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敦煌》05集:敦煌彩塑

2021-02-08 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在河西走廊的盡頭

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處

有一座令全世界為之著迷的古城

它,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叫敦煌

一個地名,往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寄予了人們的美好期盼

「敦煌」,就是這樣一個地名

 

敦煌作為亞洲的心臟地帶,曾是古代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中亞文明四種古老的旋律,在這裡匯成千古絕唱。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開了這個沉睡千年的藏經洞,然而敦煌附近的官紳和士大夫們沒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有些官僚甚至認為這些古代寫經的書法還不如自己寫得好。即使是當時的甘肅學政葉昌熾和敦煌縣長汪宗翰這樣的讀書人,隔敦煌都很近,但由於沒有實地考察的意識,也與這次大發現失之交臂。而相比之下,匈牙利人斯坦因卻不遠萬裡,苦等數月,終於劫得寶藏。該片從敦煌的傳奇發現講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藝術傑作和文化寶藏,訴說了敦煌從繁盛到浩劫的曲折歷史,也記敘了幾代中國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敦煌》 05 敦煌彩塑他叫趙僧子,作為莫高窟裡的一位普通塑匠在這座新建的洞窟裡已經連續工作了數月之久。公元935年,此時正是敦煌望族曹氏在河西的統治管理時期,已有六百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仍然在開鑿建造之中。看著一個個剛剛完成的塑像趙僧子總算鬆了口氣,當他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到洞窟口時陽光迎面而來刺痛了他的雙眼。那一瞬間他仿佛看到了傳說中的佛光,那些從北涼時期就佇立在各個洞窟的彩塑佛像安靜地記錄著這裡曾經開創的輝煌。然而到了趙僧子所在的時代這座佛教聖地的繁盛程度已經大不如前了。戰亂讓敦煌這個曾經連通東西方各國的樞紐變成了浩渺沙漠裡的一葉孤舟。

紀錄片《敦煌》01集:探險者來了

紀錄片《敦煌》02集:千年的營造

紀錄片《敦煌》03集:藏經洞之謎

紀錄片《敦煌》04集:無名的大師

關於瘦金體學習,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溝通!

更多瘦金體學習請關注:集賢書畫研修院(點擊下圖即可學習)

瘦金體入門班

瘦金體中級班

瘦金體高研班

瘦金體硬筆班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敦煌》合集
    該片共10集,分為《探險者來了》《千年的營造》《藏經洞之謎》《無名的大師》《敦煌彩塑》《家住敦煌》《天涯商旅》《舞夢敦煌》《敦煌的召喚》《守望敦煌》,通過描述十個人物的命運故事,對敦煌一千多年的歷史和生活進行展示。劇情簡介:敦煌作為亞洲的心臟地帶,曾是古代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中亞文明四種古老的旋律,在這裡匯成千古絕唱。
  • 大型紀錄片《敦煌》10集大全
    然而敦煌附近的官紳和士大夫們,沒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有些官僚甚至認為,這些古代寫經的書法還不如自己寫得好。而相比之下,匈牙利人斯坦因,卻不遠萬裡,苦等數月,終於劫得寶藏。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紀錄片,從敦煌的傳奇發現講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藝術傑作和文化寶藏,訴說了敦煌從繁盛到浩劫的曲折歷史,也記敘了幾代中國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與弘揚。
  • 【紀錄片】《敦煌》1-10全集
    |冥想|覺愛|智慧|DNA揚升||個案|療愈|商道|商業計劃|紀錄片:《敦煌》第一集_探險者來了紀錄片
  • 大型紀錄片《敦煌》十集大全
    該片從敦煌的傳奇發現講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藝術傑作和文化寶藏,訴說了敦煌從繁盛到浩劫的曲折歷史,也記敘了幾代中國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敦煌》01 探險者來了當這個英國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國搜集的文物時,當地官員只是淡淡地問了一句,他叫斯坦因,有人說他是那一代最驚人的探險者、考古學家,也有人說他是盜賊、是騙子,是絲綢之路上的魔鬼。
  • 紀錄片《敦煌》全集
    該片從敦煌的傳奇發現講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藝術傑作和文化寶藏,訴說了敦煌從繁盛到浩劫的曲折歷史,也記敘了幾代中國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敦煌》01 探險者來了當這個英國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國搜集的文物時,當地官員只是淡淡地問了一句,他叫斯坦因,有人說他是那一代最驚人的探險者、考古學家,也有人說他是盜賊、是騙子,是絲綢之路上的魔鬼。
  • 八旬彩塑藝人原汁原味呈敦煌神韻:老師就是莫高窟
    8月底,甘肅敦煌八旬彩塑手藝人魯勤學的彩塑廠內,展示柜上整齊地擺放著敦煌彩塑工藝品。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9月2日電 (閆姣 馮志軍 高瑩)八旬敦煌彩塑藝人魯勤學,耗時四十餘載摸索敦煌彩塑的製作工藝,他還創新「立體」壁畫,將壁畫中的佛像形象都製作成了便於遊客攜帶的彩塑。「我特別想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家鄉推介出去,想讓大家都知道敦煌彩塑的魅力。」他說。
  • 將敦煌復刻進大話!《緣起敦煌》紀錄片講述資料片副本起源_遊俠網...
    有一種美,叫做敦煌,濃墨溢彩傳承千年。2020開年之際,大話攜手敦煌,再續「守望敦煌計劃」。今日,由敦煌市博物館石明秀館長親自命名的紀錄片《緣起敦煌》正式上線,為你講述敦煌石窟的千年之美以及大話開發敦煌玩法內容的匠心細節。
  • 敦煌為什麼世界矚目?
    ,10餘座歷代木構建築▲ 西魏·殿堂窟,莫高窟第249窟這裡的壁畫彩塑多到什麼程度呢?>▲黨河甘肅大漠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正式在敦煌設郡,敦煌與嘉峪關、酒泉、武威並稱為「河西四郡」來源:紀錄片《>▲家窟大批來自長安的無名畫匠來到這裡,渴望實現自己的藝術抱負洞內的壁畫和彩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巔峰▲繪製彩塑 來源:紀錄片《河西走廊》
  • 《敦煌》紀錄片 | 全十集(收藏版)
    敦煌作為亞洲的心臟地帶,曾是古代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中亞文明四種古老的旋律,在這裡匯成千古絕唱。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開了這個沉睡千年的藏經洞,然而敦煌附近的官紳和士大夫們沒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有些官僚甚至認為這些古代寫經的書法還不如自己寫得好。即使是當時的甘肅學政葉昌熾和敦煌縣長汪宗翰這樣的讀書人,隔敦煌都很近,但由於沒有實地考察的意識,也與這次大發現失之交臂。
  • 文化遺存(22)敦煌莫高窟彩塑(3)--隋唐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此後,許多絲綢之路上的商人為了祈求前路的順利、生意的發達,紛紛在這兒許願開鑿石窟,請民間藝人繪上心中崇拜的神靈莫高窟壁畫形象。從十六國到元朝,莫高窟的開鑿一直沿續了10個朝代。  敦煌莫高窟以其豐富多採的壁畫而成為敦煌藝術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藝術而言,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是互為依存的統一整體,其中雕塑部分由於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靈,在石窟中處於顯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藝術的主題。
  • 敦煌繪畫傳承人——劉達強
    ,整個敦煌不加以保護就沒了。早在2016年,中央電視臺就為敦煌畫派專門拍攝六集大型紀錄片《敦煌畫派》,作為國內首部從美術學角度深入解讀敦煌壁畫、彩塑歷史淵源及其傳承發展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敦煌畫派作為傳承千年的古老畫派,每一任敦煌畫派的領軍人物,都堅守著保護弘揚敦煌畫派的使命,他們以自己的心血付出,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歷屆敦煌畫派掌門人:
  • 紀錄片《敦煌》《麥積山石窟》,收藏起來慢慢看!
    該片從敦煌的傳奇發現講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藝術傑作和文化寶藏,訴說了敦煌從繁盛到浩劫的曲折歷史,也記敘了幾代中國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敦煌》 05 敦煌彩塑公元935年,此時正是敦煌望族曹氏在河西的統治管理時期,已有六百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仍然在開鑿建造之中。作為莫高窟裡的一位普通塑匠趙僧子在這座新建的洞窟裡已經連續工作了數月之久。看著一個個剛剛完成的塑像趙僧子總算鬆了口氣,當他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到洞窟口時陽光迎面而來刺痛了他的雙眼。
  • 《行疆》第16集:敦煌鳴沙丨間隔年騎行中國紀錄片
    敦煌鳴沙在此之前先對大家說聲抱歉,今天本來是更新17集的日子,但春節前幾天事情不少還沒及時調整過來,所以17集要移步星期六也就是明天更新。——《行疆》序語【《行疆》丨間隔年騎行中國紀錄片】第15集:敦煌鳴沙瓜州休息一晚後,我還是決定離開連霍高速繞路去敦煌,這個絲綢之路上的邊陲要塞。夜騎至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得知整座沙山都被景區圍起來了,晚上只好挨著圍欄的沙堆紮營一了沙漠露宿之情節。
  • 去敦煌徒步,不要錯過這些敦煌特產啊哦
    所以去敦煌不妨帶一些敦煌特色的紀念品回去。敦煌地毯敦煌地毯很有名,是用優良的羊毛作出,手工很精巧,上面有敦煌特色的藝術圖案,自用也可以送人。 敦煌彩塑敦煌彩塑敦煌莫高窟舉世聞名,而敦煌彩塑就是由莫高窟彩塑仿製的,上面有各種各樣的造型,都代表著敦煌這裡的人文故事以及底蘊,如果你想帶些敦煌文化特色的產品,彩塑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 【情在敦煌】千年一夢 大敦煌
    每個愛敦煌的人兒都對敦煌有著獨特的感情,它是那麼神聖,那麼端莊,小編給大家分享這篇不需要理由來說服自己去的地方,帶大家夢回千年大敦煌。  於我而言,敦煌,是個不需要理由來說服自己去的地方。好比夢想,就從來不需要理由。  沒來這裡之前,我一直在想像。
  • 何鴻:我與《敦煌畫派》(連載)
    那時秦川、安秋兩老(老哥、老姐)正在搜集拍攝紀錄片素材。於是有了漫長的約定,借拍攝浙江美術館「煌煌大觀」敦煌藝術展覽之機,走進了陋室「廬江草堂」,對「美麗的敦煌粉本」有了親近和暢然。這老倆做紀錄片是玩命的,執著是一種精神修為。
  • 不朽的敦煌: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呈現大型敦煌展
    13.6米的涅槃佛,8個在敦煌也未全開放的最具藝術價值敦煌石窟,16件國家一級文物,敦煌學的奠基者常書鴻、段文杰等人的臨摹作品等共計165件來自敦煌的珍品……此次展覽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敦煌展,展覽由四個部分組成:8組敦煌經典石窟的復刻還原;當代藝術與敦煌複製壁畫、彩塑、絹紙畫及文物文獻原件的「對話」;由敦煌博物館策劃的」敦煌絲路遺珍文物精品展」;以及喜瑪拉雅廣場上敦煌歷史、自然地貌的還原
  • 何鴻:敦煌下南洋
    我們心中已有1600餘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已經不是一座城池,也不是一個鋪滿壁畫和彩塑的石室,她早就超越了地理、歷史、文獻、佛學、藝術等的概念,而是一個代表人類心靈的符號和靈魂深處的追逐。在我的記憶深處,埋藏著兩方藝術淨土:一是敦煌莫高窟,一是西藏繪畫藝術,他們是重要的信仰載體和心靈澄澈。我第一次接觸到美國考門夫人的著作,是20世紀90年代浙江美院讀書時,「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
  • 數字敦煌與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對壁畫數位化技術的研究始於1993年,目的是利用計算機數位化技術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畫彩塑的珍貴資料。在敦煌壁畫的數位化作業中,實現高精度、色彩逼真的數字壁畫採集、存儲及處理,是數字敦煌的基礎,也是所有數字壁畫應用的基礎。與虛擬漫遊技術相結合,則不僅實現了洞窟的逼真重現,還可作用於引導瀏覽、查詢詳細的敦煌壁畫資料。這兩項技術的結合,便組成數字敦煌實現的核心。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8月16日晚,六桂福珠寶攜手敦煌博物館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在天貓新文創掌上博物館活動直播間開啟新品首秀,與非遺敦煌彩塑技藝傳承人杜永衛老師共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直播期間,杜永衛老師更是盛讚福韻·敦煌系列傳承了敦煌藝術之美,以匠心工藝傳遞千年文明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