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為什麼進化出了「自殺式」的攻擊方式?

2020-12-23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眾所周知,蜜蜂的螫針是它唯一的攻擊性武器,而且一旦攻擊到對方,螫針會留在對方的體內,跟螫針一起留在蜜蜂體外的還有消化道。因此,蜜蜂一旦成功攻擊了敵人,它也就命不久矣了。但是,在自然界中,大多數動物都有攻擊性,而且它們的攻擊性並不是建立在以生命為代價上的,因為動物之所以會攻擊是為了捕殺獵物、躲避天敵,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是為了生存。那麼,蜜蜂這種「自殺式」的攻擊方式有什麼意義呢?它為什麼會選擇這種身體結構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蜂群的結構

蜜蜂是高度群居動物,對於大多數的群居動物來說,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通常只有一位雄性或者雌性的「首領」,剩下的都是「隨從」,而且通常首領是族群中戰鬥力最強的存在。但是蜜蜂的族群卻不同,它們的族群首領是雌性,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詬病的,畢竟鬣狗群的首領也是雌性,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蜜蜂的首領也就是蜂后,只負責躺著「生孩子」,除了婚飛時飛出蜂巢與雄峰繁殖外,其他事一改與它無關。

除了蜂后外,蜂群的第二「梯隊」是雄峰。在蜂群中,雄性的體型僅次於蜂后,原本這些體型較大而且還是雄性的傢伙,應該擔起「看家護院」的工作。但是,雄峰並沒有這樣,它們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與蜂后交配。而且由於雄峰壓根就沒有螫針和毒腺,所以即使它想去參與戰鬥,也無能為力。

雄峰與蜂后交配也是一場競賽,在這場競賽中,誰先追上蜂后,誰就能夠留下屬於自己的後代。其他的落敗者,會被無情地趕出蜂巢,畢竟它們的存在已經沒有意義了。說起與蜂后交配的雄蜂,它對自己也是挺狠的,因為它在交配時直接會將自己的生殖器留在蜂后身上,目的則是讓自己的精細胞最大化利用。不過,代價也很大,就是死亡。

蜂群的第三「梯隊」也是最後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工蜂了。工蜂是整個蜂群中數量最多,最為辛苦的蜜蜂,我們吃的蜂蜜就是工蜂們辛勤勞作的結果。一隻工蜂從生下來,幾乎在不停地採集花蜜。按理說如此繁重的體力活應該給雄性,但是,雄性只等著與蜂后婚飛,其他事情一概不管。所以,整個蜂群建設者就成為了工蜂,這也是為什麼工蜂會將未成功與蜂后交配的雄峰趕出蜂巢,甚至是殺死的原因(光吃不做)。

工蜂除了是整個蜂群的「廚師」外,它們還肩負著保衛蜂巢的職責。一旦遇到天敵,它們會前赴後繼,奮不顧身地與對手捨命搏鬥。

工蜂的螫針

工蜂的尾部有一根可以伸縮的螫針,平時,它們的螫針都隱藏在腹部內,一旦遇到危險,它們會立即「亮劍」。那麼工蜂的螫針到底是什麼器官呢?這就要從工蜂的形成說起了。

蜂群中,工蜂是一群雌蜂,在首領為雌性的前提下,蜂后顯然不允許有能夠代替自己的雌性在自己身邊,所以,從這些雌性蜜蜂孵化開始,蜂后就開始分泌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夠抑制雌蜂卵巢的發育。當然激素的抑制並不是萬能的,族群中還會出現一些可以正常發育的雌性,所以,蜂后用上了另一個方法-控制飲食。所有的蜜蜂出生的前幾天都是以蜂王漿這種高營養的物質為食的,但是,工蜂只被允許吃5天左右,剩下的時間就只能吃普通的蜂蜜了,而蜂后是連續吃了16天的雌蜂。這時,在雙重的壓迫下,原本可以自由生育的雌性蜜蜂的生殖能力被剝奪,成為了任勞任怨的基層工作者。

此時,未發育完全的工蜂的生殖器特點就出來了-帶有倒鉤螫針,也就是說工蜂的螫針其實就是未發育完全的產卵器。

蜜蜂攻擊為什麼會把內臟都帶出來?

雖然工蜂是雌性蜜蜂,但是由於卵巢和產卵器發育不完全,已經完全喪失了繁殖能力。同時它們又做著最辛苦的工作,經常外出再加上數量眾多,它們就成為了許多天敵攻擊的主要目標。而對於蜜蜂來說,它們本身並沒有尖利的牙齒、龐大的體型作為逃生的依靠,所以,它們開始了對螫針的進化,與螫針(產卵器)相連的地方進化出了毒腺,為了讓自己的攻擊性最大化,它們將螫針的末端變成的鉤狀。

這樣在攻擊對手時,由於螫針鉤狀的末端,它們根本無法將螫針收回了,而螫針又與毒腺相連,毒腺需要物質來作為基礎,所以毒腺又與消化道相連。因此,在蜜蜂攻擊時,它們無法收回的螫針在它們拼命掙扎著要飛走時,留在了對方體內,同時被扯出來的,還有毒腺和部分的消化器官。最後,蜇完對手後,蜜蜂不出一天就死亡了。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蜂后同樣是雌性,它蜇人後,會不會被帶出器官而死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蜂后很少能夠用上自己的螫針(除了產卵),因為有數量眾多的工蜂作為「炮灰」。其次,蜂后的螫針通常在蜂后爭奪戰中當作武器使用,但是由於蜂后的產卵器發育完全,所以它的螫針末端只是稍微彎曲,並不是像工蜂那樣呈鉤狀。所以,即使蜂后攻擊,它也是收發自如的。

總結

在蜜蜂家族中,能夠用螫針蜇人的是雌性蜜蜂,因為只有它們才有這樣的產卵器。由於工蜂的生育能力已經被剝奪,所以它們的螫針成為了以「防禦」和「攻擊」為主要作用的「武器」,因此才有了鉤狀的末端。而正是因為這個結構特點,讓它們攻擊後無法收回螫針,進而帶出體內的一些器官,最終導致死亡。這已經成為了它們產卵器的唯一作用,也就是說這就是它們螫針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蜜蜂的針會進化成連著腸子?其生物學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蜜蜂的蟄針會連的腸子?其實是你誤解了,蜜蜂的蟄針連著的是毒囊,因為腺體腺體比較大,被扯出來時就可能帶出蜜蜂的腸子。蜜蜂只有工蜂和蜂王才有蟄針,雄蜂是沒有的。但蜜蜂由於蜜粉對於其他動物的誘惑力太大,為了保護蜂巢,保護蜜蜂,產卵器就進化成蟄針,是蜂王和工蜂的防衛和攻擊器官,產卵器就附帶在蟄針的下面。蟄針畢竟太小,造成的殺傷力還不夠,工蜂和蜂王就先進化出了毒囊,讓毒囊產生的蜂毒素能通過蟄針注入到敵人的肌膚裡,蜂毒素產生的劇烈疼痛才能震懾傷害到敵人。
  • 二戰後期衝繩島戰役,日本逼迫年輕人進行自殺式攻擊
    所有參加戰鬥的飛機,只可以攜帶單程燃料,以便節省出更多空間運載炸藥。而一旦飛行員進入飛機,駕駛艙便會被鎖死,以防飛行員在戰鬥中跳傘逃亡。戰鬥機起飛後,起落輪會自動從飛機上脫落,這樣飛機一旦升空便沒有任何可能進行降落。一旦踏上戰機,即意味著等待死亡的降臨。
  • 自殺和抑鬱症是為了進化?
    反芻時間增加,深陷在個人痛苦的源頭不能自拔。同時,某些類型的分析能力有所增強,大腦用於鞏固記憶的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時間也有所增加。「大多數抑鬱症都是自己好的,有些是自然緩解,保羅對此有做出解釋,」範德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史蒂芬·霍侖(Steven Hollon)如是說,他更進一步談道,「認知行為科學和解決問題式療法恰好能夠起作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們的介入加快了整個進程數周時間。」 自殺意味著人類開始主動設計自己的死亡。
  • 為何蜜蜂會打造出完美的六邊形蜂巢?
    為何蜜蜂會打造出完美的六邊形蜂巢?這當然不是什麼神秘的力量,而是其中富含的深刻數學和物理學道理。撰文 | Philip Ball編譯 | 顧淼飛蜜蜂,天生的數學家?蜜蜂在動工之前並沒有做過統籌規劃,也不可能拿到設計圖紙,它們卻能分工合作,鬼使神差地完成了如此精妙絕倫的蜂巢。蜜蜂是怎麼做到的?古希臘哲學家帕普斯(Pappus of Alexandria)認為,蜜蜂一定天賦異稟,有著「幾何學的遠見卓識」。那麼,又是誰給了它們這種遠見卓識,似乎只能是上帝吧?
  • 蜂類的戰爭:大黃蜂是蜜蜂天敵,而上千蜜蜂卻會群起抱住悶殺黃蜂
    在食物鏈中,大黃蜂是蜜蜂的天敵之一,但在野外情況之下,大黃蜂雖兇猛,野生蜜蜂也能反殺大黃蜂,而且招式非常奇特:就是一群蜜蜂,群起抱住大黃蜂,讓大黃蜂溫度升高,悶殺大黃蜂。在野外情況,大黃蜂偵察兵發現了蜜蜂蜂巢,也不敢獨闖蜂群,因為一隻大黃蜂獨闖蜜蜂蜂群,不會是「狼入羊群」,蜜蜂一般不會攻擊,但受到攻擊,蜜蜂也會反擊的,所以大黃蜂偵察兵發現蜂巢後,會通知其它大黃蜂,幾十隻大黃蜂群體才敢攻擊蜜蜂蜂巢。
  • 蜜蜂為什麼不採斷腸草的花?
    蜜蜂為什麼不採斷腸草的花?斷腸草花蜜中的生物鹼對蜜蜂有毒,蜜蜂就不敢採集。我們都知道斷腸草是有劇毒的,其根莖葉都有對人和動物有害的生物鹼,花蜜也含有毒生物鹼。這些生物鹼會抑制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嘔吐,心慌,出冷汗的中毒症狀,嚴重的會讓人中毒死亡。斷腸草含有毒生物鹼的量比較大,開花流蜜時也會含有毒生物鹼。當蜜蜂採集這些含有毒生物鹼的花蜜時,也會出現中毒死亡。我們把這些含有毒成分的蜜源花就叫有毒蜜源花。含有毒生物鹼的植物比較多,有毒蜜源花在中國就有十幾種,斷腸草花只是其中之一。
  • 殺人蜂也就比其他蜜蜂恐怖那麼「億點」而已
    即便入侵者快速逃離,這些殺人蜂也要追擊200米以上,攻擊持續超過1小時。一旦殺人蜂蟄到了目標,留在入侵者體表的針刺會散發出信息素,通知更多的同伴發動攻擊。所以殺人蜂的攻擊頻率會呈指數級地提高,人和動物稍有不慎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然而,更恐怖的事情是殺人蜂以每年最快500公裡的速度侵佔美洲,如今已經替代了9成以上的本土蜜蜂。
  • 俄羅斯計劃為其攻擊直升機配備自殺式無人機,米-28戰力再提升
    近日,根據多消息來源報導,俄羅斯軍方將為其武裝攻擊直升機裝備可發射自殺式無人機的子系統,顯然如果這一計劃落實的話,俄羅斯的主力武裝直升機米-28NM「暗夜獵手」將會優先被選作自殺式無人機的操控平臺。
  • 為什麼蜜蜂蜇人後會死,馬蜂卻不會?
    蜂類會蜇人這是一般人的常識,有許多人也知道蜜蜂蜇人之後自己也會死,但是其實並非所有的蜜蜂都會蜇人,也並非所有的蜂類蜇人之後都會死,比如馬蜂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其它生物,不用擔心自己會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糞便退敵,蜜蜂也會使用工具?
    亞洲蜜蜂已經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技巧,來避開胡蜂的攻擊。攝影:SATOSHI KURIBAYASHI, MINDEN撰文:DOUGLAS MAIN在東亞地區,蜜蜂與強大的敵人胡蜂的鬥爭永無止境。胡蜂不僅會捕食蜜蜂個體,還會一步步侵佔蜂巢。攻擊場面非常殘酷:它們首先把遇到的每一隻蜜蜂「斬首」,然後佔領蜂巢,不慌不忙地吞食蜜蜂的幼蟲。為了保護自己,亞洲蜜蜂進化出了各種創意十足的技巧,比如組成炙熱的「蜜蜂球」攻擊成群的入侵者,把它們烤死。
  • 為了對付大黃蜂,蜜蜂找到一種終極武器,在家門口塗抹新鮮糞便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將一款型號為F/A-18A-D的戰鬥機命名為「大黃蜂」,意思是希望這款戰鬥機的攻擊能力和追蹤能力跟大黃蜂那樣,狠,準,毒。 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經過一代代進化,蜜蜂找到了一種終極武器,專門用來對付大黃蜂的攻擊,PLOS One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論文稱,為了阻止大黃蜂的入侵,亞洲蜜蜂(Apis cerana
  • 為了對付大黃蜂入侵,蜜蜂找到一種終極武器,在家門口塗抹糞便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將一款型號為F/A-18A-D的戰鬥機命名為「大黃蜂」,意思是希望這款戰鬥機的攻擊能力和追蹤能力跟大黃蜂那樣,狠,準,毒。的確,大黃蜂戰鬥機在全球名聲在外。不光人類敬畏大黃蜂,就連很多種蜜蜂也怕大黃蜂,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要知道相對於蜜蜂而言,大黃蜂的體積要大得多,據說,幾隻大黃蜂就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輕鬆消滅一個蜜蜂殖民地。
  • 蜜蜂飼餵白糖會爛子?中蜂爛子的5種原因,為什麼蜜蜂可以飼餵白糖
    很多養蜂朋友都在說,用白糖飼餵蜜蜂會引起爛子病,這種說法正確嗎?白糖究竟能不能飼餵蜜蜂?百事通來談談自己的看法。用白糖飼餵蜜蜂的確對蜜蜂是有一定影響,但不至於引起蜜蜂爛子病。雖然白糖代替不了蜂蜜,但是蜜蜂飼餵白糖繁殖,絕不至於引起爛子病。為什麼百事通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蜜蜂為什麼要餵白糖,白糖為什麼可以餵蜜蜂,引起蜜蜂爛子病的原因有哪些?了解完這幾個問題,基本上就明白白糖會不會引起爛子病。首先來說一下蜜蜂為什麼要餵白糖。蜜蜂飼餵白糖,一直是蜜蜂養殖中,大家都不願意正視的灰色地帶。
  • 「神風」自殺式襲擊
    與人操魚雷一樣,「神風」特攻也是屬於自殺式襲擊的一種。 在二戰末期,許多美國土兵對日本這種瘋狂的自殺式襲擊感到不可思議與恐懼。這些自殺式襲擊的確也造成了比常規武器更大的殺傷力。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
    比如獵豹和花豹僅從面部的「淚痕」就能分辨出,獵豹臉上有兩道黑色的「淚痕」,而花豹沒有。黃蜂和蜜蜂也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它們也有著相似的外表。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黃蜂與蜜蜂的區別二:外觀和習性從整體上看,蜜蜂比較的短圓,而黃蜂則比較的細長,而且黃蜂比蜜蜂的體型要大一些。其次,黃蜂和蜜蜂頭部都有黃色的絨毛,但是黃蜂的絨毛明顯要少於蜜蜂,而且蜜蜂的腹部有一條內陷的線狀溝壑,而黃蜂則沒有。除了外觀上區別外,黃蜂與蜜蜂的習性也不同。
  • 1分鐘滅掉40隻蜜蜂,只有中國土蜂不怕它
    蜜蜂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昆蟲,也是昆蟲界最勤勞的楷模。眾多蜜蜂共同搭建蜂巢,還醞釀出香甜的蜂蜜,同時給花朵授粉,是一種很有益的昆蟲。在自然界,蜂巢基本沒有天敵,然而有一種蜜蜂的同類,卻經常對蜂巢發起進攻,往往會將蜂巢徹底摧毀。
  • 受蜜蜂敏捷飛行能力的啟發 科學家將開發能穿越狹小空間的無人機
    在數千年的時間裡,進化賦予了某些動物一些非常聰明的能力,機器人研究人員無休止地將這些生物作為靈感來源。
  • 為啥蜜蜂有時溫馴有時暴躁?難道蜜蜂也有小情緒?真相是這樣的
    除了養蜂人對蜜蜂的了解之外,我們還是會發現蜜蜂的情緒有些陰晴不定,哪怕是同一箱蜜蜂,在不同的時間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有時候蜜蜂溫馴,哪怕是我們打開蜂箱抓走蜂王了小蜜蜂也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有時候我們蜂箱都沒有打開,只是站在蜂箱門口立刻就引來蜜蜂的攻擊。
  • 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三棲動物?
    在這些分類裡,只有兩棲動物既可以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可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出飛行的能力,成為三棲動物呢?兩棲的定義其實三棲的概念並不存在,雖然兩棲動物指的是幼體可以在水中生活、成體可以在水中亦或可以在陸地的動物,但三棲指的也並不是海陸空。
  • 蜇了人的蜜蜂會掉尾針會死去怎樣的人容易引起蜜蜂不顧死亡攻擊呢?
    今天的森林驛站每日一題的問題有一點難度,7月13日的問題是蜇了人的蜜蜂會掉尾針會死去,怎樣的人容易引起蜜蜂不顧死亡攻擊呢?大家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森林驛站7月13日森林小課堂答案,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那麼就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