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就為我們展示了明朝的孫太后和朱祁鎮這對母子的經歷,當然電視劇始終還是電視劇,它並非完全的是真實的史實,它是在史實的基礎上添油加醋,經過藝術處理過後再展現給觀眾的,雖然有些不尊重歷史,但也掀起了一股探索明朝歷史的風氣。
而對於這對母子的評價,大家卻是褒貶不一,有很多人說這對母子厚顏無恥沒有底線,其有些過了,但這對母子確實是沒幹多少好事。
咱們先說說孫太后:
教育無方,將小皇帝朱祁鎮帶上了昏君之路
因為父親朱瞻基死得早,朱祁鎮那是一直由孫太后撫養長大。小孩子總是喜歡玩的,但是朱祁鎮這個小皇帝就玩得有點大了。
他寵信太監王振,將所有的奏疏交給王振批閱,並且在王振的慫恿下將朱元璋所立的太監不能干政的鐵牌給拔了,而王振的聲望才從此開始扶搖直上,把控皇帝與朝政。尤其是在張太后與三楊老去之後,王振更是張揚跋扈,甚至私自鑄造箭賣給瓦剌也先。而這一切,孫太后真的一點都不了解嗎?她難道沒有能力管到自己的兒子嗎?很顯然她壓根就沒有管。
最終在孫太后的縱容之下,朱祁鎮聽從王振的慫恿,出兵瓦剌,兵敗土木堡,最終被俘。這一切,孫太后作為一國之母,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朱祁鎮不能說是厚顏無恥,但也配不上「英」字
朱祁鎮被俘之後,僅僅20多天後,孫天后就扶持了其弟弟朱祁鈺上位,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朱祁鈺幹得還不錯,在位期間重用于謙,並力挽狂瀾,將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給拉了回來,可令人詬病的就是他廢掉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只是不幸兒子早早夭折了,其次就是心太軟。
戰爭後期,瓦剌與明朝一度僵持下來,開始談判,很明顯朱祁鈺不想讓朱祁鎮回來,但是迫於面子,又不得不讓大哥回來。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朱祁鈺也感到一些危機感,但是他卻讓大哥順利回來了,回來就給人家軟禁起來了,朱祁鎮甚至有時候連飯都吃不到,這也就導致了後來的奪門之變。
話說,若是朱祁鈺能夠讓大哥悄無聲息地沒了,那麼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可惜,他太心軟,下不去手。
而朱祁鈺的心軟正好給了朱祁鎮機會,讓他東山再起。可是,朱祁鎮卻為了報這幾年的囚禁之苦,就剝奪了朱祁鈺的代宗稱號,改為「戾王」,並把于謙給殺了,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你朱祁鎮自討苦吃,差點把大明給丟了 ,你老弟雖然做事不咋地,但是也幫你解決了個爛攤子,還把你迎回了,你就這樣對待老弟的,做得過了,心胸有些狹窄。還就是于謙之死,于謙那是名副其實的功臣,這朱祁鎮恐怕也是昏了頭。
由此可見,孫太后與朱祁鎮這對母子確實沒幹什麼好事,尤其是明英宗說他昏庸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