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迎來了校運會。
春意正濃,陽光熱烈,幾如夏日。
輪迴般地,海大校園裡加油聲幾度連成片。
花開花謝年復年,看臺上的足跡、操場上的汗水,
幾經易主,年年都是不同人的主場。
而朝花夕拾,歲月流轉,
這些人、那些事都在歡呼聲裡變得明滅。
13王曉慧自運動會開始就不曾放下過心。大一時身兼高水平運動員和體育部幹事兩職,在運動會中當仁不讓地承擔著前期給運動員訓練,幫助部長整理信息,開運動員動員大會諸如此類的工作。大二時懷著服務大眾的心態,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幹事們,同時總結並完善自我工作,致力於使比賽過程和結果更上一層樓。
「在我經歷過的兩屆運動會中,發生過不少至今還清晰記得的事。第68屆運動會,那時運動會場地還在魚山,那是一場艱難的拔河比賽。儘管沒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但作為一個團隊,每個人為之付出過,就沒有留下什麼遺憾。每個人的努力每個人的用力每個人的盡力大家看在眼裡。」
「如果讓我再經歷一次校運會,我會更加用心去做,更好全力奔跑,用心記錄和隊友同學老師每一個瞬間。」
12法學王偉康,他與運動會結緣頗深。「我參與了大學四年所有的校運會。大一,作為兩操運動員參加健美操啦啦操比賽,而後作為田徑運動員參加了100米比賽。當時也是一名體育部幹事,參與場地布置,搖旗擂鼓等活動。現在想想也是佩服當時的自己,能有那麼多精力。大二擔任體育部部長並作為100米運動員參加比賽。大三擔任學生會副主席並作為運動員參加比賽。大四……應該是這一生最後一次站在跑道上了。」
回憶往昔,總有那麼幾件事兒停駐在記憶裡,來來回回,不曾遠行。
「運動會時,每個院的運動員都會為了自己院的榮譽,奮力拼搏。為給院裡爭光,也為不辜負每次起早貪黑訓練的自己。每個人都咬緊牙關,卯足勁兒,在田徑場上奔跑,吶喊,揮灑熱血。」
「最讓我感動,也是最有趣的事情是:在訓練方隊,訓練加油方案時』怨聲載道』的同學們,真正站在操場上的時候,每個人都十二分認真,沒有人願意輸給別的院。往往那個時候他們才會知道,原來自己是愛這個院的。這個方陣、這個班、這個院,就是我們的歸屬。我可以抱怨法政這不好,那不好,可是你別的院說我法政不好,那就不行。」
「如果我還有機會,我真的想靜靜的坐在看臺上,看看那場上運動員的汗滴在跑道上,看著大家張大嘴巴,齊聲喊出:法政加油!隨著宣布成績的時候,隨大家一起雀躍而起。」
13法語常曉宇,作為海大之聲的成員,所參加過的兩次運動會都堅守在主席臺,負責廣播工作。在她看來,「雖然播一整天稿子真的口乾舌燥,但是和大家在一起的那種幸福和快樂感真的是千金不換的!」
「 大一那年還是在魚山開運動會,所以整個嶗山校區要參加運動會的同學都要起個大早去魚山,一路上N輛校車排成隊行駛在公路上的樣子想想還是挺拉風的。運動會期間,因為要負責廣播工作,所以海大之聲的成員全站都要待在主席臺上,魚山那邊的放音間很陰冷,我們穿著厚外套還瑟瑟發抖,然而坐在看臺的同學們早就熱的不行啦——感覺這種對比挺有意思的。
我大二這年的運動會是學校第一次在嶗山開的運動會。所有的播音設備都是新的,效果比魚山好很多。每次播成績的時候都能明顯感覺到全場是略微屏息的狀態,播出成績聽到對應學院的同學們高聲歡呼的感覺真是太棒。」
在13光科羅靜博的回憶中,「大一的時候主要就是走方隊坐看臺和服務本院的運動員。其實那會兒大家走方隊的熱情並不高,但還是會每次都去訓練,也是為了自己的學院做一點小小的事吧。由於走方隊所以當時並沒太大的關注賽事。大二的時候就是帶方隊,就像看著大一的自己一樣。」
13物流管理王成正回憶他個人所經歷過的校運會時說到:「如果再參加一次校運會,希望能多參與些團體比賽,對於增強彼此情感很有好處。」
流光易老,故事就講到這兒了。
對已經歷過校運會的人來說,無論是方隊、看臺,還是烈日、熱淚,都成了回不去的記憶。而只要參與過,就不會有遺憾——畢竟回憶是經歷給予我們最好的饋贈。
圖片 觀海聽濤新聞網學生記者團
文字 程子珊
編輯 楊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