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碗大肉麵,再說自己是南京人

2020-12-18 宋豔談影視

在帝都,南京飽妹遇到了吃貨人生第一個安利瓶頸。

每次和同事聊起家鄉美食,總是活著走不出的鴨子和糯嘰嘰的糕團點心。

可是,真正被南京人愛到骨子裡的大肉麵,卻怎麼都無法洗腦成功。

不應該呀!

十裡秦淮、六朝金粉,讓南京的婉約風骨先聲奪人,可一碗湯濃、肉厚、面寬綽的大肉麵,才是這座城市觸得到的熨帖。

看上去肥膩膩、油汪汪的大肉麵,怎麼就成了南京第一芳心縱火犯?

今天,飽妹就給你好好掰扯掰扯。

來,老闆上大肉麵!

如果把大肉麵比喻為火辣女團,那門面C位自然是花魁滷肉了。

南京人心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這塊五花三層的大肉長要能「過橋」,厚要抵得過手掌。

「過橋」在大肉麵的黑話裡,指長度要跨得住碗的兩端。

險伶伶蕩在中央,兩頭夠不上碗的肉,只能算是異類,根本沒資格上南京人的桌。

肉夠不夠厚,也是一碗大肉麵能不能出道的標準。

一指以上寬的滷肉,必須從頭到尾,豐腴肥美。添一點肥膩,短一些又沒了滷肉的紮實口感。

不多不少間,一塊大馬金刀橫臥在碗裡的滷肉,才能配得起出道花路,對得起萬千為它打call的南京老饕粉絲。

一碗好的大肉麵,面要爽利勁道

頂好的面要鹼水來和,揉面要下力氣,甩面抻面要拉得開架勢。大開大合間,鹼水面煮熟撈起再入滷湯,也照樣彈牙歡脫,毫不影響rapper發揮。

▲像順心拉麵的大肉麵,索性跟拉麵結合了

除了肉和面,黑紅油亮的湯看似是個打醬油的洗腳婢,卻潤物細無聲地遊走在這碗面的靈魂和聲裡。

大肉麵的湯底,和南京老滷麵系出同門,講究一個鹹鮮微甜。

姜、蔥、糖、醬油熬出滷汁,加上丁香、肉蔻、桂皮、香葉幾十種香料,烈火烹油一燒開,再添了水慢熬。

窮歲累月燉出的這鍋老滷,什麼澆頭都不放,也鮮掉人眉毛。

再好的肉,再彈的面,少了湯底靈魂solo的襯託,也算不上頭部女團了。

大肉麵端上桌時,碗底舀一勺老滷,先下入瀝乾了水的面,再覆上氣焰燻天的滷肉。頃刻間,滿室肉香濃鬱,面香卷攜著熱浪撲面而來。

夾起夯實的滷肉,一口下去,層層油炸過的肉皮、肥肉和燉到收縮的瘦肉,交替在唇齒間剝落,鮮而不膩,油而不柴。酥爛與緊實齊飛,油潤與肉香一色,這才對。

幾口下去,大肉中欲語還休的嫩白小脆骨,也是這碗大肉麵的彩蛋。咯吱聲裡,敦實的口感裡多了些許俏皮,些許靈氣。

吃到這裡,哪還顧得上淑女與斯文,只想趕著面的熱氣,快點大吃大嚼吞入腹中。

對著這碗直白到戳人心窩的美味,能打敗你的只有熱量,不疑有他!

一千個南京人心中,有一千碗放不下的大肉麵。

大街上拉住一個路人,非問哪家的大肉麵最好吃,才真是難為人,要battle起來,不敢想會撕成什麼樣子。

可一張嘴丈量南京每一寸土,飽妹就是幹這個的嘛!心水小攻略一定要給。

街頭巷尾,凡有滋味的大肉麵,一次推薦給你!

敢在路子鋪小區裡開大肉麵館的師傅,一定是個狠人。

別看巷子不寬,三家南京大肉麵top都齊聚在此。

最早開業的曾記路子鋪大肉麵館,猶如當代劉禹錫的「陋室」。鋪不用大,肉厚就行。面不用多,湯鮮就靈。

他家炸的柔韌的五花肉,滷的鮮甜濃香,吃起來肥而不膩,軟而不柴。

一口下去已經縮了水的肥肉,帶著一兜油水在嘴裡肆意的晃蕩。

裹挾著十足醬香味湯汁的麵條,勁道中不失麥香,吸溜一口,便像是不服輸一樣在口腔打著滾不肯被咬斷。

同在路子鋪小區的無名麵條店,有著掃地僧般的低調與實力。

他家的大肉麵,以肉酥爛、面勁道、湯濃鬱而聞名江湖。

在老滷中修煉已久的滷肉黑紅油亮,鹹甜交織的味道早已滲入內裡。

夾起這塊肥膩膩顫巍巍的過橋滷肉,肥脂煨得融化,咬一口軟爛酥香,瘦肉卻猶自獨善其身地緊緻柔嫩。

吃完了原湯原味的大肉麵,再用筷子挑上幾粒雪菜,甩上幾滴辣油,鹹香帶辛辣,又是一種電光火石的別樣風味。

無名麵條店的環境和它的招牌一樣,至多只能用簡約來形容。

可也只有這種世外奇店,總能讓你在煙火氣裡,洗盡紅塵。

如今已經從路子鋪小區搬到雙橋門的小龍大肉麵館,因為招待過吳亦凡再度火遍了全國。

濃油赤醬燉出的虎皮五花肉,肉皮彈嫩有嚼勁。比起路子鋪其他兩家的肥瘦相間,小龍家滷肉更健美。

薄薄一層肥肉,早被大火炸出了多餘的油分,入口沒了油膩,卻多了幹煸過的脂渣那種油香味。

瘦肉被老滷浸染得發黑,吃起來更像是金華火腿的細膩緊緻。

▲肉!這麼大!還兩塊!

正因如此,單吃瘦肉肯定覺得口重,還得肥瘦一同咬下。濃厚的滷汁帶著肉汁滾入口中,香的人不禁哈出幾口熱氣來。

再快速吸溜幾口面,衝淡了鹹味,又慰藉了因為排隊早就咕咕叫的五臟廟。

順心拉麵家的大肉麵,在南京人眼裡,頗為離經叛道。

用拉麵代替鹼水面,想吃韭葉還是毛細,吆喝一聲,都能滿足。

過橋兩指厚的大肉,大火快炸後,肥肉縮的只剩零星一線,瘦肉卻未酥爛,倒是嚼勁十足。

醬油湯底的老滷,對於口輕的人來說許是有點鹹了。但就著彈韌的拉麵,鹹淡均衡的不甜不鹹,正是印象裡傳統大肉麵的口味。

他家的大肉麵沒有一絲絲多餘的配菜,所有的門面都給了肉和面,這樣反而也更能吃出肉和面的原始香味。

作為正宗南京老滷湯底當家的張記麵館,除了一大一小兩塊紮實入味的大肉外,湯,才是精髓所在。

▲南京人更熟悉他家另一個名字:張癟嘴兒

偏甜的湯底,更有蘇氏面的風韻。見縫插針般夾雜的鹹香味兒,把炸得酥爛的五花肉滷了個徹徹底底。

肥油因此沒了糊嘴的膩口感,瘦肉卻有了酥爛,又有了嚼勁。

微微有點硬的面,入口勁道彈牙,在湯裡怎麼打滾也不會爛成一團。

藏在老巷子裡的劉記大肉麵,招牌的大肉麵是大號鐵鍋熱火朝天煮出來的。

▲劉記的大肉,就是大到六親不認

先燉後滷的大肉,肥瘦相間鹹中帶甜。

肥肉部分足夠油潤,瘦肉則以酥香見長。夾起肉來,大咬一口葷油滋出厚厚香味。肉絲分明的瘦肉咀嚼間,老滷的鮮甜湧滿整個口腔。鹹裡透香,甘中回甜,滋味豐富。

面斷了生,立馬躺入碗中,嚼勁十足面香濃鬱。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南京吃貨反駁「最好的明明在我家樓下」。

是呀,對簡單直白的大肉麵,南京人總有最挑剔的講究,和最灑脫的吃法。

中午時分,隨意找一家吃得慣的館子,招呼老闆點上一碗大肉麵,再加上一片素雞,撣上兩粒蔥花,至多再來一撮雪菜,就能吃的情真意切,心滿意足。

別看南京人對大肉麵吃的明明白白,可要追溯起來,它也是外來美食——

傳說唐代乾元年間,「品酒達人」李白的族叔李陽冰任當塗縣令時,洪災肆虐,瘟疫蔓延,冬日饑民遍地,難過年關。

父母官李陽冰,就在賑災棚子裡用多種中草藥燉煮豬肉麵,散給百姓食用。沒想到,這種驅寒暖身的面不僅治好了饑民傷寒,味道也出奇的好。

瘟疫過後,大肉麵也成了當塗縣藥食同源的美食。

▲李白:有大肉麵!扶我起來

據說,晚年從金陵投奔李陽冰的李白,也吃過這碗酥爛醇香、湯鮮味濃的大肉麵。

這碗面,真的是詩仙吃了都說好!

和南京大肉麵相比,當塗大肉麵,肉略薄,湯也不夠甜。

因何它會跨省「文化輸入」來到南京的?這還要從南京與安徽扯不斷的關係說起。

明代隨朱元璋一起來到南京的官員移民們,帶來了安徽口音也帶來了大肉麵。

時至今日,南京和安徽之間,仍然有著耶路撒冷式的剪不斷理不清的關係。

總之,從安徽到南京,異地的味覺喜好,卻為一碗大肉麵達到了大和諧。

對於南京人來說,大肉麵四季皆宜,什麼時候吃都對胃口:

夏天吃的人汗津津,滿腔熱氣隨著汗液蒸騰消散不見,冬天吃的人暖噓噓一團熱氣,從頭到腳,伏貼爽利。

吃不慣,吃不懂大肉麵,怎麼也不能算個地道的南京。

相關焦點

  • 南京藏在居民樓裡的大肉麵,一碗麵26塊錢,大肉佔了一半
    提起南京的美食,人們就想到鴨子,畢竟有鴨都的稱號,實際上南京的美食匯集南北,酸甜苦辣鹹,這裡一應俱全,南京人非常喜歡吃麵,因此街頭巷尾有很多家麵館,有些麵館位置偏僻不起眼,卻憑藉著好味道和真材實料走紅。
  • 蓮子 | 「三六九」的大肉麵
    劉孃也來了興趣,回憶起她年輕時在三六九的吃過的那碗面。劉孃說,1961年那陣生活困難之極,全國鬧災荒,有單位的人比居民稍微好點,但單位食堂也吃不飽,很多人往往要先買一份沒油少鹽的厚皮菜或空心菜吃下去,哄得肚子"飽了",才捨得慢慢地嚼吃屬於自己這一餐的二兩飯。一天,食堂開飯時抬出了一大黃桶免費肉骨頭湯,上面飄著一些很老的菜葉子。
  • 楓鎮大肉麵,是蘇州夏季最具人氣的一碗麵
    每逢夏季,在蘇州號稱 「最難做、最精細、最鮮美」的楓鎮大肉麵一上市,就會受到蘇州乃至全國食客的追捧,為此很多人會起早,就為排隊吃碗限量供應的楓鎮大肉麵。蘇州人吃麵,講究「冷天要吃紅湯麵,熱天要吃白湯麵」。何謂「紅湯」?何謂「白湯」?
  • 江蘇十三城十三面 常州這碗是...
    在南京,皮肚面幾乎是和鴨血粉絲湯齊名的存在。 譽滿無錫的面,是一碗素麵。 不僅僅常州人喜歡大肉麵,蘇州人一樣有一碗端得出手的大肉麵。湯的顏色不似牛奶卻像豆漿,青白相接的蔥花飄在碗的四邊,麵條端正地睡在碗中央。喝口湯,粘稠如乳,滴點成珠,這「鮮」通過味蕾直傳大腦,令人振奮。這碗裡的麵條也很獨特,非常細,細細長長的麵條溫順地躺在碗裡,吃在嘴裡也不粘牙,很有筋道。熬湯很有講究。魚在熬前先要用油炸,熱水熬湯,熬時要添幾次熱水,真是用心熬製的好湯。   揚州·餃子面   蔣家橋餃麵店
  • 吃完這十八碗面,你會更愛大江蘇!
    南京的皮肚面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南京大街小巷裡藏著,想說找不到一家賣皮肚面的館子,那是不大可能的事。皮肚有多好吃,這碗面的好吃程度就能乘以十倍。正是這樣一碗麵中大雜燴,吃起來卻一點沒有違和感,味道濃厚,食材豐富,一碗吃下去,不要太滿足。還有人說南京人就像這一碗皮肚面一樣,實在。而好吃的皮肚麵館,在每個南京人的心裡有一個自己的評判標準。
  • 江蘇這13碗面,名氣都很大,味道很美,懂吃的人一定不會錯過!
    本期蘿媽分享的內容是:江蘇這13碗面,名氣都很大,味道很美,懂吃的人一定不會錯過! 麵條是中國人的最愛,每家麵店都能做出獨特的味道,北方人愛吃麵條,南方人也不例外,麵條工藝的傳承代表美食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國的地方麵條非常有名,江蘇的麵條最值得一提。
  • 【吃貨小分隊】南京麵條地圖
    22、大瞻園麵館菜單:素雞面5元/碗、陽春麵3元/碗、榨菜面4元/碗、雪菜面4元/碗、素什錦麵5元/碗、油渣面10元/碗、滷蛋牛肉麵10元/碗、拆燒面10元/碗、小排面元/碗、大肉麵10元/碗、大腸面10元/碗、燻魚面元/碗、餛飩3元/碗。
  • 【南京美食(下)】青奧將臨,南京小吃地圖走起來!
    傳說是寧波人開的一家南京特色小吃店,由於品種豐富、價廉物美,生意異常火爆。  人總是要吃點火鍋丶酸菜魚什麼的才精神,尤其是年輕人。不過看看灶臺上這麼多粉粉子你還吃嗎?我跟老闆說不要放味精雞精海鮮粉,老闆說不放不好吃。結果沒放這三樣照樣好吃,老闆很意外,笑了。我跟老闆說這海鮮粉都不知道啥東西做的,再說魚湯本來就鮮,完全沒必再添加其它調味品。
  • 南京這家餛飩店,大碗只賣9塊錢,鍋貼6塊一兩,便宜味道還好
    提起南京的美食,人們自然想到鴨子和鴨血粉絲湯,這種有濃濃南京地標的美食,實際上南京的湯包餛飩,大肉麵也都很具人氣。南京有不少餛飩店,而這家被人稱為是南京最便宜的餛飩,大碗的只要9塊錢,鍋貼6塊錢一兩,他家餛飩和鍋貼不光便宜,味道還好。
  • 滁州這家麵館,半夜12點開門營業,開門擠滿人一天輕鬆賣出1000碗
    面是我們日常常吃的一種食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面,像蘭州牛肉麵,武漢熱乾麵,重慶小面,南京大肉麵等等。麵條因粗細,口感不同,又因澆頭不同,味道也不相同。每一座城市都有很火的麵館,滁州這家半夜12點才開門的麵館,被認為是最火爆的面膜,即便是半夜開門,店裡也擠滿了人,這家店就是位於安徽滁州全椒縣吳敬梓路上的蚌全麵館。他家的面種類並不是很多,主打的是肉絲麵,據說這個不起眼的小店,一天能賣出去200多斤肉,500多斤面。
  • 南京超好吃的20家人氣排隊麵館,你為哪家罰站過?
    南京人就相當愛吃麵老滷麵、皮肚面、大肉麵.應有盡有南京的麵館也遍地都是~南京、鎮江風味相結合的麵館,老闆是地道南京人。好鱔魚這口的人還真不少,雖然營業到下午2點,老闆說一般中午12後就沒鱔魚面賣了吃要趁早哦!另外【拆燒面】【燻魚面】也推薦!
  • 在南京,吃過這50樣東西,人生才算完整!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這座帶著年代的古城藏著多少讓人驚喜的美食呢?小攻今天就帶你逛遍南京大街小巷讓你了解南京有多少你不知道的美食!吃完下面這50樣美食,人生才算完整!圖源:南京新鮮事不要小看這碗簡單樸實的鴨血粉絲,它在金陵名小吃裡可謂是佔盡了無限風光。一碗鴨血粉絲,加一份小籠包,辣油一舀,人生的煙火氣與食物的香氣撲鼻而來。
  • 秉燭夜嬉,以及大肉麵個早飯(上海話朗讀)
    秉燭夜嬉,以及大肉麵個早飯作者:石磊滬語改寫、朗讀:顧敏推薦:丁迪蒙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11分29秒。看好小古董,正好天揚兄進門,春彥殷勤個問伊吃勿吃茅臺,天揚講勿吃,開車子來個,等歇可以幫儂送妹妹回去。我還勒畫案浪,拿幾樣小古董拍過來拍過去白相,拍夠了,拿起旁邊個兩本冊頁,春彥撥嘉函小朋友上《離騷》個課本,搿幾日,嘉函抱來春彥屋裡,撥大家翻看、拍照、寫文章,人見人愛。搭春彥講,拿搿兩本《離騷》冊頁,正式出版,尋個專家,稍微再拿《離騷》注釋得詳細一眼,是邪氣好個書。
  • 南京麵條指南
    南京人除了愛吃鴨子,對麵條一樣很痴迷。無論是高檔小區還是逼仄的小巷內,皮肚面、大肉麵、酸菜魚面、長魚面..南京人民到底有多愛吃麵,聽小編細細道來。老滷麵和小煮麵當然頗受歡迎的還有易記皮肚面和項記麵館,吃完後總是令人回味無窮,南京人就好這一口。
  • 新年第一「面」,這15家頂流麵館你pick誰?
    甜鹹交織的老滷麵,醇鬱鮮香的小煮麵,還是別具風味的燃面、炒澆面、牛肉拉麵……
  •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說到日本作為中國人內心當中都是心情很複雜的,一方面我們忘不了之前的國讎家恨,但是一方面日本確實發展得很好,有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而且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日本的很多東西都出現在中國的市面上。
  • 南京人真會吃,寒冷的冬天喜歡喝這湯,喝完身體暖洋洋的
    南京人真會吃,寒冷的冬天喜歡喝這湯,喝完身體暖洋洋的 南京有一道傳統名菜,叫做鴨血粉絲湯,是屬於金陵菜系,是金陵小吃中最重要的代表美食,如果去南京旅遊,一定要嘗嘗那裡的鴨雪粉絲湯。南京人自古喜歡吃鴨,有各種各樣的鴨肉菜餚,而且有著「金陵鴨餚甲天下」的美譽,而鴨血粉絲湯就是最出名的一道美食。
  • 南京的夏天,從彩霞街這碗涼麵開始!
    黃姐夫妻倆是四川宜賓人,1998年來到南京,就一直在彩霞街做小吃。老家宜賓,頭號招牌小吃其實是燃面。跟黃姐一樣在南京闖蕩的幾個老鄉,幾乎都靠宜賓燃面起家。/ 豪華版涼麵,吃出自助的趕腳 /而豪華版本的涼麵,可以吃出自助的趕腳!豆芽、海帶絲、素雞、豆腐皮、土豆條、黃花菜、泡菜……10+種蔬菜鋪滿檔口,拿個小碗自己選,14一斤豐儉由人。
  • 吃1碗送1碗 ! 火爆魔都!1:1復刻岡山風味,琥家拉麵來南京了!
    琥家無論是從選料、烹煮還是炊具都傳承了日本岡山拉麵的精髓,創始人潛心七年的學習與歷練,讓食客都能嘗到這一碗「匠心拉麵"。優質的豚骨,配上特製的大鍋熬製12個小時,不僅濃厚香純,更是色澤如玉,富含滿滿的骨膠原!光是湯就能喝好幾碗!
  • 崑山奧灶面、淮安長魚面、揚州陽春麵……「2020江蘇十大麵條」碗...
    「能在淮安看到十碗好面齊聚,我非常開心。」市民張德龍感慨道,各式各樣的湯麵齊聚,這是一場麵條的盛宴,「我最期待的麵條是無錫老式面。早就聽聞這碗面製作技藝獨特,選料精緻,配料講究,還具有營養豐富、爽滑柔軟、勁足湯厚等特點,有機會我一定要嘗一嘗。」●掌勺人細談麵條烹飪「麵館的面與家常面的做法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