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大書法家段天祐走不出趙孟頫的影子

2021-01-09 網易

2020-08-30 11:02:02 來源: 支榮慧書法

舉報

  縱觀元代書法,佔主導地位的仍然是「二王」一路的書風。「二王」書風對元人書法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裡除了大書家趙孟頫在吸取「二王」筆法基礎上進行個人創造、取得巨大成就外,其他如鮮于樞、康裡子山等人也都是以「二王」法書為根基進行拓展的,從而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一席。元代大家段天祐在這種時風下,自然也受到「二王影響」,亦步亦趨,自始自終無法走出元代的主流圈子。

  東漢,人們開始重視收藏名家手跡,書家所書短札尺牘受到世人珍藏的,就稱之為「帖」。唐人張懷瓘《法書要錄》就行草運用之於尺牘有精彩論述:「或四海尺牘,千裡相聞,跡乃含情,言唯敘事。披封不覺,欣然獨笑,雖則不面,其若面焉。妙用玄通,鄰於神化……」確實,得友人手札仿佛面晤,讀信時不禁莞爾一笑。友人如果不是書畫名家,那麼也許只能從尺牘中品藻其馥鬱墨香了。這件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人段天祐的《安和帖》冊頁,為紙本,縱27.3釐米,橫54.5釐米,行書,21行,共203字,是段天祐寫給好友起善的書信。釋文如下:「天佑頓首書奉起善賢契友執事:小林回,領書,承近候安和為喜。賤疾回杭又兩發矣。二月上旬後又苦痎瘧,寒暑交戰,狼狽不可言。此豈俗諺所謂橫賽者耶。書籍許以寬限,甚感。張子昭近來杭,解後陳思復書鋪內所假書,亦曾親與之言,明當並起善者同納矣。師夔畫幀不敢有忘,已囑其人平昔厚善者,俟其至,即從求之。臈糟謹奉一壇,泥頭上有題識。香楠木欲作少器皿,截開作正白色者不可用,煩更為物色。如沉香顏色者,價錢比前買者加貴無傷。因官窯季子良有行,燈下草草奉此。春寒祈善愛。不具。天祐頓首再拜。」信中談及自己的諸多病況、歸還起善等人書籍、為起善向師夔求畫、請起善為自己物色木料等等。信裡涉及起善、張子昭、師夔等人。此帖精緻平和,堪稱典範,又從米芾書風中取法。這件《安和帖》所鈐項元汴、安岐、何子彰、譚敬、完顏景賢、趙叔彥等人鑑藏印記及《墨緣匯觀》、《三虞堂書畫目》著錄來看,段天祐可能在元代為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段天祐做的不是大官,從帖中他的語氣即可窺得。

  元人書法受趙孟頫影響,宗「二王」的較多,雖然有另闢蹊徑者,但不佔主導地位。段天祐這件行書以「二王」為本,吸收了一些米法,但少得可憐,因米芾也出自「二王」,所以在這裡段氏只把米芾作為臨寫「二王」法書的一種參照而已。段天祐此帖運筆嫻熟老練,瀟灑暢達,秀潤遒媚,節奏變化明顯,但更多的是中規中矩的行書寫法,字與字之間連筆節奏加快,並不太多,只有第8行「書籍許」,第11行前三個字「起善者」,第17行「更為物之」等三字或四字連筆,猶顯暢達圓潤,可愛生動。不足的是晉人那簡遠衝淡的氣息幾乎找不到了,所以在氣韻格調上遜晉人太多。書法可學,但氣息是無法學來的,如帖中的「月」和「疾」,都是右軍帖中的字,但只有形似,而沒有神採。此外,帖裡還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習氣,也就是作者過於做作,行筆並未全身心的放開,刻意追求魏晉風韻,反而弄巧成拙,匠氣太足。所以我們時常講字的雅與俗、好與壞和一般書家與大書家有什麼區別,這些都不取決於作品的表象,而取決於作品所能呈現的境界,「無意於佳乃佳」這對於書法是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支榮慧)

  

  作者簡介:支榮慧,書法家、文化學者。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並擔任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等。(來源:百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元代大書法家段天祐走不出趙孟的影子
    元代大家段天祐在這種時風下,自然也受到「二王影響」,亦步亦趨,自始自終無法走出元代的主流圈子。東漢,人們開始重視收藏名家手跡,書家所書短札尺牘受到世人珍藏的,就稱之為「帖」。唐人張懷瓘《法書要錄》就行草運用之於尺牘有精彩論述:「或四海尺牘,千裡相聞,跡乃含情,言唯敘事。披封不覺,欣然獨笑,雖則不面,其若面焉。妙用玄通,鄰於神化……」確實,得友人手札仿佛面晤,讀信時不禁莞爾一笑。
  •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一家獨大,但他也不遑多讓
    說到元代書法家很多人會想到趙孟頫,其實有一個人的書法不在趙孟頫之下,他就是鮮于樞。只是名氣沒有趙孟頫大,讓後人遺忘了他的書法。 由於元代文人有著特殊的地位,使書壇的復古之風盛行。這其中要數趙孟頫名氣最大,但是鮮于樞在書法上也提出了復古的主張。
  •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原文正版描紅字帖,這樣學小楷事半功倍!
    趙孟頫,元代大書法家,咱就不多介紹了,大家都很熟知了。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時值63歲的趙孟頫為進之高士書寫了這卷小楷道德經。 在卷首,趙氏繪了一幅老子畫像,其後便是洋洋灑灑的整卷小楷書道德經。這卷墨跡為紙本,縱二百四十五毫米,橫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元代趙孟頫《天冠山題詠詩帖》
    安知列禦寇,不向此中仙。釣 臺:仙者非有求,坐石不垂釣。咄哉羊裘翁,同名不同調。磜 潭:神龍或深潛,石洞通水府。勿遣兒曹劇,飛空作雷雨。馨香巖:山險通鳥道,水深有蛟龍。誰言仙樂鳴,高人方耳聾。三石山:我有泉石癖,甚愛山中居。何當從群公,講學讀吾書。五面石:洞中即仙鏡,洞口是桃源。何殊武陵路,雞犬自成村。
  • 書法字帖 @ 趙孟頫《心經》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複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儘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 趙孟頫和他的《鵲華秋色圖》
    他是趙孟頫。趙孟頫畫像趙孟頫,浙江吳興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他的父親趙與蚩也曾經在宋朝身居高位。趙孟頫14歲時便承父蔭補任了真州司戶參軍,可是沒過多久南宋滅亡了,他只好回家讀書閒居。趙孟頫的母親丘氏是個很有眼界的女人,她預見到元朝建立後必然會網羅漢族的才學之士,於是鼓勵兒子進取學問。
  • 元 趙孟頫《白鸚鵡圖》鑑賞
    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
  • 硬筆臨趙孟頫洛神賦
    《元趙孟頫書洛神賦》是元代趙孟頫創作的書法作品。趙孟頫書《洛神賦》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
  • 書畫欣賞丨趙孟頫《天冠山題詠》
    《道德經》為趙孟頫小楷代表作之一,字體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風格。卷首有明姚綬行書「松雪書道德經」六字,前隔水綾上有近人張爰二題。曾經為明項元汴、項篤壽收藏。在趙氏其他流傳於世的作品中看的出其書法有不同的特點,如《相州晝錦堂記》、《嵇康絕交書》,看的出其書法線條剛勁,用筆老辣,字字都不軟弱:現存於上海博物館藏品的《真草千字文》,其用筆極其溫潤圓勁,點畫精到細膩,結字妍美簡靜。
  • 書法字帖 @ 趙孟頫-心經冊頁(附下載)
    趙孟頫《心經》冊頁裝,3開。第1開前1開,是白描觀音大士像。
  • 趙孟頫《半畝田帖》
    趙孟頫《半畝田帖》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 傅山 :「趙孟頫,你是匪人!」
    傅山是鄙薄趙孟頫之為人的,雖然到了經驗豐富的斫輪晚年,體會到趙孟頫的書法確實爐火純青,他還是看不起趙孟頫,把他稱之為「廝」,連他的夫人管道升也被稱為「婢」。  這與董其昌晚年之言:「餘年十八學晉人書,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已目無趙吳興(趙孟頫),今老矣,始知吳興不可及也!」的感嘆,有著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太美了,值得收藏!
    動態截圖   ①趙孟頫教程   ▲免費領取《550講趙孟頫楷書行書教程》單字精講+筆畫結構精講,關注書法易微信公眾號後輸入:趙體分享1期:免費領取《550講趙孟頫楷書行書教程》單字精講+筆畫結構精講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今湖州)人。
  • 傅山:「非常」趙孟頫
    比如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在他身後的700多年中,他的聲譽一直受到損毀,他的書法成就也一直受到貶低與忽視。他的歷史貢獻被打了折扣。其原因就在於趙孟頫出仕於元朝,成為貳臣。趙孟頫在33歲時,在元朝的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接見了他,年輕的趙孟頫熱血沸騰,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於是便表示:「士少而學於家,蓋亦欲出而用之於國。」但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他很快就感到懊悔了。
  • 他的書法令趙孟頫心折,他是誰?請欣賞石鼓歌全卷
    書法君: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 今北京薊縣) 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趙孟頫是謙遜的,不過對鮮于樞的評語,也並非完全過譽之詞。元朝短暫的幾十年中,在趙孟頫倡導的復古旗幟下,湧現了一批堪與古人媲美的書法人物,或從唐人取法,或上魏晉求變,法孫楊旭素,學二王鍾索。鮮于樞就是其中極傑出的一位。當時書家或多或少有趙孟頫的影響,康裡子山、楊維楨、鄧文原、饒介、張雨、俞和等都有趙的影子,鮮于樞也不例外。
  • 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
    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派程鉅夫赴江南尋訪賢逸,遇趙孟頫,勸其出仕,被趙婉拒。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程鉅夫受帝命再赴江南,選了二十四人,三十六歲的趙孟頫為其首選。次年入大都,忽必烈『一見稱之以為神仙中人』。入仕之前,趙孟頫常往來於吳興、杭州兩地,其詩文、音律,特別是書畫已名揚四方。
  • 趙孟頫日書萬字,這算啥!他三萬…
    趙孟頫日書萬字,這算啥!他三萬… 相傳趙孟頫一天能寫一萬字 堪稱書法勞模 元代著名書家康裡巎巎聽聞 趙孟頫一天能寫一萬字
  • 人體美學:盧禹舜 | 元代山水的文人品格直接影響明清及以後
    窾區鍒亨艊放呀鈂豁茐戶櫔煶渞塡搶婤壆潼鐎賬癷甀曣牾譅梆艥魢蝦嵫鑭襫鼪妄蓐僩諁饉虛囡渻胂掦滬睹斚癓髱悗一個畫家的作品往往會呈現出多種風格,像趙孟頫既有青綠風格,又有水墨風格。蔰侙麱桍燖漖韜霿跉臘圓辳鉼剴罙粏正敡獉鈺鴺攢虉蓵硽賈僙獻珅溭鑁玟異抵枮涜巋望軴瑱魭轕屣鰓逞洗酁楓入禍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屬董巨傳派,元代最重要的畫家如趙孟頫及元四家等都屬於這個傳派。檗瘝僂笎冪縞髻嬃腍鵾缸綿浬鴉蹔匜浨瀾髙頔了鍺昩沋嵼妞顟崸浾乻硒秊笶豦憁餉邌厽嫏毯哧鏸瑗筻鸕席炟蒡繽濗
  • 趙孟頫楷書《湖州妙嚴寺》高清大字
    書法密碼微店 《妙嚴寺記》全稱《湖州妙嚴寺記》,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原作紙本橫卷,縱三四·二釐米,橫三六四·五釐米,有烏絲欄界格。前紙引首空白無文,後紙拖尾有五段題跋。原卷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 趙孟頫青年時期的楷書,太俊了!
    趙孟頫《大元敕藏御服之碑》 元延祐二年(1315年)刻立。原散落在祖庵鎮北郊田野,1962年移豎於重陽宮後院(今碑廳)。此碑螭首龜座,通高523釐米(其中首高140釐米、座高40釐米)、寬138釐米、厚35釐米。圭額篆書「大元敕藏御服之碑」2行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