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個月都沒有更新,訂閱的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首先感謝你的不離不棄。謝謝!
不知道這段時間你練習的怎樣?我先自我反省,幾個月來都沒有好好練習。
最近「報應」來了,自我感覺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心念不止,思緒滿天飛。
所以從上周開始,基本已經恢復每日的習練,哪怕是睡前十幾分鐘的「mini版」冥想練習,也是有效的。
如果你想了解mini版的習練方法,歡迎後臺留言給我,如果想了解的人多,我會專門寫篇文章說說。
今天,我們先來講講關於如何知道自己需不要冥想練習的內容,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體會,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自己的契機,今天先來說說我自己的感受。
冥想雖然是個來自於印度瑜伽的概念,但其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佛教裡修行裡的一個方法就是:在砍柴時砍柴,在吃飯時吃飯,無論在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無論這事是不是自己想做的,所有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在這一處。
誠然,看上去如此簡單的事情,實際上卻是世間最難,否則這也不會成為修行的方法。
念頭,是無窮無盡的,彈指一揮間,就有十萬八千個念頭。
念頭就像是大海上的波浪,你按下了這頭,它又起來了那頭。你這一刻的念頭屏息掉了,過一陣子它又會升起來。
因為頭腦天性就是產生念頭,當它被五感官所挾持的時候,念頭就更多了。
紛紛雜雜的念頭一股腦砸過來的時候,基本上就沒有人能做到砍柴時砍柴,吃飯時吃飯了,更別提睡覺時睡覺了。
所有的修行方法,其實都是制心於一處的方法,打坐也好,禪坐也好,經行也好,冥想也不例外,它們都是「以一念止萬念」的方法。
所謂「吃飯時候吃飯,砍柴時候砍柴」,就是把心回歸當下正在做的事情,頭腦不會被未來和過往牽絆。
當冥想練習成為習慣之後,
會在24小時內隨時體會到,心安住在當下的平靜與喜悅,這時念頭是會自然消亡的。
所有的事情,只要不走心,就都是外相,但只要走了心了,專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這本身就get了冥想習練的本質。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送外賣也好、擺地攤也罷,或是一夜成名變網紅了,創業成功改叫李嘉誠了,
這都和你需不需要的冥想沒有半毛錢關係,相反,這些外在環境的變化可能會讓你察覺你是否需要冥想。
因為在冥想的世界中,並無順境與逆境之分,一切都是因果,
只要在這一刻不被無明所遮蔽,人人都能成為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