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健身或者健康,膳食作用的重要性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但一提到健身餐或者健康飲食,許多人腦海中往往想到這樣幾個短語:
嚴格的膳食搭配精準的食譜沒時間自己烹飪買輕食之類的太貴需要完全打破原有膳食
即使是一段時間心血來潮開始天天自己做營養餐,發現只需要因為工作或者是偶爾的聚會打斷了這種行為,最終很容易不了了之。
其實對待飲食等健康習慣,我個人最關注的不是你的運動計劃是否完美,或者是膳食搭配是否精確,更不是食材是否特殊,我最關注的是你能堅持多久。
就好比許多人一提到準備健身,從遊泳還是器械,跳普拉提還是私教,又或是衣服鞋子護具等等選擇各種糾結,而我最關注的是,你準備什麼時候開始運動,我們先從每天走8000步開始好麼?
尤其是飲食,它對於健康的作用是一個長期甚至是終生的效應,健康的膳食並不會短期帶來所謂的「效果」,80分的堅持遠遠好於100分的衝刺。
就像我經常勸一些父母不需要太關注孩子是否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人生不止是長跑,還是馬拉松式的障礙跑,再好的起跑器也不會直接對結果造成太大幹擾。
所以在我們熟知的DASH膳食、地中海膳食、梅奧診所飲食,或者是彈性素食這些傳統膳食模式建議上,我想給大家推薦一種簡便膳食方法。
所謂的簡便膳食更多是一種方法學,目的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儘可能減少健康膳食對時間、精力和金錢的負擔,這也是健康管理的本身含義,畢竟健康是種資源,它需要被高效的管理。
我先簡單的說一下便攜膳食的核心理念:
不過度改變自己的原有膳食結構,但要用中找出需要補充或改善的營養素或食物種類。選擇高營養素密度,且兼顧簡單烹飪,易儲存且方便食用的食物補充進原有膳食,或者選擇對應合適的預包裝食品。食材價格合適。對於有需要的人群,搭配一種混合食物,兼顧大多數所需要的營養。這些概念看起來很空,下來我以兩個例子來簡單地說明這個理念:
1.針對在外簡單或單一的餐食,選擇攜帶補充的便攜食品
這種情況在早餐和午餐都很常見,例如早餐只有時間買個包子,午餐買份蓋澆飯或者麵條,無論是從健康還是健身的角度,似乎都不夠,但想買的齊全,那也太貴了。
解決方案也很簡單,我們可以選擇一種便於攜帶的蔬菜(例如西紅柿、甜椒等),煮一些黃豆(當然也可以做成茄汁焗豆)和木耳,滷一些雞胗、雞肝帶上,需要加工的食物可以一周做一次,放冰箱密封冷藏就好。
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蔬菜既可以補充在外就餐最容易缺乏的營養,同時也可以在等餐時提前吃,幫助控制能量攝入。
而煮黃豆和木耳可以加進任何一種工作餐中,還不影響口感。黃豆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也是非常豐富的,而木耳可以為我們的健康提供幫助。
至於肉類,雞肝富含中國人缺乏的維生素A,和雞胗都是富含礦物質且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哪怕早上就這包子也很容易食用。
這樣一種一周做一次的方法,可以解決大部分人每天在外就餐營養不均衡的狀態,並且每日的開銷也就10元多點,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
2.健身後想吃一份營養素密度高的零食
許多人都聽說過健身後要補充優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其實這完全不難,所謂的優質碳水化合物可不是增肌粉裡的果糖,而是最不起眼的澱粉,當然,我們也可以延伸為營養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食物。
我自己健身後的營養補充餐就很簡單,一份自己做的脫脂無糖酸奶(一盆熱水也能做,我就沒有酸奶機),亞麻籽,小麥胚芽,紫薯、燕麥粒和草莓或者芒果。
這是一個既適合健身,也適合當作健康甜食的方案,而且紫薯和燕麥粒都可以每周蒸煮一次方法,吃的時候直接拿就好,亞麻籽與小麥胚芽都是現成的,唯獨水果稍微麻煩一些,如果想簡單,請選擇藍莓(我也很懶)。
小麥胚芽、紫薯與燕麥粒都是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小麥胚芽與酸奶(製作時可以加乳清蛋白粉)是大量蛋白質的來源,而燕麥粒與亞麻籽富含膳食纖維,亞麻籽還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可以幫助我們抗炎。至於這些水果,既富含維生素C,又富含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很好地抵抗運動產生的過量自由基。
這樣的搭配可以輕鬆的在5分鐘之內放進包裡,帶去你想帶的地方,然後簡單的混合再吃掉,我想這種成本不超過20塊錢的「營養炸彈」,無論是口感上還是營養上都比增肌粉(其實就是糖+蛋白質+膳食纖維+一片綜合維生素,遠沒有天然食物好)或者輕食好吧。省錢偷懶才是王道~
今天我只舉了兩個例子,相信大家已經能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我的核心思想是能讓大家在允許範圍內,儘可能得堅持健康膳食,既要考慮習慣,還要考慮時間金錢。
如果大家對這種便攜食物方法感興趣可以在下面留言,如果有興趣,我可以給大家說很多省錢且健康的方法,包括各種營養素的簡便補充方法。
這裡是馮生健談,循證營養學倡導者,期待您的關注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