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和合本聖經,思富善牧師

2021-02-19 金燈臺微刊

  現在通用的中文聖經和合本聖經,又稱為和合本官話聖經國語和合本聖經,是一本一百萬字的巨冊,已經有九十多年的歷史。由於和合本聖經乃是白話文,不像以往的文言體裁的聖經譯本,為一般民眾看得懂,讀得出,深獲中國教會信徒的喜愛。


中文和合本聖經

  九十年前,也即是1919年,當和合本聖經在中國面世時,曾引起發行中文聖經空前未有的高潮。很多教會用它來作為文盲信徒的識字課本,聖經公會又以遠遠低於印刷成本的價格出售,和合本聖經出售的地區幾乎遍及中國各省及東南亞各地。神的大能,慈愛,救贖與旨意透過神的話語彰顯出來,使千千萬萬中國人悔改歸向主,接受十字架的救恩,因耶穌基督的救贖成為新造的人,脫離罪惡的捆綁,從黑暗進入光明,成為神的兒女,也使無數的信徒信心得以堅定,更加經歷神的豐盛。

和合本聖經與富善牧師


富善牧師
Rev.    Chauncey Goodrich

  談起和合本聖經,不能不想起其翻譯的過程,及負責翻譯的宣教士富善牧師(Chauncey Goodrich, 1836-1925)。富善牧師本是英國人,祖先在1643年移民美國。富善牧師的父母定居於美國麻省,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堅守主日,家裡業農。


     富善生於1836年,在七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十歲時蒙恩得救,二十歲時聽了蕭富勒(Dr. William Schauffler, 1798-1883)博士講道,被聖靈感動,立志到海外傳福音。富善自小就和其兄弟一同幫忙農牧,想不到神借著這些農業技術來裝備他。多年後,當富善在中國當傳道時,住在中國北方,他就在空閒時栽種蔬菜果樹,飼養家禽,克服物質供應的困難,改善生活條件。在就讀神學院時,富善研修希伯來文,神借著這門功課來幫助他以後翻譯聖經的工作。


     年輕的富善被聖靈感動,看見中國的需要,決定要來到這塊廣大的禾田作搶救人靈魂的工作。他在1864與雅碧小姐(Abbie Ambler)結婚,同年被按立為牧師。次年與妻子來到中國,先在北京傳道,因妻子水土不服,身體欠佳而調往通州。富善在當時的華北大學(North China College Tung Chou)與道學院(Gordon Memorial Theological Seminary)教學並擔任道學院教務長。


     富善熱愛中國人的靈魂,為了容易接觸中國人,更能把福音廣傳,富善在生活習慣上儘量與中國人認同。他像中國老百姓一樣留長辮子,穿長袍短褂,頭戴小帽子,並且千方百計學習中國語言。他仿效小孩子學話的過程,留心別人講話的音調,自己設計一套記錄音調的辦法,從簡單的字開始,漸漸到詞句與成語,反覆練習,隨時隨地在街道上向百姓學話,馬上記錄起來,回家反覆溫習記憶,不停地生動運用。這樣日積月累,到了中國不久的富善牧師就成為在宣教士中,北京話講得最標準,最流利的一位。


     為了傳福音,除了牧會,教神學外,富善牧師的腳蹤遍及整個華北,他經歷了無數次艱難的旅途,有時要淌過水深及腰的河流,有時遇見塵沙蔽日風暴,有時為了要到邊遠的地方傳福音,因為交通不方便,他常常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大清早起程。


     1874年,富善牧師的妻子雅碧在通州病逝。接著兩年華北經歷嚴重大饑荒,富善牧師和幾個宣教士從北京出發,到達陝西西安,作二千英裡,為期四個多月的救災和傳道的工作,立下一個關懷民眾的好榜樣,讓中國人對宣教士刮目相看。


     1877年,富善牧師續弦,與來自日本的宣教士Justina Emily Wheeler結婚,可惜她不幸在四個月後因患斑疹傷寒病逝。1880年,富善牧師與來自美國,比他年輕十九歲的宣教士Sarah Bordman Clapp結婚,婚後仍在通州事奉,結婚多年才生下第一個兒子,取名昌西。


     1888年,傷寒和痢疾在通州相當猖狂,死人無數,當地有五位內地會的宣教士就因傷寒逝世,富善牧師的兒子昌西,是年才一歲,不幸也因痢疾病逝,使富善夫婦非常傷痛,後來神再賜給他們三個兒女。


   1900年,義和團作亂,很多宣教士和信徒被拳匪所殺,富善牧師一家逃難到北京。富善把孩子送到天津,再到日本神戶。為了翻譯聖經,富善牧師仍舊回到中國,由妻子把孩子送回美國。兩年後,富善回美國休假,一年期滿,留下十一歲的大女兒在美國讀書,與妻子帶著二女兒露西和小兒子回中國。

辦學校,關懷基層民眾

  1905年,二女兒露西因糖尿病逝世,富善夫婦把原準備給女兒讀書的錢,另外再籌款,在通州為鄉下女孩們,辦了通州有史以來第一間寄宿女校,有學生五百人左右,在畢業生中,有不少成為傳道人的妻子或在社會上為主工作。


     1907年,富善夫人來到北京,負責貝滿女校,她關心中國婦女的福利,是第一個提倡解除婦女纏足和禁鴉片煙的人,在當時的滿清社會,引起了很大的風波。她還作了一些實地的工作,如帶領無依無靠的婦女縫製衣服,使她們自給自足。富善夫人看見在天寒地凍的北京,人力車夫拉完車,滿身大汗,常常脫去上衣,露天休息,有的受涼,得了肺炎死的人不少,她就利用她的影響力籌款,在一些人力車夫停車的地方蓋起小房子,裡面有煤爐子,熱水供應,車夫可以在裡面休息避寒,等候顧客。她並籌辦老人院,收留無依無靠,無兒無女的窮苦老人,富善夫人關心中國基層民眾,由此可見一斑。1923年,富善夫人因胃癌在北京病逝,當地的國人為她流淚哀傷。

翻譯聖經,恩及神州

  富善夫婦忠心為主,為拯救中國人靈魂盡心竭力,富善除了佈道,牧養教會,教學,編纂英漢字典,漢文研究外,還作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工作,就是參加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工作。當年的中國,已經有馬殊曼(John Marshman)與拉沙(Joannes Lassar),馬禮遜(Robert Morrison)與米憐(William Milne),以及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與郭實獵(Karl Friedrich Gutzlaff)等的譯本,但是在文意和字義上,都不能令人很滿意。於是在1890年,聖經公會在英美宣教士中,物色有希伯來文與希臘文根基,又熟悉中文的人來重新翻譯新舊約聖經。


     1891年,富善牧師被任命為和合本官話聖經的翻譯委員。和合本翻譯委員包括來自各宗派的宣教士,前後共有十多人,每個委員帶著自己的中國同工參加翻譯。在漫長二十多年的翻譯過程中,由於他們工作繁忙,都是兼職,有的後因年紀漸漸老邁,健康體力不如前而請辭,有的病逝,故此,委員會的人選一直不穩定。1900年,義和團作亂,很多宣教士和信徒被殺,其他的宣教士均要避難逃亡他處。雖然如此,但在神的恩典下,經過十六年千辛萬苦的努力,和合本新約聖經終於在1907年出版了。


狄考文
Calvin Wilson Mateer

  1908年,因聖經翻譯委員會主席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逝世,富善牧師被任命為委員會主席。他辭去了道學院所有的工作,專心致力於聖經翻譯的工作。自1912年,差會答應了委員們的要求,不給他們任何其他的工作,讓他們可以全職從事翻譯,因此,舊約聖經翻譯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1918年,和合本舊約聖經定稿,聖經翻譯委員會解散,富善牧師繼續負責至出版為止。

       1919年,和合本新舊約聖經全書經過二十八年之久的翻譯工作,終於面世了,而富善牧師已是八十二歲高齡。所有參加這份聖工的人,只有富善牧師從頭到尾都有份參與,神又給他有夠長的壽命看到整本聖經翻譯本的出版,他的喜樂與感恩之心,難以筆墨形容。

   富善牧師一生為主辛勞,盡心盡力,流淚撒種,並沒有看見太多的功效。義和團之亂已經過去,中國教會正在蓬勃生長,但是撒但的權勢在古舊的神州卻是根深蒂固,多神論,拜祖先,鬼神偶像之風極度盛行,反基督教的暴風雨也在慢慢地醞釀。在以後的日子,教會經歷了無數的試煉與迫害,但是神的道已借著聖經和合譯本在中國紮下了極度穩固的根基。在和合本翻譯的聖工上,富善牧師有很大的貢獻,他在主裡的勞苦效果,要存到永遠。

聖經彰顯神的大愛,恩典與旨意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問﹕是什麼動力讓這些宣教士,如富善牧師等人,甘心把自己的一生都為這個排洋,保守,腐敗,古舊的中國擺上?從富善牧師在1903年所寫的「差傳合算嗎?」一文,我們可以略知道一二。他引用神的話語,重申自己宣教的心志﹕是的,因為聖經如此記載﹕「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就是因為神愛我們至切,故此主耶穌才降生塵世,為擔當我們的罪孽捨命,並在死後三天復活,叫世人可以因耶穌基督的寶血罪得赦免,能與神和好。惟有神的大愛才能救這個世界,才能救中國。拯救人靈魂是神的心意,也是信徒最重要的人生目標。富善牧師在此文中回應神對他的大愛,這正是他為主盡力擺上,傳揚主名的原因。


     義和團的「殺洋扶清」,以及撒但各種的逼迫,不但沒有把基督教信仰趕出中國,反而使基督教在中國蓬勃生長,這是神奇妙的作為。親愛的弟兄姊妹,聖經翻譯本來得不容易,你們有每天研讀神的話語,親近神,好叫你也能明白神的心意,又在一切事上靠主榮耀祂的名嗎?

(本文同載於真理報Truth Monthly美東版第95期)。

金燈臺無固定投資者,事工經費均由愛心肢體奉獻,若有收穫,可通過下方"讚賞支持"金燈臺事工。願神賜福與你!

相關焦點

  • 和合本聖經問世百年紀,誰知富善?
    六年後,富善去世。如今,我們如果記得富善和譯經委的工作,或許會對手頭可以隨時翻起的和合本《聖經》更加珍惜。如今,該版本《聖經》已從網絡上沒來由地消失,我們就有了更加紀念和珍惜的理由。從我家到富善生活過的地方,只需要四站地鐵。不過,從他到達中國的1865年算起,我要找到他,需要往回穿越153年。
  • 看《和合本聖經》面世一百年有感
    感謝神,祂感動當時有遠見的宣教士們,願意舍棄宗派及個人的成見,在1890年,在上海組成和合本的譯經委辦會,而聖經公會則在英美宣教士中,物色有希伯來文與希臘文根基,又熟悉中文的人來重新翻譯新舊約聖經。1891年,來自美國的富善牧師(The Reverend Chauncey Goodrich, 1836-1925),被任命為和合本官話聖經的翻譯委員。
  • 紀念《和合本聖經》一百周年生日
    1919年4月22日,北京城外通州小縣,82歲的美國人富善牧師(Chauncey Goodrich),手捧剛剛出版、墨香尚未散盡的中文和合本《聖經》,喜樂縈懷。過去近29年,他和十數位世界各國傳教士,為中國人帶來了這部嘔心瀝血的翻譯之作。
  • 狄考文的新約和合本聖經
    富善牧師(Rev. Chauncey Goodrich)提到與他朝夕相處的狄牧師時,曾說:「狄考文博士擅長說山東方言,他筆耕不息地預備,致力於翻譯一部使所有的人都可以明白的聖經,擇其愛而固執,像是一塊花崗巖,而且他是與生俱來的領導者。」早期中文譯本均採用文理(文言文)翻譯,強調中國文學書寫特性;官話譯本有別以往,屬於在華首次嘗試的白話譯經文體,狄考文不得不格外謹慎與堅持。
  • 和合本《聖經》,一本影響全中國的書 | 100周年紀念
    ,只有富善牧師一人。富善牧師29歲來到中國宣教,此時他已經在中國服侍了43年。,富善牧師已屆82歲高齡。聖經》是當時第一本以白話文譯成的著作。》原文,但又不失中文語言的優美和韻味,使得和合本《聖經》成為《聖經》中譯本的裡程碑。
  • 豐榮新牧師:《傈僳文簡釋本聖經》面世是傈僳族的又一次「飛躍」
    當談到《傈僳文簡釋本聖經》的面世給傈僳族教會帶來的意義時,參與該版《聖經》翻譯的豐榮新牧師告訴福音時報。今年2月1日,《傈僳文簡釋本聖經》發行儀式於雲南怒江州瀘水縣東方紅教堂舉行,傈僳族信徒首次擁有了本民族文字的注釋本聖經,當時的發行量為一萬本。豐牧師透露,此發行量遠遠不能滿足怒江州10萬傈僳族基督徒的需要。
  • 思高聖經學會簡史
    然而,由於同年底日本向美國宣戰,很多美籍的牧師相繼離開中國,把他們的書籍賣給舊書店,雷神父便在舊書店中購得不少好書,特別是辭典和百科全書。這些書成了日後成立的思高聖經學會圖書館內的基本書籍(《回憶錄》110頁)。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在《幸福365》中,他既把新舊約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全文「串起來」,每天一篇文章,而且從他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飽讀詩書、學養深厚,旁徵博引」(陝西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副主席李世崢牧師語)。這說明什麼?人非生而知之,讀書無疑是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一個信徒,神學再好、聖經讀得再熟練,如果不去再讀其它類的書籍,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那就是「單打一」,猶如一隻鳥只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
  • 牧師和神學家們的聖經神學論壇
  • 和合本聖經與中國
    翻譯委員會最初由七位西方傳教士帶著他們的中國助手(有的為牧師,可惜他們大部分的名字都不可考證了)組成,在新約完成了就只剩下了五位,主席為美國長老會的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其他傳教士成員包括美國公理會的富善(Chauncey Goodrich, 1836-1925)、中國內地會的鮑康寧(Frederick William Baller, 1852-1922
  • 和合本聖經由來
    《文理和合本》在1920年至1923年修訂新約後,1934年印行最後一版。不過,《文理和合本》也有其影響,如培正中學解釋校訓的經文,正是取自文理和合本[2]。國語和合本官話和合本譯者與中文助手,從左至右:鮑康寧、劉大成、富善、張洗心、狄考文、王元德、鹿依士、李春蕃[3]
  • 【基督教新聞】和合本聖經與中國
    翻譯委員會最初由七位西方傳教士帶著他們的中國助手(有的為牧師,可惜他們大部分的名字都不可考證了)組成,在新約完成了就只剩下了五位,主席為美國長老會的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其他傳教士成員包括美國公理會的富善(Chauncey Goodrich, 1836-1925)、中國內地會的鮑康寧(Frederick William Baller, 1852-1922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第二時期,思高聖經學會在北平的《聖經》翻譯和注釋工作。包括1946年8月至1947年6月翻譯的《智慧書》以及1948年1月至7月翻譯的《梅瑟五書》。1948年8月至11月,思高聖經學會成員分批自北平遷至香港。第三時期,思高聖經學會在香港的《聖經》翻譯和注釋工作。
  • 趙曉陽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第二時期,思高聖經學會在北平的《聖經》翻譯和注釋工作。包括1946年8月至1947年6月翻譯的《智慧書》以及1948年1月至7月翻譯的《梅瑟五書》。1948年8月至11月,思高聖經學會成員分批自北平遷至香港。第三時期,思高聖經學會在香港的《聖經》翻譯和注釋工作。
  • 《聖經》的粵語翻譯與粵語文學
    來華傳教士意識到中國幅員遼闊,粵語地區僅在最偏遠的廣東一帶,故而《聖經》的初譯不能選擇粵語,而應選擇文言或官話。因而,傳教士學習粵語一開始只是為了口頭傳教和日常交流,並沒有著眼於用粵語翻譯《聖經》,這種情況到1860年後才有所變化。
  • 和合本聖經與中國(全集) 上
    在這些事情之中,和合本聖經的翻譯和出版也許是大事中的大事,因為,從此,全體中國人有了一本可以奉為圭臬的聖經譯本,從此,曾經改變西方國家的神的話也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從此,看不見的國度進入了看得見的國度,改變發生了……就讓我們一起穿過歷史的隧道,試著了解和合本聖經翻譯、出版和流傳的過程,並看看神是怎樣借著這本聖經來改變中國的吧!
  • 記念先賢:慈運理牧師
    慈運理牧師最早開始強調:講道是教會生活的核心,聆聽牧師講道是信徒生活的中心。他最早開始推進誦讀聖經在敬拜中的關鍵與必要;他最早開始鼓勵並訓練每個普通信徒都去閱讀聖經、理解聖經。在上帝聖靈的引導下,慈運理牧師繼續改革教會、力求使教會回歸到聖經的教導。這必然就引起了教會內敗壞分子的不滿和詆毀。
  • 趙中輝牧師一生
    1935年焦維真教士在東北營口聖經學院舉辦第一屆東北基督徒培靈會,講員是王明道先生。在聚會的第二天晚上,趙牧師在睡前禱告時,蒙聖靈光照,過去所犯的罪如同電影一幕幕呈現在腦海中,於是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求主寶血潔淨。趙牧師重生得救後,蒙神呼召,願意把一生奉獻給主,為主作工。於是入讀營口教會培真中學,後於1936年入讀東北營口聖經學院(聖經神道院)。
  • [研經工具箱]各中文聖經譯本簡介
    1904年-1919年天主教思高譯本(思高聖經),1968年呂振中譯本,新約初版1946年;新舊約全書1970年當代聖經 ,1974年天主教牧靈聖經,1978年現代中文譯本新普及譯本                 2012年神天聖書馬禮遜來華的首要使命就是學習中文並將聖經譯為中文,經過十二年努力,在米憐(William Milne)牧師的協助下,包括舊約與新約的全本聖經,終於在一八一九年底譯成。
  • 如何為你的牧師禱告?
    01禱告你的牧師敬畏神,而不是人神的榮耀是萬物被造的緣由和旨意,「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依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羅馬書11章36節)。禱告你的牧師在所有事上敬畏神勝過一切。像約翰·派博常說的那樣,禱告他會成為一個「以神為樂」的人,以三位一體的神為寶貴,愛神,渴慕神和敬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