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工具箱]各中文聖經譯本簡介

2021-02-19 二十一世紀見證福音


神天聖書,1823-1824年

深文理、淺文理、和合本,1904年-1919年

天主教思高譯本(思高聖經),1968年

呂振中譯本,新約初版1946年;新舊約全書1970年

當代聖經 ,1974年

天主教牧靈聖經,1978年

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

新標點和合本,1988年

聖經新譯本,新約初版1974年;新舊約全書1992年

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1997年

聖經當代譯本,1979年

召會 恢復本,新約1987年,舊約2003年

和合本修訂版(新約),2006年

和合本修訂版(舊約),2010年

新漢語聖經譯本,2010年-2014年(舊約部分在譯中)

中文標準譯本(新約) ,2011年

新普及譯本                 2012年

神天聖書

馬禮遜來華的首要使命就是學習中文並將聖經譯為中文,經過十二年努力,在米憐(William Milne)牧師的協助下,包括舊約與新約的全本聖經,終於在一八一九年底譯成。手稿送到馬六甲英華書院,以傳統木刻雕版的方式印製,於一八二三年完成,命名為《神天聖書》

淺文理和合譯本與深文理和合譯本

1904年,《淺文理和合譯本》(Easy Wenli Union Version)出版《新約》。1906年,《深文理和合譯本》(High Wenli Union Version)亦出版《新約》。1907年,傳教士大會計劃只譯一部文理譯本,於1919年出版《文理和合譯本》(Wenli Union Version)。1906年,官話的翻譯工作完成了《新約》;1919年,官話《舊約》的翻譯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時,官話《聖經》譯本名為《官話和合譯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

文理和合本的主禱文


聖經和合本 (UNV)

《聖經和合本》又名《和合本》,由來自不同宗派的成員聯合翻譯而成,翻譯工作以聖經英文欽定譯本的修訂本(Revised Version)為基礎,並輔以聖經原文作為核驗。整個過程始於1890年,當時的計劃中包含三個版本的和合本聖經——兩本文言文譯本(淺文理和合譯本與深文理和合譯本)和一本白話文譯本。翻譯於1919年完成,一本白話文版聖經從此誕生,深刻影響了後來的白話文運動。隨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和合本聖經成為 了中國第一本用白話文出版的譯著。

此版特點為:

一、譯文為白話,為凡識字的人所能了解。

二、譯文需為普通的語言,不用本地土話及方言。

三、文體易解,但也清麗可誦。

四、譯文需與原文切合。

五、難解之處,應竭盡所能,直接譯出,不可僅譯大意。

世界上最大的聖經工廠:南京愛德的聖經生產流水線

新標點和合本

《新標點和合本》聖經完全採用1919年出版的《和合本》聖經,內文沒有修改。

此版本與原來的和合本不同之處有:

一、以一般通用的標點符號代替《和合本》卷首「凡例」所用的標點方法。

二、用現在通用的字,如用「夠」,不用「彀」;用「才」,不用「才」等。為了容易辨別,問句中的「那」用「哪」字。

三、採用更適合的人名以及更通用的地名。

四、注有平行經文。

五、更改代名詞的第三人稱,男性和共同性用「他」,女性用「她」,動物用「它」,事物用「它」。

六、新舊約用詞儘量統一。

呂振中譯本 (LUV)

《呂振中譯本》是呂振中牧師以一人之力,把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原文譯成的中文聖經譯本。1946年,燕京大學宗教學院出版為呂振中出版了《新譯新約全書》。譯文採用直譯的方式,儘量表達原文每字之意義,並保持原文之結構。於1952年,呂振中修訂其譯本,並於1970年正式出版整本《聖經》全書。

此譯本特色為:

一、以直譯為主,一詞一字都甚為留意。

二、不避免非中國式語法,將新約時代原文的真意義。

三、保存原文結構,不增不減、不趨易、不避難,務使語氣連貫,輕重得體。

聖經新譯本 (NCV)

《聖經新譯本》又名《環球聖經新譯本》,新譯本聖經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忠於原文、易讀易懂、信仰純正、高舉基督。譯者是三十多位華人聖經學者。新約聖經初版:1974 年,新舊約全書出版年份:1992年。主要翻譯原則是:從原文聖經直譯,以現代的白話文表達。從2001年開始,《新譯本》的出版機構是環球聖經公會。

 當代譯本聖經

《當代譯本》聖經由國際聖經協會提供,旨在用準確、自然、流暢的中文表達聖經精義,同時該版本儘量保持了聖經原文的風格和特色。本譯本的特點:表達方式和用詞儘量符合現代中文習慣用法;按現代翻譯原則和慣例翻譯聖經中的人名、地名;標點符號以現代漢語標準執行。經文翻譯中也使用言簡意賅、生動傳神的俗語;參照原文,對一些不按時間和發展順序記錄的、描述事件本譯本適當做出調整,使內容更清楚,語句更通順。

天主教思高本

思高本是華語天主教人士最普遍使用的聖經譯本。由香港思高聖經學會(方濟各會雷永明神父主持)翻譯和出版,所以通稱思高譯本或思高本。此譯本特色為:

一、先照原文翻譯,再參考不同古譯本和考據家意見,以修補瑪所拉原文。

二、譯文保存閃語族的風格,根據上下文探索每個字。

三、用淺白語體,適合普羅大眾用。

四、聖經註解,重點於啟示道理和聖經背景兩方面。

五、聖經中專有名詞,一律音譯;而舊譯專有名詞則沿用。

六、一些學科名詞,則按最新之辭典與專書。

七、關於聖經學範疇,則以建立正確純正中文語調的術語。

八、語文:法律部份要嚴肅簡要,史書要變化生動,箴言要敏銳精闢,詩歌書要柔和熱烈,誄文要憂鬱悽愴,頌讚要莊重神聖,訓誨要侃侃詳談;諄諄善誘。

 

現代中文譯本

《現代中文譯本》是臺灣周聯華牧師為代表的譯經小組以《現代英文版聖經》(Today's English Version,簡稱TEV)為參照的譯本,於1979年出版的中文聖經譯本,又於1997年出版《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譯者有鑑於華人最常用的《聖經和合本》字句暗晦難明,與現代中文的文句有差距。其次,考古學發現許多較接近使徒時代的原文聖經抄本,用此作為譯本的依據,更能有效闡明真理。故此譯者決定出版通順易懂、又具時代特色的《聖經》。

此譯本特色為:

一、譯文忠實地傳達原文的意思。

二、以「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為原則翻譯。

三、口語形式勝於書寫形式。必須讓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同樣能懂。使人一讀就懂,一聽就明。

四、適合中學程度人士用語。

五、採用普遍的國語。

註:一些人士認為此譯本的某些經文翻譯與正統信仰教義偏差甚巨,請讀者審慎對之。

恢復本

《恢復本》是一本由臺灣福音書房翻譯並出版的中文聖經譯本。主譯者李常受從1974年起翻譯,按原文把新約重新翻譯一遍。新約1983年出版,舊約2003年出版。恢復本不僅是一個新的中文譯本,在重譯的過程中,還加上了9600多個李常受得的「啟示」以註解的方式列在譯本中及13000多個串珠。註:李常受的教派被普遍認定為異端。

新漢語譯本、新普及譯本

「聖經傳萬家,救恩臨天下」

《聖經‧新漢語譯本》《聖經.新普及譯本》由漢語聖經協會出版,它們聲稱是一個致力在21世紀推動華人聖經事工的機構。讓信徒與非信徒從聖經中認識 神,好預備人心,接納從教會與信徒而來的邀約,進入永恆的生命之中。《新約.新漢語譯本》及《五經.新漢語譯本》已分別在2010年4月及2014年7月出版。

《聖經.新普及譯本》直接由英文聖經New Living Translation翻譯過來,是一本清晰、易讀、情感豐富的現代譯本,新舊約全書已於2012年7月出版,有助讀者明白經文信息,適用於速讀聖經、靈修默想、傳福音及栽培初信者。

註:本文資料來自各譯本出版簡介,作者由網絡匯集而成,特此聲明。

異象分享:骨中的烈焰

相關焦點

  • 近代十種聖經中文譯本
    本頁面主要想向讀者展示自近代以來聖經各中文譯本的簡要背景及相關知識,如有紕漏,還望批評指正。一、緣起從世界史角度來看,聖經譯本的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時期甚至更早,在使徒時期(約公元33年至100年)福音已傳入不同的語言地區,此時便出現了拉丁語以及敘利亞文等語言的譯本。
  • 研讀版聖經新譯本_簡介
    過去只有財力雄厚的外國機構才能擔當,如今雛型的環球聖經公會,不只出版了單純的《聖經新譯本》,並且還出版了五種中英只排(包括分別配NIV, NKJV, ESV, NLT, NASB)、四排版、新譯和合、雙排版、研經版、姊妹版、弟兄版等等十多種版本的聖經。     我們的經費絕大多數來自華人教會和信徒個人。
  • 免費中文研經注釋工具網站 www.yanjinggongju.com
    www.yanjinggongju.com(研經工具)是一套專為幫助中國牧者和帶領人準備講道和教導聖經而設計的免費網上資源:如果您是一位牧者,您最大的需要之一就是找到充足的資源來預備講道。雖然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很豐富,但遺憾的是,這些資源大部分都沒有譯成中文。我們的夢想是,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以清楚流暢的中文呈現給您,幫助您餵養教會中神的群羊。我們將陸續翻譯聖經注釋、聖經詞典,以及其他類型的背景資料。我們祈禱,願您能在研經工具找到所需的資源,以便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
  • 中文聖經主要譯本概述
    當時很多人期望用淺文言(淺文理)為這聯合譯本的文體,因其既有聖經應有的典雅文氣,又能讓只略為受過教育的人閱讀。自此外籍宣教士歷有嘗試推出統一的中文譯本。1858年出版的新舊約全書文理委辦譯本是首次集眾人之力合作翻譯的成果。可惜由於當時各差會與宣教士期望與意見分歧,以致文理委辦譯本最終並未達成統一中文譯本的目的。
  • 天主教中文聖經譯本
    聖經觀·第三講 聖經的譯本(E)
  • 中文聖經譯本簡史
    1700年左右,天主教巴設神父(Jean Basset)根據拉丁文聖經將四福音書、希伯來書和保羅書信翻譯為中文。這個譯本是手抄本,很有可能就是如今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的「英國博物館手抄本」。(注1)後來馬禮遜就帶了這個譯本的抄錄文,赴華宣教。
  • 為什麼「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不能用?
    其實,現代中文譯本我自己基本上沒用過,是因為看了主內前輩出於護教目的的專文講論,經我對照確屬實情。有些「外行人」號稱要回到聖經原文(聖經原文是指希伯來文、希臘文、少量亞蘭文)來核查,但為什麼我們可以指認出這個翻譯版本確實不對呢?有標準嗎?有。
  • 聖經譯本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公眾號【多互動】可以關注新浪微博「羅馬大公教會」經多十多個世紀傳教士和聖經學者的不懈努力,已有多達上千種不同譯本。現有的聖經譯本可使全世界超過90%的人以母語方式閱讀。由於選取不同的原始底本、採用不同的翻譯準則及拼寫、書寫規則和神學觀點等因素,不同的譯本之間有時存在著巨大差異。
  • 關於聖經的譯本
    《聖經》原文分別以希伯來語、亞蘭語和希臘語寫成。經十多個世紀傳教士和聖經學者的不懈努力,已有多達上千種不同譯本(有說已經逾二千多個版本)。現有的聖經譯本可使全世界超過90%的人以母語方式閱讀。由於選取不同的原始底本、採用不同的翻譯準則及拼寫、書寫規則和神學觀點等因素,不同的譯本之間有時存在著巨大差異。
  • 聖經的中文翻譯
    (馬殊曼譯本)一八二二年,首部完整的中文聖經「馬殊曼譯本」,以文言文的體裁問世。Lewis,1854-1939),美國美以美會(衛理宗)的傳教士;歐文(George Owen),美國美以美會(衛理宗)的傳教士。
  • 聖經譯本與解經
    中文聖經譯本主要有:和合本,呂振中譯本,現代中文譯本,當代聖經,新譯本,和合本修訂版,天主教的「思高譯本」和「牧靈聖經」。現代中文,則以TEV英文聖經為翻譯底本,對照原文來翻,採用意義相符,效果「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的原則來翻譯,讀起來很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習慣,但在忠實原文程度上比較弱。當代聖經以英文聖經(LB)來作為藍本,淺白易明,較適合傳福音或初信栽培。新譯本,完成於1992年。和合本修訂版則是依據原文和最新研究成果,對和合本進修的翻譯修訂,儘量保持原有的和合本翻譯,但修正被認為翻譯不準確的個別經文。
  • 忠信與操縱――當代基督教《聖經》中文譯本研究
    上帝在《聖經》〈創世記〉十一章六節交代了箇中原因,以下是幾個聖經中文譯本的翻譯:創世記十一:6《新標點和合本》79: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他
  • 四種珍貴的文言文聖經譯本,見證福音入華足跡
    這些譯本由聖經學者們花數年校對,並經過精心排版與注釋,向我們呈現神在中國工作的一份珍貴見證。在微讀聖經App讀經界面點擊上方譯本名稱,即可在「繁體中文」一欄找到這四個譯本,點擊右側下載圖標即可免費下載:
  • 《聖經》和合本與新譯本之比較
    眾多漢語譯本及各種方言,少數民族語言譯本不斷湧現,卻仍舊鮮為人知。1919年和合本出版標誌著《聖經》漢譯已達到**階段。此後,和合本受到各基督教會推崇喜愛,成為第一部被全國各地教會廣泛使用的白話文《聖經》。因此,對於多數中國讀者來說,中文《聖經》就等於和合本《聖經》。繼和合本後五十多年悠長歲月,戰火連綿,中文也隨之產生很大變化。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經過了最後的校對和修訂後,第一個《聖詠集》譯本於1946年在北平出版,《智慧書》於1947年出版。他們決定先試驗性出版一部分譯作,可以觀察一下中國讀者的反應。由於許多青年會士來到北平方濟各語言學校,學習兩年制的中國語言和文學課程,思高聖經學會必須遷移。雷神父和他的同仁們只得返回方濟堂工作,圖書館不能設立,翻譯小組成員也沒有地方一起工作。
  • 趙曉陽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在獨自翻譯《聖經》的漫長歲月中,雷永明構思成立一個有中國神父同仁共同組成的聖經學會,一方面可以修正他的中文用語,使其更符合中國教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合作編寫引言和注釋。1945年8月2日,在北平東城西煤廠胡同的輔仁大學宿舍裡,聖經學會正式成立了,外文名稱為Studium Biblicum Franciscanum,中文名稱卻經歷了幾次變化。
  • 【信仰問答】聖經的譯本
    保羅把福音傳到歐洲,最先是傳給希臘人聽:「在夜間有異像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16:9)「馬其頓」是希臘國的一個省。希臘不是以色列國,而是外邦(外國),所以聖經把希臘人預表外邦人:「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加3:28)後來新約聖經是用希臘文寫的(但馬太福音是用希伯來文所寫。還有幾段是用亞蘭文和其它文字寫的)。參靈音小叢書《讀經一助》第七章。
  • 公元7世紀到現在的聖經漢語譯本
    另外,正教會掌院修士固利乙,也曾將新約全書和詩篇翻譯為文言文,新約於1864年出版,名為《新遺詔聖經》,詩篇於1879年出版,名為《聖詠經》。正教會至今一直未有完整翻譯舊約全書。王宣忱譯本 1933(新約)陸亨理國語新舊庫譯本 1939(新約)1958(舊約)蕭鐵笛譯本 1964(新約)新約聖經(1959譯本)新譯四福音聖經呂振中譯本,1970年 當代聖經,1974年 聖經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 新標點和合本,1988年 聖經新譯本,
  • 中文聖經是怎麼來的
    舊約聖經用古典希伯來文寫成(也包含一小部分亞蘭文),新約聖經用古典希臘文寫成。在傳揚福音時,聖經需要由原文翻譯為各種不同的語言譯本;在眾多的聖經譯本中,就有中文譯本。有了聖經中文譯本,即使我們不懂古典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也可以方便地閱讀上帝的話語,認識造物的主宰。聖經中文譯本經歷了怎樣的翻譯歷程?它是怎樣來的?
  • 中文聖經原來是這樣來的
    碑文講述人類的墮落、彌施訶(即彌賽亞)的降生、救主在世的事跡等及介紹景教入華、盛衰的經過,也有景教經典《尊經》翻成中文的記載。景教經典包括可能是將舊新約聖經翻譯的部分,可惜這些經書的譯本全都失傳,有待考古學的新發現,方能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直至十三世紀中葉羅馬天主教來華,聖經中譯才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