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源:發展規劃處】7月2日上午,傳承•創新•突破:吉林大學「新文科」引領人文社科新發展學科交叉融合沙龍第五期在鼎新圖書館八樓學苑沙龍舉行。本次沙龍由發展規劃處和教務處聯合舉辦,圍繞新文科建設,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突破點展開交流討論,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副校長趙宏偉,部分學院師生代表等120餘人參加活動。
趙宏偉在發言中表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的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他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在國家發展、人類進步中的突出作用。趙宏偉指出,2017年美國西拉姆學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以技術應用為著眼點,把新技術應用到傳統的文科之中,突出了文科實用至上的原則。而我國「新文科」的提出,則有著更加宏大的背景。一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發展;二是國際局勢的變化;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四是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此背景下,推動「新文科」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需要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傳承-創新-突破-發展為路徑,推動「新文科」建設。一是要傳承中華傳統的優質文化,傳承吉大老一輩學者在人文社科領域獨樹一幟的科學精神;二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新文科」建設的制度、理論和模式的全面創新;三是要在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實現質的突破,從而實現「新文科」建設質量的全面提升;四是要實現引領社會風尚、重構世界話語體系。
本次沙龍主席何志鵬教授以「學科碰撞與思維啟迪」為題,闡釋了理論創新的必要性,認為通過學科交叉融合,以問題為導向,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才是中西方「人權」論戰的解決之道。肖晞教授以「關於吉林大學國家安全學學科交叉的一點思考」為題,提出了要在國家安全學科這一交叉學科建設上搶佔制高點、形成競爭力、展現新作為,形成國家安全學的吉大特色、吉大學派。王慶豐教授以「PPE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為題,闡述了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的交叉融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王晰巍教授以「『智能+』環境下人機行為研究——在學科交叉中協同共贏」為題,通過分享大數據、法學、經濟學、人工智慧等學科交叉研究經驗,呼籲搭建「『新文科』人文社科大數據平臺」,實現跨學科協同共贏。姜峰教授以「『新文科』下的外語研究與教育:方法、話語及素養的交叉融合」為題,認為「新文科」建設即是學科發展問題,也是教育戰略實施問題,即是學術研究問題,也是人才培養問題;在外語教育中跨學科的話語能力培養能提高學生的文本能力、體裁能力和社交能力。丁一兵教授以「學科交叉與經濟研究的論域創新和方法創新——社會網絡分析與中國價值鏈貿易重構」為題,從理論與實證角度分析了學科交叉給予經濟研究範式創新。劉鳴箏教授以「數據與新聞傳播學——我的嘗試」為題,介紹了「新文科」指導下新的媒體、新的社會傳播現象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徐昊教授以「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為題,通過人工智慧與古文字學、教育學交叉研究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智慧在助力新文科建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沙龍交流討論環節中,與會者就報告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學科交叉沙龍旨在搭建交叉的平臺,以開放的形式,最大程度促進交流合作。今後將繼續不定期推出新的學科交叉沙龍,為師生提供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