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要做群眾的「主心骨」丨綏陽縣溫泉鎮南坪村駐村...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趙小波,是綏陽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9年5月,因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需要,單位抽派了70%幹部組成脫貧攻堅小分隊,下沉到綏陽縣溫泉鎮華光村和南坪村,協助村開展工作,我和我的4名同事駐在南坪村,與村支「兩委」同志戰鬥在一起。 到村後的工作,主要圍繞貧困群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查找問題,補齊短板,確保邊緣戶不致貧,已脫貧的不返貧,未脫貧的在年底實現順利脫貧。

當時,老舊房屋整治是當時擺在大家面前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全村有42戶群眾需要進行老舊房屋整治,上級要求8月底前就要全部完工,而全村的開工率和完工率都很低。 剛開始,我以為是督促力度不夠,導致了進度慢,所以每天都會去督促。但得到的效果並不明顯,有的群眾口頭承諾,承諾到了某天就一定開工,可等到那天時,卻還是老樣子,沒有動靜。有的催急了,就直接要放棄,不整治了。這讓工作很被動。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滿打滿算也就只有3個餘月的時間,還得除開施工人員耽擱、混凝土凝固期、降雨影響施工等因素,時間十分緊迫,我與戰友們都倍感壓力,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那段時間,我們放棄周末,鐵心要讓沒開工的儘快開工,已開工的要加快進度。 經過走訪了解,我們發現影響施工進度有幾個原因,一部分是資金缺少購買材料。關於老舊房屋整治,政府是有補助資金,但要等到完工驗收合格後才兌付補助資金,有的村民不肯自己墊付,有的甚至沒錢墊付;一部分是群眾缺少改變決心搖擺不定的,還有相信風水,要等好日期才動工的等等,造成了農戶不急,幹部急的現狀。 通過分析研判,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把群眾的家當作自己的家,把群眾當作自家人,把問題當作自家問題,把自己轉變為這個家裡的「主心骨」,幫助他們下定決心。

於是,我們採取分類解決、綜合施策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由村指揮所出面協調材料銷售商,把材料先給群眾,等完工驗收,群眾得到補助資金後,再兌付材料款,幫助村民解決了材料問題;另一方面,反覆入戶走訪,做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打消顧慮;通過反覆做工作仍然無效的,我們幹部帶頭幹,大家一起幫助搬運材料,迫使他們動起來。 只要開工,我們就取得了一半的勝利。接下來,就重點是督促施工隊伍,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及時完工。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成效,42戶群眾及時完成了老舊房屋整治,住上安全有保障的安居房,修建了獨立的衛生間,生活環境得到了改造。南坪村剩餘的貧困戶也在2019年年底實現全部脫貧。 扶貧幹部只有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成為貧困群眾的「主心骨」和他們站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所需,解決群眾所難,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國歡

編輯 潘樹濤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期望,甘當大山深處的「服務員」 丨綏陽縣...
    2017年11月6日,我正式進駐遵義市綏陽縣梘壩鎮馮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啟我的駐村工作之旅。接到任務那一刻,我既欣喜又忐忑。入戶走訪群眾我是綏陽縣紀委縣監委派到馮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如今作為繼任者,對組織的信任和培養感到欣喜,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如果做不好,不但辜負了組織的期待,更是愧對整村的百姓。
  • ...故事」老百姓的貼心人丨息烽縣溫泉鎮興隆村駐村第一書記蘇勇年
    我叫蘇勇年,2016年4月,受上級委派,任貴陽市息烽縣溫泉鎮興隆村駐村工作組組長、村第一書記。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牢記黨的宗旨,不忘初心,服務於民。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去,哪裡艱苦我就在哪裡安家。扶貧扶志,治窮治愚  關愛一個貧困學生,將改變一個貧困家庭。入駐興隆村後,了解興隆村的低收入困難家庭和孩子的入學情況是我做的第一件事。
  • 我在「國貧縣」的駐村日記|陳勇:扶貧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
    2015年8月開始到夏溪鄉南坪村參加扶貧工作。2017年5月至今擔任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長「我要當好第一書記,讓南坪村像它的名字一樣剛勁有力,引來鳳凰。」2015年8月,帶著這樣的願景,我來到了南坪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裡地處偏僻,交通閉塞,溝壑縱橫,山高坡陡。落後的村容村貌,幾乎為零的村集體經濟……讓初來乍到的我倒抽了一口涼氣。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破除「等靠要」思想丨綏陽縣小關鄉...
    我叫婁長芳,在遵義市委黨校工作。2017年4月,組織派駐我到綏陽縣小關鄉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張應紅是綏陽縣小關鄉大寨村蔣家山組低保脫貧戶,自身患有聽覺和口語障礙,妻子則是一位智障人士,一家四口人,大女兒上初中二年級,二兒子兩歲,一家人主要靠低保金生活。     在幫扶前,我親眼目睹張應紅狠狠地在牆上打了一拳,拳頭上留下了血印。因為窮困的生活十分艱辛,他才有此舉動。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光頭」隊長丨鎮遠縣湧溪鄉古樓坪村駐...
    我叫田永國,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菸草公司鎮遠縣分公司的一名職工。2018年5月,經組織選派,我到古樓坪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作為一名國企普通員工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我心裡有些忐忑,但更多得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使命和肩上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丨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駐...
    我叫何國龍,現任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委派到鎮遠縣羊坪鎮一碗水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不知不覺我已經駐一碗水村三個多年頭了,回想起這段駐村歲月,我心中總是充滿了苦與甜。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再陡的山路也要爬、再偏遠的群眾家也要去。周末也常常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到新莊村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高橋、南白等地開展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裡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受省直工委選派到沫陽鎮平巖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為村協調幫扶資金,推動「衛生評比」等活動創新鄉村治理。  現在村裡也有了產業,群眾生活有了提高,我也逐漸被村裡群眾所接受。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丨鎮遠縣陽鎮箱子巖村駐村第一書記...
    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得從群眾的一些小事著手,只有把群眾關心的一些小事、特別是貧困群眾的事做好了,才能凝聚起做大事的能量。 首先是要從年輕人中發展黨的新鮮血液。我從原來的第一書記口中了解到大寨的張明彬同志有文化,對群眾工作熱心,並且十分關心村級的發展,同時他還在企業打過工,有管理方面的能力。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到今天,我可以很肯定、驕傲的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實事,有些人一輩子都趕不上的事被我們幾年就做了,成效顯著!」走在扶貧路上,回顧駐村參與扶貧工作的這幾年,是我感觸很深、感悟很多,也是自身進步和提升最為明顯的時候。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路 警民情更深丨畢節市公安局金海湖分局...
    從2015年開始駐村扶貧,先後在金海湖新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官壩村,響水鄉糧豐村、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六年時間紮根基層,先後幫扶過3個村。作為一名公安民警,六年的駐村工作雖然沒有像在警局工作時那麼扣人心弦,更沒有抓捕緝兇的震撼場面,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也值得回味。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感情到群眾中去丨望謨縣麻山鎮交龍村駐村...
    我叫餘開勇,是望謨縣麻山鎮交龍村駐村幹部。   因語言不通,初到交龍村駐村時,村民基本不理我,不僅如此,我還發現村民對政策不支持,也不理解。為儘快摸清村情民意,了解群眾所期所盼,我及時進村入戶採集群眾信息,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實際行動打破了語言障礙,拉近了與農戶的距離,增進了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七載春秋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駐村...
    我叫黎昌盛,是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一名駐村隊員。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的第一槍開始,我就開始扶貧路了。幾年時間,我見證了平巖村從一個「吃水看天、走路靠摸」的小鄉村到今天的自來水到戶,串寨串戶路到家的美麗鄉村。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省委黨校劉遺倫:把貧困群眾的大事小事當作...
    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啟動後,我和村幹部們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獅山村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下組入戶,一心一意開展好政策宣傳,堅持以解決群眾最急需的問題為工作重心,把貧困群眾的大事小事當作自己的「家事」來做,盡心幫助村支兩委謀劃產業發展,不斷夯實獅山村鞏固脫貧成效的物質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工作就要「軟磨硬泡」丨鎮遠縣金堡鎮秀地村...
    幫助群眾收割水稻我叫楊正琦,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人民政府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員。2018年5月起,來到金堡鎮秀地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作為駐村工作隊長,抓好產業發展是第一要務,我認為,村裡要發展就要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群眾要有長遠的眼光。2018年5月14日,我入村的第二天,秀地村正在修建高標準農田河堤整治項目,一個群眾跑到村裡說因為修建河堤,自家的田被佔得有點多,且農田進出水不方便。我隨即走訪了周圍的群眾,得知該農戶阻礙施工隊,導致多天都沒有施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