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未來壽險業競爭點在資產管理能力

2020-12-18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作為中小險企轉型的樣本,國華人壽自2016年開始轉型,近兩年改革步伐加快不少。其目前已形成「銀保為主,網際網路渠道為特色」的渠道結構,仍堅持適度規模財富管理業務疊加可持續增長價值業務這條主線。

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坦言,「公司已經走過初期資產積累階段,現在正在控制資產增長速度,更多側重於結構調整。目前公司僅剩一部分5年期躉交產品,加上長期儲蓄、養老產品,預計三年後負債久期或能達十年以上,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壽險公司競爭主要看資產管理能力。」

同時付永進指出,未來國華人壽極有可能出現網際網路和銀保渠道兩分天下的局面,網際網路渠道是其重要突破方向。而在個人代理渠道方面,國華人壽將其個代業務全部放到了華瑞保險銷售公司,「當大型險企面臨個人代理隊伍增員困難、隊伍數量下滑時,我們這塊在增長,當我們增員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時將提升個險產品銷售比例。」

另外其認為,「今年中央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金融,今後養老保險的發展將會得到政策的支持,但是從微觀上來看保險業面臨的挑戰將更大,此後銀行、基金、證券公司將提出更多養老金融解決方案,這將會變成一場更大的競爭。」

預計三年後公司負債久期或能達十年以上

國華人壽轉型自2016年開始,今年開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強轉型,公司優化業務結構,主動壓縮5年期業務供給,引導高價值業務發展,其目前轉型成果如何?

「國華人壽目前總的戰略方向沒有變,依然堅持適度規模財富管理業務加可持續增長價值業務這條主線。」付永進指出,「近幾年公司轉型力度較大,已經走過初期資產積累階段,現在我們本身也在控制資產增長速度,更多側重於結構調整。判斷險企轉型是否到位,主要從是否拉長負債久期、降低負債成本、優化繳費結構及增加保障內容這四個方面去看。」

其具體闡述道,「從明年來看,公司本身對於躉交業務並不提倡,該類業務也幾乎被壓縮到極致。然今年受疫情影響,躉交業務規模略有增長,已投入超200億,明年公司對於躉交業務的投入為140億。目前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已經砍掉,只剩下一部分5年期躉交產品,加上長期儲蓄、養老產品,我們負債久期拉長的速度將會非常快。目前我們平均負債久期大概在七八年,預計三年過後我們負債久期或能達到十年以上。」

「從我們新業務的繳費結構來看,大概超20%是期交業務,再加上續期,到明年我們預計超50%是期交業務,以後每年我們躉交業務將壓縮30億。從保障型產品來看,目前網際網路渠道發展較快,尤其是重疾險和長期醫療險。」付永進表示。

11月17日,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公開表示,現在市場上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大多是短期產品,今後必須要加快發展長期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下一步,我們監管的導向是鼓勵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發展長期健康保險產品,不鼓勵發展短期健康險,但是不鼓勵不等於是要限制。

「實際上從監管角度來講,其對長期醫療險依然抱著謹慎的態度,擔心賠付率惡化,醫療通脹、可調費率變化及整個承保群體裡的死亡循環等。」付永進表示。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壽險業開門紅低調收場,吃一塹長一智,相較於往年今年險企開門紅節奏較往年加快不少。財聯社記者發現,從歷年業績來看,「開門紅」保費依然佔據國華人壽全年業績的較大比重。其2018年、2019年原保費收入分別為220.37億元、146.3億元,分別佔全年保費收入的63.83%、38.9%。

對於今年國華人壽的開門紅安排,付永進表示,「保險業的開門紅始終還是一個重頭戲。從銀保渠道來看,開門紅階段更多表現在躉交業務的大規模銷售,而從銀行期交角度來看,其實質上是一個常態化經營,開門紅表現並不明顯。」

同時其表示,「我們也會準備開門紅,但是佔比偏離度不會那麼高。從當前來看,我們的開門紅節奏更多結合公司轉型來做,本來公司轉型就壓縮了躉交業務,所以開門紅佔比自然就降下來了。」

網際網路、銀保渠道將兩分天下

目前,國華人壽已形成「銀保渠道為主,網際網路渠道為特色,其他渠道為補充」的渠道結構。付永進指出,「從目前渠道結構上來看,未來公司極有可能出現網際網路和銀保渠道兩分天下的局面。」

「銀保渠道依然是我們當前的主渠道,現在銀行保險產品已經進行了優化,其也具備提升新業務價值的一定空間,並且從長期來看,通過銀行去轉化為長期儲蓄還是最有效的手段。」付永進強調,「但目前我們的保費業務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際網路渠道一直是我們重要的突破方向,明年將會迎來較好的發展,今年我們網際網路渠道中的長期年金險得到了很大突破。」

對於個人代理這塊,國華人壽將其個代業務全部放到了華瑞保險銷售公司。「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一個開放式平臺的新興商業模式,目前不僅銷售國華人壽產品,亦代理其餘公司產品,給客戶提供最好的保險組合方式,同時利用其它保險公司階段性的優勢產品政策來帶動我們隊伍發展。」

「當大型險企在面臨個人代理隊伍增員困難、隊伍數量下滑的時候,而我們這塊在增長,當我們個人代理增員快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提升國華人壽個險產品銷售比例,今年華瑞保險銷售公司銷售國華產品的佔比不到20%。」付永進如是說。

財聯社記者從華瑞保險銷售公司內部人士了解到,「目前公司代理人隊伍大概萬餘人,全國除了西藏、港澳臺之外,所有省級行政區域都有分支機構部署。」

近年來壽險業正在面臨轉型,亦面臨諸多挑戰。對於當前壽險業面臨的難題,付永進坦言,「壽險業現在面臨的壓力確實較大。因為今年壽險業保費呈現負增長狀態、基數較低,險企明年保費增長壓力會略小一點,但這也只是一個短暫的緩衝期,後面要面對的壓力還是很大。」

其具體闡述道,「從負債端趨勢來看,近兩年中小公司負債端優化還有一定空間,表現在公司負債久期拉長、成本下降、繳費方式更加期交化。從資產端來看,壽險公司面臨的壓力也很大,在無風險利率逐漸下行趨勢下,影子銀行收縮、非標收益率下行,投資回報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待壽險公司負債端趨同以後,實際差距並不大,所以公司還是要加大資金的資產管理能力建設,創造更多價值,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壽險公司競爭主要看資產管理能力。」

今年10月12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國華人壽和新理益共同籌建國華興益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億元。

對於資管公司的最新籌建情況,付永進介紹道,「目前資管理公司籌備還比較順利,在申請前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現在主要的核心人員也都在陸續到位,系統搭建也基本完成,我們會按進度申請開業。」

「但是新的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後,我們不會全權委託,其是國華人壽資產的重要受託方,但不是唯一受託方。我們也會將資產業務委託給行業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這對我們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是一個壓力,給其形成危機感,我們要將其打造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第三方管理機構,而非僅僅依賴國華人壽母體資產。」

另外付永進提及,「今年中央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金融,所以養老保險的發展會得到政策的支持。但是從微觀上來講,這對保險業的挑戰更大,此後會有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提出更多的養老金融解決方案,這將會變成更大的競爭,對保險業亦是一場很大的衝擊。」

12月8日,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雨露撰文稱,要大力發展養老、健康金融,建設完善養老保險體系三支柱框架,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多樣化養老金融產品,創新發展養老地產、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服務模式。

相關焦點

  • 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當前銀保仍是公司主渠道,未來網際網路保險與...
    近日,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長期來看,通過銀行來轉化為長期儲蓄還是一個最有效的手段,銀行保險當前仍然是我們的主渠道,但保費結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付永進還談到,「公司一直將網際網路保險作為一個重要的突破方向,通過前幾年的厚積薄發,今年網際網路保險在長期年金的發展上取得突破。
  • 疫情衝擊又一幕:國華人壽借殼上市流產
    從專業視角分析,出現這樣的結果或許並不意外,2018年國華人壽引入三家湖北當地國資股東時候,其每股定價9.08元,2019年8月擬定的上市發行價為每股6.30元,兩種價格之下,推算國華人壽實際市淨率(P/EV)都要高於國壽、新華保險兩家A股上市壽險公司,顯示國華人壽估值處於較高水平。
  • 國華人壽布局證券 兇猛舉牌見緩
    國華人壽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關於籌建國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一事,上市公司天茂集團曾有公告,國華資管將藉助國華人壽和新理益集團雙方股東的投資資源、人才儲備以及投資經驗,進一步加強自身資產管理能力建設,積極拓展第三方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市場。  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目前國華人壽持股超過5%的上市公司,幾乎均為2015年集中舉牌,今年在A股的表現不復「兇猛」。
  • 國華人壽趙巖:低利率時代險企更需要超前意識和布置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國華人壽趙巖:低利率時代險企更需要超前意識和布置本報記者 王曉珊 鄭利鵬 北京報導2020年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國華人壽總裁助理趙巖在24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保險峰會」上,國華人壽總裁助理趙巖在圓桌環節指出,當前中國的保險市場環境,是一個從高利率向低利率過渡的時期,這時候保險公司需要有一些超前的意識和布置。
  • 國華人壽2019年總規模保費現負增長 渠道貢獻差異顯著
    針對銀保渠道,國華人壽方面表示,堅定看好銀保渠道未來發展趨勢。同時,自開業以來,已逐步形成以銀保為主,網際網路渠道為特色,其他渠道為補充的渠道結構。  總規模保費同比下降5.98%  根據年報,2019年末,國華人壽累計實現總規模保費539.72億元,同比下降5.98%。
  • 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壽險業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大有作為
    壽險業「老大哥」中國人壽昨天在京舉辦2020年開放日活動。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介紹,中國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長期向好、持續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保險市場仍然孕育著巨大的潛力。資料圖截至三季度末,中國人壽總保費、新業務價值、首年期交保費等指標均實現穩步增長,其中實現總保費收入5435.5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0.8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36.9%;營業收入大幅提升,達6915.7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27.8%。
  • 7家壽險6家虧損 國泰人壽償付能力逼近紅線
    財險:2012年情況好於2011年/根據保監會2010年下發的《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非上市的保險公司需要在每年的4月30日之前披露其上一年度的經營報告。隨著4月30日的臨近,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22日已經有太平財險、永誠保險、中英人壽、國泰人壽等19家保險公司2012年報亮相,其中,財險公司12家,壽險公司7家。
  • 天茂集團終止吸收合併國華人壽 三位董事高管辭職
    交易對方對國華估值提出新意見 天茂集團是國華人壽的控股股東,持有後者51%的股份。2019年8月12日,在將所持全部安盛天平財險股權出清後,天茂集團發布停牌公告,擬通過向國華人壽的除天茂集團外其他6家股東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結合其他多種支付方式對國華人壽實施吸收合併。
  • 迎難而上 壽險頭雁展翅領飛——專訪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近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蘇恆軒詳析了「重振國壽」戰略。  作為保險科班出身、擁有37年壽險從業經驗、22年壽險營銷履歷的老兵,蘇恆軒深諳「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的發展之道。
  • 國華人壽高度依賴銀保渠道 退保壓力大正調整業務結構
    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基礎,在滿足客戶多樣化資產配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司已與十餘家主流銀行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關係,為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而償付能力作為保險公司現金流動性的重要指標,一直是監管重點。國華人壽償付能力指標較上年有所增長,但仍處於較低位。2019年,國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1.4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9.02%。對此,國華人壽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2019年,我司通過持續優化業務結構,不斷提升負債久期,退保金同比減少68.45%。
  • 【調研快報】京東方A接待國華人壽等331家機構調研
    京東方A2020年09月25日發布消息,2020年09月24日公司接待國華人壽等共331家機構調研,接待人員是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劉洪峰,董事會秘書室工作人員羅文捷,接待地點電話會議。
  • 國華人壽遭遇估價難題 衝刺保險第六股受阻
    早在2019年8月,天茂集團公告稱擬通過向控股國華人壽股東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等方式,吸收合併國華人壽。即國華人壽「借殼上市」計劃,8個月後,華麗轉身始終差資產估價臨門一腳。 如今2019年報數據已披露,天茂集團何時真正轉為「國華人壽」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 3年來21家外資險企增資超150億元;多家國外險企退出臺灣壽險業
    對於背後成因,監管部門在通報中分析稱主要有三點:一是防範系統入侵技術滯後,二是網絡安全內控管理薄弱,三是消費者缺少法制觀念和風險防範意識,易被不法分子誘導。對此,監管部門喊話各保險機構: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保險機構應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加強預防研判,提高風險甄別和防範能力。
  • 國華人壽2019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加9.18% 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9.02%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國華人壽營業收入489.78億元,佔天茂集團合併報表總收入97.58%;保險業務收入為376.96億元,同比增加9.18%,其中,13個月保費繼續率為93.97%,較上年減少0.19%。淨利潤22.1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16億元。淨利潤為22.15億元,同比增加7.82%。總資產1974.75億元,淨資產267.49億元。
  • 收購滙豐人壽剩餘50%股權,首家外資獨資壽險花...
    此外,其也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財富管理服務能力,為集團業務戰略的又一重點提供動力。」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保險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體現了中國持續深化金融改革的決心,作為內地領先的國際金融機構,滙豐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中國市場不僅是我們強大的亞洲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憑藉環球網絡服務客戶的重要一環。我們希望通過此交易加大投入並進一步深耕內地市場。」
  •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從日本和臺灣地區的經驗看大陸壽險業的發展
    此篇報告重點解答了低利率環境和經濟下行對我國壽險行業的影響。首先介紹了日本和臺灣壽險業在低利率環境下應對利差 損的經驗,從負債端、資產端兩方面深入分析了其在產品、渠道、投資、資產負債匹配等方面所做的變革。其次結合國內的 壽險環境,預判對中國大陸壽險業的影響。
  • 2018,壽險業迎來別樣「開門紅」
    策劃人語:從保監會2017年魚貫而出的「134號文」、「136號文」、「283號文」,乃至開年以來 「開門紅」風險提示、治亂打非等舉措來看,保險監管針對壽險業的銷售亂象、渠道亂象、產品亂象等多年頑疾的圍追堵截決心之堅定已經是不言而喻。在監管層將「該管的都管起來」的背景下,壽險業「開門紅,月月紅」風光不再。
  • 國華人壽3宗違規遭罰 繼續銷售部分已停售產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二條;《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保監會令〔2009〕3號)第三十四條,安徽銀保監局對國華人壽罰款13萬元。皖銀保監罰決字〔2020〕37號顯示,在國華人壽繼續銷售部分已停售產品,未按規定報送報告、資料違法違規一案中,王建民時任核保核賠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分管核保工作,應負直接責任及管理責任,系直接責任人員。在國華人壽部分新型產品保單未在猶豫期內完成回訪違法違規一案中,王建民時任運營管理部副總經理,分管回訪工作,應負直接責任及管理責任,系直接責任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