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正式上線 "Digital Dunhuang" English Edition launched.

2021-02-19 影像國際

「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正式上線。自2017年9月20日起,全球網友只要點擊滑鼠,便能免費觀覽「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第一期的內容,包括莫高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內容及全景漫遊。帶著VR眼鏡「實地」觀看洞窟內景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September 2017, the solemn launch of "Digital Dunhuang Repository" English Edition. Since 20th Sept,global users click the mouse can see the free content of "Digital Dunhuang"  resource platform in the first phase, high-definition digital content and panoramic roaming including Mogao Grottoes 30 classic caves.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本次上線的英文版本,無論對於遊客的觀賞,還是專業的史料研究者都極為重要。接駁VR的中英雙語數位化平臺,可以更好的幫助全世界的觀看者了解洞窟內容。

「數字敦煌」項目是以二十多年來敦煌石窟藝術的數位化成果為基礎,將已經獲得、正在獲得和將要獲得的有關敦煌石窟的圖像、影像、考古研究和保護等方面的海量數據匯集起來,構建成一個數位化、集成化的大型石窟壁畫及敦煌研究數字資源保障體系和綜合服務平臺,完整有序並且永久地保存這些數字資產,並為學界和大眾共享,在實現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藝術資源的同時,促進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弘揚,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 

數字VR展示頁面

VR Roaming Page


VR觀賞可直接在瀏覽器輸入www.e-dunhuang.com查看,或者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詳細介紹。

To check VR roaming: in the browser input www.e-dunhuang.com

Or click to Read more to get more details.

相關焦點

  • 讓歪果仁也看得懂敦煌!數字敦煌英文版上線,全球共享敦煌石窟!
    9月20日下午,「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全球上線。
  • 「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全球上線
    「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全球上線9月20
  • 數字敦煌:咫尺天涯,科技讓敦煌不再遙遠!
    藉助高科技手段,「數字敦煌」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臺、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在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樊錦詩提交了《關於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建設數字影院和球幕影院等現代化多媒體演示場所,向觀眾全面展示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石窟藝術經典。
  • 【文化遺產】「數字敦煌」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模式
    足不出戶720度全景漫遊跨越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10個朝代的30個經典石窟……2016年5月1日數字敦煌資源庫的正式上線(網址:www.e-dunhuang.com),實現了敦煌石窟藝術與世界的瞬間相通。       科技帶來的驚喜不止於此。
  • 隨身的「翻譯官」 || 《又見敦煌》英文版正式上線
    敦煌莫高窟的建築藝術、彩塑藝術、繪畫藝術為後世留下了古遺莫高石窟今創「又見敦煌」《又見敦煌》室內情景體驗劇橫跨古今、穿越千年深度解讀、還原、再現莫高窟與敦煌文化作為到敦煌必看的演出近日,《又見敦煌》針對外賓遊客的觀演需求,特為至尊外賓遊客量身打造了英文翻譯版的「又見敦煌」,同時於2019年8月5日上線、全面推廣。毋庸置疑,對尊崇絲路文化,想深度了解敦煌藝術的外賓遊客來講,是個大好消息!    本次《又見敦煌》引進專業科技設備,並聘請專業團隊,從臺詞翻譯,到發音方面,最大限度地貼近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構建全球無國界數字生態圈·打造國際實體通證PIT-TOKEN正式上線
    構建全球無國界數字生態圈·量身打造國際實體通證·定製你的商業O2O系統———恆易通國際實體通證PIT-TOKEN正式上線恆易通國際商品現貨數字資產交易所立足美國紐約華爾街,藉助當代前沿的區塊鏈技術,首創EMD交易模式,將商品交易所、線上商城、數字資產和國際實體通證有機結合,構建全球無國界數字生態圈·量身打造國際實體通證·定製你的商業O2O系統PIT-TOKEN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數字敦煌」使用體驗報告
    5 月1 日 「數字敦煌」正式上線,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關於腳底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叫"五趾抓地",另一種說法叫"放鬆貼地",前一種說法是要抵抗轉體給腳底帶來的轉向慣性,後者卻是在談一個理想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在實踐中有效呢?一一隨著身體向一個方向轉動,腳跟隨之,腳趾反向平衡。則既無"腳趾抓地"之僵,亦可得"放鬆貼地"之果,即時刻保持了腳面與大地的完美契合。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