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敦煌論壇:敦煌與中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21-02-12 敦煌研究院

上編:絲路宗教文化與石窟藝術

吐魯番文獻中的敘利亞佚名作者…………[俄]阿列克謝•穆拉維約夫(1)

古代回鶻稱號「天汗」札記…………[德]茨默(7)

漢文摩尼教《下部贊》中的兩篇注音讚美詩評述…………[美]馬小鶴(15)

敦煌:藝術與文化交流的窗口…………[伊朗]扎赫拉(納思霖)達斯坦(49)

摩尼下生成道及其對佛道的比照…………包 朗(53)

柏孜克裡克石窟第17窟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變考釋…………陳愛峰(68)

唐五代宋初敦煌開元寺研究…………陳大為 陳菡旖(78)

莫高窟隋唐圖案的文化交流研究…………陳振旺(87)

冥道供和水陸法會…………戴曉雲(94)

印度戰神塞建陀天、鳩摩羅天和漢化神祇違馱天…………〔法國〕郭麗英(108)

佛教論議的記錄本及其東傳——以敦煌遺書及日本的維摩會為中心…………何劍平(121)

佛教的齋、齋意和齋意文…………侯 衝(145)

伯希和西域探險團對喀什地區的考察及所獲佛…………侯明明(153)

韓國絲路硏究之回顧與展望…………〔韓國〕金賢珠裴景珍(158)

絲綢之路名實論…………李正宇(166)

論中古時期入華粟特人對儒學及科舉的接受…………劉全波(170)

晉江草庵籤詩探源…………粘良圖(190)

敦煌景教寫經《序聽迷詩所經》疑難詞語考辨…………聶志軍(199)

霞浦摩尼教文獻《禱雨疏》及相關問題…………彭曉靜 楊富學(205)

鞶囊與胡人佩囊習俗考…………祁曉慶(214)

板聲之路:敦煌變文裡體現的絲綢之路說唱藝術…………〔韓國〕全弘哲(225)

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中西交通…………榮新江(231)

敦煌石窟歸義軍首任都僧統洪辯供養像考——兼論中古佛教僧人生活中的隨侍現象…………沙武田(237)

羯族源流及羯族「胡天」信仰問題的一些探討…………沈 騫(254)

霞浦文書《摩尼光佛》科冊與佛教禮懺…………〔中國臺灣〕汪 娟〔美國〕馬小鶴(277)

敦煌石窟首例《大般若經變》——榆林窟第19窟前甬道南壁圖像新解……………〔美國〕汪悅進 陳菊霞(304)

護法與護國:回鶻王室與佛教之關係…………王紅梅(321)

敦煌圖贊形式繪畫之考察…………王惠民(334)

絲綢之路上阿富汗青金石的東傳…………王進玉 王喆 王進聰(348)

東西方異質文明在長安的流播與交融…………王樂慶(352)

涇川大雲寺遺址新出北朝造像碑初步研究…………魏文斌 吳 葒(362)

韓國與絲綢之路…………〔韓國〕辛炯禹(386)

對古代弓箭使用的考察——以敦煌壁畫為例…………徐汝聰(393)

從絲綢東頭到西端——李賢與敦煌…………薛正昌(399)

福州福壽宮所見摩尼光佛像雜考…………楊富學彭曉靜(404)

4世紀初粟特商人的東線發展——以粟特文古信札為中心的考察…………楊 潔(421)

吐蕃時期沙州永壽寺研究…………楊 銘(432)

從高昌到西州——中古吐魯番佛教寺院社會功能的轉變…………姚崇新(443)

從敦煌遺珍到《秘殿珠林》:塔形寫經的產生與傳播…………張建宇(473)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新增四鋪經變畫及其功用…………張景峰(480)

敦煌懸泉漢簡與絲綢之路三題…………張俊民(492)

北魏洛陽社會與西域胡人移民的東來…………張乃翥嶽 林(506)

中古敦煌僧伽大師信仰再論稿——以莫高窟第72窟為中心…………張善慶(521)

敦煌所見于闐公主畫像及其相關問題…………張小剛 郭俊葉(531)

莫高窟第158窟圖像與祆教關係…………張小貴 李清波(546)

敦煌本《重修開元寺行廊功德碑》殘片輯考…………張新朋(556)

風從西面來—關於莫高窟第249窟、第285窟風神圖像的再思考…………張元林(565)

末法思潮源流…………張 總(571)

敦煌隋代佛像的樣式…………趙聲良(610)

敦煌五臺山圖像的歷史…………趙曉星(620)

西夏時期重修莫高窟第61窟原因試析…………朱生雲(631)

下編:敦煌文獻與史地研究

敦煌藝術中的外來因素——P.4524所見動物戰鬥主題…………[法]蒙曦(643)

敦煌石窟壁畫題記所見之回鶻佛教信徒之巡禮…………[日]松井太(652)

P.T.307密宗文獻《七羅剎女供養儀軌》譯解——兼論佛教的吐蕃化問題…………才讓(665)

對敦煌蕃佔時期契約年代的思考…………陳國燦(679)

唐蕃和親與唐梵新路開通——吐蕃泥婆羅道及相關史事雜考…………陳 楠(686)

談散藏敦煌遺書…………方廣錩(692)

《隋燕山府鷹擊郎將曹慶珍墓志銘》考釋…………馮培紅(707)

敦煌俗賦《齖䶗新婦文》的寫本考察…………伏俊璉(719)

敦煌石窟中的萬菩薩圖考…………郭俊葉(725)

早期角器的兩種用法——兼度喇家遺址條狀食物的製作方式…………高啟安(739)

敦煌法律文書詞彙辨析兩例…………黃正建(744)

牓子在唐宋政務運行中的作用——從P.3449+P.3864《刺史書儀》說起…………雷 聞(747)

蕃佔時期對塔裡木盆地東南部一帶的經營——以米蘭出土簡牘為中心……………李並成(761)

「移隸蔥嶺」與唐代的西域經營…………李錦繡(768)

再論張議潮時期歸義軍與唐中央政府之關係…………李 軍(779)

六祖「踏碓」寓意簡說…………李小榮(790)

青海博物館藏銀腰帶所嵌連珠包金飾牌人物圖像考…………李永平(797)

敦煌文獻中臨產遇難的醫療關懷…………〔中國臺灣〕梁麗玲(814)

五代、宋時期莫高窟藻井中的團龍圖案初探…………劉宏梅(824)

東方學視野下的西北史地學…………劉進寶(833)

唐代隴右書信一通銓解…………柳向春(836)

《大周沙州刺史李無虧墓誌》所記唐朝與吐蕃、突厥戰事研究…………陸 離(842)

「敦煌菩薩」竺法護遺蹟覓蹤——兼論莫高窟創建的歷史淵源…………馬 德(852)

略論折衝府的「承直馬」——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孟憲實(865)

《西河舊事》考略…………屈直敏(875)

敦煌藏文寫本《十地經》的初步研究…………薩爾吉(886)

吉儀中是否有「三幅書」?——唐五代宋時期書禮格式的復原…………〔日本〕山本孝子(896)

觀經變相MG.17672的數碼復原…………〔日本〕山部能宜(906)

河湟的失陷與收復在唐詩中的反響…………石雲濤(911)

關於古籍公文紙背文獻所見元代戶籍冊四葉文書的連綴…………孫繼民(925)

晚清地方官員與敦煌吐魯番文獻的流散——以《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題跋為中心…………邰惠莉(930)

悉曇學與所謂「梵語(文)《悉曇章》」新研究——兼評季羨林先生晚年兩篇有關研究論文…………〔中國澳門〕譚世寶(935)

禪宗僧人與悉曇歌辭…………王邦維(951)

告身與吐蕃王朝政治生態關係初探…………王 東(958)

英藏敦煌漢文文獻「蔣孝琬目錄」編纂始末…………王冀青(966)

病釋應之《五杉練若新學備用》上卷「法數」研究…………〔中國臺灣〕王三慶(972)

從新發現的一件《學童轉帖》

看唐、宋時期敦煌地區的學童社及其社會功能…………王振芬(979)

敦煌釋門詩偈內容綜論…………王志鵬(985)

河西出土魏晉十六國墓葬文獻文學史料舉隅——敦煌墓葬文獻研究系列之九…………吳浩軍(1006)

唐玄宗御注《金剛經》考察…………吳夢麟 張永強(1016)

敦煌寫本P.2683《瑞應圖》新探…………遊自勇(1027)

季羨林:胸懷世界的敦煌吐魯番學家…………鬱龍餘 朱 璇(1039)

國圖藏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殘卷綴合研究…………張 磊胡方方(1056)

吐魯番新出唐代貌閱文書…………張榮強張慧芬(1069)

敦煌莫高窟北區464窟回鶻文題記研究報告…………張鐵山 彭金章(1080)

說「洛餘」…………張小豔(1093)

說「氎」…………張 勇(1110)

古代寫經修復綴接釋例…………張湧泉劉 溪(1121)

《淨名經集解關中疏》解題…………曾 良(1133)

早期韓國敦煌學初探…………〔韓國〕鄭廣薫(1140)

敦煌本『因緣記』之性質及其在佛教弘傳的運用…………〔中國臺灣〕鄭阿財(1150)

說「包首」…………趙鑫曄(1160)

杏雨書屋藏羽34《群牧見行籍》研究…………趙 貞(1171)

日常生活視野下的茱萸茶及其對西北地區的影響…………周尚兵(1187)

版權聲明:

敦煌研究院(微信號:敦煌研究院—icaves;莫高窟—imogaoku)發布的圖文均為版權作品,僅供訂閱用戶閱讀參考。其它網站、客戶端、微信公號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並註明「敦煌研究院」版權資訊。如果您需要將本文分享給朋友,請在右上角點擊「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電子郵箱:nic@dha.ac.cn

聯繫電話:0937-8869852

更多信息敬請關注敦煌研究院網站http://www.dha.ac.cn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一鍵加關注

相關焦點

  • 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論壇:敦煌顯學,匯聚敦煌
    120年前,敦煌藏經洞被道士王圓籙的無意發現,使得數萬卷古代文獻及紙本絹畫始見天日。藏經洞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史上的重大發現之一,保存了公元4至11世紀的寫本刺繡、絹畫、法器等各類文物近6萬件,「方面異常廣泛,內容無限豐富」,可謂是「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古代學術的海洋」,並很快進入了國際學術的視野。
  • 李正宇先生敦煌學業績與著述目錄
    又收入陽關博物館編《敦煌陽關玉門關論文選萃》,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91.敦煌學,《敦煌市志》卷31.北京新華出版社,1994年6月92.近現代敦煌方言的兩點說明,《敦煌市志》卷40,新華出版社,1994年6月93.敦煌郡的邊塞長城及烽警系統,《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收入《長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 對話「敦煌舞」- 敦煌舞是如何走進北京舞蹈學院的
    我在中國古典舞系做主任時,2009年舉辦《首屆中國敦煌舞學術與教學研討會》邀請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人高金榮老師合作,在與她的交流中知道了關於敦煌舞的事。董錫玖老師通過對舞蹈史的研究,提出作為甘肅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應該將敦煌壁畫的形象搬上舞臺,因此,則成有關領導上報省領導獲得支持而進行了《絲路花雨》的創作。
  • 導夫先路的敦煌學大家——讀饒宗頤先生敦煌學論著的幾點心得
    先生不僅躬親耕耘於敦煌學園地,而且通過在香港舉辦敦煌學國際學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在香港開展敦煌學術研究計劃,延攬大陸學者到港從事敦煌學專題研究,將十餘種敦煌學研究成果編輯出版叢刊,並編輯敦煌學專門雜誌等,大力推進敦煌學的發展,也使先生成為國際敦煌學的有力推手和卓越領袖。
  • 敦煌醫學
    以甘肅敦煌莫高窟所藏醫學卷子本為主的一批出土的隋唐及其以前的醫學文獻。以甘肅敦煌莫高窟所藏醫學卷子本為主的一批出土的隋唐及其以前的醫學文獻。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40 000餘件手寫本和少量的木刻本。國內外學者視這批文獻為珍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整理研究,成果斐然,以致形成了新興的國際顯學——敦煌學。醫學文獻只佔敦煌文獻的很小一部分。
  • 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服開講
    12月19日,北京服裝學院舉辦了「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 天台驕子 蘭州大學敦煌學科創始人,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齊陳駿:情系西北,夢牽敦煌,學術一生,貢獻西域
    十年「文革」中斷了中國學術,在這場文化浩劫結束以後,齊陳駿先生再次激情投入到隋唐史的研究中。1979年,先生先後發表《略論隋末瓦崗軍的領袖李密—兼與孫達人同志商榭《略述唐王朝與葉蕃的關係及張議潮領導的沙州人民大起義》兩篇學術論文,從農民起義的角度入手,重新開啟隋唐史研究。1980年,中國唐史學會在西安成立,齊陳駿先生出席大會,當選為理事。
  • 馬玉華筆下的敦煌樂器
    2018年9月27日,馬玉華繪製的敦煌仿古樂器,參加了「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的展覽。琵琶之一(合作)7,2015年,獨立創作的作品「釋迦佛八相成道圖」,約42平米,被香港志蓮淨苑收藏並獲收藏證書。8,2017年,本人設計的《敦煌研究》2016年第1期封面,榮獲「中國最美期刊獎」。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光明悅讀:您在新書中不止一次提出,我國已經掌握了敦煌學研究的國際話語權,依據何在?郝春文:「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在改革開放之初,這曾一度是國際敦煌學研究的學術景觀。改變這樣一種狀況的標誌,是中國學者推出了一系列在國際學界都有意義的成果。
  • 一會一節丨世屹集團參展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
    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儀式本次活動以「文旅繁榮絲路、美麗戰勝貧困」為主題,來自36個國家、15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的800餘名嘉賓共同見證了這場文旅盛事。
  • 【警事要聞】第二屆中外警察公共關係論壇在南寧舉行—— 李招德同志榮獲警察公共關係傑出人才稱號
    ,廣西警察學院、南寧市公安局承辦的第二屆中外警察公共關係論壇於11月18日在南寧開幕,來自新加坡警隊,中國香港、澳門警隊,以及各地公安機關、高等院校的200多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的交流活動。近40位中外警察公共關係專家分別針對警察公共關係與公安改革、警察公共關係品牌建設、警察公共關係戰略建設、警察公信力與內聚力建設、警察理念傳播、警察與媒體關係、警察公信力評價、 警察與公眾溝通管理、 警察與公眾合作關係管理等議題,在論壇上發表了專題講演,介紹警察公共關係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警察公關實務經驗,探討警察公共關係未來的發展走向。
  • 紀錄片《敦煌》05集:敦煌彩塑
    一個地名,往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寄予了人們的美好期盼「敦煌」,就是這樣一個地名 敦煌作為亞洲的心臟地帶,曾是古代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中亞文明四種古老的旋律,在這裡匯成千古絕唱。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開了這個沉睡千年的藏經洞,然而敦煌附近的官紳和士大夫們沒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有些官僚甚至認為這些古代寫經的書法還不如自己寫得好。即使是當時的甘肅學政葉昌熾和敦煌縣長汪宗翰這樣的讀書人,隔敦煌都很近,但由於沒有實地考察的意識,也與這次大發現失之交臂。而相比之下,匈牙利人斯坦因卻不遠萬裡,苦等數月,終於劫得寶藏。
  • [中國社會科學網]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在京成立
    12月3日,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成立大會暨新時代國際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京舉行。該聯盟由中國人民大學發起,共23家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共同加入「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當選聯盟理事長。聯盟旨在創新國際文化交流學術研究合作機制,共同研究新時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問題。
  • ...一體化和自動化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控制工程學術論壇(ISSMAS...
    打開APP 第七屆傳感器、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控制工程學術論壇(ISSMAS-CE 2021)將開啟 AEIC學術交流中心 發表於 2020-12-28 16:41:00
  • 詩人「赴約」敦煌:給月牙寫一首詩,聽一聽沙子說的悄悄話
    27日,「文化聖殿·人類敦煌玉門關詩詞周」活動在甘肅敦煌啟幕,圖為即將首發的《詩與遠方·如夢敦煌玉門關詩詞》集。   「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已落戶敦煌,玉門關詩詞周以打造「詩詞敦煌」為宗旨,促進詩詞文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拓寬敦煌學研究領域,大力傳承弘揚敦煌詩詞文化精神。通過詩詞大會、詩詞論壇、創作採風的形式,鼓勵、推動優秀的詩人不斷創作,打造一批具有絲綢之路和敦煌文化元素的詩詞產品,逐步形成以敦煌為核心的絲綢之路詩詞創作平臺。
  • 【神秘敦煌】王子云、張大千、常書鴻
    這時候,陳寅恪正在清華大學任教授,而王國維已經去世三年,其「二重證據法」漸為學界推崇,而實際考察則為多數書齋學者不可能;1931年,賀昌群在《東方雜誌》第28卷發表《敦煌佛教藝術的系統》,是中國學者最先以敦煌藝術為對象的研究,但賀昌群是在留學日本時利用當地材料進行研究,日本敦煌學者神田喜一郎在其《敦煌學五十年》中評其「發表了極為通俗的論文」,使得敦煌藝術成為注目的課題;王重民於
  • 【情在敦煌】千年一夢 大敦煌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368年)基本結束,其間經過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的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
  • 保護敦煌石窟【歷史多圖】
    1958年,敦煌藝術展在日本展出壁畫臨摹是這一時期的重點工作,部分臨摹品於1957年和1958年分別在波蘭、日本展出,為敦煌藝術走出去提供了可能,也讓更多國外公眾了解敦煌,加深了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敦煌研究院時期(1984-2015)
  • 朝聖敦煌——首屆敦煌國際武術交流大賽
    「文化盛典,人類敦煌」,東西方文明在此匯聚交融,形成獨特的敦煌文化。絲綢之路通達天下,武術為媒朝聖敦煌。藉助賽事活動發揮文旅融合發展所具備的巨大社會效益,舉辦敦煌國際武術交流大賽正逢其時。朝聖敦煌首屆敦煌國際武術交流大賽賽事規程
  • 敦煌繪畫傳承人——劉達強
    敦煌壁畫由於地處沙漠乾旱的惡劣環境之中,風蝕和沙化嚴重,窟內壁畫正在迅速惡化,中外專家估計,敦煌寶庫將會在50到100年內消失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