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如來以八苦為師,如果這個世間一點苦難都沒有,每個人都會醉生夢死、放逸懈怠,就生不起出離之心和修行之心。
唯有苦難才給他當頭一棒,讓他想一想 :「怎麼這麼苦啊?是不是有解決苦難的方法?」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前不久,有一個同修的嶽母打電話給他說 :「不得了呀,我這個身體不好啊!你能不能找一個寺院讓我去念佛?」由於她到醫院去檢查,突然發現有個腫瘤,據醫生說可能還是惡性的,她就害怕了,趕緊要找個寺院去念佛。
這個同修一聽,「你要念佛,好呀!」就趕緊聯繫了東林寺,我也答應了。但聯繫好了再打電話叫她過來念的時候,她就開始推辭了,說 :「哦,我這個商店剛剛開張,我有很多事情啊!以後再說吧。」
她怎麼又要幹事業了呢?原來她前兩天到醫院重新檢查了一下,發現上次檢查是誤診,她沒有惡性腫瘤,這時候她就還要幹事業,不來念佛了。所以,修道難啊。
我們每天要把死亡放在面前,提醒自己今天就要死了,我們還會琢磨著幹這個事業、幹那個事業嗎?還會琢磨我的家人怎麼樣、我的孫子能不能考上大學這些事情嗎?這時候突兀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一個人孤單單,如果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也是孤單單啊。誰能替代我們?各人業力各人負啊。
北俱盧洲人就是太享福了,沒有智慧,享的是愚痴的福。我們現在很多人也是修些痴福,下輩子享到大福的時候,沒有智慧,就用這個大福來造作種種的惡業。如果沒有錢,他還能吃得比較簡單點,少造點業 ;
一有錢,吃東西都要山珍海味,要吃穿山甲、大龍蝦,要吃各種進補的東西,那不造大業了嗎?所以我們即使在福當中,也要看到福的虛幻性,對生命要有苦難感和緊迫感,把求出離的心提起來。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北俱盧洲這樣的難了。西方極樂世界享樂程度超過北俱盧洲,然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往生者有智慧,他在享樂當中沒有享樂之想。
為什麼叫極樂?極樂就是離開了苦樂對待的絕待的樂、法性的樂。在法性的樂當中有般若智慧,所以他會把修行作為唯此為大的事情,把涅槃的常樂我淨作為生命的最高目標,離開那種愚痴的享福狀態。——大安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