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和縣復原和打造唐古城,將再現安西都護府輝煌景象

2020-12-16 新疆人文風物

北疆還是冰天雪地,南疆已是春暖花開。根據作協的安排,我於4月1日晚上乘坐火車趕赴南疆的新和縣採風,此次能再次到新和縣,心情還是挺激動,因為以前每次到新和縣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畢竟這處龜茲故地,正煥發著新時代的容顏,迸發著新時代的光芒。

事實果真如此,剛到新和縣,我就聽聞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漢唐時期的兩座古城,復原和打造工程將會在今年結束;一座唐代的古城在縣城新華南路,另外一座漢代古城在尤魯都斯巴格鎮,這標誌著漢唐時期的文化歷史,將在龜茲故地重現昔日容顏,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見證新疆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 目睹復原的安西都護府

復原的安西都護府,離我住的賓館很近,位於縣城新華南路,站在賓館前可以望到那邊的山丘,上面矗立著一座古式的亭子,還有一座七層觀光塔。順著馬路朝著古城方向走去,大約五六分鐘就到了古城跟前。

恰巧碰到一位負責綠化工作人員,他指著前面說:「這處人造的山最高18米,低的13米,山上還建有幾座亭子,包括一座高21米觀光塔,裡面還有一個佔地面積40畝的湖,最深處水位達到1.5米,湖中建有湖心閣。」

更具特色的是,復原古城周圍還建設了葦草麥田區,佔地面積30畝,現在蘆葦根已經發芽顯綠。建設葦草麥田區的目的,一是為了讓整個園區景觀更加豐富,二是為了反映國家屯田,畢竟古代的屯田對新疆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路邊往裡走,一座古式的城門浮現在眼前,上面寫著「安西」,但要反著念,如果正著念的話就成了「西安」。我想,當年的唐朝帝王,是不是在西域設置都護府有著更深的含義,並且起了一個「安西」的名字呢?

漢唐時期,京師都是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市。從字面的意思看,就是長久的平安,或者是長治久安,所以是很有深意的。那麼「安西」兩字,就代表了安定西域的意思,所以就有了「安西都護府」。

在城樓的左邊,飄揚著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著「唐」的繁體字。牆體是青磚構築,大門是朱紅木門,顯得滄桑而古樸,樓頂的屋面形制是單簷雙坡,整個城樓盡顯漢唐建築藝術風格。不過城樓內部正在施工,還不能看到全貌。

再往裡踏著石階而下,兩邊都是木製的柱子,也是漢唐風格。這時,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護城河,河上有一座漢白玉古橋,橋上刻有猛獸圖案,顯得古樸而大氣。

繼續往裡走,就是復原的通古孜巴西古城了,城高大約十多米,寬度約5米,城牆上的通道約4米,上面有城垛及其他建築形制。城池東、南、北面有城門,唯獨西面無城門。東城門沒有甕城,只有東西大門有甕城。內城牆通向城牆上有人行道和馬道。

城池內有五座建築,一座主殿,兩座偏殿,還有兩處小院落。這些建築全部是漢唐建築模式,主殿和偏殿屋面四坡,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屬於重簷廡殿(兩層建築),正脊兩端安置有吻座的龍形裝飾物,採用的是懸山頂。紅色門窗全是木製,廊柱也是粗大的紅色木柱。

如果對照明清古建築,漢唐古建築的四角上挑的弧度不是很大,吻獸等裝飾也不是很複雜,由此可以說明,明清古建築在延續漢唐至宋時期建築風格基礎上,又創造出了更複雜更獨具特色的古建築。不過,古代的建築還是要分等級的,皇帝的宮殿,自然要更豪華,建築工藝更複雜,採用的技術手法更多,等級低的官員或富人家,他們的住宅則就簡單多了。

這些城內的古代建築,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在今年7月份左右就可以完工,屆時就能完全展現出漢唐古建築的風採。復古建築,關鍵是傳承和延續了古代建築藝術,可以讓後人更全面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

| 關於通古斯巴西古城

通古斯巴西城址是2006年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距新和縣城40公裡,呈長方形,東西長250米,南北寬230米,佔地五萬七千多平方米。古城有城牆、角樓、馬面互為照應,在城牆上防守不留死角。

古城有南北兩個門,呈「甕」型結構對開,這樣的結構主要是起到一個易守難攻的作用,有甕中捉鱉之意,是目前阿克蘇地區遺址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遺址。

2013年,新和縣通過和北京大學合作開始啟動這座古城的考古發掘,在北甕城內東側的一片高臺處在這個高臺的東南角發現了有佛塔的塔剎、佛像的髮髻、貼有金箔的牆皮、青金石的牆皮,還有一些琉璃的殘片,屬於羅馬系統和波斯系統。

要知道,在古代琉璃器具非常珍貴,一般的行政長官估計也用不起,並且在這個區域也有佛像的遺物出現,證明這個府邸應該是一個行政級別很高的人住在這裡。

在龜茲地區,像通古斯巴西城址這麼大規模的古城,在唐代是很少有的,並且在這裡出現了從別的地方到這個古城來借糧的一些文書,如「李明達借糧契殘紙文書」、「白蘇畢梨領屯米狀」等,說明這裡應該是當時的一個重要軍事中心。

在這個區域,專家們還挖到古城的文化堆積層,在4.7米到5.3米之間,最下面的文化土層是西晉時期的,上面的是唐代的。通過這些出土的遺物和文化堆積層,可以證實這個古城的始建年代應在距今1700年左右的西晉時期,根據發掘物判定,在唐代,通古斯巴西古城是唐安西大都護府及龜茲都督府所在地。

| 打造唐安西都護府文旅產業園

據新和縣相關人員介紹,打造的唐安西都護府文旅產業園,是依託唐安西都護府通古斯巴西城址建設規劃,佔地面積約600畝,總建築面積約81000平方米,投資估算5億元,其中,古城體驗區、山體、水系、鐘鼓樓、觀光塔等公共性設施建設為縣財政自籌資金建設,投資估算為1.2億元。

另外,其餘商業街、酒店等投資估算為3.8億元,這一部分主要為招商。之所以公共設施部分由縣財政自籌,主要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來引入社會資本投資。

在唐安西大都護府文旅產業園中,還建有古城、烽燧、關壘戍堡等重要設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通過這些建築物,還原展示當時唐朝中央政府利用烽燧傳遞消息,並通過了進入西域關壘將中原的政治、軍事、文化和農耕技術等傳入西域,進一步加強了新疆的穩定和繁榮發展。

同時在古城牆,設置了古城體驗區,主要按照唐安西都護府(通古斯巴西城址)1:0.6的比例將通古斯巴西城址復建的。因為受各種因素限制,古代遺址能夠直接呈現給普通民眾的信息相對有限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代遺址應有的文化影響與社會功用。為彌補古城本體的不足,通過將古城適當復建,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遺產的多方面功能。古城體驗區,佔地面積40畝,建築面積大約13000平方米,古城內有中國文化培訓中心、住宿樓餐廳、學術中心等。

在文化展示方面,由於新疆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這一片區域設計有唐代、古羅馬、古印度、古希臘和新疆本土風格,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在這裡交匯交融。

園區中,從北到南設計有祆教、佛教、景交、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展區,是為了說明這些宗教沿著絲綢之路相繼傳入新疆,在這個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借鑑,逐步形成了多種宗教並存的歷史特點。

這裡要強調的是,之所以建有漢式清真寺,和陝西、甘肅、寧夏等地一樣,新疆早期的清真寺都採用漢式結構,比如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喀什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它在不同程度上也採用了漢式風格,這就是對中華文化認同最強有力的表現。

可以看出,新和縣打造古城文化產業園,是根據相關依據為準繩,不歪曲,不生造,充分展示了新疆是一個多文化、多宗教交融並存的地區這樣一個歷史事實。

當然,還建設和配置了遊客集散中心、停車場、室外體育場等設施,不僅為遊客提供方便,還可以舉辦一些文體活動,後期可作為大型實景劇演繹場地。

根據發展需要,在沿乾渠一側的文化街區,主要規劃設計了饢產業一條街,把原來的棚戶區,拆遷改建為商業街後,居民仍可繼續居住和做生意,還可以開發民宿。同時,還把鴿產業和民俗特色產品納入這一區域,環城南路和新華南路相間位置規劃建設精品酒店。

此復原古城項目,不僅給當地百姓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還在給外地遊客良好體驗的同時,帶動本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重要的是弘揚和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展示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真正達到「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的目的和意義。

相關焦點

  • 揭開新疆通古斯巴西古城神秘面紗,見證唐代安西都護府歷史變遷
    儘管還沒有看到通古斯巴西古城國家古遺址文化公園正式落成,但還是目睹了唐安西都護府文旅產業園,在新和縣將要竣工的場面。這座復原的唐代安西都護府——通古斯巴西古城,位於新和縣城新華南路,總共佔地600畝,總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為什麼要復原這樣一座歷史古城呢?到底又有什麼價值意義呢?這件新疆的大事,大家還是聽我慢慢敘述前因後果。
  • 重現千年古城——訪新和縣唐安西都護府文化園
    中外記者在安西都護府文化園參觀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雲帆):12月5日下午,參加「外籍記者看新疆」活動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外記者來到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唐安西都護府文化園參觀採訪。新和縣唐安西都護府文化園依託通古斯巴西古城(唐安西都護府下屬軍事重鎮)遺址建設,於2018年9月開工,2019年8月底落成開放。文化園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通古斯巴西古城體驗區、山體、水系、鐘鼓樓、觀光塔、仿古街區等。
  • 阿克蘇新和縣打造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
    12月12日,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推介新聞發布會在新疆新和縣舉行。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位於縣城西部尤魯都斯巴格鎮,毗鄰漢西域都護府烏什喀特古城遺址,兼具未來「漢西域都護府遺址公園」博物館的功能。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位於縣城中心地帶,交通便利,與通古斯巴西城址遙相呼應。「園區側重於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建設內容包括:古城體驗區、山體、水系、觀光塔、鐘鼓樓、仿古街區及附屬設施建設。」
  • 新疆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美食文化節開幕
    本報訊 1月8日,為期3天的「冬遊新和·悅享漢唐」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之漢西域都護府美食文化節正式開幕。雖是三九寒天,但文化園內遊客熙熙攘攘,接踵擦肩,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據了解,此次活動設在位於新和縣尤魯都斯巴格鎮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中,該文化園的建設以該縣烏什喀特古城(漢西域都護府遺址)為原型,分東西兩區,其中西側區域主要建設西域都護府文化展廳、城牆、商鋪;東側區域主要建設兵營、演武場、射箭場、蹴鞠場看臺、瞭望塔等,突出展現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示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建設美麗新疆的歷史進程,兼具未來「
  • 安西都護府駐軍鑄幣:大曆、建中元寶圖賞
    現在大家比較認可的觀點是,唐朝大曆、建中年間(公元766年--783年)西北地區(安西都護府)地方鑄幣。中原比較少見,面文旋讀,製作粗獷,隸書「大曆元寶」四字旋讀,書體樸實有力。    很長一段時間,大曆元寶、建中通寶都是古泉珍品,近幾年在新疆等地陸續有出土,價格有所回落。一般普品價格在數百元,價格根據品相上下有浮動。
  • 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這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安西都護府
    作者:一片兒孤城最深情的等待交河古城,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這裡。公元629年秋天,玄奘開始西行,大概三四個月的時間,他越過邊境走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既然下了決心要保護好一方子民,必不可少的就是軍隊,所以都護府也是國家在邊地上設置的軍事機構,一能撫慰諸藩,二能輯寧外寇,相當於現在武警和解放軍的合體。大唐在鼎盛時期一共有六個都護府,分別是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和北庭,在不同方向各自將突厥、回紇、靺鞨(mò hé)、鐵勒、室韋、契丹等可能侵犯我們的遊牧民族給盯牢了。
  • 帝國之「殤」,被遺忘的「遠方」——「安西都護府」
    如果說「安史之亂」的「爆發」還不足以使你清楚地認識到唐王朝的「盛極而衰」的話,那麼這個叫做「安西都護府」的地方將是一個最為「強有力的補充」或者說「側寫」。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聞名於世的「安史之亂」爆發了。惶惶不可終日的「上位者」為了撲滅這場「烈火」四處「抽調」軍隊,以應付各路「叛軍」。其中就包括了駐紮在「安西都護府」的數萬「安西軍」。
  • 安西都護府:玄奘流過淚,士兵灑過血
    既然下了決心要保護好一方子民,必不可少的就是軍隊,所以都護府也是國家在邊地上設置的軍事機構,一能撫慰諸藩,二能輯寧外寇,相當於現在武警和解放軍的合體。大唐在鼎盛時期一共有六個都護府,分別是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和北庭,在不同方向各自將突厥、回紇、靺鞨(mò hé)、鐵勒、室韋、契丹等可能侵犯我們的遊牧民族給盯牢了。
  • 史書中傳說的西域都護府原來在這裡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騎都尉鄭吉為西域都護,統轄西域三十六國。西域都護府也成為了西漢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第一個最高軍事政治中心。西域都護府相繼歷任10餘位都護,代表中央政權對西域實施了有效管轄和社會治理。
  • 西域都護府在輪臺 兩千年前長這樣
    近日,經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初步確認,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就是西域都護府的所在地。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國家博物館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將遙感、物探技術與文獻考證、實地考察等手段相結合,進一步推進西域都護府治所所在地的研究。
  • 神遊西域漫記(二)北庭與安西都護府
    北線總圖天山的這一段叫博格多山脈,沿山脈二側,唐朝自七世紀中先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現交河故城)和北庭都護府(現奇臺),用以折衝北方突厥和穩定羈縻(讀作「雞迷」)西域邦國。 唐時,自羅護守捉上乏驢坡向北,有二條路可行,向東是伊州(甘露川)(今巴裡坤),向西是北庭都護府。
  • 唐朝在西域有哪些都護府?
    一、安西都護府唐初平定突厥頡利可汗後,在新疆地區設置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和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後續又下設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焉耆(碎葉曾在唐高宗末年替代焉耆成為四鎮之一)。安西都護起初駐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後遷至龜茲。安西都護府管轄範圍最廣時其轄境東起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抵西海(今裏海,一說鹹海),包括蔥嶺東西,東接西州,西至藥殺水(今錫爾河)、烏滸水(今阿姆河)流域諸國的廣大地區。
  • 什麼是北庭都護府?
    為了統治廣袤的西域邊疆,有效管理眾多的少數民族,唐朝效法漢朝建制設置都護府,都護府負有「撫慰諸藩,輯寧外寇」之責,進而穩固唐朝的統治。唐朝在西域先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而北庭都護府便是武則天時期主管天山北麓軍政的機構。它興於一座城——庭州。
  • 唐朝在邊疆設置的六大都護府
    唐王朝建業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不僅改郡為州,對地方行政區划進行了調整,還逐步確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為三種類型:府、都督府、都護府。 唐朝周圍的異族很多,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都護府是唐朝在邊疆民族地裡設置的特別行政機構。分為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
  • 九十年探尋,勾勒西域都護府兩千年真貌
    不論是烏壘城,還是它乾城,因為西域都護府的存在,都表明了一個清晰的史實: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在《考古記》裡寫道:中國學人在新疆做學術考察,這是第一次,所採集的標本亦為國內所僅有。從黃文弼先生眾多的日記和考察報告裡可以看出,他曾經來過現在輪臺縣和新和縣境內,而且來過現在被稱為卓爾庫特古城、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和玉奇喀特古城這三個地方。
  • 安西十二時辰:大唐安西都護府守軍將士的一天
    本文作者根據各種材料,復原公元8世紀上半葉,生活在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地區)的唐軍戰士和他們家屬的生活場景,文中提到的各種細節,均有文獻和文物依據。安西都護府地圖鎮天色漸亮,不僅是安西都護府所在的龜茲,整個塔裡木盆地裡的守捉、驛站、烽燧、堡壘紛紛開始了新一天的運作。南疆盆地的各級防禦機構以西州為總指揮,盆地北部以龜茲為中心,南部以于闐為重鎮,兩條防線在盆地最西端的疏勒交匯,防禦來自北西南三面之敵,將各種級別的防禦機構連成一體,是唐朝北御草原、南阻吐蕃北上的重要防線。
  • 跟我走進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 探索大唐安西都護府的前世今生
    這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西域古城,在唐朝時期是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的駐紮地。西域在中華歷史上也有兩次輝煌的時期:漢朝(西)以及唐朝(包含武周),而漢朝的張騫和唐朝的玄奘都是來自中原卻目睹了西域時代變遷的親眼見證者。
  • 唐代安西都護府守軍將士的一天
    本文作者根據各種材料,復原公元8世紀上半葉,生活在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地區
  • 西域都護、安西四鎮,最後到新疆的變化
    這是譚其驤版的西漢地圖,一個西域都護府就覆蓋了現在新疆和相鄰的幾個斯坦。史書記載,西域都護府設立於公元前60年。讓我們引以為豪的西域都護府,其存續時間短,且職能有限。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就是為了聯手西域各國攻擊匈奴。
  • 學術論文丨劉安志、陳國燦:唐代安西都護府對龜茲的治理
    安西都護府是唐王朝直接經營和管理西域的最高統治機關,治所設在龜茲王城(今皮朗古城),因此,其與外界的交通和安全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早在東漢桓帝永壽四年(158年),龜茲即有左將軍劉平國治烏壘關城。[64]唐朝無疑繼承了這一傳統,也在安西府治所四周設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