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 | 北平的冬天

2021-02-15 國語社

說起冬天,不寒而慄。

我是在北平長大的。北平冬天好冷。

過中秋不久,家裡就忙著過冬的準備,作「冬防」。陰曆十月初一屋裡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點。

搖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駱駝馱著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門口,煤黑子把煤末子揹進門,倒在東院裡,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後等著大晴天,三五個煤黑子帶著篩子、耙子、鏟子、兩爪鉤子就來了,頭上包塊布,腰間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菸袋。煤黑子搖煤球的那一套手藝真不含糊。煤末子攤在地上,中間做個坑,好倒水,再加預先備好的黃土,兩個大漢就攪拌起來。攪拌好了就把爛泥一般的煤末子平鋪在空地上,做成一大塊蛋糕似的,用鏟子拍得平平的,光溜溜的,約一丈見方。這時節煤黑子已經滿身大汗,臉上一條條黑汗水淌了下來,該坐下休息抽菸了。休息畢,煤末子稍稍乾凝,便用鏟子在上面橫切豎切,切成小方塊,像廚師切菜切蘿蔔一般手法伶俐。然後坐下來,地上倒扣一個小花盆,把篩子放在花盆上,另一人把切成方塊的煤末子鏟進篩子,便開始搖了,就像搖元宵一樣,慢慢的把方塊搖成煤球。然後攤在地上曬。一篩一篩的搖,一篩一篩的曬。好辛苦的工作,孩子在一邊看,覺得好有趣。

萬一天色變,雨欲來,煤黑子還得趕來收拾,歸攏歸攏,蓋上點什麼,否則煤被雨水沖走,前功盡棄了。這一切他都樂為之,多開發一點酒錢便可。等到完全曬乾,他還要再來收煤,才算完滿,明年再見。

煤黑子實在很苦,好象大家並不寄予多少同情。從日出做到日落,疲乏的回家途中,遇見幾個頑皮的野孩子,還不免聽到孩子們唱著歌謠嘲笑他:

煤黑子,打算盤,你媽洗腳我看見!

我那時候年紀小,好久好久都沒有能明白為什麼洗腳不可以令人看見。

煤球兒是為廚房大灶和各處小白爐子用的,就是再窮苦不過的人家也不能不預先儲備。有「洋爐子」的人家當然要儲備的還有大塊的紅煤白煤,那也是要砸碎了才能用,也需一番勞力的。南方來的朋友們看到北平家家戶戶忙「冬防」,覺得奇怪,他不知道北平冬天的厲害。

一夜北風寒,大雪紛紛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幾個人能有謝道韞女士那樣從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膚的朔風吹得縮頭縮腦,各自忙著做各自的事。

我小時候上學,揹的書包倒不太重,只是要帶墨水匣很傷腦筋,必須平平穩穩的拿著,否則墨汁要灑漏出來,不堪設想。有幾天還要帶寫英文字的藍墨水瓶,更加惱人了。如果伸手提攜墨水匣墨水瓶,手會凍僵。手套沒有用。我大姊給我用絨繩織了兩個網子,一裝墨水匣,一裝墨水瓶,同時給我做了一副棉手筒,兩手伸進筒內,提著從一個小孔塞進的網繩,於是兩手不暴露在外而可提攜墨水匣墨水瓶了。饒是如此,手指關節還是凍得紅腫,作奇癢。腳後跟生凍瘡更是稀鬆平常的事。臨睡時母親為我們備熱水燙腳,然後鑽進被窩,這才覺得一日之中尚有溫暖存在。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麼?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樹頂的幹枝上經常落著幾隻烏鴉,呱呱的叫個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鴉圖!但是遠不及西安城裡的烏鴉多。北平喜鵲好像不少,在屋簷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翹著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說它是來報喜,我不知喜自何來。麻雀很多,可是豎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覓食,一副可憐相。不知什麼人放鴿子,一隊鴿子劃空而過,盤旋又盤旋,白羽襯青天,哨子忽忽響。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風箏,沙雁蝴蝶龍晴魚,弦弓上還帶著鑼鼓。隆冬之中也還點綴著一些情趣。

過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貼春聯、放鞭炮、煮餃子、接財神。其實是孩子們狂歡的季節,換新衣裳、磕頭、逛廠甸兒,流著鼻涕舉著琉璃喇叭大沙雁兒。五六尺長的大糖葫蘆糖稀上沾著一層塵沙。北平的塵沙來頭大,是從蒙古戈壁大沙漠刮來的,來時真是胡塵漲宇,八表同昏。脖領裡、鼻孔裡、牙縫裡,無往不是沙塵,這才是真正的北平冬天的標幟。愚夫愚婦們忙著逛財神廟,白雲觀去會神仙,甚至趕妙峰山進頭炷香,事實上無非是在泥濘沙塵中打滾而已。

在北平,裘馬輕狂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極大多數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著粗笨臃腫的大棉袍、棉褲、棉襖、棉袍、棉背心、棉套褲、棉風帽、棉毛窩、棉手套。穿絲棉的是例外。至若拉洋車的、挑水的、掏糞的、換洋取燈兒的、換肥子兒的、抓空兒的、打鼓兒的……哪一個不是衣裳單薄,在寒風裡打顫?在北平的冬天,一眼望出去,幾乎到處是蕭瑟貧寒的景象,無需走向粥廠門前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饑寒交迫的境況。北平是大地方,從前是輦轂所在,後來也是首善之區,但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地方。

北平冷,其實有比北平更冷的地方。我在瀋陽度過兩個冬天。房屋雙層玻璃窗,外層凝聚著冰雪,內層若是打開一個小孔,冷氣就逼人而來。馬路上一層冰一層雪,又一層冰一層雪,我有一次去赴宴,在路上連跌了兩跤,大家認為那是尋常事。可是也不容易跌斷腿,衣服穿得多。一位老友來看我,覿面不相識,因為他的眉毛鬚髮全都結了霜!街上看不到一個女人走路。路燈電線上踞著一排鴉雀之類的鳥,一聲不響,縮著脖子發呆,冷得連叫的力氣都沒有。更北的地方如黑龍江,一定冷得更有可觀。北平比較起來不算頂冷了。

冬天實在是很可怕。詩人說:「如果冬天來到,春天還會遠麼?」

但願如此。

▍本文內容及插圖來自網路,本公眾號以正體字重新編輯,特此說明。

延伸閱讀:

梁實秋 | 舊

梁實秋 | 時間即生命

梁實秋 | 關於魯迅

梁實秋 | 憶周作人先生

歡迎諸位點讚、分享。掃描二維碼關注「國語社」↓  

相關焦點

  • 889【鄃城書韻】北平的冬天——主播:張雪
    說起冬天,不寒而慄。我是在北平長大的。北平冬天好冷。過中秋不久,家裡就忙著過冬的準備,作「冬防」。陰曆十月初一屋裡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點。搖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駱駝馱著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門口,煤黑子把煤末子背進門,倒在東院裡,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後等著大晴天,三五個煤黑子帶著篩子、耙子、鏟子、兩爪鉤子就來了,頭上包塊布,腰間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菸袋。
  • 冬天的北平味兒:水蘿蔔、燒羊肉,飯館子
    》(閒趣坊)季劍青 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11月刊行水蘿蔔金雲臻這就到了冬天了。(原載《回憶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北平的飯館子 齊如山北平這個城池,因為是做了六七百年的首都,一切的事業,都格外的發達,所以可以繫戀的事情及地方都很多,而最令人思念不置者,莫過於飯館子。
  • 微小說:「江南的冬天來得溫和,北平可下雪了?」
    您帶我回北平吧。1947年4月先生,今日有人來為您擇良妻,我確實心有不甘,瞧見先生惶恐,我並未直言我們的關係。只是未曾想,北平連入春也冷得厲害,直凍得人打哆嗦。您照顧好自己,切莫染了風寒。江南的冬天來得溫和,北平可下雪了?附:聽聞你新婚,特意祝賀。想必她是很好的人,你定要好好待她。
  • 北京,離北平最遠的城市
    北京是現世,現世以安穩為主;北平是往事,往事不安穩卻有傳奇。老舍說:「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來。」尹麗川說:「北京一下雪,就變成了北平。」老舍言,誇獎這個古城的某一點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裡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隻有說不出而已。」於是,老舍寫了《想北平》。
  • 從「北平」到「北京」
    聽了徐向前的匯報,毛澤東講:「看來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  「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來新中國的國都。  「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  「北平不要打」,不打,就要和平解放。可是和平與否,還要看據守北平的傅作義是何態度。
  • 【姿勢】北京,這個離北平最遠的城市
    如今,缺水、缺新鮮空氣、缺房子住、永遠缺人才,這便是今日北京之現實……那時常有太陽升起,如今則被霧霾籠罩……來源:《新周刊》作者:媒體人胡赳赳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是自我的面目全非,是昨天我叫北平,今天我叫北京。
  • 北京,北平.
    老舍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論天氣,不冷不熱。論吃食,蘋果,梨,柿,棗,葡萄,都每樣有若干種。論花草,菊花種類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紅葉可見,北海可以划船…一到秋天,北京就又變成北平了!
  • 冬天的味道
    不同的人,對冬天的感覺截然不同。梁實秋感嘆「冬天實在是很可怕」,錢歌川卻大聲呼喊「我愛冬天」。茅盾雖然「對於一年四季無所偏憎」,但在他看來,「冬天的味兒好像特別耐咀嚼」。 如果用一個字來描述北方的冬天,那當然非「冷」莫屬。
  • 夜讀|如果冬天來到,春天還會遠麼?
    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夏津縣融媒體中心主播張雪,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梁實秋的《北平的冬天》。說起冬天,不寒而慄。我是在北平長大的。北平冬天好冷。過中秋不久,家裡就忙著過冬的準備,作「冬防」。陰曆十月初一屋裡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點。
  • 北平胡同裡的帕梅拉
    帕梅拉的故事牽動人心,許多在北京的外國人為《北平午夜》著迷,他們開始尋找書裡的狐狸塔、盔甲廠胡同和船板胡同,這些書中的地名甚至串起一條熱門的旅遊路線。桂濤  保羅·法蘭奇向他的英國讀者講了個民國時期的北平故事:在日軍入侵前夕的北平,英國前外交官之女、20歲的帕梅拉被人發現暴屍於狐狸塔下,「每根肋骨都被折斷,心臟被挖走」。帕梅拉之死震驚了中國,在旅居的外國人中引發恐懼與猜忌,並傳導至國際外交中。但最終因為日軍入侵不了了之,成為懸案一宗。
  • 淪陷時期的北平故宮
    難以為繼.重開院門1937年7月7曰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隨之淪陷。一時 間,北平各階層的人都悝恐不安,國民政府的各機關內也是 一片混亂。在這種形勢下,故宮博物院不得不宣布關門。淪陷時期的北平故宮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巳隨古物遷至南京,院中的 工作人員也有相當一部分到了南方,留守北平故宮的工作人 員只有100多人。
  • 【新人文生活】臺北 離北平最近的城市;北京 離北平最遠的城市
    那些老北平城飄蕩已久的靈魂在這裡安家,在異鄉重築故土,用我們久違了的善意與親切搭建起舊時的生活記憶。 北京: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是自我的面目全非,是昨天我叫北平,今天我叫北京。
  • 名家名作|老舍《想北平》(肖玉朗誦
    想北平 作者:老舍 朗誦:肖玉 如果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於害怕,因為我可以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
  • 檔案揭秘:1949,北平—北京(上)
    「北平四郊,已告收復,古都亦將解放」,「為著保障全體人民的生命財產,維持社會安寧,確立革命秩序,著令在北平城郊,東至通州,西至門頭溝,南至黃村,西南至長辛店,北至沙河的轄區內,實行軍事管制,成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指揮下的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北平,著即成立北平市人民政府」。軍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由葉劍英擔任。
  • 火鍋之鄉,竟然有一家北平小館,還挺火!
    但吃慣了涮羊肉的徐姐發現,重慶這個城市卻只有冬天才愛吃羊肉,這讓一個老北京怎麼能忍受,於是有了一個自己開一個羊肉為主的小餐廳的念頭,最終在2017年10月,北平小館開張了。從北京到重慶,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冒險;沒有做過餐飲,卻要開餐廳,是生存方式的一種冒險。
  • 威武雄壯的解放軍北平入城式
    《人民日報》(北平版)在北平創刊,並發表《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奮鬥》的長篇社論(代發刊詞)。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在這之前,中共北平市委各部門已開始進城辦公。1月30日,劉仁進城召開地下黨負責人會議,布置地下黨發動、組織群眾迎接解放軍進城,慶祝解放和配合接管。2月3日,人民解放軍舉行了盛大的進駐北平的入城儀式。
  • 民國時期北平市長袁良與吳式太極拳
    1928年,上海市政府、精武體育會、中法大學及黃金榮、杜月笙、張曉林、王曉籟等人致電北平體育學校,聘請吳鑑泉南下傳授太極拳。當時黨國要人焦易堂、王用賓、熊式輝、彭養光、吳思預、谷正倫、諸輔成、陳布雷、章乃器等人先後從其學拳,袁良也在從學者之中。1929年袁良任外交部第二司司長。1929年10月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
  • 七七事變叛徒潘毓桂,迫使29軍放棄北平,並揚言保護北平所有漢奸
    各位有願意當漢奸的,便留在北平,我潘毓桂能夠保護他,不願當漢奸的,那就自己小心吧。——潘毓桂1938年1月17日,在平津淪陷之後,出任偽天津市長的漢奸潘毓桂在記者發布會上這樣說道。甘為漢奸而且直言不諱,這種無恥之極的「勇氣」倒也配得上他曾經的所作所為。
  • 老饕眼中的北平美食地圖
    這篇文章是用來紀念那些清末至建國前後在很多人心中留下溫暖記憶的北平(北平和北京的名字其間互易多次,為了區別於現代北京,以下統稱北平
  • 夜話丨有你的冬天,再冷也是很暖、很暖……
    冬天是四季中獨具風情的季節漫天白雪,爐火冉冉......今晚,一起看名家如何表達冬天的「溫度」01.梁實秋:一夜北風寒,大雪紛紛落在北平,裘馬輕狂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極大多數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著粗笨臃腫的大棉袍、棉褲、棉襖、棉袍、棉背心、棉套褲、棉風帽、棉毛窩、棉手套。穿絲棉的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