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中,子女的關係好壞關鍵看父母,特別看這一點

2021-01-19 牛小姐的育兒頻道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很多家庭都趕上了這趟車開始生二胎,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在二胎家庭中,大寶和二寶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很難維持的。大寶覺得二寶的到來奪走了本來屬於自己的關愛,而二寶為了自己的小生活對大寶要麼是逢迎,要麼就是控訴。大寶和二寶的關係這麼小就這麼難控制,那大家可想而知,要是有再多幾個孩子的話,那家裡會亂成啥樣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又會變成啥樣。

過去那個年代,很多家庭都是好幾個孩子。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比較複雜,有的兄弟姐妹關係很好,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卻關係淡漠,甚至變成了仇人。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好是壞到底和什麼有關呢?其實還是和父母相關。假如父母有這一點的話,那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好不了。

朋友安娜有個弟弟,但是,她和弟弟的關係並不好,甚至有些淡漠。倆人平時幾乎都不聯繫,也不商量任何事情。她覺得這一切的根本就是因為父母重男輕女。不僅是她媽媽,她的外婆也是重男輕女。安娜說,她媽媽和她的舅舅以及姨媽們的關係也很不好,在外婆生病的時候,媽媽和她的那些兄弟姐妹們因為誰來照顧老人,誰應該出錢這些事鬧得不可開交。媽媽就覺得外婆是偏心舅舅他們,覺得自己不應該承擔同樣的養老責任。

因此,安娜就總結說,其實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好關鍵在於父母,假如父母重男輕女,做不到對子女一碗水端平的話,那就會導致孩子之間的矛盾,那麼將來孩子長大是不可能關係好的。就像安娜的媽媽和她的兄弟姐妹以及安娜和自己的弟弟一樣,其實說到底,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好,就是因為做父母的不公平。

在現實中,有很多家庭都和安娜家的狀況一樣,不僅父母對孩子不公平,而且父母還會要求自己的一個孩子照顧另一個孩子,喜歡劫富濟貧,用父母的話說看著一個孩子過得好,另一個孩子過得不好心裡難受,但是卻沒想過你傷害一個孩子去彌補另一個孩子豈不是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也有一些家庭是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於是就會那有限的資源去著力培養一個孩子,這樣就在實際上剝奪了另一個孩子的權利,是非常不公平的,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子女們,一個會覺得對家庭有負罪感,另一個則覺得家庭對不住自己,他們將來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倆人的關係也不可能好。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就是不怕東西少,就怕分配不均。在這裡是指不管你的經濟條件有多差,你也要把這些有限的資源分配給幾個孩子,而不是讓一個人獨佔,這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不失落,即便是貧窮,孩子們的內心也是陽光的。

因此,小編覺得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父母一遍遍地叮囑孩子要相互扶持,還不如在行動上愛護孩子,父母只要做到一點就是不偏心,公平對待孩子,那孩子之間的關係肯定好。我們看身邊的家庭就會發現,那些和睦的家庭,都有一個通情達理,公平公正的好家長,這才是關鍵!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覺得孩子之間的好關係主要靠什麼維持呢?

相關焦點

  • 《父母愛情》江衛民的成長經歷:多子女家庭中,父母要重視這兩點
    在豆瓣上,國產劇《父母愛情》的評分高達9.5分,在11萬人參與的評分中,超過四分之三的觀眾給這部沒有偶像明星參演、沒有跌宕起伏劇情的家庭劇打了5星。 這是一部隨時打開電視機,無論從哪裡開始看都能看下去的劇,不過我最喜歡看的,還是江家5個孩子在海島上生活的那一段。
  • 多子女家庭,父母不想晚年過得悽慘,年輕時在這幾方面可別犯糊塗
    話說回來,現在身邊不少長輩在催年輕人生二胎的時候,還是會用那個理由:多生個孩子,自己養老的時候多一份希望……問題是真是那樣嗎?我自己也是一位二胎媽媽,但我生二胎的初衷並不是想著兩個孩子,自己的養老多一份保障。因為現實中太多的案例都顯示,老人晚年日子過得幸福還是悽慘,其實和子女多少是沒多大關係的。
  • 從《佛說善生經》看父母與子女的責任——顏尊嚴
    這部經典提及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父母子女之人倫關係。依佛法來說,一個有信仰的家庭必定有真誠與快樂。家庭,對於佛法的修習者來說,應該是個修習菩薩道的道場。每一個正信的佛教徒,應各從自己的本分努力,以佛法去攝受和教化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使父母或子女從自己的慈愛中走向佛法的光明。
  • 父母子女關係不得以協議方式解除
    2、父母收養子女建立父母子女關係。舊時的「過繼」子女,在《收養法》和2020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中,為「收養」子女制度。與舊時「過繼」不同,收養需按照《民法典》第1105條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 沒本事的子女,都喜歡在這三件事上斤斤計較,是父母和家庭的悲哀
    2、照顧生病的父母方面:只要多付出一點,就全身不舒服現如今家裡的老人身體不適,經常生病的非常多,接下倆就是子女們如何照顧父母,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家裡子女多的話,有的子女會認為自己付出的太多了,其他兄弟姐妹沒有付出,就會憤懣不開心,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哪怕醫藥費除去報銷,只要再出幾百塊,也不願意出錢出力去伺候生病的父母。
  • 父母的卑微:年輕時為子女遮風擋雨,年老時看子女臉色行事
    其實父母們要的並不多,無非是多一點關心,多一份安全感,僅此而已!可就這微小的需求,我們又何嘗真正滿足過他們呢?我一個朋友,喜歡攝影,有一天他帶著全家人去旅行,途中,他的老父親也心血來潮,想要拍照玩,誰知我朋友說:你哪會拍什麼照啊,淨瞎拍,浪費時間!給我吧!多麼掃興!老父親聽罷,只能顫顫巍巍地把相機交還給了我朋友,還小心翼翼地說著:對不起!像被遺棄的小孩!
  • 【典型案例】從牛某某贍養案看父母撫養職責對子女贍養義務的影響
    贍養是因婚姻、血緣或收養關系所派生出來的法定的權利義務,它是指子女對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父母在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既是我國多部法律的明確規定,也是公民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對於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子女,法律賦予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 家庭越「窮」,越想讓大學生子女從事這3種工作,真實的窮人定律
    如今的大學生,近半數都希望能進入國家體制內,其實很大原因除了自身渴望鐵飯碗外,父母的期望也是原因之一。鐵飯碗大家都知道,有面子,掙得多,最重要的是穩定。其實,越是認為鐵飯碗好,其實才越是窮人思維,只要認為擁有鐵飯碗後就能被大家看一眼,這已經具備了窮人思維的特徵,其實也正是因為這個思維,所以整個家庭才會受限。
  • 法律說:成年親生子女不能與父母斷絕關係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關係」,在影視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父子產生矛盾時,往往會出現要求斷絕父子關係的想法。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父子關係能斷絕嗎?十四歲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可以通過送養,斷絕父子關係。成年親生子女是不能與父母斷絕父子關係的,成年養子女可以協議解除。
  • 子女可以和父母斷絕關係嗎?
    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劇中人物說「我們斷絕父子關係」、「我們斷絕母子關係」之類的話,那麼,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對此是怎樣規定的呢?我國《收養法》有關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與親生父母關係解除的規定:自收養關係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法律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係的規定。養子女與親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
  • 家庭關係應該怎樣排位?夫妻第一,子女第二,順序不要搞錯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一個家庭圍繞著孩子都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由於孩子任性不聽話、與父母作對等原因,這本來是孩子成長中的小事。但一些父母由於不會正確的處理,雙方爭執不休讓夫妻關係惡化,甚至嚴重影響整個家庭。
  • 比起獨生子女,多子女家庭缺點更為顯著,每一種都影響家庭和睦
    大寶對二寶有著很強的敵意,在二寶成長過程中,大寶會爭寵,而二寶也不是吃素的,面對大寶的挑釁也是不吃虧,手足之間爭寵激烈。情況嚴重時,手足之間不僅不會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到最後還會成為敵人,這對於父母和家庭來說真不是什麼好事。
  • 佛學中如何看待父母虐待子女之類的事?
    問:子女是和父母因緣和合才會入胎的,如果遇到那些糟糕的父母,難道就是子女上輩子造的業帶來的果報嗎?因果報應是一個不變的真理,父母虐待子女,子女心中必有憤恨,如果怨怨相報,豈不是又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要如何的處理雙方的關係呢?另外,父母把子女生出來,把他們撫養成人是父母必須做的事情嗎?答: 一切都是感召來的!
  • 程小純: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雙向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程小純認為,家庭文化的形成是需要父母和子女共同構建的。重視家庭文化,不僅能夠讓父母和孩子都有所得,而且能夠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系牢親子間的情感紐帶,共同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程小純表示,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雙向互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建設。
  • 劉文燕 沈璐:從撫養權糾紛看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保護
    在協議離婚時,父母不僅決定自身婚姻關係是否存續,還決定了未成年子女撫養問題和家庭財產分割問題。只要父母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無論未成年子女是否滿八周歲,都不考慮未成年子女對撫養權歸屬的表達權和意願。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仍附屬於父母的利益。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明年起「新規」有變,子女爭也沒用了
    絕大多數國人都把房子看得非常重,我們認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一方面,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房子被賦予的東西越來越多:不再只是居住的場所,還是家庭財富的象徵,更是子女教育、年輕人結婚、老人養老的重要載體。
  • 繼子女有權繼承繼父母遺產嗎
    據法律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具有遺產繼承權,關鍵在於雙方之間是否形成了事實上的扶養關係。但如果繼父母與生父母離婚了,之前形成的扶養關係是否繼續存在?在繼父母去世後,繼子女能否主張分割繼父母的遺產?
  • 「養老潛規則」正在蔓延,子女不明說,父母遭罪卻還以為子女孝順
    我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子女長大以後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近些年來,不少養老潛規則正在社會上蔓延,不少子女看似是在孝順父母,實則是在給年邁的父母增添負擔。今年65歲的李婆婆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 姐姐情況緊急,妹妹熱搜第一出道,為什么子女關係總是讓父母失望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在中國這是再正常不過了,可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成年之後,她和叔叔之間實在是沒有什麼責任和義務之間的關係,她只是受到了奶奶的照顧,只需要報答奶奶就行了。 孩子未來長成什麼樣,是否會對長輩抱有感恩之情,全看家長怎麼引導和教育,如果家長的目的性太強,反而容易傷害到孩子。
  • 《鶴唳華亭》熱映,多子女家庭,偏心這字眼到底刺傷了我們多少人
    在第一集中我們就看出了,這部劇中,三角父子關係的不平衡,父親的偏心。或許這種偏愛是有意為之,正因為是太子,是未來大權的掌控人,需要歷練,所以總是冷言冷語,沒有好臉色。或許又是父王心中情感的真實流露,他的心裏面確實偏愛著齊王。因為是人是複雜的,人心更是猜不透的。我們這一代人過來,我相信我們大多的原生家庭是多子女家庭。我們對父母的評價何嘗沒有用過「偏心」兩個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