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件小事,她足足罵了魯迅幾十年,連胡適都看不下去了

2021-01-11 歷史戰爭

魯迅作為我國近現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及其本人自然也是家喻戶曉,許多人對魯迅又愛又恨,愛的是魯迅剛正不直的性格以及其筆下那獨特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恨的是魯迅嘴上不饒人,民國時期魯迅懟過的大師簡直不計其數,蘇雪林便是其中之一。

蘇雪林是民國的一位教育家,文學家,曾經在武漢大學,國立安徽大學擔任過教師,也發表了如《青鳥集》《屠龍集》等作品,在當時也算是一位才女,只不過名聲不如林徽因,陸小曼這些人。

蘇雪林考上北京高等女子師範的時候,恰好是五四運動剛結束不久,全北京都充斥著一股蓬勃之風。蘇雪林運氣也很好,因為她的老師皆是赫赫有名之輩,比如說胡適,李大釗,周作人。

蘇雪林讀書的時候受到了魯迅弟弟周作人的影響,酷愛閱讀魯迅的作品,從此變成了魯迅的粉絲。1928年3月,蘇雪林在出版自己第一部作品《綠天》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書寄給了魯迅,並在扉頁上面寫上了「魯迅先生校正學生蘇雪林謹贈」這樣的字樣以表達她對魯迅的尊重。

實際上,這一切都是蘇雪林對魯迅盲目的崇拜,魯迅壓根就不知道蘇雪林長什麼樣,頂多偶爾聽自己弟弟周作人提上幾句,就連魯迅的地址也是蘇雪林從周作人那裡要來的,蘇雪林把魯迅當成老師,可魯迅卻不認識蘇雪林這個學生,這就導致了之後蘇雪林對魯迅愛而轉恨。

同年7月7日,北新書局的老闆李小峰設宴邀請了一些當時跟北新書局有合作的一些優秀作者,其中包含魯迅,鬱達夫,林語堂,蘇雪林等。蘇雪林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宴會,而她有資格參加宴會要得益於她之前出版作品《綠天》的火熱。在得知蘇雪林便是《綠天》的作者後,包括林語堂在內的眾多作家都深感後生可畏,對蘇雪林讚不絕口。

在得知蘇雪林是魯迅的粉絲後,李小峰便帶著蘇雪林去找魯迅,蘇雪林見到偶像自然是激動萬分,一邊自我介紹,一邊上前準備跟魯迅握手。魯迅當時只是淡淡看了蘇雪林一眼,沒有做任何寒暄,便走了過去,這讓蘇雪林備受打擊,開始了對魯迅的粉轉黑。

實際上,魯迅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便是對熟人,魯迅有時候也會表現得很冷淡,更何況魯迅那會壓根不知道蘇雪林是誰,自然不可能太過熱情。

在魯迅去世後,蘇雪林開始瘋狂的抨擊或者說是抹黑魯迅,她用各種難聽的語言來描寫魯迅的為人或者事跡,從不認真閱讀魯迅的文章,卻大肆批評魯迅所寫的作品,足足罵了魯迅幾十年。就連蘇雪林曾經的老師胡適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曾特意當面找到蘇雪林告訴她:「凡論一人,總須持平,魯迅自有他的長處。」

然而蘇雪林卻根本聽不下去,她後來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魯迅一輩子運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筆,讓別人吃他苦頭,我現在也叫這位紹興師爺吃吃我的苦頭,不算不公道吧?」

因為一次碰面,蘇雪林對魯迅由愛轉恨,不得不說她實在是有些小肚雞腸。但有些專家也認為,蘇雪林抹黑魯迅其實是在給自己提高名氣,因為她在魯迅生前一直在誇魯迅,魯迅剛死她就抹黑魯迅,如此反差,是為了吸引眼球。

相關焦點

  • 胡適與魯迅,那些有關愛與不愛的小事
    胡適的「讚不絕口」和梁實秋的哂然,對象不是蛋炒飯,只怕是江冬秀。文藝作品裡,常常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來表達愛意,事實上,愛與不愛,更多地體現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愛一個人,會把關於她的點滴作為,都當成豐功偉績,討厭一個人,也會從細枝末節上,感受到如泰山那麼巨大的不能忍。比如魯迅之於朱安。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她稱胡適是恩師,叔本華是摯友,卻罵了魯迅半輩子,只因這點小事
    她稱胡適恩師,叔本華是摯友,卻罵了魯迅半輩子,成為罵魯第一人魯迅先生作為文壇巨匠,文筆一直是以風趣幽默但又犀利冷雋而著稱,對當時的封建禮教和社會現象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有著強烈的批判態度。因此他也被認為是文壇上的「罵人」高手。
  • 令魯迅先生難以忘懷的一件小事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問:到底什麼樣的事才叫做小事?什麼樣的事又叫做大事呢?對於一件小事我們沒有任何的概念。但是,如果一件事被稱為大事,事情的性質往往是相當嚴重的。通常情況下,這這件事肯定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正是因為人們只重視大事,往往忽略了事件本身隱藏的最微小的細節。
  • 讀《一件小事》有感——魯迅
    魯迅的文章大都深刻犀利,讓人望而生畏。寥寥幾句便能揭露中國官僚的通病: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昇平,還粉飾黑暗;亦或是慷慨激昂地抒發內心的雄心壯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魯迅是怎麼罵人的,言辭犀利不帶髒字,但是讓被罵的人想吐老血
    魯迅是怎麼罵人的,言辭犀利不帶髒字,但是讓被罵的人想吐老血要說中國歷史上,那個文壇的人物最活躍,魯迅先生肯定是要佔據一席地位的。民國年間被魯迅先生罵過的人不說太多,一百餘個還是有的。管你什麼手持重兵的軍閥大員,還是頗有聲名的文壇才子,我魯迅看你不爽,覺得你的事情做得不地道,我就要在文章裡罵你。正如魯迅先生在自己的日記裡寫的,看到有的人做的事說的話寫的文章實在是有氣,就像罵他,不然心裡覺得過意不去。魯迅先生雖然將唾沫噴遍了一眾有頭有臉的人物臉上,但是他的文字裡卻沒有半個髒字,但字字誅心,讓人忍不住吐三口老血。
  • 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魯迅嚴肅發問:孫悟空的原型是誰?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時期的吳承恩,從他成書到民國已經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孫悟空"到底姓甚名誰的問題,難道是古人都沒有好奇心?還是大家都知道悟空是誰?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罵,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的一生
    但一生「罵天罵地」的魯迅卻遇到了一個對手,他就是中國文壇的另一位巨匠——郭沫若。 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極高的文學家,郭沫若的才情、學識和成就絲毫不比魯迅低,這也就成為了郭沫若敢跟魯迅嗆聲的底氣。郭沫若曾經就以「衣冠禽獸」一詞來嘲諷魯迅,原因無他,只因為魯迅的婚姻。
  • 時代落選了胡適,胡適輸掉了青年
    她懇切地向我探問胡先生的近況。我就我所知道的報告她。她聽了讚美地說:『他正在創造歷史』。」這是留美博士蕭公權晚年關於康乃爾大學的一段回憶。他提到的那位「奇女子」,正是胡適留學時的美國女友韋蓮司。韋蓮司並非不知道胡適回國後的情況,因為胡適在書信中對自己在國內的表現並不避諱。韋蓮司只是從一個中國學生那裡獲得了證實。她的讚美是由衷的。問題是,情況真的如此嗎?
  • 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5件小事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魯迅
    人性是很複雜,魯迅除了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之外,其實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另一面。其實不光是魯迅,每一位大方之家,都值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下面這5件小事,會讓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魯迅。1.「鼻公」魯迅會叫人「鼻公」,倒是很符合魯迅喜歡「懟人」的形象。
  • 白話文運動的領袖——胡適
    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為這種歷史的提示,勝於許多空理論」。(1922年8月21日致胡適信)但後來因為胡適主張青年學生埋頭讀書,少參與政治,加之與新月派文人陳源、梁實秋等的爭執,以及胡適宣揚「好政府」主義,又受到遜位的皇帝溥儀、國民政府首腦蔣介石的「垂詢」,魯迅遂與胡適分道揚鑣。從1920年代中後期到1930年代中期,魯迅對胡適成見日深,寫了不少諷刺、批評胡的文章。
  • 魯迅拒用真名罵蔣介石:文章容易寫,但上海就沒法住了
    青年導師 胡適回國時,曾表示自己「二十年不入政界,二十年不談政治」,也由此老老實實在大學裡做了幾年學問。但很快,胡適就陷入種種爭論之中。中國上世紀20年代最著名的一些爭論胡適無不參與其中。在這些爭論當中,胡適系統的將自己深受英美傳統所薰陶的思想體系暴露於世人面前。
  • 在陳獨秀眼裡,它可以和《新青年》相提並論,魯迅胡適也「愛」它
    在亞東版《自序》中,胡適寫道:「這些札記其實最初只是為自己記憶的幫助,後來因為我的好朋友許怡蓀要看,我記完了一冊就寄給他看,請他代我收存。到了最後的三年(1914年-1917年),我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用作一種『自言自語的思想手稿』……有時候一天可以寫幾千字。」
  • 梁實秋:一生跟魯迅只說過一句話,晚年對魯迅評價只有兩個字
    魯迅說,前幾年《新青年》載過幾篇描述罪人在寒地裡生活的文章,大學教授(指梁實秋,小編注。)看了很不高興,因為他們不喜歡看這樣的下流人。如果詩歌裡有人力車夫,便是下流詩歌;一齣戲有犯罪事情,就是下流戲。小說裡連車夫都寫,就把才子佳人一首詩生愛情的定律打破了。梁實秋說,周氏兄弟身為文壇盟主,勢力極大。魯迅說,各人各有他的眼光,心思,手段。他耍他的,我不多嘴。
  • 魯迅小腳夫人朱安:獨守空房41年,在魯迅身亡時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魯迅和他的妻子朱安的愛情故事,雖說是夫妻,她卻獨守空房41年。魯迅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是以筆為武器,喚醒人們愛國情懷的戰士。他與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也是被世人所熟知。許廣平當時的大多數女子不同,她自小做任何事情都有著自己的主見,她不願意裹腳並且希望自己能夠像男子一般在學堂上課。
  • 談蘇雪林:她是民國十大才女之一,為了老師胡適不顧一切
    ,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和智慧去為中國的進步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思想,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民國時代才女之一的奇女子,她才華橫溢,巾幗不讓鬚眉,但卻對自己的老師胡適先生十分尊敬,甘願付出一切,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才女蘇雪林的故事。
  • 胡適: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灣永遠地闔上雙目,留下「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因為這是代表了自由中國的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的話語,這略顯自嘲的話卻也是胡適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一生不斷挨罵,不斷獲得新罵名,從「走狗」到「反革命」,再到「人民的敵人」,他仿佛是時代的公敵,人人都可以罵上兩句。   就好像當代的微博一樣,胡適是一個接一個的頭條,是網紅,但網紅就要做好被大家質疑的準備,然而在一片謾罵聲中,胡適的本相消失了,那個提倡寬容自主、健全個人主義的胡適消失了,正如李敖所說:胡適先生走進了地獄。
  • 母親那些「最重要的小事」
    漂泊至年老的詩人歸家,他的母親又驚又喜。詩人只見自己過冬的寒衣針線密密麻麻,只見自己寄來的信件依舊如新。母親全然不顧等待的艱辛,而是去埋怨世間的紛馳,將孩兒消磨得清瘦。詩人還原了母親一件件的小事,件件無關緊要,件件又直抵人心。想來母親的樣子,其實就是這般淹沒在這樣一件件的小事中。
  • 「好好先生」胡適算得上諍友麼?
    1933年蘇雪林於武漢大學同樣,蘇雪林抱著不嚴肅的態度、不科學方法研究《紅樓夢》,動不動就對曹雪芹說三道四,橫加指責。胡適知道後,在給蘇雪林的信中開門見山:「我勸你不要輕易寫談《紅樓夢》的文字了。你沒有耐心比較各種本子,就不適宜於做這種文字。」他還從蘇雪林晚年的「目力、體力和耐力」分析,告誡她「不適宜於做這種需要平心靜氣的工夫而不可輕易發脾氣的工作」。
  • 講座|張仲民:「我的朋友胡適之」——那些年胡適的粉絲
    胡適寫出一個什麼樣的文章,發表什麼樣的言論,與錢玄同都有呼應,兩個人交往密切,錢玄同經常寫信給胡適,向胡適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意,當然有時候也有批評,但是都屬於小罵大幫忙的狀態。特別是胡適的白話詩,在美國的時候都被他的一幫朋友拿去批評,到了北大搞白話文運動,胡適又提倡寫白話詩,但他的創作當時被很多人罵,說根本不像詩,就是累積一些大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