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肌肉是門面肌肉,而且功能實用性很強。
所以大部分人對練肩的熱情都很高,有些人會專門抽出一天時間來練肩,我甚至見過一個人,光練肩就整了兩個小時半。
但是那個傢伙說自己練了兩年多的肩膀,最重視肩膀,肩部肌肉卻怎麼都練不寬、練不飽滿。
那麼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問題,今天就來分享4個技巧,讓你練肩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練完就有感覺、兩個月就能看出變化。
大重量才能練出大肌肉,這個道理其實任何肌群都適用,三角肌也不例外。
所以你在平時訓練的時候,不要做那種太過於輕鬆的練肩重量。
比如有些人明明有實力去做10公斤的啞鈴側平舉,但是始終拽著5公斤、2.5公斤的啞鈴不放。
重量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訓練次數。
也就是你一次性做多少次?平時大家都是15次、啞鈴側平舉是15次、坐姿推舉也是15次。
太少了,你最起碼一組要做到30次。
有兩個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第一個是重量遞減,比如有些人從10公斤開始做起,做10次換成7.5公斤,再做10次換成5公斤,總共30次。
上面這個比較常見,還有一種是幅度遞減。
也就是前15次做全程,後15次做半程,這種強迫性更高,練肩效果會更好一點。
開頭說了,我見過的這個人一次性練肩兩個半小時。
這種練法就叫大容量,很多人練腿、練背都練不了這麼長時間,這也說明這個玩家極度努力和自律。
但是方向錯了。
一你沒有打藥,你根本恢復不過來,所以你就練傷了,練腿都不應該這麼長時間。
二小肌群這麼大容量幹什麼?事實上半個小時的訓練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你沒必要一次性練很多動作、很多組、很長時間。
高頻率比大容量更重要。
如何達到高頻率?也有兩個方法,第一種叫「每天練5組、每周練5天。」
這種方式適合新手玩家採用,肩膀變化快得很。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推拉腿計劃」,也就是胸肌和肩膀放在同一天訓練,練半個小時肩膀。
然後推拉腿計劃是一周循環兩次,那麼就意味著肩部肌肉有兩次增肌機會。
這樣練,效果比你一次性練一兩個小時好多了。
大肌群訓練,適合用複合動作來訓練,比如胸肌、背部、大腿,因為你要兼具功能和實用。
但是小肌群沒有必要,因為小肌群基本上都是功能肌。
你練背需要肩部肌肉、你練胸肌需要肩部肌肉,所以基本上小肌群基本上沒必要練,如果從實用性出發的話。
練小肌群就是為了好看!
那麼你就不需要專門練複合動作,比如說槓鈴推舉、倒立撐、阿諾德推舉等等,其實沒必要練。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你採用三分化練法。練完胸肌複合動作,肩膀的複合動作重量壓不上去,相當於沒用。
槓鈴推舉10公斤、倒立撐都做不了,那根本就沒用。
所以還是固定動作和孤立動作更香一點。
比如史密斯推舉、啞鈴側平舉、啞鈴反向飛鳥等等,這些動作才是練肩的主力。
(PS.當然你如果專門抽出一天時間練肩的話,就可以用複合動作壓重量。但是上面也說過,沒必要專門抽出一天時間練肩。)
最後一個技巧就是解決斜方肌代償的問題,那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必要。
因為我覺得斜方肌代償不影響練肩效果,但是斜方肌太厚的話,肩膀不好看,所以有些人不喜歡練斜方肌。
而練肩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斜方肌代償問題。
解決方法很簡單,有些人會收緊肩胛骨,但是我比較推薦用仰頭姿勢來配合練肩。
比如做啞鈴側平舉的時候,你不要看地面,也不要目視前方,你就看你前方的天花板。
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斜方肌根本代償不起來。
除了啞鈴側平舉,啞鈴推舉、槓鈴推舉、啞鈴反向飛鳥等等練肩動作,你都可以通過仰頭的方式,來減少斜方肌代償。
(你現在試一下,你仰頭狀態下聳肩,和埋頭或者目視前方聳肩相對比,聳肩幅度更小,自然斜方肌代償也更少。)
以上這4個技巧,就是練肩的精髓,可以讓你的肩膀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加飽滿。
不妨一試,你就花兩個月的時間來嘗試,看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