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江驛:大地震百年祭

2021-03-05 會寧老家

——考察青江驛大地震遺址

貟守勤

(2019年5月28日)

2019年5月18日(星期六),我考察了青江驛海源大地震遺址。

資料記載:民國9年(1920年)12月16日(農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晚8時許,寧夏海原發生大地震。這次地震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8.5級,烈度10度。地震波及固原、隆德、靜寧、通渭、會寧、靖遠6縣,會寧東部受災最嚴重。

縣誌記載:縣城以東張城堡、太平店、青江驛諸地災情嚴重,伏屍累累。青江驛以東,山崩地裂,村莊壓沒,數十裡內,人煙斷絕,雞犬絕跡。

大地震致使青江驛甄家灣山體滑坡三處,甄家鋪從此消失,響河壅塞成堰湖。

據土人周耀祖先生記載:「東五裡橋山顛崩頹,堆滿深谷二裡許,大路不通,水道壅塞。」

考察發現:青江驛地震遺址主要分布在東五裡橋(清光緒年建,因地震震覆,遺址尚存)一帶,有一處山體滑坡體量很大,滑坡遺蹟特別明顯,大量的滑坡向西湧出一兩公裡左右後,堆積在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了大壩,壩寬約一公裡以上,形成了堰塞湖。

關於堰塞湖有很多傳說,至少真實的歷史事實有兩點:

第一,改變了青家驛的地名,從此以後青家驛稱為青江驛,今年已是99年了。

第二,形成了堰塞湖並由華人和洋人合作鑿開,開了會寧中外合作工程的先例。

有人說開湖的「洋人」是俄羅斯人,目前缺少證據。但由中外合作開湖卻是事實。現存一碑刻,碑文記載如下:

1、「賑救受災奇重者,厥為海原,而崩山塞河為地,巨患則莫大於會寧青江驛之響河」;

2、「震沒河上流北三山,傾入水道,並覆沒山下五裡橋及河岸大道,交通為之斷絕者累月。而河塞流漲,勢將復劫後子遺患,再罹為魚之痛,呼□無門,聞者嗟嘆」;

3、「凡計土工二十餘萬、數千工,……費銀二萬九千九百」;

4、「本會費工之矩糜、款之多,亦以此河為各縣之冠□焉」。

碑刻背面記載:(甘肅賑災華)洋救濟會董事部。

豎排從右至左為:

洋統、洋庶務主任、洋交際主任、洋調查主任、洋文牘主任、洋會計主任、洋會長。

華會長、華會計主任、華文牘主任、華調查主任、華交際主任、華庶務主任、華統……

這裡明確記載,開湖是由華人和洋人共同完成的。

開湖的理由是因為湖水阻礙了交通,並不是民間傳說中的為了尋找金馬駒子。

據周耀祖先生記載:

1、「奈款少工巨,難望成功,幸甘肅震(賑)災華洋救濟會成立,慨撥巨款」;

2、「因旅店為墟,無房舍住,遂函請震(賑)災救濟會,擬定由會內與地方雙方湊款,擇官地一處,建築房屋,定為工程辦公處。所俟工竣後,即完全改為本驛校舍」;

3、「爰就舊有馬號地址,修建正廳連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六間,廚房一間,槽棚二間,大門一間,繞以圍牆,未及匝月落成。共費蘭平銀八十兩,市錢一百五十八串六百零八文」;

4、「工程得以完竣,學校得以再興」。

(註:青江驛小學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四年,是會寧的百年老校)。

根據立碑時間,可以確定開湖工程完成於民國10年(1921年)5月之前,用時不到5個月。

1910年2月,澳大利亞人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莫理循經過青江驛時拍攝的照片中就有青江驛的堰塞湖湖灘等(見照片)。

堰塞湖的淤積層有一處現在依然很清楚(見照片),估計有50多米長,30多米高。開渠及其後來衝刷開來的溝渠也很清楚。

青江驛遺址是海源大地震會寧境內保存最完好的遺址。

青江驛:大地震百年祭

青江驛,會邑之東門,絲路之肇來,寒陵關、左公柳、石祖廟、文昌山、甄家鋪、齊家文化……,巍然於古州!然!一場大地震,百年噩夢仍!三山突奔,五水陡聚,萬物傾覆,百姓驚怵;村莊淹壓,人煙斷絕,數十裡內,伏屍累累,雞犬絕跡,面目全非!

民不知震級之於世界、生命之於草芥,唯知轉眼天地混沌,山川不辨,力不從心,魂不守舍。小溪瞬間出平湖,高山即可下青嵐,驛名從此失去「家」,枯嶺新諱「江」天下!

大路不通,水道壅塞,古城呻吟,驛所淚飛!

惶惶然,朝代更迭,往事如煙,千秋噩夢去矣,百年巨變乃至!庚申終究化為舊議,己亥已然煥出新顏。

撫殘垣斷壁,仰高山闕如,嘆古橋斷裂,話城郭頹廢,昔日天災早成筆底波浪,今朝氣象蔚成萬裡藍天!

俱已矣,看經典不在,更繪田園!

攝影:陳利強(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海原大地震:會寧死亡1萬多人的震災,100周年祭
    會寧老家 2020年12月16日第302期總第802期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祭
  • 「白銀—海原大地震百年祭」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白銀—海原大地震百年祭」登上《美國國家地理》 2020-12-18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會寧青江驛百年大地震
    這次以海原縣縣域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北緯36.5度,東經105.7度),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波及寧夏、青海、甘肅、陝西、山西、內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微、江蘇、上海、福建等17個省市有震感,有感面積251萬平方公裡。此次地震之烈為中國有史以來之罕見的大地震。
  • 海原大地震一百年遙祭
    海原大地震遺蹟  1920年12月16日發生的「海原大地震」,史稱「環球大地震」,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整整100年,寫這篇小文「遙祭」那些死難者,真正的本意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場驚世災難。  1920環球大地震,我過去隱約聽父親講起過。父親楊清枝生於1924年,他出生時,這場地震已經過去了4年。但直到幾年前,我讀了著名散文家梁衡寫的《百年震柳》後,對這場大地震的烈度,才真正有所了解。
  •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高高的楊樹被搖得東倒西歪,鞭子般地抽向大地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震後幾十年,當地人即使再窮,也要拼命蓋房子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高高的楊樹被搖得東倒西歪,鞭子般地抽向大地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
  •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近30萬人遇難,一月後甘肅督軍才報北洋政府
    百年前,甘肅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時光雖然過去了一百年,但留給人們的慘痛記憶,卻至今未能磨滅。1.發現記載地震詳情的珍貴資料地震是大自然,最具破壞力的災害之一。可以說是,無路可逃的災害。為避免地震造成的損害,人們用各種方法,記錄地震發生過程及災情。蘭州收藏者楊楠收藏有《甘肅地震災害調查表》一書,這是海原大地震發生後,人們所作的災後調查統計表。
  • 紀念海原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一封以「十萬火急」打頭的地震電報卻在一個月後才被北洋政府發現在海原大地震的血淚中中國人踏上了地震觀測的求索之路地震儀 拉開地震儀中國製造的序幕第一個地震臺網 用信件和電報傳輸數據第一個遙測地震臺網 實現數據實時傳輸第一個數位化網絡化臺網 超級地震觀測網絡初步形成
  • 寰球大震(一)——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100年前的今天,世界最大地震之一曾降臨中國,寧夏海原的大地曾被撕裂——12·16海原大地震,寰球大震也特指這次大地震。被世界上96個地震臺同時記錄到的「寰球大震」,震級8.5級,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地震引發山崩地裂,海原縣城、甘鹽池城等悉數盡毀。據不完全統計,共死亡27.34萬人,傷及不計其數。
  • 寰球大震(五)——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歷程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中國人從未在傷痛面前停滯,而是銘記歷史堅強前行。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是汶川大地震交給我國地震觀測工作的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中國地震局向國家提出了建設地震烈度速報和地震預警工程的建議,一些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地震預警設備研製和試驗工作。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2020-05-14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驚世之災雷霆馳援人命關天撤離危境 情滿後方 汶川地震十二年,回望悲痛,致敬重生。有愛,就有希望!
  • 會寧作家長篇小說中的會寧百年大地震
    編者按:2020年農曆十一月初七是民國九年海原大地震百年紀念日。特摘發王維德先生的長篇小說《隴上人家》第一章,真實地再現當年震驚中外的這一人類災難,以示紀念。等地震過後,他們這才發現這條地縫長兩千多米,寬一尺有餘,深不見底,貫穿於柳家岔當灣,如果地震持續時間再長一些,有可能柳家岔也會像西吉縣党家岔震湖一樣山走地陷,山河移位,變成堰塞湖,人為魚鱉。這條地縫,雖經過百年的耕作填埋癒合,到現在還清晰可見。老秀才二叔柳如璧主持了全族會議,處理善後事宜。
  • 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沉睡百年,美專家:加州或迎來地震集中式爆發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是世界最大、最長、最活躍的斷層之一,貫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此外,聖安地列斯斷層與另外兩條斷層(San Jacinto和Hayward)相互交錯,成為滑動率最高的三個斷層。
  • 靖遠民國九年大地震100周年祭(一)
    9.地震的周期:關於民國九年甘肅大地震的周期,有權威資料研究顯示,該周期有300年之說。上一次是在300年前的明末。再上一次,在距今700年前的元朝了。這幾次大地震的震級都差不多。那麼,預計今後200年,靖遠、海原一帶該是又有類似民國九年的特大地震發生。了解了這些,則有助於及早做好防禦工作。
  • 「老王說隴史」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
    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1920年海原大地震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時光雖然過去了一百年,但留給人們的慘痛記憶,卻至今未能磨滅。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地震共造成約27萬人遇難,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毀滅性地震,也是中國震級最高、震中烈度最大、災害最重的地震之一,時稱「寰球大震」。
  • 高雄發生百年最大地震 相當於4顆原子彈威力
    高雄發生百年最大地震 相當於4顆原子彈威力   高雄百年最大震罕見潮洲斷層錯動  臺灣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呂佩玲說,根據歷史資料,高雄地區自1900年以來,今天的地震規模最大,相當有4顆原子彈威力,上一次高雄最大地震發生在1902年,芮氏規模6級。
  • 患難與共 百折不撓|唐山大地震44周年祭
    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轉眼,那個叫「震生」的孩子已經44歲。時間流淌,歲月卻難忘。2010年由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家四口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生離死別的故事,為觀眾重現了天塌地陷的沉痛場面。母親不得不為壓在一塊水泥板下的姐弟命運作出選擇,但不論如何,選擇的當下,她已然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三十二年過後,姐弟二人在汶川地震救援現場相逢,回到家中,內疚多年的母親用下跪的方式向女兒道歉,二人終於釋懷。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唐山大地震41年祭|23秒·24萬生靈·一座城·死與生
    大地震後,唐山一片廢墟大地震後,唐山一片廢墟唐山地震後,新華路房屋幾乎全部坍塌是時,人正酣睡,萬籟俱寂。突然,地光閃射,地聲轟鳴,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數秒之內,百年城市建設夷為墟土。大地震後被震彎的鐵路
  • 卓南生:再談「明治百年祭」論爭與日本走向
    與東京奧運年會和大阪萬國博覽會五彩繽紛的大演出相比較,「明治百年祭」也許規模不算龐大,但論其影響卻是不可低估的,因為它牽涉到如何評價近代日本百年史的嚴肅與敏感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