖的奉軍擁有當時國內最強大的一支炮兵部隊。此外張作霖還購買了坦克、飛機,並積極籌建海軍。使得奉軍成為當時少數具有海陸空三軍的一支軍閥部隊。

而且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但是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以後,他積極加強軍隊的建設,大力提拔軍校學生,軍校畢業生可以在部隊裡擔任主官。而其他軍閥往往更重視行伍出身的,軍校畢業生只能擔任參謀之類的閒職。這也使得奉軍的戰鬥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當然,張作霖的眼光還是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並沒有脫離其軍閥本質。所以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勝利以後,奉軍的輝煌曇花一現,很快就走下坡路了。

相關焦點

  • 張作霖是綠林起家,沒參加新軍也能稱為北洋軍閥?袁世凱:太大意了
    北洋軍閥是近代中國政壇上十分有影響力的團體,從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開始,這支軍隊就被打上了北洋的烙印。 袁世凱掌權的時候,張嘴閉嘴喜歡稱「咱北洋團體」,以示北洋一家,但這也沒能阻止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地分崩離析。
  • 北洋軍閥打得天昏地黑,北京城多次易主,為何奉系軍閥笑到最後
    中國近代歷史上,北洋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些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以至於北京政府城頭變幻大王旗。不過,最終是北洋軍閥笑到了最後。如果不是日本人把張作霖炸死,奉系軍閥如鳥獸散,奉系軍閥能夠走到哪一步,能不能實現中國的統一,還真的很難說。
  • 北洋軍閥為何叫做北洋軍閥?又輸在誰的手上?
    北洋軍閥是被南方的國民革命政府的國民革命軍打敗的。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的8個軍,以常凱申為總司令,進行了北伐,兵分三路擊潰了直系的吳佩孚、奉系的張作霖和直系出身的孫傳芳,使得北洋軍閥告別了歷史舞臺。
  • 張作霖為何能成為「東北王」?在人才濟濟的東北,他的優勢是什麼
    在清末時東北地區的草莽團體裡,想要出人頭地,並不簡單。雖然只是草莽,但他們個個都是一些武藝高強,身懷絕技之人。就拿槍法來說,現在影視劇中出現的那些場景,他們幾乎都能做到。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太戲劇化,甚至還有點抗日神劇中「燕雙鷹」的影子,但當時的東北草莽就是這樣的。雖說並非每一個人都擁有如此絕技,但只需十幾二十個人掌握,你想要超越他們,實現所謂的出人頭地,那真的是太難了。更何況,槍法不過只是成為領導的眾多考核項目中的一條而已。
  • 張作霖為何能在東北地區搞出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張作霖是北洋軍閥時期的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出身草根卻坐到了張大帥的位置,他沒有學問卻滿懷志向。他在中國的危難時期保住了中國的統一和穩定,建造了一個中國甚至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看似平平無奇的張作霖為何能做出這番偉業呢,跟著漫談君一起來探秘吧。
  • 民國六大軍閥戰鬥力排名:張作霖墊底,閻錫山第二,第一讓人不齒
    六、張作霖 張作霖出身綠林,當過胡匪,因而被稱為「胡帥」。他戎馬一生,野心勃勃,懷揣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由一介草莽,受招安躍升民國新貴,升至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東北王」,逐鹿中原,榮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寶座。「智深須有忍,將勇貴能謀」就是他自己的寫照。因而他能統治中國東北達十三年,成為北洋軍閥中別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 北洋軍閥擁兵百萬,國軍只有25萬,為何北洋軍閥打不過國軍?
    北洋軍閥的由來到了袁世凱接手定武軍的時候,清政府對這支軍隊進行了擴編並正式改定武軍為北洋新軍。無論是訓練上還是裝備上,北洋軍隊都不是舊有軍隊可以比擬的。很快,這支近代化軍隊就成為清廷的主要戰力。袁世凱也憑藉著掌控北洋軍隊地位水漲船高。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南方諸省紛紛獨立。
  • 張作霖死前留下言:絕不能讓這個人進入東北,事實證明他很英明
    北洋軍閥各自為戰,皖系靠著日本人的支持,佔據皖、閩、陝等省,直系則投靠英美控制長江中下遊,關外的張作霖則成了東北霸主,此外還有山西閻錫山,桂系,粵系等派別,袁世凱的死預示著新一輪洗牌,勝者為王的時代裡,四處都是戰爭。
  • 北洋軍閥為何會被稱為北洋,而不是南洋?北洋軍閥怎樣退出歷史?
    談論北洋軍閥當從袁世凱病逝之後開始,因為袁世凱在世時期,至少幾乎所有人都還簇擁在北洋政府旗幟之下。可是袁世凱一死,各省督軍們就開始亂了,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就是「王綱解鈕」,軍閥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各自為政。
  • 為何堂堂東北王張作霖,會怕她一個小女子?
    張作霖並不怕張首芳,他只是覺得愧疚罷了。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便是強如老帥張作霖,也有屬於他自己的軟肋。張作霖作為北洋軍閥大佬,一代東北王,在東北那可是說一不二的人物,更不要說在張家了,有誰敢忤逆他老人家呢?但是,偏偏有這麼一個女子,她敢當面頂撞張作霖,甚至於拿著剪刀抵著張作霖的頭,叫囂著要把他的頭戳爆。
  • 張作霖落難乞討,孫寡婦每天親自招待他,後來張大帥怎麼對待她?
    今天要說的張作霖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成為了北洋政府的最高統帥,而在這一過程中,少不了一些人的幫助,其中就包括孫寡婦。孫寡婦曾在張作霖落難乞討的時候,每天好飯好菜的親自招待過他,那麼張作霖在發達之後,是如何對待她的呢?
  • 當年已身為大帥的張作霖,為何見到退位的溥儀還要跪拜?
    提到張作霖,能使人立刻想起「東北王」的響亮名號,財大氣粗的張大帥在清末至民國初期都算得上一方霸主。而有一件事情一直令後世不解,當年溥儀已經被逐出了紫荊城,成了一個過氣的清朝皇帝,那麼張作霖在與溥儀的會面中,為何還會跪地行君臣之禮呢?
  • 北洋軍閥風雲一時,最後是如何謝幕的?哪三位是死於他人之手?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在全國各地崛起,掌權的都是軍閥。這幾個北洋軍閥控制了國家,他們割據稱雄,將大好河山一分為二。兩國均主張聯省自治,大軍閥勢力範圍內有幾個省,小軍閥也有一個省。就是這些風雲變幻的北洋軍閥控制了民國時期,同時也控制了別人的生死。
  • 北洋軍閥曾主宰中國,為何迅速退出歷史舞臺,從此再無蹤影
    北洋軍閥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曾經盛極一時,主宰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政治。但是後來很快就消失了,簡直就像曇花一現。那麼,本來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熱鬧非凡的北洋軍閥,為什麼最後很快就消失掉了呢?究竟是被誰打敗的呢?或者說沒有完全統一,但是新軍閥替代了舊軍閥,成為那時候中國政治的新力量。那麼,本來完全主宰中國的北洋軍閥,為什麼迅速就如秋風掃落葉一樣消失了呢?真的是被北伐軍給消滅的嗎?說是被北伐軍消滅的,也說得過去。但是,被北伐軍消滅,其實並不是根本原因。實際上,當時的北伐軍只是一些學生軍,本身並沒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人數也比較少,又是臨時組建的部隊。
  • 北洋軍閥混戰16年,日軍為何不趁機進攻中國?學者,他們根本不敢
    北洋軍閥混戰16年,日軍為何不趁機進攻中國?學者,他們根本不敢眾所周知,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悲劇史。在這段時間裡,中國內憂外患,遭遇到了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局。先是鴉片戰爭的爆發,英國洞開了中國大門。然後又是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
  • 袁世凱問張作霖:你要軍隊還是地盤?張回了17個字,使其消除戒心
    袁世凱問張作霖:你要軍隊還是地盤?張回了17個字,使其消除戒心 民國初年,各地軍閥混戰,草蜢出身的張作霖,憑藉自己左右逢源的本事,慢慢就成為獨霸一方的大軍閥,稱霸東北三省。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更是打進了北京,成為了北洋軍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 張作霖有八個兒子,為何獨寵張學良,讓其獨攬大權?
    八國聯軍之後,隨著清廷的崩潰,武昌起義爆發,有些地方革命軍力所不能及,原來的督撫搖身一邊成為軍閥,甚至有的是曾經的綠林大盜譬如東北的張作霖、廣西的陸榮廷。在袁世凱的斡旋之下,南北議和後,北洋軍閥掌握了權力,袁世凱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資歷大肆招攬各地督撫,雖然他後來錯誤的稱帝,但是臨死的時候遺囑復民國政體,尊重約法,要黎元洪依據約法繼任。袁世凱之後,梁啓超認為,再也沒有人能夠做皇帝,也不會有家國私相授受的事情,否則,中國人是不答應的。
  • 歷史上的北洋軍閥是被誰打敗的?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
    清廷派出北洋軍鎮壓起義,攻下了漢口、漢陽,然而,袁世凱看清了全國的形勢,於是,一方面進攻起義軍,一方面私下與南方民軍媾和,再以形勢不可收拾為由逼迫清廷退位,最後當上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掌握中華民國行政大權,他們建立的政府被稱為「北洋政府」。
  • 亡於內鬥的北洋軍閥,在最後時刻還混戰不休
    所謂北洋軍閥,指的是辛亥革命以後,以清末編練的北洋六鎮新軍基礎上形成的軍事政治集團,所以以北洋命名。北洋軍閥嚴格的說只是一個利益集合體,彼此之間以師生、同僚、同鄉、好友等傳統方式結合在一起,其關係非常鬆散。袁世凱其實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 東北悍匪杜立三:稱霸一方無人敢惹,為何卻被張作霖輕鬆擊斃了?
    那會兒的東北距中原太遠,因此很多有實力的人都可在那兒當霸主,最有名的人就數張作霖了。不過在他以前,東三省還有杜立三這麼個狠人存在,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覺得這個杜立三才是真正的「東北王」。杜立三出生於1880年,是個東北人。那會兒還是清統治時期,這東北距京城太遠,所以土匪橫行,而杜家就幹這行「買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