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回家養老為何還會被殺?朱元璋雖然好殺但對他是仁至義盡了!

2020-12-26 騰訊網

李善長,字百室,安徽定遠人。從小就喜愛讀書,通曉法家學說。他有智慧和謀略,預料事情大多被他說中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朱元璋知道他是當地年高有德之人就將他留下。

朱元璋曾問李善長: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平定?李善長回答說: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業。現在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朱元璋稱讚他言之有理。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攻佔滁州,成為了朱元璋的參謀。他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他還掌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威名日益顯著,有許多將領都來投靠他。李善長考察他們的才能,稟告給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對投誠者表達誠摯情意,使他們能夠安心。有人因為某些事情相互意見不合產生矛盾,李善長便想方設法從中調解。

郭子興因聽信流言而懷疑朱元璋就逐漸剝奪了他的兵權,又想從朱元璋身邊把李善長奪過來輔佐自己,但李善長堅決謝絕。朱元璋就對李善長更加倚重。

朱元璋在和陽駐軍時親自率軍前去進攻雞籠山寨,只留少量兵力幫助李善長留守。元軍將領得知消息後前來偷襲和陽,李善長就設下埋伏打敗了元軍。

朱元璋獲得巢湖水師後李善長極力贊成渡江,攻克採石後朱元璋率軍直取太平。李善長事先寫下榜文,嚴禁士兵違反軍紀。太平城被攻下李善長馬上將榜文貼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所以軍中秩序井然,秋毫無犯。

朱元璋為太平興國翼大元帥時以李善長為帥府都事。不久他們攻克了集慶路。在將要攻取鎮江時朱元璋擔心諸將約束不了部下便假裝發怒,要懲罰他們。經李善長力救此事才得以解決。鎮江攻下之後百姓都不知道有兵到來。朱元璋為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李善長為參議。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李善長決定。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讓李善長兼領府司馬,後晉升為行省參知政事。

朱元璋稱吳王時任命李善長為右相國。李善長通曉典故,裁決事務非常迅速,又善於辭令。朱元璋招賢納士時總讓李善長起草文告。朱元璋率軍徵討時都讓李善長留守。李善長為前線將士準備糧餉,從不缺乏。李善長在再三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後提出專賣兩淮之鹽,設立茶法。並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使國家財富日益增長,百姓不再貧困。

洪武元年九月朱元璋封李善長為宣國公,並任命李善長為左丞相。朱元璋當初渡江時經常使用重典。有一天他對李善長說:法有連坐三條,不是太過分了嗎?李善長請求廢除大逆之罪外的全部連坐之罪。朱元璋讓他與御史中丞劉基等裁定律令,頒示朝中內外。

朱元璋即帝位後很多事情無論大小都由李善長來主持。李善長確定六部官制,兼任太子少師,還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朱元璋巡幸汴梁,李善長留守,一切事情他都可以不經請示靈活處理。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朱元璋說: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於是封他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授予免死鐵券,李善長免死兩次,其子免死一次。當時被封公者有六人,李善長位居首位。詔書中將他比作蕭何,對他褒獎備至。

但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他待人苛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馬上將其罪上奏朱元璋,黜免了他們兩人。李善長與中丞劉基爭論法令,他竟然辱罵劉基,劉基內心不安便請求告老還鄉。朱元璋所任用的張昶、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獲罪,只有李善長還像原來一樣在朝廷做官。李善長權勢地位到了頂點,心裡慢慢變得傲慢起來,朱元璋開始對他有所反感。

洪武四年李善長因病辭官歸居,朱元璋賜他田地若干頃,佃戶一千五百家。一年後李善長病癒,朱元璋讓他負責修建臨濠宮殿,將江南富民十四萬遷徙濠州耕種,讓李善長管理他們。李善長留在濠州數年。

洪武七年朱元璋提升李善長之弟李存義為太僕丞,李存義之子李伸李佑都為群牧所官。

洪武九年朱元璋將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並授其駙馬都尉。李家受寵顯赫,讓人極為羨慕。李祺與公主結婚一個月後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幾乎十日不能上朝,他都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他也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 朱元璋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就將李善長的俸祿由四千石削減至兩千兩百石。不久朱元璋又讓李善長與曹國公李文忠一起統領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同議軍國大事,監督圜丘之工程。

丞相胡惟庸初任寧國知縣,是因李善長的推薦。後來他被提升為太常少卿,又升任左丞相,兩人因此互相往來。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這就導致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卻沒有受到牽連。御史臺缺中丞,李善長暫理御史臺事務,他任職期間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建議。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並沒有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對他懷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已經76歲了!他想建造府宅就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士三百人,湯和把這件事告訴了朱元璋。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配到邊疆,李善長屢次請求赦免其親戚丁斌。朱元璋覺得蹊蹺就讓人審問丁斌。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過事,他供出李存義等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

朱元璋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他們說出了胡惟庸企圖謀反,讓他們暗地裡勸說李善長。李善長知道後很吃驚。他沒有參與,但讓他們小心。

胡惟庸又派李善長的老友楊文裕去勸李善長和他們一起謀反。並答應事成之後封他為淮西之王。李善長雖然不同意但卻十分心動。後來胡惟庸親自去勸說李善長,李善長還是沒有同意。過了一段時間後胡惟庸又派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李善長嘆道:我已經老了。我死之後你們好自為之。

後來又有人告訴朱元璋說: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派去私通蒙古的人,李善長又匿而不報。御史競相上奏彈劾李善長。而李善長的奴僕盧仲謙等也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互相賄贈,經常竊竊私語。這些證言顯示李善長雖是皇親國戚,知道有叛逆陰謀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實屬大逆不道。

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佔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朱元璋便李善長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李善長之子李祺與公主被遷徙至江浦,過了一段時間後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但被取消世襲韓國公的權利。

李善長死後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奏為李善長辯解。他覺得李善長位極人臣,又與皇家沾親帶故。實在沒有必要謀反。他謀反成功了也是這樣的待遇,也可能還不如這個待遇高。朱元璋看了王國用的上書,但是沒有治王國用的罪。

李善長沒有參與胡惟庸的謀反並不是因為他對朱元璋的忠誠,而是他老了,不願幹這種事!他只想做一個局外人,他們誰勝誰負都和他沒關係,他們誰勝誰負都不會影響到他。

如果李善長這樣想的話那他就太愚蠢了。在別的方面他可以這樣做,但是身為臣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這樣的想法。謀反對君王來說是最犯忌諱的事情。他竟然敢隱瞞不報,這和參與謀反沒有多少區別?他犯了大忌才導致自己被殺。

朱元璋對李善長真是仁至義盡了!如果換了別人朱元璋早就把他給殺了。正是李善長和朱元璋之前積累的情意在讓朱元璋一次又一次的放過李善長!如果不是那個天象,可能朱元璋還不一定會立刻殺李善長!也許他會留到一定時候再殺李善長,也可能會讓李善長終老!但是李善長點背遇到了那種事那就沒辦法了!也可能是天意要殺他!

朱元璋將李善長比作蕭何。但是李善長比蕭何可差遠了!他只是和蕭何一樣在後方供應糧草。蕭何對劉邦絕對忠誠,有能力造反也不造反。而李善長知情不報,懷有二心。這就等於他也在參與謀反。蕭何的保身之道也是他遠遠不能比的。他將自己的田地都放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不求子孫大富大貴,只求子孫不會餓死。而李善長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家顯貴,各種顯擺。甚至讓兵丁給他蓋房子。蕭何很低調,不會像李善長這樣有點事就參奏或者辱罵別人。如果他能像蕭何這樣也不至於被殺。

相關焦點

  • 李善長功成身退年逾古稀,為何還會被朱元璋誅滅九族?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人士,從小熱愛讀書。李善長通曉法家學說,擅於謀略。朱元璋打下滁州的時候,李善長特地迎接拜見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在一代聲望很高,所以特地留下他做官。隨後李善長一直都在輔佐朱元璋,即使朱元璋被完全剝奪了兵權,李善長也對他不離不棄。李善長對朱元璋可以說忠心耿耿。
  •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疑惑,此時李善長已經是快接近80歲的老頭子了,又不在朝中做官,為何朱元璋一定要趕盡殺絕呢?尤其是時任左丞相的李善長,既是淮西集團的領袖,又是開國第一功臣,權力大、威望高,有時候說句話在他們中間很是管用。 這可就讓猜忌心十分重的朱元璋放心不下了,但偏偏這李善長在朝堂上人緣又好,行為舉止也是較為謹慎,雖然有些小的過錯,但朱元璋始終抓不到他大的把柄。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還鄉的李善長還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責,最後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什麼叫斬盡殺絕?那就是幾乎,李家以及和他相關的人,幾乎被屠戮而盡。當年比朱元璋還年長十四歲的李善長,就這樣未過八十歲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擁有丹書鐵券者之一,擁有這個號稱,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 1390年,朱元璋為何要賜死已經賦閒在家,77歲的李善長?
    劉邦建立漢朝後,跟隨他徵戰天下的文臣武將們,沒幾個是有好下場的;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則是杯酒釋兵權,跟隨他打天下的弟兄們雖然沒能大權在握,但至少也能當個富翁,安然的度過晚年。李善長被殺的時候,胡惟庸都已經被賜死10年之久了。就連李善長他自己,當時都已經77歲,而且也回到老家去耕地種田。這麼一位遠離朝堂的農家翁,怎麼看都不是能威脅到朱元璋的人。那既然如此,朱元璋為何還是要在1390年賜死李善長,甚至還順帶著賜死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呢?
  • 朱元璋為何不再讓李善長當中書省丞相?
    吳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下令百官禮儀改為尚左,改封李善長為左相國、徐達為右相國,此時左在右上,李善長仍在徐達之上。登基前,朱元璋因為一些事責怪李善長,萌生了換相的想法。楊憲、夏煜等人趁機攻擊李善長,對朱元璋說,李善長沒有當宰相的才能。朱元璋找劉伯溫商量,詢問他的看法。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
    李善長,作為是朱元璋起兵打天下的得力助手,明朝建國以後也被譽為「明朝開國第一文臣」,如此功勳卓著,而且早已經高老懷鄉,享受天倫,為何又被朱元璋給殺了呢?很多人可能會說朱元璋的殘暴,為了讓大明江山穩固,所以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將開國功臣一網打盡。
  • 如果朱元璋不殺胡惟庸、李善長、藍玉,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
    那麼,假如當初朱元璋不殺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當他的皇孫朱允炆繼位後,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對諸多問題進行一番分析。我們先來深入探討一下朱元璋殺這三個人的原因。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
  • 已77歲的李善長,能掀起什麼浪花,竟然也被朱元璋殺害?
    不過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做,根本目的是為了老朱家的天下世代穩固。所以雖然殘忍,但是朱元璋這麼做,還是可以讓人所理解的。可是,對於誅殺李善長,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有些意外,至少是沒有想到。畢竟當時的李善長已經77歲了,這個年紀在現在來說,也已經是高齡了。
  • 李善長:七十多歲娶了一個小女孩,朱元璋:你是在向我炫耀什麼?
    而這些朱元璋也都知道,這也是他喜歡看到的,因為大臣不和,但是只要不影響朝廷建設和發展就行,可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對於李善長的這個人的印象就變得不一樣了。他曾經因為朱元璋的猜忌,娶了一個小女孩,他自認為朱元璋對他不放心,主要是因為自己對於權力的追逐,他就想著自己只要在年紀大了還花天酒地的不問世事,這樣就不會被猜忌了,所有的事情都壞在"我以為"。李善長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做法,不僅沒有打消朱元璋對自己的猜忌,反而猜忌更深了。
  • 韓國公李善長被族誅,婦孺都不被赦免,為何其長子一家能逃脫?
    朱元璋當皇帝起了殺心的時候,號稱「免死金牌」的丹書鐵券也不好使。由於最終解釋權在朱元璋手裡,明朝獲得丹書鐵券的三十四位功臣大多沒能壽終正寢。朱元璋欽點的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結局在這當中最為悽慘,白髮蒼蒼的他和全家七十多口人一同被押赴刑場問斬。按照慣例,婦孺可以免死,可李家並沒有享受到這樣的恩赦。從這裡不難看出朱元璋的極度不滿。
  • 李善長被斬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看背面5個字
    從建國到滅亡,276年,從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禎帝,共有16名皇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能坐在皇位的原因是,除了自己的膽識和策略外,根一隻在身邊打江山的兄弟有一定關係。雖然他是明朝開國皇帝,創立了大明王朝,整理了朝政內部事務。
  • 李善長——明朝第一人臣,朱元璋的大謀士
    李善長,活動時間(1314-1390)。字百室。定遠人(今屬安徽)。李善長作為一直追隨朱元璋的人,為朱元璋起義滅亡元朝建立明朝奠定了莫大的基礎。因此李善長也毋庸置疑的做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人臣。
  • 李善長即將被朱元璋滅族,剛舉起免死金牌,上面7字讓他兩眼一黑
    建立大明帝國之後,朱元璋在南京冊封三十六功臣,並且送給他們每人一個免死金牌(鐵券),其中就有李善長、湯和、徐達等人。不過問題在於,朱元璋也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自從他的侄子朱友文背叛過他之後,朱元璋的心理就出現了嚴重的信任缺陷,這種信任缺陷一旦被某些無意或者有意的時間放大,就會造成「血流成河」的場面,所謂「天子之怒」令數萬人人頭落地絕非笑談。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漢高祖劉邦雖說出身也很低微,但他畢竟還是個泗水亭亭長,大小也是個幹部。我想朱元璋的心中偶像一定是劉邦,因為劉邦教他的東西太多啦!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後,都殺了不少功臣,劉邦是『』狡兔死、走狗烹『』,那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又是什麼目的呢?
  • 李善長行刑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你睜大眼睛看看上面5個字
    朱元璋的34位功臣只有4個沒被他殺死,其他的30個大部分都因胡惟庸案被處死,1380年那年處死了陳寧、塗節等人,其實這一年有一個人最該死,他卻沒有被朱元璋處死,還讓他多活了10年,這個人就是李善長。
  • 明朝34開國功臣大多被朱元璋清洗,李善長不忿道:我有免死鐵券
    導語: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只有四人倖免於難,是真的嗎?這明顯是以偏概全,故意抹黑朱元璋,所謂明朝34個功臣,是指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十一月所封的6個公爵和28個侯爵,他們的結局如何,且往下看。
  • 胡惟庸為非作歹七年,朱元璋能忍,難道是因為他造反才被殺?
    明朝早期是有丞相的,都是在朱元璋時期,還不止一位。胡惟庸就是最後一位,他也算是給中國的丞相做了一些完結。胡惟庸其實算是大明初期的一個奇葩, 他雖然很早就跟著朱元璋起義,又是朱元璋的同鄉,但是其功勞遠不比那些有名的功臣。
  • 朱元璋為何不能成為千古一帝?他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最多的皇帝
    一,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最多的皇帝都說中國古代皇帝喜歡殺功臣,實際上大規模殺功臣的皇帝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劉邦所殺的功臣基本都是分封到地方的諸侯,如韓信、英布、彭越等。對於朝中的大臣,劉邦還是十分信任的。朱元璋則不同,朱元璋殺功臣,是不管文臣還是武將,只要權力稍大,必然殺之而後快。朱元璋朱元璋防範和殺戮將領的嗜好,早在打江山時期就已經暴露了出來。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建國後對開國功臣大肆屠殺而聞名天下。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上皇帝後,更是膽大包天,野心勃勃,攻克了自己苦心經營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痛下殺手,「殺明朝34位開國功臣」。即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和常茂6個人被封為公爵,被稱為開國六公。其中中山侯湯和、長興侯耿炳文、江夏侯周德興、德慶侯廖永忠、潁川侯傅友德被封為侯。在六位公爵和28位侯爵中,朱元璋硬著頭皮殺了30個,其中李善長是朱元璋信任最多的,他是開國功臣的頭號人物,還是親家的頭號人物,但仍難逃一死,在胡惟庸案中被處死。
  • 李善長——謀國未謀身的悲劇人物
    朱元璋早年寄身寺廟,暫作和尚,後見郭子興起兵反元,遂投奔義軍,在南徵北戰中李善長一直追隨他左右,直到最後他取得帝位,李善長也是忠心為其效力。早年,朱元璋對李善長一直很信任。有一次朱元璋問他:「四方徵伐,何時定乎?」李善長當即回答:「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元。山川王氣,公當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