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些人以為這個世界都應該以自己為中心,他們愛抱怨,憤世嫉俗,還有鍵盤俠,日日抱著鍵盤指點江山,前者讓人厭煩,後者讓人痛恨。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一個人如果想要達到某種高度,要想被別人看得起,首先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表裡如一。
魏晉時期就有這樣一個名士,以自己的思想行為做表率,得到了天下人的尊重。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四》
李膺,字元禮。是魏晉名士,曾率軍破鮮卑,名噪一時。
既然是名士,那武功只是錦上添花,李膺最受人敬佩的是他的品格。《世說新語》說他風格秀整,高自標持,就是風度高雅,為人處世都有很高的標準。而且他還以天下事為己任,哪裡有不平,哪裡有是非,哪裡就有我。因為他的品格高潔,所以即使在名士雲集的魏晉時代,他也是佼佼者,後生們都以能受到李膺的賞識為榮,到他家做客,就像登龍門一樣榮耀。
《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難免有主角光環,但《後漢書》同樣記載李膺「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
生在亂世,許多讀書人都信奉明哲保身,李膺偏偏要做這個出頭鳥,一方面,他以聖人之學付諸實踐,另一方面,他不畏強權,在宦官當權的東漢末,李膺敢和皇帝最寵幸的宦官剛正面——有個叫張朔的官員,為非作歹,以殺孕婦為樂,這一切都是仗他哥哥的權勢——漢桓帝的寵宦。
李膺抓住張朔,二話不說就給砍了,桓帝問罪,他卻說能誅殺惡賊,我死而無憾。不卑不亢的氣勢震懾住了皇帝,竟無言以對。
在戰場上,李膺也是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戰神」般的存在,《後漢書》載,李膺曾為烏桓校尉,他不畏強敵,冒著槍林箭雨跟北面羌人惡戰,打到最後「自膺到邊,借望風懼服,聲振遠域。」
就這樣一個人,在思想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在仕途中,不畏強權,在戰場上,不懼強敵,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高標準,才讓他達到了讓眾人「皆以為登龍門」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