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經過28年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終於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新的時代。
新中國定都在北京。九個月前,1949年1月31日,還被稱為「北平」的這座城市宣告和平解放,讓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於戰火完整地保存下來,為新中國定都奠定了基礎。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北平」改稱為「北京」,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新中國定都這件載入史冊的大事,是從驚心動魄、艱苦卓絕中拉開大幕的。伴隨著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進程和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堅實腳步,中國共產黨開始描繪新中國的藍圖,對首都的選址早有謀劃。
「北平」改稱「北京」,最終成為新中國的首都,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北平不要打」
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九月會議」,這是抗戰勝利後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的進程,提出了大約用5年左右的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日程表。
差不多相同的時間,沈鈞儒等一批民主人士先後到達了東北哈爾濱,10月,在那裡召開了三次座談會,為一年後新政協的籌備和召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共中央當時曾指示東北局和民主黨派,計劃在哈爾濱籌備、召開新政協會議,宣布新中國成立。
但事實證明,「九月會議」提出推翻國民黨政府要用「五年左右時間」都是「保守估計」。「九月會議」僅僅兩個月後,1948年11月,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中斷言:「現在看來,只需要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兩個月,遼瀋戰役結束,東北全境解放。這之後不到一年,新中國宣布成立。
也是在「九月會議」期間,毛澤東同當時負責一兵團在山西作戰的徐向前進行過談話。聽了徐向前的匯報,毛澤東講:「看來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
「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來新中國的國都。
「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
「北平不要打」,不打,就要和平解放。可是和平與否,還要看據守北平的傅作義是何態度。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役總攻打響,僅僅29小時後,天津解放。在戰與和之間搖擺的傅作義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天津解放的第二天,傅作義便派代表與聶榮臻等人會談。雙方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協議,使北平完整無損地回到了人民手裡,創造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北平方式」。
在北平和平解放一個月後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說:「北平入城式是兩年半戰爭的總結;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軍的入城式。」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於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開,是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奠基的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為推動和發展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保證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佔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
「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
選擇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中共中央有長期的思考過程和各方面的綜合考量。在毛澤東和王稼祥的一番對話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最合理的抉擇。
1949年1月,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王稼祥赴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去看望了毛澤東。交談中毛澤東說:「我們很快要取得全國的勝利了,我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們的政府定都在何處?」
對這個問題,學者出身的王稼祥早有考慮:「依我看,現在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雖然自稱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國民黨政府都是短命的。這樣講,帶有歷史宿命論的色彩,我們當然不相信這一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缺陷,我們定都最好不選在南京。」
「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臥於中國的腹地。因此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合適。」
王稼祥再論:「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所能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毛澤東一笑相應地問道:「那麼,哪裡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直指北平。「北平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所在。它又鄰近蘇聯和蒙古,無戰爭之憂。此外,北平是明清兩代的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於接受。」
毛澤東連聲稱道,他說:「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
3月中旬,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從西柏坡遷往北平。北平開始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半年後,這座飽經滄桑的古都改名北京,成為了新中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