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奉系軍閥的首領。在張作霖打贏了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後,奉系達到了其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奉軍鼎盛時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八省地盤,總兵力達到了40多萬,是當時國內最強大的一個軍閥。
張作霖出身綠林卻能有這個成績,和他擅長地方和軍隊建設有很大關係。
在軍閥混戰時期,各路大帥為了爭權奪利都是大肆擴軍。擴軍就需要軍費,因此軍閥搜刮地皮也是不遺餘力,很多地方的田賦都已經預收到了幾十年之後。比如四川的廣安到1935年時,田賦已經預收到了1990年。
而另一方面軍閥混戰就有失敗者,大多數軍閥並不知道自己能控制地盤多久,所以對於建設地方沒什麼興趣,只是單純搜刮而已,這就造成了地方窮困。
相比之下,張作霖在控制了東三省以後比較重視地方建設,加上東北大豆出口有相對穩定的外匯收入,所以東三省的各項建設在當時算是成功的,工農業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財政收入也比較高。
因為財政富裕,張作霖建設了東三省兵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兵工廠。其中東三省兵工廠是當時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軍工廠。在東三省兵工廠興盛之時,每個月可以生產生產步槍4000支,輕重機槍100多挺,大炮10多門,子彈1500萬發,炮彈15000發。
靠著這些兵工廠和向國外購買,張作霖的奉軍擁有當時國內最強大的一支炮兵部隊。此外張作霖還購買了坦克、飛機,並積極籌建海軍。使得奉軍成為當時少數具有海陸空三軍的一支軍閥部隊。
而且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但是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以後,他積極加強軍隊的建設,大力提拔軍校學生,軍校畢業生可以在部隊裡擔任主官。而其他軍閥往往更重視行伍出身的,軍校畢業生只能擔任參謀之類的閒職。這也使得奉軍的戰鬥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當然,張作霖的眼光還是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並沒有脫離其軍閥本質。所以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勝利以後,奉軍的輝煌曇花一現,很快就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