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沉船「經遠艦」找到了!卻藏著北洋水師比戰敗還悲劇的命運

2021-02-13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探究

視頻

闢謠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460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

一、124年前的壯烈

2018年9月22日,國家文物局披露的一樁新發現,剎那間觸動起多少記憶的痛。

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在遼寧省大連莊河海域水下十二米處,發現了一艘沉睡百年以上的近代戰艦,經過對打撈裝備以及艦舷外壁名字牌的反覆辨認,考察隊終於確定:這艘艦體倒扣狀態且被淤泥覆蓋的戰艦,正是124年前,甲午黃海大戰裡壯烈沉沒的北洋水師戰艦:經遠艦。

在124年前,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血戰戰場上,經遠艦的沉沒,是足以與鄧世昌壯烈殉國比肩,足以震撼人心的壯烈時刻。

經遠艦,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擁有2900噸的排水量和15點5節的航速,裝備有14門火炮和4枚魚雷發射管。在北洋水師的戰鬥序列裡,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1894年9月17日,完成護航任務的北洋水師,突遭日本聯合艦隊襲擊。在日本艦隊佔有噸位航速絕對優勢,且旗艦「定遠號」信號旗被毀的危局下,北洋水師各艦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裡。「經遠號」也被日艦「吉野」、「浪速」、「高千穗」和「秋津舟」死死圍住,陷入絕境苦戰。

但是,就是在這幾乎被「圍毆」的困境裡,火力航速比四艘日本主力戰艦差得遠的「經遠艦」,卻迎著炮火狠狠打出重拳。「一對四」的慘烈對決裡,被四艦隔離在主戰場外的經遠艦,也多次發炮擊中日艦,全艦包括管帶林永升在內的231名官兵殉國,僅16人獲救升還。血戰到底的一幕,連兇殘的日軍都由衷致敬:「(經遠艦)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

但比起這令敵人都震撼欽佩的一幕。甲午戰爭結束後,「經遠艦」這以弱扛強的熱血一刻,卻在各類史料裡,常見被匆匆一筆帶過。哪怕在各個版本的「北洋水師題材」影視劇裡,這浴血一幕,也不過是幾個草草鏡頭。一如,這場血戰裡的英雄:「經遠艦」管帶林永升。

二、曾被「選擇遺忘」的英雄

在北洋水師的各位管帶裡,名聲低調的林永升,卻是履歷極不平凡的一位。這位14歲考入船政學堂的福建侯官漢子,24歲時被派往英國留學深造。在英國教官同學懷疑的目光裡,把英國海軍名校穆德學堂所有的考核都拿到優等。還曾在英國馬那杜大艦上實習,參加過地中海的多次巡航。

28歲那年,他還參加了朝鮮平亂戰爭,六年後遠赴德國,親自指揮開回了清王朝訂購的「經遠艦」。堪稱那一代中國近代海軍拓荒者裡,才能十分卓越的一位。

那為什麼比起劉步蟾林泰曾等袍澤們,同是曾留學海外,林永升卻名聲「低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謙和的性格。

在常見各種暴脾氣的海軍圈子裡,曾獲賞「御勇巴圖魯勇號」的林永升,卻是出名的好脾氣。哪怕後來長期擔任「經遠艦」艦長,他帶兵也從來謙和。就算將士犯了錯誤,他也從來不在大庭廣眾下羞辱責罵,與同僚間的相處,也是與人為善。屬於北洋艦隊人盡皆知的好脾氣。

但就是這樣一位「好脾氣」,練兵卻從不含糊,「經遠艦」向來以「昕夕操練」著稱。甲午戰爭爆發後,低調的「經遠艦」,也是打仗不用動員。黃海大戰開打前,謙和的林永升鄭重下令:「經遠艦」的船艙木梯全數去掉,幾乎以搏命姿態,踏上這殘酷戰場。

然後,就有了黃海戰場上,「經遠艦」以決死精神,浴血抗敵的一幕。性情冷靜謙和的林永升,在四艦圍困的困局下,一如既往的冷靜,戰艦在日艦圍攻下著了火,他就一邊有條不紊的指揮救火,一邊堅決指揮還擊。

在射速航速遠弱於敵的情況下,「經遠艦」精準的還擊,叫這四艘號稱「帝國精銳」的日艦吃夠苦頭。一艘日艦還中彈起火。直到日軍以速射炮近距離猛攻,強硬的「經遠艦」才在烈火中緩緩下沉,林永升管帶頭部中彈,壯烈為國捐軀……

雖然在甲午戰爭結束後,血染黃海的林永升,也得到了清王朝的撫恤追封,但隨著《馬關條約》的籤訂,痛感深深恥辱的清王朝上下,卻也有人遷怒於北洋水師的戰敗。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裡,北洋水師的「落後」「腐朽」常被大書特書,這支血戰到最後的近代海軍,常被近代「學者」們扣上各種嘲諷的字眼。而包括林永升在內的,那些為國浴血奮戰到最後的將士們,或是被遺忘,或是遭到不公平的指責……

1994年,大連市黑島鎮鰲頭山前坡上,終於豎立起了林永升的雕像。從此以後,對於林永升等北洋將士的紀念追思,已是越來越多。直到今天,「經遠艦」的再度現身,也足可告慰一百二十四年前殉國的將士們。

但需要反思的是:北洋水師,這樣一支以堅決的姿態,血戰到最後的艦隊,為什麼會在戰爭之後,遭到了那麼多的指責抹黑?以至於諸多為國血戰後的軍人,要承擔那麼多的「汙名」?

這個現象,恰恰是甲午戰爭前後,北洋水師比戰敗還要恥辱的悲劇。

三、慘遭「汙名」的北洋水師

其實,作為曾擁有「亞洲第一」光環,承載著清王朝榮耀的強大艦隊,「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就生活在清王朝各種懷疑的目光裡,大清朝堂上那些擁有良好名望的「清流」們,他們看不到世界軍事發展的大勢,沒有半點近代軍事常識,但這不妨礙他們巧立名目,對北洋水師橫加指責,巨額的海軍建設投入花費等事實,就成了北洋水師的「罪狀」。

而當甲午戰爭爆發後,這些開戰前一直指責北洋水師的清流們,卻又一反常態,無視清王朝多年軍備廢弛,北洋水師戰備嚴重不足的事實,一心鼓譟北洋水師主動出戰。其中的用心,恰如《蜷廬隨筆》裡翁同龢的名言:吾正欲試其良楛,以為整頓地也。戰敗?那正好是整頓北洋水師的絕好理由。

所以,在甲午戰爭失敗後,那麼多關於北洋水師的「汙名」,諸如「聚眾賭博」「紀律敗壞」之類的指控,相當多的,都來自也別有用心的目的。

也同樣是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敗北於日本的恥辱,也叫很多近代「學者」們,不肯相信其背後全方位差距,只寧願相信北洋水師自己的「敗壞」。於是20世紀初,清末各類輿論,抹黑北洋水師的論調就甚囂塵上,甚至還把「戰艦上養狗」「炮管上晾衣服」等段子,作為北洋水師的「罪證」。

而血戰到底的官兵們呢?除了鄧世昌等少數人外,其他人要麼如劉步蟾一樣,被野史黑化為叛徒,要麼如林永升一樣,在這類「汙名」中被遺忘。

好在那樣一個時代,已經過去。那個時代流傳下的,有關北洋水師的種種歪曲誤傳,依然需要理智的看待澄清。

「經遠艦」的重見天日,應當會在不遠的將來,北洋水師那一代忠勇的軍人,那段壯烈的歲月,也值得我們更多更好的紀念。因為對於英雄的尊重,永遠是國家強大的動力源泉。

參考資料:《清史稿》、《日清戰爭》、《沉沒的甲午》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

相關焦點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軍旗是龍旗。此時的大清海軍已陸續採購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其中主力以「八遠艦」命名:定遠、鎮遠、來遠、經遠、致遠、靖遠、濟遠、平遠。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什麼沒有擊沉一艘日艦?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參戰的鎮遠號和定遠號的實力可謂是正常戰爭中戰鬥力最強的,而且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也不是很強大,那為什麼當時北洋水師都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軍艦呢,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完敗?從後世的一些影片中來看,對於北洋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的原因,一些導演一味將戰敗的原因用裝了黃沙的炮彈、北洋水師的炮彈口徑要比炮管粗來解釋,這其實是一個愚蠢的解釋,其實北洋水師之所以完全的落敗的原因是因為北洋水師當時不相信科學、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愚昧思想,其實對於北洋水師戰敗的原因共有四點。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被打撈,北洋水師真正戰敗原因:不是炮彈不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東溝相遇,甲午海戰爆發。僅5個小時之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之稱的北洋水師損失了四艘船艦,退出戰鬥。 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仍然存在,日方的松島號被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
  • 北洋水師遭受滅頂之災,南洋水師卻袖手旁觀,坐視其全軍覆沒
    公元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戰於黃海大東溝,這是"甲午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鬥;由於北洋水師剛剛組建,裝備以及戰鬥力都不如日本海軍,最後被打得節節敗退;在次年威海一戰中,元氣大傷的北洋水師,困守劉公島一月之久,孤立無援最後全軍覆沒;其實當時清廷不僅有北洋水師,還有一隊南洋水師
  • 甲午家書 盡忠不能盡孝的遺憾(下)
    甲午家書 盡忠不能盡孝的遺憾(下) 在經遠艦的管帶林永升、幫帶大副陳榮先後中彈犧牲後,陳京瑩接替指揮,戰至也中炮身亡,年僅32歲。  這次出發前,陳京瑩留下絕筆家書:「茲際國家有事,理應盡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況大丈夫得死戰場幸事而。父親大人年將古希(稀),若遭此事,格外悲傷,兒固知之詳矣。但盡忠不能盡孝,忠雖以移孝作忠為辭,而兒不孝之罪,總難逃於天壤矣!」  如今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 戰艦沉沒124年,從船裡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在日本國力提升之後,日本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侵略中國,於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的北洋水師在這場戰爭中眾多戰艦被擊沉,北洋水師也就此被日本消滅。其中一艘戰艦沉沒124年後被找到,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表示: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 如若此人當上北洋水師提督,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兩國恩怨早已解決
    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不僅標誌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而且致使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更加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認識到英國的船堅炮利,為了加強海防抵抗侵略,便著手採購外國船炮,籌劃建立一支近代海軍,北洋海軍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
  • 北洋水師最恥辱一幕:1900年比甲午那年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但是,令列強參戰艦艇不解的是,在他們預測威脅最大的北洋水師艦艇卻一動不動,冷眼旁觀大沽口炮臺守軍的孤軍奮戰。
  • 北洋戰艦沉沒124年,出水後撈出72顆子彈,專家:他們都是英雄
    清末這一中國歷史上最為灰暗的時期,戰敗與割地賠款幾乎成為晚清的主旋律,特別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李鴻章赴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國國力大受打擊,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下降,從宏觀上看,是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但這一戰敗的結果是誰造成的呢?
  • 北洋水師往事
    清代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的記述:北洋水師剛成立的時候聘請了英國人琅威理,這哥們當時只是個中校,但是水平不低,治軍極嚴,用了六年的時間把北洋水師基本建成了當時世界上一流的艦隊。李中堂的老鄉丁汝昌是北洋水師名義上的提督,但是日常工作都靠琅威理來搞。
  • 甲午海戰中,清政府戰敗的因素有哪些?北洋艦隊果真不堪一擊嗎?
    上圖——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坐像不過在開戰不久之後,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的艦橋便被日本艦船擊中,在上面指揮戰鬥的提督丁汝昌深受重傷,而且定遠號上的信號索具被破壞,這讓它無法用旗語與其他艦艇進行交流其中經遠艦在撤退途中被日本軍艦追上並擊沉,這讓北洋艦隊只剩下鎮遠和定遠號兩艘鐵甲艦。
  • 北洋水師更恥辱一幕:六艘新軍艦向弱敵屈膝,1900年比甲午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據聯軍估計,炮臺守軍和北洋水師官兵一共有2000人左右。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當北洋水師停靠長崎碼頭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驚嘆、羨慕和憤恨等複雜情緒。當北洋水師靠岸後,船上的水兵到岸上登岸購物,因糾紛與日本警察發生了嚴重的鬥毆事件,並且上岸的北洋士兵損失慘重,且被日本警察關押,這樣事態就變大了。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 北洋海軍的主力是「八大遠」,定遠艦是旗艦,還有定遠級鐵甲艦二號艦鎮遠艦,然後還有新銳的英式穹甲巡洋艦致遠艦、靖遠艦,德式裝甲巡洋艦經遠艦、來遠艦,德式穹甲巡洋艦濟遠艦,以及國產的平遠艦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定遠艦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到訪日本!日本人被這些巨艦所震撼,有著憂患意識的大和民族感覺到了威脅。很快,日本人就以"定遠"、"鎮遠"二艦為假想敵來發展軍備建造軍艦。
  • 北洋水師軍歌失傳120年再奏響 英舊檔案中現曲譜
    歷史 水師曾設「樂童」演奏軍歌  「失傳120年的北洋水師軍歌,將再次奏響。」昨日的一場講座中,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透露了這一消息。他介紹,今晚在央視開始播出的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中,會出現一些從未披露過的史料。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這首失而復得的北洋水師軍歌。
  • 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 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現在整理髮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這兩艘耗資近170萬兩白銀的新銳「穹甲巡洋艦」,是在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時,清政府在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後向英國訂購的,寄託著洋務派重建海防的希望。
  • 北洋水師如果擁有一艘現代級驅逐艦,甲午海戰還會輸嗎?
    甲午海戰是我們中華民族之殃,也是中日國運的轉折點,日本憑藉此戰躍升為世界五大強國之一,而中國則徹底在半封建和半殖民道路上越陷越深。後世很多人都做了各種假想,假如慈禧太后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軍費,假如李鴻章不消極避戰,假如炮彈裡面沒有沙子,那北洋海軍是不是就能贏了呢?
  • 甲午英烈林永升(四)
    壹經遠艦沉入海底  八月十八日(1894年9月17日),天氣晴。清晨6時25分,經過一夜航行的日本聯合艦隊,已經抵近海洋島。  上午10時20分,日艦吉野首先發現遠處「煤煙」,至中午11時30分,吉野艦確認,煤煙來自北洋艦隊的主力。  11時30分,北洋艦隊的瞭望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出現異常。
  • 歷史上真是慈禧修頤和園導致北洋水師失敗嗎?
    其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謠言就是,慈禧為了自己享樂挪用了海軍軍費,從而造成了北洋水師的慘敗,順便說一句,這個謠言是康有為造的。不可否認,慈禧在生活上確實奢靡,一頓飯要吃108道菜也是真的,但是慈禧在大事上不是一個糊塗的人,否則慈禧也不可能鬥倒八大臣,掌握滿清政府將近半個世紀,所以對於這種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園子,從而導致甲午海戰慘敗的謠言大家就不要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