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燒武昌魚
熱乾麵、黃鶴樓、武昌魚,是大眾心中武漢的標誌。人們廣泛知道武昌魚,還要歸功於毛澤東寫的《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蔥燒武昌魚這道菜想必武漢人再熟悉不過了吧,俗話說「無魚不成席」,在武漢的菜餚裡,武昌魚毋庸置疑地佔了相當一部分魚的份額,其中蔥燒武昌魚就是不朽的經典菜樣!
紅燒鮰魚
湖北經典名菜之一,「不吃鮰魚,不知魚味」。在武漢,提起湖北名菜紅燒鮰魚幾乎無人不曉,紅燒鮰魚是武漢餐飲老字號老大興園的當家名菜,該店始創於清同治十四年(1885年),紅燒鮰魚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菜齡」,武漢由此產生過四代「鮰魚大王」。2005年,省政府首評鄂菜十大名菜,紅燒鮰魚與清蒸武昌魚、臘肉炒洪山菜薹等名列其間。2011年,該菜還被評為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產。
珊瑚桂魚
珊瑚桂魚味道十分有特色的,它不像一般的魚肉,它酸中帶有微甜的滋味,並且還有酥脆的感覺,這道菜一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可能首先吸引到我們的就是它那四溢各處的香味,其實這整道菜的造型,就像它的菜名一樣,鮮豔的像紅珊瑚一般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荊沙甲魚
荊沙甲魚是一道荊州的傳統名菜,取之於洞庭湖的野生龜為主料,經精心烹製而成的。荊州龜這道菜源遠流長,戰國末年,《楚辭·大招》中開列的宴席單,列有較多的水鮮菜式,其中尤以荊沙龜最具風味。龜歷來都是公認的滋陰涼血潤燥之品
砂鍋魚糕魚圓
魚糕,發源地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區,今湖北省宜昌至荊州一帶,俗稱楚夷花糕。它是採用魚糜、雞蛋及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製而成的食品。魚糕魚圓雖然都是用魚肉做的,但是你卻看不出魚的樣子來。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乃民間宴席待客之上品。
沔陽三蒸
沔陽三蒸是湖北沔陽(今仙桃市)傳統名菜之一,沔陽人民愛吃蒸菜,有"無菜不蒸"的食俗,被稱為蒸菜之鄉。沔陽三蒸」是哪三蒸,這是許多烹飪愛好者和食客的首問。 「三蒸」最早指的就是蒸魚、蒸肉、蒸蔬菜。有人說「沔陽三蒸」是粉蒸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有人說「沔陽三蒸」是蒸青魚、蒸豬肉、蒸蔬菜,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有失偏頗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沔陽三蒸」是指蒸畜禽,蒸水產和蒸蔬菜的總稱。
黃州東坡肉
黃州東坡肉,是一道菜餚。蘇軾,又號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因蘇軾向喜食豬肉,有一次家來客,他即烹製豬肉饗客,把豬肉下鍋,著水放調料後,以微火中慢慢煨著,便與客人下起棋來,兩人對弈,興致甚濃,直至局終,蘇軾才恍然想起鍋中之肉。他原以為一鍋豬肉定會燒焦,急忙進廚房,頓覺香氣撲鼻,揭鍋一看,只見豬肉色澤紅潤,汁濃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賦,並博得客人們高度評價。
潛江油燜小龍蝦
2010年5月,湖北潛江市被評定為「中國小龍蝦之鄉」。從此「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的說法不脛而走。潛江油燜大蝦採用潛江龍蝦為原料,以潛江特有的「油燜」烹調方法製作。如此做成的大蝦,色澤鮮豔耐看,味道香辣鮮美。潛江油燜大蝦一般以大排檔形式消費。夏日夜晚,工作之餘,攜家人、朋友於熱鬧之中品潛江油燜大蝦,再佐以啤酒、潛江風味小吃,美味佳境,其樂融融。
臘肉炒菜薹
臘肉炒菜薹是一道由油菜薹、臘肉、香菇(鮮)等食材製成的菜品。做法簡單:1.將蔥洗淨切成蔥末待用;澱粉加水適量調勻成水澱粉備用;將菜薹去掉筋皮,用刀拍劈,切成3釐米長的段;臘肉直刀切成指甲片;香菇切成月牙片。2.菜薹和香菇用沸水焯一下,控水備用。3.油勺放豬油燒熱,蔥末熗鍋,將主料、配料同時下勺煸炒,烹料酒、放醬油、精鹽、味精、白糖找好口,勾薄芡,出勺裝盤。
蓮藕排骨湯
在湖北,素有「無湯不成席」的說法,舉凡筵宴,壓軸戲必然是一罐鮮醇香美的湯。湖北人愛喝湯,也很會做湯,蓮藕排骨湯、瓦罐雞湯、魚圓湯均為湯中佳品,待客上選。尤其是用被譽為「水中之寶」的洪湖蓮藕做出來的「蓮藕排骨湯」,更是極具地域特色,濃縮了荊楚美食文化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