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七十多歲娶了一個小女孩,朱元璋:你是在向我炫耀什麼?

2020-12-09 黎顧百年

在明朝初年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制度,監督臣下,用胡惟庸殺死劉伯溫,又因胡惟庸廢除幾千年的丞相制度,獨攬大權,消除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爭鬥鬧劇。李善長作為大明開國的第一任丞相,能力自不必說,但是做人方面卻有待商榷,特別是他對於如何做好一個臣下致死都是迷茫的。

李善長劇照

李善長,定遠人,是最早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軍師,對實力弱小的朱元璋來說,可謂是天降神兵,更是給了朱元璋搶奪天下的信心。之前的朱元璋可能只是一個想要在亂世中求得生存,並在這亂世能建一番功業,志氣也算是不錯了。內心深處的朱元璋知道想要在這亂世成為一代霸主,成為統一天下的皇帝,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直到遇見了李善長,朱元璋內心的那扇門才打開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別人做得我也做得,李善長在這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幾句話就讓朱元璋有了爭雄的野心,可見李善長是一個能看穿人內心的人。

李善長劇照

前期的李善長為了朱元璋的事業不辭辛勞,做事認真,完全的就是為了自己一樣。看到李善長如此能幹,朱元璋把最重要的軍需物資供應交給了李善長,讓他主管所有軍隊的後勤保障工作。李善長就像是得了寶貝一樣開心,想方設法的為朱元璋的大軍籌措軍糧,以保證他們在外打仗沒有後顧之憂。

李善長就是這樣一步步的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可是這個信任被後來的劉伯溫給撼動了,李善長內心就很是不爽,從此以後,就和劉伯溫有了嫌隙,表面上和和氣氣,內地裡恨得牙痒痒。而這些朱元璋也都知道,這也是他喜歡看到的,因為大臣不和,但是只要不影響朝廷建設和發展就行,可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對於李善長的這個人的印象就變得不一樣了。

朱元璋劇照

特別是在李善長做丞相之後,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對於權力的追逐年紀越大越猛。他曾經因為朱元璋的猜忌,娶了一個小女孩,他自認為朱元璋對他不放心,主要是因為自己對於權力的追逐,他就想著自己只要在年紀大了還花天酒地的不問世事,這樣就不會被猜忌了,所有的事情都壞在"我以為"。李善長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做法,不僅沒有打消朱元璋對自己的猜忌,反而猜忌更深了。

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朱元璋這個人有很強的控制欲,他希望在任何時候自己都能取得所有的控制權,不僅僅是軍隊,還有自己的丞相,哪怕是退休的。而李善長卻偏偏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能力很強,即使七老八十了,依然能夠花天酒地,朱元璋內心的想法就變成了:比皇帝還會玩,那你就去地下玩吧!

李善長劇照

作為一個聰明的讀書人,李善長始終不明白朱元璋為什麼會對他猜忌,會對他下手,其實最真實的原因不不僅僅是李善長對於家人的縱容導致的,更重要的是李善長始終認為自己對於朱元璋來說是重要的,把自己的地位擺得太高了,這才是朱元璋要殺他的最重要的原因。

永遠不要向別人炫耀你自己的能力,李善長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永遠記得,能力是被別人發現的,主動的炫耀,得來的結果或許和自己想要的結果會大相逕庭。

相關焦點

  • 已77歲的李善長,能掀起什麼浪花,竟然也被朱元璋殺害?
    不過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做,根本目的是為了老朱家的天下世代穩固。所以雖然殘忍,但是朱元璋這麼做,還是可以讓人所理解的。可是,對於誅殺李善長,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有些意外,至少是沒有想到。畢竟當時的李善長已經77歲了,這個年紀在現在來說,也已經是高齡了。
  • 1390年,朱元璋為何要賜死已經賦閒在家,77歲的李善長?
    李善長被殺的時候,胡惟庸都已經被賜死10年之久了。就連李善長他自己,當時都已經77歲,而且也回到老家去耕地種田。這麼一位遠離朝堂的農家翁,怎麼看都不是能威脅到朱元璋的人。那既然如此,朱元璋為何還是要在1390年賜死李善長,甚至還順帶著賜死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呢?
  • 李善長功成身退年逾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滅九族?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即位,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即位以後封李善長兼太子少師,授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決定軍國大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當時朱元璋給旁人說:「善長雖然沒有沙場建功,但是多年以來為我押運糧草,出謀劃策,此等奇功當封為國公。」於是李善長在當年就進封為韓國公。當時朱元璋的好兄弟徐達、鄧愈等也被封為了國公,但都屈居於李善長之下。在朱元璋心裡他早已經把李善長當成了蕭何。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還鄉的李善長還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責,最後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什麼叫斬盡殺絕?那就是幾乎,李家以及和他相關的人,幾乎被屠戮而盡。當年比朱元璋還年長十四歲的李善長,就這樣未過八十歲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擁有丹書鐵券者之一,擁有這個號稱,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 李善長行刑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你睜大眼睛看看上面5個字
    朱元璋的34位功臣只有4個沒被他殺死,其他的30個大部分都因胡惟庸案被處死,1380年那年處死了陳寧、塗節等人,其實這一年有一個人最該死,他卻沒有被朱元璋處死,還讓他多活了10年,這個人就是李善長。
  • 朱元璋為何不再讓李善長當中書省丞相?
    劉伯溫認為,李善長是勳舊,能調和諸將,不宜換相。朱元璋聽後生氣地說:他數次想害你,你還為他說話。你忠誠勤懇,足以擔當此任。劉伯溫連忙口頭謝絕,說自己不合適。朱元璋對楊憲、夏煜等人說,「善長雖無宰相才.我既為家主,善長當相我,蓋用勳舊也」(《國初事跡》)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封李善長為中書省左丞相,徐達為中書省右丞相。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
    洪武二十三年,由於家奴盧仲謙的告發,身為明朝第一功臣的李善長牽連進了十年前的胡惟庸案中,此時已經76歲的耄耋老人李善長及其家人全部被朱元璋送上了斷頭臺。但是我們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來看,就李善長而言,朱元璋也承認他是第一功臣,給他的榮華富貴也有了,而身為人臣卻沒有站好自己的位置,特別是對皇帝在意的權力政治方面,沒有把握好方寸,最終導致身首異處,或許這也是一個因素。在胡惟庸一事上,模稜兩可態度和不知感恩的做法,改變對李善長看法。
  •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已經77歲的李善長不知怎麼想的,突然要建造府宅,於是向信國公湯和借衛士300人,結果湯和轉身就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 接著,又有人告發李善長,說他曾參與胡惟庸謀反一案。審訊的結果,是李善長明知胡惟庸有叛逆陰謀,卻不出面揭發檢舉,而是採取了徘徊觀望的態度。
  • 如果朱元璋不殺胡惟庸、李善長、藍玉,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
    朱元璋掌權後,曾對不少大臣痛下殺手,其中就包括開國功臣胡惟庸、李善長、藍玉三人。因為朱元璋唯恐他們會篡奪自己後世子孫的皇位,所以也就先下手為強了。那麼,假如當初朱元璋不殺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當他的皇孫朱允炆繼位後,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對諸多問題進行一番分析。我們先來深入探討一下朱元璋殺這三個人的原因。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
  • 朱元璋殺的功臣中,這個人最冤枉,全家七十餘口人全部被處斬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突然下令將開國元勳李善長全家七十餘口人全部處斬。這道聖旨一出,朝野上下無不為之震動。要知道,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可是對李善長讚不絕口,甚至,多次稱他為「蕭何」。在大明王朝的六大開國元勳中,李善長也是名列首位。於是,李善長被滿門抄斬後,很多人都為其鳴不平。此外,對於朱元璋說李善長暗中幫助胡惟庸謀反的事,更是難以服眾。
  • ...李善長回家養老為何還會被殺?朱元璋雖然好殺但對他是仁至義盡了!
    李善長,字百室,安徽定遠人。從小就喜愛讀書,通曉法家學說。他有智慧和謀略,預料事情大多被他說中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朱元璋知道他是當地年高有德之人就將他留下。 朱元璋曾問李善長: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平定?李善長回答說: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
  • 李善長——明朝第一人臣,朱元璋的大謀士
    李善長,活動時間(1314-1390)。字百室。定遠人(今屬安徽)。李善長作為一直追隨朱元璋的人,為朱元璋起義滅亡元朝建立明朝奠定了莫大的基礎。因此李善長也毋庸置疑的做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人臣。
  • 韓國公李善長被族誅,婦孺都不被赦免,為何其長子一家能逃脫?
    明朝建立後局勢日益穩固,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開始對昔日的功臣進行清洗。歷史上對開國功臣進行清洗的只有兩個朝代——西漢和明。
  • 明朝34開國功臣大多被朱元璋清洗,李善長不忿道:我有免死鐵券
    ②剷除開國功臣,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鄧愈、 唐勝宗 、陸仲亨等10人坐胡惟庸案被殺。李善長臨死前內心是極為不服的,你朱元璋當初給我的免死鐵券為什麼不管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的意外去世讓朱元璋一時無法接受,悲傷之際還要考慮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我看到很多人問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李善長即將被朱元璋滅族,剛舉起免死金牌,上面7字讓他兩眼一黑
    建立大明帝國之後,朱元璋在南京冊封三十六功臣,並且送給他們每人一個免死金牌(鐵券),其中就有李善長、湯和、徐達等人。不過問題在於,朱元璋也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自從他的侄子朱友文背叛過他之後,朱元璋的心理就出現了嚴重的信任缺陷,這種信任缺陷一旦被某些無意或者有意的時間放大,就會造成「血流成河」的場面,所謂「天子之怒」令數萬人人頭落地絕非笑談。
  • 李善長被斬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看背面5個字
    例如,1938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的罪名殺害丞相胡有龍,毀滅其三族,黨羽共計一萬五千餘人,全部被殺。此後的幾年裡,參與興大獄後,後留用事件非常廣泛。連功臣李船長都因謀反罪死亡,還有親人李善長是安徽人,從小就喜歡讀書,有智慧有謀略,軍事才能優越。朱元璋平定漳州時,李善長故意來找朱元璋投降。
  • 李善長——謀國未謀身的悲劇人物
    為了實現「成帝業」的目標,1368年,李善長和劉基、朱升等一批功臣,向朱元璋「勸進」,終於使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大明王朝由此開始了。按道理說,像李善長這樣一心為主,與君主出生入死的功臣應該得到重用,不說以後有多少榮華富貴,但至少也可善始善終吧!但李善長的悲劇在於他所遇到的是一位善猜忌的君王。
  • 跟他一起拼打江山都死有餘辜,你就算再奉命唯謹最終還得苦雨悽風
    然而,在朱元璋心底李善長還是最突出的勳臣,他奉獻更有比全身心投入的徐達還要大,故而,李善長理所應當的變為大明的開國輔弼。為的就是能夠讓李善長感受到我自己的認可,朱元璋還頒布給李家一塊免死金牌。有了這東西除過李家叛變,不然的話,不論犯了什麼死罪,李善長都能免死兩次,甚至他的兒子都能免死一次。
  • 【定遠人物】明朝開國丞相李善長
    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秋七月,朱元璋略地定遠、進軍滁州途中,李善長迎謁,朱元璋知道李是定遠士民中素有聲望的長者,待以賓禮,留幕下,從容問道:「現在四方起兵,互相戰鬥,照這樣打下去,天下什麼時候才能統一安定呢?」李善長回答說:「古時秦朝大亂,漢高祖劉邦起兵時不過一個布衣,然而為人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好殺人,五年時間,滅秦亡楚,開創了漢朝第一代帝業。
  • 與朱元璋有關的三起大案
    他在自己周圍糾集了一個小集團。他向朱元璋推薦陳寧作御史大夫,負責監察工作。陳寧一向以酷吏聞名,與胡惟庸結合後得其所哉。朱元璋批評他,不理。其子陳孟麟勸他,反被亂棍打死。朱元璋得知,氣憤異常:這個陳寧對兒子如此,難道不會這樣對待君王嗎?這話傳到陳寧耳中,更讓他向胡惟庸靠攏。兩人曾在中書省偷看軍隊的秘密檔案,這是犯了大忌的。在中樞與胡惟庸十分接近的還有御史中丞塗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