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創新•突破:吉林大學舉辦第五期「新文科」引領人文社科...

2020-12-15 吉大新聞網

【消息來源:發展規劃處】7月2日上午,傳承•創新•突破:吉林大學「新文科」引領人文社科新發展學科交叉融合沙龍第五期在鼎新圖書館八樓學苑沙龍舉行。本次沙龍由發展規劃處和教務處聯合舉辦,圍繞新文科建設,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突破點展開交流討論,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副校長趙宏偉,部分學院師生代表等120餘人參加活動。

趙宏偉在發言中表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的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他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在國家發展、人類進步中的突出作用。趙宏偉指出,2017年美國西拉姆學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以技術應用為著眼點,把新技術應用到傳統的文科之中,突出了文科實用至上的原則。而我國「新文科」的提出,則有著更加宏大的背景。一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發展;二是國際局勢的變化;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四是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此背景下,推動「新文科」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需要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傳承-創新-突破-發展為路徑,推動「新文科」建設。一是要傳承中華傳統的優質文化,傳承吉大老一輩學者在人文社科領域獨樹一幟的科學精神;二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新文科」建設的制度、理論和模式的全面創新;三是要在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實現質的突破,從而實現「新文科」建設質量的全面提升;四是要實現引領社會風尚、重構世界話語體系。

本次沙龍主席何志鵬教授以「學科碰撞與思維啟迪」為題,闡釋了理論創新的必要性,認為通過學科交叉融合,以問題為導向,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才是中西方「人權」論戰的解決之道。肖晞教授以「關於吉林大學國家安全學學科交叉的一點思考」為題,提出了要在國家安全學科這一交叉學科建設上搶佔制高點、形成競爭力、展現新作為,形成國家安全學的吉大特色、吉大學派。王慶豐教授以「PPE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為題,闡述了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的交叉融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王晰巍教授以「『智能+』環境下人機行為研究——在學科交叉中協同共贏」為題,通過分享大數據、法學、經濟學、人工智慧等學科交叉研究經驗,呼籲搭建「『新文科』人文社科大數據平臺」,實現跨學科協同共贏。姜峰教授以「『新文科』下的外語研究與教育:方法、話語及素養的交叉融合」為題,認為「新文科」建設即是學科發展問題,也是教育戰略實施問題,即是學術研究問題,也是人才培養問題;在外語教育中跨學科的話語能力培養能提高學生的文本能力、體裁能力和社交能力。丁一兵教授以「學科交叉與經濟研究的論域創新和方法創新——社會網絡分析與中國價值鏈貿易重構」為題,從理論與實證角度分析了學科交叉給予經濟研究範式創新。劉鳴箏教授以「數據與新聞傳播學——我的嘗試」為題,介紹了「新文科」指導下新的媒體、新的社會傳播現象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徐昊教授以「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為題,通過人工智慧與古文字學、教育學交叉研究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智慧在助力新文科建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沙龍交流討論環節中,與會者就報告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學科交叉沙龍旨在搭建交叉的平臺,以開放的形式,最大程度促進交流合作。今後將繼續不定期推出新的學科交叉沙龍,為師生提供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傳承•創新•突破:新文科引領人文社科新發展
    新文科改革目標提出對於我們樹牢文化自信意義重大。新文科建設,學科交叉融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點。本期學科交叉融合沙龍預告如下:一、沙龍主題傳承•創新•突破:新文科引領人文社科新發展二、時間2020年7月2日(星期四)上午9:00三、地點鼎新樓圖書館八樓學苑沙龍四、主席何志鵬 法學院五、內容1.何志鵬 學科碰撞與思維啟迪(法學院)2.肖 晞 關於吉林大學國家安全學學科交叉的一點思考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重視抓好新文科建設成果豐厚
    「要善於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應變求變,在創新中求突破,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構建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學科專業發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設才能上水平、上臺階 」。這是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近年來在深化專業改革,提升新文科內涵建設上的經驗體會。
  • 2020年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創新競爭力100強排名:武漢大學居第五名
    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創新競爭力100強 2020年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創新競爭力100強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依次為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
  • 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基地之聲④ || 推進新文科建設:我校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社科處 上師大社科在線 1周前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舉措,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數字人文是國際學術界的前沿領域,也是一個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旨在以數字、技術方法介入人文學術研究,促進其學術創新與知識生產轉型。
  • 新文科 新人文 新徵程∣中國傳媒大學「面向未來的新文科建設線上...
    快和傳傳一起來看看吧~7月24日上午,「面向未來的新文科建設線上高端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成功舉辦,來自北京、上海、湖北、浙江、遼寧等地近10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文科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此次論壇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新文科建設研究平臺)承辦。
  • 「新文科視域中的哲學與文化」論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郭英劍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哲學系陳鵬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孔子與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長方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韓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所長李萍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科領軍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張耀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徐治立教授等專家出席論壇並做主旨演講
  • 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獎項!江南大學7項!
    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獎項!江南大學7項!江南大學7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五,全國高校排第43名,
  • 人文社科不是買兩臺電腦就能搞定
    教育部本月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在各大高校掀起了新文科大討論。那麼,新文科與「四新」其他學科——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到底有何不同?記者採訪滬上高校專家,並對比海外名校人文社科建設,發現新文科不僅僅在於眼下流行的與理工學科交叉融合,更不是多買兩臺新的電腦就能搞定的——新文科不能被狹隘化。
  • 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
    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永強出席本次盛典並發表題為《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的主題演講。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天保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參加「雲生態·話未來」高質量發展教育論壇,古人有在冬天圍爐論道的傳統,今天我們共聚北京,碰撞智慧,共謀發展,共築未來。
  • 徐飛:新文科與創新創業
    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會上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並對新文科建設做出全面部署。以上兩段是對新文科概念提出的一個介紹。那麼,新文科究竟「新」在什麼地方?新文科之「新」不僅是新舊、新老的「新」,更是創新的「新」。換言之,不僅是形容詞的「新」,更是動詞的「新」(創新)。
  • 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競爭力排名,北大第一,人大武大這回厲害了
    今年3月份,中國科教評價網發布《2018-2019年人文社科創新競爭力排行榜》,北京大學獲得榜單第一。其次是人大,第三名是武漢大學。清華大學排名第四。同是科教網的綜合性實力排名榜上,人大排名第十,武大是第四。至於其他校友會和軟科的排名,二者的名次還要更加靠後了。
  • 張寶明 | 「新文科」之思:「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在這個意義上,新文科建構的再出發就不是另起爐灶那麼簡單,更不是所謂簡單的復興與振興一句標語口號式的自我激勵所能成就。「承前」才能「啟後」,我上面所說的「不折騰」也是這個意思。文科尤其是人文學科的守成與傳承遠比超越或說創新難得多。在某種意義上,守正比創新難。對祖先饋贈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輕拿輕放、謹言慎行。
  • ​劉先省到人文社科研究院調研
    4月8日下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蒞臨人文社科研究院調研2020年學校工作要點及近期工作安排,人文社科研究院及高等人文研究院全體成員參加。 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展龍匯報了人文社科研究院近期工作進展情況,重點匯報了圍繞2020年學校工作要點,人文社科研究院本年度工作安排及措施,我校人文社科發展中存在的瓶頸。
  • 「新文科」之思:「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這一舉措堪稱「新文科」教育理念的始作俑者。「一波激起千層浪」,「新文科」在中國國內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面對國際教育呈現出的這種景象,究竟如何理解「新文科」,「新文科」如何「破題」,其建設的「重點」在哪?這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    一、文科的「分分合合」    周作人在1932年應沈兼士之邀,在輔仁大學講了八次課,當時的講稿整理後出版了《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 新文科背景下法商人才如何培養?這場論壇乾貨...
    11月28日,立格聯盟第五屆商學院聯席會議暨首屆研究生法商學術論壇在上海政法學院上合基地成功舉辦。 立格聯盟第五屆商學院聯席會議暨首屆研究生法商學術論壇啟動儀式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甘肅政法大學、山東政法學院
  • 華中科技大學在國家級和省級人文社科獎項方面獲重大突破
    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華中科技大學共獲獎13項,較上屆獲獎數增長近1倍,獲獎總數位列全國第28位,是華中科技大學歷史最好成績。  據悉,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每3年評選一屆,是我國人文社科領域最高級別成果獎項。
  • 吉林外國語大學2020年十件大事
    吉林外國語大學在25年的沉穩積澱中煥發了新的活力,在逐夢百年的前進徵程中實現了新的突破。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要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9 月13 日,中國外文局與我校籤訂共建協議,確定吉林外國語大學為「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基地」。這是考試基地首次落戶吉林高校。圖為秦和校長與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主任王繼雨為考試基地揭牌。學校加強黨建宣傳工作創新研究,獲批3個國家專利;入選「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承建單位」。
  • 校內熱點,盡在吉錦 | 吉錦第65期
    (消息來源:黨委巡察工作辦公室 攝/徐立華)全國新文科建設工作會在山東大學召開吉林大學設分會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大學(威海)召開。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舉措,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 浙江大學中文系百年學脈的傳承與拓展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三古」在方法論和思想觀念上有不斷的創新和突破。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是由著名學者姜亮夫、沈文倬等先生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專注於經學文獻、禮學文獻、諸子文獻、古代語言文獻、敦煌吐魯番文獻、古代職官科舉文獻、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東亞文獻等領域的研究,同時注重學科交叉和創新研究領域的探索。
  •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銀鳳釵頭」項目團隊斬獲第五屆中國...
    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於10月13日在浙江大學舉行,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銀鳳釵頭」項目團隊從來自全球五大洲124個國家和地區、4093所院校的457萬名大學生、109萬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奪得了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這是貴州高校首次在該項大賽總決賽中斬獲金獎,實現了貴州省金獎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