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讀一萬遍,豈是一個美字了得?!

2021-02-19 寶寶念詩

《春江花月夜》,好詩,「孤篇壓全唐」,然而,《唐詩三百首》裡並沒有它的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大詩兄的認知範疇。張若虛,這名字一看,就挺假,比「大詩兄」還假。你不會是個筆名吧?然而,不管怎麼說,這首詩,卻是全須全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了;這個人,雖然連生卒年都不詳,但畢竟有記載說是初唐人士,好像是揚州一帶的人,跟賀知章他們同時代。他留下的詩,屈指可數。據說賀知章一共留下了六首詩,張若虛更慘,是兩首。初唐時代的詩人,就像張若虛、張九齡和「初唐四傑」這麼些人,大概就是這個歷史使命,留下幾篇傳得下來、大家記得住的東西,給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他們開個荒、清個場。待到牡丹盛開、如日中天的時候,別忘了那個「春江花月夜」。人人都知道,《春江花月夜》是文學與美學的巔峰。但是,你也應該知道,這樣的美,還建立在天文地理、自然哲學、女性心理學、男性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基礎之上。不信,大詩兄就給你講個究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也許會納悶,春、江、花、月、夜,全篇都圍繞這五個字展開,開頭講的卻是大海與潮水。這說明什麼?說明在張若虛那個年代,人類早已經知道月亮與潮汐的關係,雖然他們還不知道「萬有引力」。潮汐過程中複雜的引力作用,學文科出身的大詩兄,一句兩句、一萬句兩萬句也講不清楚。不過,你只需要記住:在新月或滿月時,太陽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施加引力,產生高潮。而在每年春分和秋分時,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陽幾乎在同一平面上,這時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兩次高潮。所以,每逢春天,又是滿月時分,會發生海水大漲潮,引帶著與海水相連的大江漲潮。但是,這種潮水,如果是在十分內陸的地方,或者小江小河,你很難看得分明。張若虛為什麼看見了?前面講過,他是揚州人。揚州地處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岸邊,並且那時候的揚州,距離長江入海口比現在近得多。(長江攜帶的泥沙,在以後的一千多年中,將入海口向前推進了足有一百多公裡。)當時的揚州,是一個「以河港形式出現的海港」,就像今天的上海。遠洋航行,比如張若虛之後的鑑真東渡日本,就是從揚州出發。
如果你在今天的上海,建議你在春天月圓之夜,去外灘看看黃浦江,感受一下「春江潮水連海平」。要珍惜當下,一千年以後,滄海變桑田,你在上海也許看不到這樣的景象。「江流宛轉繞芳甸」,這是流體動力學。大江製造著一個個沙洲,沙洲上暫時沒有人類居住,一切都是原生態,長滿野花野樹野草,人稱「芳甸」。江流從芳甸的兩側滾滾而去,宛轉、漩渦、急流,堆積泥沙,或者衝刷洲岸。「空裡流霜不覺飛」,這是空氣動力學。江岸邊的花樹林中,升起輕輕的霧靄。月光勉強穿透水汽,像一層輕紗。霧氣在做不規則的運動,江心洲的水線上,原本有白色的砂礫,看得卻不很真切。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夜色更深,天空卻愈加澄淨。霧靄漸漸散去,江面灑滿銀色的月光。大江之上,一輪皓月。沒有一片雲。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此時此景,最適合沉思冥想。

對了,你有《時間簡史》嗎?我有。

但是,我一直沒看下去,因為看不懂。看不懂也不是壞事,說明你是個正常人。

其實,即使牛叉如霍金老人家,也抵不過三歲小孩的三句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到哪兒去?

人類總有終極疑問。宇宙到底是什麼?人和宇宙是什麼關係?這就是自然哲學想探討的問題。中國人很早以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比如屈原的《天問》,問了「十萬個為什麼」,其中就有一句:「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日月星辰,到底是怎麼來的?相比太陽和星辰,古代的中國人,似乎又對月亮特別感興趣。比如,《春江花月夜》裡的這幾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就不僅是討論人類的來源問題,而且要討論月亮的來源問題。到後來,李白又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再到後來,蘇軾也在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切的疑問,歸結到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從時間維度上講,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也照著今人。如果你是月亮,你能否記住你照過的那些來來往往的眾生?從空間維度上講,古人看到的月亮、今人看到的月亮,是不是同一個月亮?即使在同一個瞬間,你在長安、我在揚州,我們舉頭望月,那又是不是同一個月亮?在現代,有人認為,月球是在宇宙空間中被地球引力捕獲的;也有人說,月球是地球「甩」出去的,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那片區域。然而,這些仍然只是假說。不論如何,月亮是在宇宙中誕生的。那麼,宇宙又是怎麼來的?現代的科學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大詩兄又在想:就算你們是對的,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怎麼回事?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人生就像鐘擺,總在無聊與煩惱之間擺動。吃飽了沒事幹的無聊人類,一想到這些事兒,人生的鐘擺就開始擺向煩惱的另一邊,正所謂「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青楓浦上不勝愁

在中國文化的很多領域裡,「男扮女裝」是基本功。比如搞政治毫不手軟的曹丕,最出名的《燕歌行》,卻是小女子的口吻:「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千裡之外,我的良人坐在一葉扁舟之上,看到春江花月夜;家鄉故土,同樣的一輪月亮,照在高樓,照在閨閣,照在我的梳妝檯。捲簾望月,清淚兩行。不遠處的小河邊,傳來婦人清洗衣裳的搗衣聲。棒槌隔著衣料打在青石板上,發出沉悶而有節奏的聲音,「咚咚咚」。幾十年之後,有個叫李白的後生,也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他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曾經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個時空維度生活過的人,都哼唱過一首歌,「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世界變了嗎?也許變了。人心變了嗎?恐怕沒有變。「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天涯孤旅,一片愁腸。我昨天晚上,夢到我們家庭院裡的海棠花,一陣雨打風吹,花葉落在地上,一片一片。可憐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我還是不能把家還。男人,情感可以醇厚,但是不能泛濫;可以表達無奈,但不能哭!所以你看,對於他的心理描寫,基本就是「昨夜閒潭」這一句。不像上面的女主,可以鋪陳開來寫。「人情練達即文章」,寫詩的人,光懂格律就夠了麼?必須是人精。那麼,他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女人?這裡,我們可以講一點唐朝的社會學。初唐年間的男人外出,不外乎兩個目的:第一,求仕。就是謀個官差噹噹。有人說,為什麼不是去科舉考試?那時候的中國科舉,剛剛起步,還不是主渠道。你要想當官,最好還是通關係,搭上某個達官貴人,讓他來舉薦。李白他們,都幹過這種事。第二,經商。詩歌不僅是文學,而且是社會的記錄者。李白的《長幹行》裡,思婦的商人老公,是「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就是從今天的南京一帶,沿著長江逆流而上,一直跑到三峽。小婦人在家裡,那是愁腸百結啊,「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再看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女是「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而她的老公,是「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也是在長江上跑。不過,《春江花月夜》裡的男人,不是那種「輕別離」、沒良心的。「碣石瀟湘無限路」。他的家鄉到底在哪裡?也許是「碣石」,在今天的河北秦皇島一帶;也許是「瀟湘」,在今天的湖南。總之,路遙遙、水千裡,歸家要走「無限路」。你已經沉浸在花月之間,忘了時間在流逝。猛然抬頭一看,「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落月搖情滿江樹」,月亮已過中天,開始西沉。這樣一個春色迷人的夜晚,真箇是「若虛」,若夢。

感謝您的閱讀、轉發和讚賞。本刊「寶寶念詩」歡迎投稿:1684233021@qq.com

=============================

baobaonianshi【←長按複製微信號】

以當代情懷,看古代詩詞;以「美詩+美圖+美文」為特色重新發現經典,帶孩子和父母念詩。感謝您關注「寶寶念詩」!感謝您每一次的閱讀、點讚和轉發!本文以及圖片據網絡。

相關焦點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1]作者:張若虛[原文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灩灩隨波千萬裡[2],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空裡流霜不覺飛[5],汀上白沙看不見[6]。江天一色無纖塵[7],皎皎空中孤月輪[8]。
  • 春江潮水連海平,萬國明月共潮生
    唐詩中有雲『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見很早人們就認識到潮汐是海洋與月球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 潮汐可能是半日潮(一天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或一日潮(每天只有一次循環)。在大多數的地區,潮汐都是半日潮。例如美國大陸東海岸的主要形式是單日潮,大西洋沿岸的歐洲也是如此,而美國大陸西岸的形式則是混合的半日潮;而中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而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以及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一日潮海區。
  • 【專題報導】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宣講激發動力鼓舞幹勁編者按    新時代的雲嶺大地,春光更加明媚;新時代的雲嶺鐵路人,激情更加高漲。連日來,集團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宣講活動機關處室巡迴講和各單位層層互動講,猶如春江潮水,充分激發昆鐵幹部職工的幹事創業熱情,廣大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先行先為,火熱激情和強勁動力匯入「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滾滾洪流,譜寫新時代推進集團公司優質高效快速發展的華章。
  • 每日一詩 | 春江潮水連海平
    春花秋月夜唐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入夜了,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籠罩在月色中呢?望著月亮,詩人對人生和宇宙發出扣問: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又一代的無窮無盡,只有月亮是永恆不變的。望著月亮,思考人生,思考永恆。
  • 《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寫,讓你身處其中,流連忘返
    《春江花月夜》,是由七言的律詩組成的,可以拆成5個獨立的事物,在溫暖的春天裡;看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悄然盛開的花朵;虛虛實實的月亮;微風拂過的夜晚,這幾樣事物聚合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非常美的畫面。在這個畫面裡有季節氣候,有自然景觀,有植物,有天體,有時間。
  •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朗誦:張嘉譯、耿樂、於明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不輸張若虛,三四句最驚豔
    在《唐詩三百首》中,遺珠不少,其中,《春江花月夜》絕對是一顆遺漏的明珠。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在隋朝歷史上,楊廣不僅是一個皇帝,還是一個文學家,他的詩寫得好,後世稱讚也很多。這首《春江花月夜》是他的代表作。單看《春江花月夜》就可看出楊廣的功力,寥寥四句詩,短短20個字,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
  • 芳菲肆「閱」 滋養心靈 | 親子閱讀作品展播:春江花月夜
    芳菲肆「閱」 滋養心靈 | 親子閱讀作品展播:春江花月夜 2020-04-21 1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春江花月夜賞析
    全篇如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巫山婦兒之聲|請聽~馬紫涵《春江花月夜》
    第五十七期為您帶來的誦讀作品是《春江花月夜》。馬紫涵朗誦者簡介大家好!我叫馬紫涵,今年10歲,來自於重慶市巫山縣實驗小學四年級7班的一名少先隊員。我是一個勤奮好學、樂觀向上的陽光女孩,愛好跳舞、畫畫、打羽毛球。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畫家,我要把世界上美好的東西都畫下來!我更愛朗讀,請大家聆聽我的朗讀吧!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朗誦:靜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海茵朗誦《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大家好,歡迎收聽西安新聞廣播《詩意西安》,今天,我們讀詩給你聽。"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 吳晨光:從《春江花月夜》看寫作之要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纏綿深邃、如夢似幻、情景交融—《春江花月夜》賞析
    (屈原《天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而是從春江花月夜的綺麗壯闊景色開始,令人沉醉、令人迷幻,這似乎是一個優美的序曲。 隋煬帝已經寫過:「幕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春江潮水連海平」似乎就是從這裡開始。
  • 隱藏在唐詩宋詞裡的明月,月光有多亮,思念就有多長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古往今來,人們把月亮的陰晴圓缺比喻成人的悲歡離合 ,寫出了許多優美動人的詩篇,唐詩宋詞裡的月光更是輝煌了人間。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讓我們感受到童心的可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長詩中月亮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頂尖佳作;白居易「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道不盡人世滄桑……
  • 我們的《春江花月夜》
    我們的課堂——「玩」出來的詩歌美「春江潮水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