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魏晉名士,連皇帝都被他的氣勢震懾,成為天下表率!

2021-01-16 隨手談詩

生活中,總有些人以為這個世界都應該以自己為中心,他們愛抱怨,憤世嫉俗,還有鍵盤俠,日日抱著鍵盤指點江山,前者讓人厭煩,後者讓人痛恨。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一個人如果想要達到某種高度,要想被別人看得起,首先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表裡如一。

魏晉時期就有這樣一個名士,以自己的思想行為做表率,得到了天下人的尊重。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四》

李膺,字元禮。是魏晉名士,曾率軍破鮮卑,名噪一時。

既然是名士,那武功只是錦上添花,李膺最受人敬佩的是他的品格。《世說新語》說他風格秀整,高自標持,就是風度高雅,為人處世都有很高的標準。而且他還以天下事為己任,哪裡有不平,哪裡有是非,哪裡就有我。因為他的品格高潔,所以即使在名士雲集的魏晉時代,他也是佼佼者,後生們都以能受到李膺的賞識為榮,到他家做客,就像登龍門一樣榮耀。

《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難免有主角光環,但《後漢書》同樣記載李膺「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

生在亂世,許多讀書人都信奉明哲保身,李膺偏偏要做這個出頭鳥,一方面,他以聖人之學付諸實踐,另一方面,他不畏強權,在宦官當權的東漢末,李膺敢和皇帝最寵幸的宦官剛正面——有個叫張朔的官員,為非作歹,以殺孕婦為樂,這一切都是仗他哥哥的權勢——漢桓帝的寵宦。

李膺抓住張朔,二話不說就給砍了,桓帝問罪,他卻說能誅殺惡賊,我死而無憾。不卑不亢的氣勢震懾住了皇帝,竟無言以對。

在戰場上,李膺也是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戰神」般的存在,《後漢書》載,李膺曾為烏桓校尉,他不畏強敵,冒著槍林箭雨跟北面羌人惡戰,打到最後「自膺到邊,借望風懼服,聲振遠域。」

就這樣一個人,在思想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在仕途中,不畏強權,在戰場上,不懼強敵,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高標準,才讓他達到了讓眾人「皆以為登龍門」的高度。

相關焦點

  • 李景琦:魏晉名士夏侯玄
    東晉袁宏作《名士傳》,把他和何晏、王弼列入正始名士(正始是魏帝曹芳的年號)。所謂「名士」,也稱「名流」「名勝」,是魏晉世族門閥中的領袖人物。一般來說,它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出身名門貴族。《三國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和《世語》說,宦官曹騰的養子,即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可見當時曹氏和夏侯氏實為一個家族。
  • 盤點「竹林七賢」的小「怪癖」,是魏晉時期成為名士的一大要素
    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 時尚魏晉生活志 · 名士與酒
    我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輩出,其名流傳甚廣,一提起魏晉時期的名士,許多人往往浮現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眾所周知的「竹林七賢」以外,更多的人則是十分注重外貌的,並以陰柔為美。一個人的風度儀表,自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一個人的社會道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標誌,所以士人們十分注重儀容,並將之作為重要的談資。
  • 魏晉名士都愛「清談」,清談是怎樣談的,都談些什麼?
    清談,是魏晉名士風度的重要標準之一,想了解什麼是清談,推薦去看一下《世說新語》,從漢末,到晉末,士人的言行舉止,都能從這部書中品評,陳寅恪先生評價《世說新語》為「一部清談之全集」,可見一斑。什麼是名士風度?魏晉風度,也叫名士風度,聽起來很抽象,卻給人一種飄逸絕倫的神仙感。
  • 自然美的極致——《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
    ——杜牧《潤州》魏晉名士的曠達風流曾為一時美談,令歷代文人心馳神往。他們身上,有一種不流於世俗的氣質。而自然之色,山水之形,對於魏晉風度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魏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社會背景下,很多士人不再關心朝廷政事,轉而尋求個人的解脫,自然山水便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
  • 魏晉時期的顏值巔峰,他差點成為唯一的男皇后,可惜後來敗了!
    但要是說起其中哪個朝代美男子最多,那非魏晉南北朝時期莫屬。子都、宋文公、宋玉、潘安、衛玠、蘭陵王、嵇(ji)康、韓子高、慕容衝、獨孤信,看名字就知道都是帥氣小夥子,他們被稱為古代十大美男子,這裡面有硬漢、有娘炮、有小鮮肉,其中七個出自魏晉時期! 「貌若潘安」的中國第一美男子潘安。因為長得太美,活活被「看殺」的衛玠。因為美貌差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男皇后的韓子高。
  • 魏晉名士嵇康:在偽娘遍地走時代中,不一樣的風一樣的男子
    從人格理想與個性氣質上來說,魏晉名士們大概有兩個方面的追求。一是普遍追求容貌之美。魏晉是男色流行的時代,玄學大師貴族公子何晏是一個頂級帥哥,皮膚白中透紅與眾不同,連走路都要塗脂抹粉顧影自憐;潘嶽和衛玠是美男子,出街時常被年輕女子圍在中間一頓猛看。
  • 是什麼造就了「真正」的魏晉狂士?
    當時天下風流名士們皆崇尚自然、超然物外,影響達數百年之久,一直到隋唐初期,上流社會都還有魏晉思想的影響。這當中出了很多名人大家,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王謝世家、桃源陶令等,為何在那段時間裡,會出現道家思想泛濫,文人夢想簡約雲澹,超然絕俗。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便是這些上流名士的日常生活。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任教,但是都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同意。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第一個原因就是殺名士是魏晉時期的君主穩固政權的手段。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是一個軍閥割據混亂的時代,頻繁的動亂帶來的是人心起伏。
  • 魏晉名士為何好清談?避世的文化模因、亂世的時勢激蕩,還有墮落
    這個時期,士族精英集體墮落,陶淵明這種人還算是名士,但也徹底不跟社會合作了;而另一伙人就只能說是不要臉了,瘋狂地玩清談,實際卻在自我標籤、沽名釣譽。01.清談的歷史淵源任何潮流、任何風氣、任何學說,都不是無根無由的突然而至。你總能找到它的歷史淵源。
  • 描寫魏晉名士風流的《世說新語》是依據什麼完成的?
    《魏晉世語》對於《世說新語》仍有借鑑作用《魏晉世語》的作者為郭頒,他所生活的西晉時期還處在玄學清談的發展變化過程當中,所以他還不可能對清談玄學中文人的整體精神風貌做出概括和總結,從而加以表現。由於該書至宋代已經亡佚,所以原書與《世說新語》的傳承關係已經難以知曉,但現存佚文可證《魏晉世語》對於《世說新語》仍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 你所不知道的魏晉風流:男子以白為美,名士沉迷煉丹飲酒
    提到魏晉,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魏晉風流"。確實,魏晉確實是人才輩出的時期,不少翩翩公子讓我們心生嚮往。但是,今天要說的魏晉風流,可能和大家想像中不太一樣。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時代分析,以白為美風氣的形成和追求仙途,沉迷飲酒的名士來說。
  • 在魏晉眾多名士中,從王羲之身上讀魏晉風骨
    魏晉時期湧現了許多風流名士,他們不羈的性格與極高的藝術造詣都是其他時代中所罕見的。其中,王羲之不僅以奪目的書法,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一朵燦爛的奇葩,其文學成就與灑脫的人格都是魏晉風骨的極佳體現。然而,王羲之似乎很拽,對於人們仰慕的地位,他似乎並不為之所動,卻是十分灑脫地一再推託,這使得眾人對他更是仰慕。說起王羲之的灑脫,他還有一怪癖,就是嗜鵝如命。有一老道人多次向王羲之求取文墨,都求而不得,後來老道人養了一群鵝,對王羲之說只要為他寫幾幅字就把鵝送給他,王羲之連忙不假思索地寫了字換來鵝。
  • 魏晉名士的「另類」之風,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但有這麼一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儒家思想中的「禮」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他們做事「另類」獨特,與人談話時更是酣放恣肆,這種風度就是魏晉風度,這群人也就是被人熟知的魏晉名士。 魏晉名士圖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為先驅,「另類」之風蔚然成風 翻看魏晉的史書,細心的人會發現,其中很多人物的評價中都有「不修小節
  • 能文能武的歷史名人,每一個都不是善茬,不論在哪個領域都有建樹
    能文能武的歷史名人,每一個都不是善茬,不論在哪個領域都有建樹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文武雙全一直是歷史中人物的追求,不斷進取的他們不斷豐富自身,希望自己成為全才,成為各個領域的知名人物。人生有限但追求無限,有想法有能力的古人們在奮鬥拼搏中不二話,三國名將關羽出生草莽,戰場上的拼殺讓他揚名諸侯,成為將軍的他並沒有滿足,一卷春秋在手不斷豐富自身,最終成全自己的五千年歷史武聖的美名。關羽是不是文武雙全的人物,之讀書的他沒有成為文學界的代表,武聖還不夠格。歷史中名人很多,但真的可以評價為文武雙全的人物很少,今天為大家介紹三位能文能武的佼佼者。
  • ——魏晉風度
    聖賢都是道德楷模,英雄則未必。 實際上魏晉時期英雄的概念與道德無關。劉琨便原本是風流才子,喜歡聲色犬馬,祖逖的行為則幾近劫匪,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忠君愛國和建功立業。同樣,他們把天下大亂看作揚名立萬的大好時機,因半夜雞叫而驚喜,也不奇怪,儘管這驚喜難免「幸災樂禍」之嫌。 也許,這就是「魏晉風度」了:道德評判退隱,個人價值彰顯。
  • 一個文武雙全卻讓人哭笑不得的皇帝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轉載自公眾號|我們愛歷史字數:1567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中國歷代王朝,「文武雙全」的皇帝都不少
  • 清朝這個皇帝「文武雙全」,卻讓人哭笑不得
    清朝這個皇帝「文武雙全」,卻讓人哭笑不得。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歷史長河裡,文武雙全的皇帝不不少,比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都堪稱文韜武略。今天我們要講的皇帝,雖然也是「文武雙全」,但卻叫人哭笑不得。他就是清朝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好清談,而不做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他是這麼說的:「(清談)指的是魏晉時代的貴族和知識分子,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以講究修辭技巧的談說論辯為基本方式而進行的一種學術社交活動。」所謂「察舉」,就是地方政府根據國家需要,定期向中央朝廷推薦所需人才;所謂「徵辟」就是國家所需人才,不經過地方官察舉,而由皇帝直接下詔書徵召。如:你要保舉某人做官,集中一群相關的人,談談你的理由,如果都同意了,就上報皇上。漢末大亂,王綱解鈕,造成了「清談」風氣的再度興盛。
  • 魏晉名士陰柔女性化,女人們卻普遍很能幹
    人說魏晉,必談名士,既說名士,必論風流。實則魏晉名士最大的一個共通點是女性化。他們首先都很漂亮。太醜了在魏晉基本做不了名士。所以曹操很在意自己的容貌,見一個匈奴使節都很忐忑;孫策傷臉,便不想活了,因為「無法建功立業」。其實臉跟建功立業的關係不大,曹操雖醜,照樣建功立業。所謂「貌比潘安」,潘安就是魏晉的大帥哥,帥名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