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績效管理賦能上市公司創新發展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丁 平

績效管理與企業戰略密不可分,其核心作用是有效分解企業戰略目標,將員工行為引導到企業目標方面,在公司內部形成用績效說話的管理思維,並逐步融入企業文化。

指標設定要在系統分析公司價值流各環節的基礎上,判斷影響公司價值提升的關鍵因素,其中不僅有財務性指標,還需要更多可直接量化的非財務指標。

隨著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產生了大量的過程數據和結果數據。這些數據需要經過不斷探索,把原先不可量化的事項,通過拆解、組合,最終形成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

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傑克·韋爾奇認為: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績效管理。作為處於激烈競爭的上市公司,無不期望藉助績效管理這一有效手段,提高整體績效和競爭實力,持續推動公司創新發展。筆者結合自身組織實施該項工作的經驗,就優化績效管理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強化績效共贏理念。績效管理與企業戰略密不可分,其核心作用是有效分解企業戰略目標,將員工行為引導到企業目標方面,在公司內部形成用績效說話的管理思維,並逐步融入企業文化。運用績效管理這一工具,可以有效打通「組織目標—部門任務—個體工作」全過程的間隔壁壘,確保各層級目標方向一致。

因此,績效管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強化對員工的管理,它的目的是運用考核、激勵和壓力傳導機制,有效提高企業的效率效益,進而提高公司員工的福利待遇,最終把企業的目標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使員工與企業在發展中共同成長、實現「共贏」。

二、健全績效管理體系。在正確績效理念指導下,設置合理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是上市公司實施績效考核的關鍵。績效管理體系是由績效指標組成的評價系統,各指標需滿足內在關聯性且能完整表達績效管理要求,從而確保績效管理的精準與合理。

為此,首先需要根據公司發展階段和管理現狀,選擇合適有效的績效管理工具,將基於戰略需要的績效目標準確定義為可量化關鍵指標。其次,對關鍵指標進行層層有效分解,併合理確定指標權重。第三,按照全員績效管理要求,針對不同類型人員設定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績效指標。第四,上市公司的績效管理,要與企業戰略、企業文化、考核分配等多方面工作有效結合起來,依託信息系統對管理的過程和結果實行全方位跟蹤問效。第五,規範績效管理操作流程,通過目標確定、輔導溝通、定期檢查、結果應用、目標提升等的持續循環過程,將價值標準、價值驅動因素及各級目標轉換為日常決策和有效行動,並根據實施情況及時優化調整,確保自上而下的目標和任務形成有機銜接,使公司的各個層面能夠緊密合作。

三、優化績效管理工具。目前的績效管理往往對短期結果性指標比較關注,而對長遠性和過程性指標比較忽視。創新績效管理方法,就是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儘可能做到過程管理與目標管理並重、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兼顧、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並存。在企業普遍採用的關鍵績效指標工具基礎上,優化績效管理工具選擇,運用平衡計分卡,有利於企業將戰略目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長期目標著手,克服短期行為,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溝通、促進協作。

每個部門可以根據戰略分解目標,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等多個維度選擇指標進行考核評價。指標設定需要由熟悉財務、業務、信息技術等人員共同參與,在系統分析公司價值流各環節的基礎上,判斷影響公司價值提升的關鍵因素,其中不僅有財務性指標,還需要更多可直接量化的非財務指標,特別是要重視提煉能體現績效發展趨勢的指標,如合同額、客戶續籤率、新客戶數量、創新業務佔比等。

四、精準提煉績效指標。基於公司戰略精準提煉績效指標是績效管理體系的核心和重點。目前,很多企業的績效管理還處於較為單一的財務指標和輔以主觀評議指標階段。業務部門績效指標設計相對比較容易,往往可從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中提取,難的就是有些業績指標無法直接獲取,需要設計一些職能體系的指標。

隨著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產生了大量的過程數據和結果數據。這些數據需要經過不斷探索,把原先不可量化的事項,通過拆解、組合,最終形成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當然在提煉績效指標時,還需要處理好績效管理精細度與管理成本之間的關係。對績效影響度較大的關鍵崗位,應有針對性地設定對應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其他崗位可採用標準化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五、統籌獲取績效數據。績效管理存在於上市公司各項生產經營環節,所需數據體現在財務、業務、人力資源等各類信息系統中。績效指標可量化程度完全取決於信息系統的支撐力度,應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前後臺數據,廣泛挖掘、提取符合平衡計分卡或其他績效管理要求的可量化的指標,並通過不斷升級信息系統收集到更多必要的過程數據,解決原有部分績效指標不可量化問題,不斷提高績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績效指標獲取涉及眾多系統的數據源,可能牽涉到多個部門,還會出現同一指標在不同部門有不同數據口徑的情況。因此,必須統籌好不同系統、不同數據源,並統一績效指標涉及的數據口徑,才能保證績效管理指標設計的合理性。

六、全面建立績效掛鈎機制。運用績效管理形成的評價結果,全面建立績效與收入掛鈎機制,有利於企業促進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聯動,推進戰略目標的高標準實現;有利於企業樹立以績效為重的用人導向,搭建公平的人才競爭平臺;有利於企業合理有效拉開績效獎勵的分配差距,體現效率優先、以貢獻者為本的分配原則。

在對績效優秀員工給予獎勵分配政策兌現外,企業還要在職務晉升、加薪、嘉獎、成長機會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激勵,強化績效激勵的正面引導作用。同時,企業要對績效管理相關情況在一定範圍內公示,讓員工在可比範圍內建立績效標杆、尋找自身差距、改進工作技能,實現從「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轉變。

綜上,上市公司必須十分重視績效管理體系建設和優化,不斷提高績效指標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強化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做好績效管理總結分析,切實提高績效管理成效,促成組織價值和個人價值最大化,最大限度調動員工創新積極性、能動性,從而更好地適應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賦能公司可持續創新發展。

(作者工作單位系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

相關焦點

  • 範恆山:順勢應時推進企業績效管理創新發展——序《目標傳導式績效...
    與現代公司制度發展相聯繫,「二戰」後盛行於美國等的企業內部「職工持股計劃」,在計時計件工資等激勵之外形成了股權激勵,依此推動企業職工以僱員和僱主雙重身份盡力為企業工作,而這也成為了西方所謂「人民資本主義」理論的重要實踐依據之一。
  • 持續績效管理:創新佔主導地位
    績效管理就是管理。換句話說,管理績效的過程就是我們作為管理者的工作。它不是人力資源部門夢寐以求的東西(至少不應該是),當然也不是軟體廠商發明的東西。它必須反映出你想要經營公司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它如此複雜。
  • 中煤大同能源公司以先進黨建文化為創新發展賦能
    提升公司工作作風,公司黨委對不作為、不擔當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形成了安全生產穩中向好、經營管理穩步提升、工作面貌煥然一新的良好局面。鑄魂強基的黨建,凝聚開拓創新勢能。該公司將黨建作為企業發展的魂,把黨建工作融入公司的規範化建設和經營管理全過程中,把握企業發展戰略和方向,為實現公司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強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
  • 績效管理難落實?一文讀懂績效管理應如何破局!
    因此,績效管理的特點:1)績效管理強調組織目標、個人目標的一致性;2)強調組織和個人同步成長、共同提高,形成「多贏」局面;3)在績效管理的各環節都要管理者、員工共同參與賦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它可以在公司內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能有機地將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整合於一體。設計績效計劃要與與戰略規劃、資本計劃、經營預算計劃、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程序緊密相連,配套使用。
  • 江西財大經管學院舉辦江西省高校2020年「預算績效管理創新·數智...
    11月20日上午,由江西財大經管學院主辦,江西佳誠匯尚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預算績效管理創新·數智高校建設探索」研討會開幕,當日下午,研討會在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了第二階段議題。該院院長王金海、副院長陸宇海、財務部主任白雲和來自全省高校的一百餘位財務處長參加會議。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創新賦能財產保險反欺詐分論壇...
    12月6日,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召開,以下是在「科技創新賦能財產保險反欺詐分論壇」上的嘉賓觀點。  三地上市—打造中國公司治理的「太保樣本」聚焦科技體制機制優化和長期能力建設,實現科技效能、數據服務和創新機制突破,重點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推動科技市場化改革、建立科技合作生態圈,通過變革科技生產方式、加快數據化運營、建立大數據系統,激活科技賦能新動力。三是把握重點區域發展政策機遇。
  • 別妖魔化績效管理!創造績效是企業組織生存的根本
    績效管理發展到了新一輪的創新階段,不是末路,而是新階段的開始。作者 | 彭劍鋒 華夏基石集團董事長來源 |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1-THE FIRST-如何推行績效管理,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命題績效考核與管理是中槍最多的管理領域,大有將績效管理妖魔化趨勢。
  • 天士力集團:創新財資管理,賦能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同時,天士力集團致力以智能醫藥製造推動產業發展,其在研發方面投入成本較高。另外,新藥研發項目從實驗室到新藥上市,其周期往往極其漫長,佔用資金成本高。集團亟須優化資源配置,創新財資管理,推動集團的快速轉型和升級。業財融合,層級+矩陣式管理並行天士力集團之所以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財務管理強大的支撐。
  • 上海領燦&新財富:攜手百家上市公司走進上海臨港,多方賦能共話未來
    12月22日,由新財富主辦,上海臨港(600848,股吧)承辦,上海領燦協辦的「第十七屆新財富金牌董秘評選專家委員會年度論壇暨百家上市公司走進臨港」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如期召開。近百家上市公司董秘薈萃一堂共同探索臨港新片區與創新產業的發展路徑,並圍繞第十七屆金牌董秘評選規則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賦能董秘職群高質量發展。
  • 深度洞察|科技如何賦能上市公司構建「雲」上生態鏈
    ——這是一位財經領域資深媒體人談到此處發出的感慨,確實,自年初以來,香港上市公司的線下會議,不管是股東會、業績說明會還是投資者交流會等等,都不再能常規地舉辦了。這就是香港上市公司在今年疫情影響下的普遍現狀。「不過現在港股上市公司的業績發布會很多都轉向線上舉行,也挺方便的,不用來回跑了。」這位媒體人補充道。
  • 績效管理: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的程序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對員工的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宗旨在於:1、考察員工的工作績效;2、作為員工獎懲、調遷、薪酬、晉升、退職管理的依據;3、了解、評估員工工作態度與能力;4、作為員工培訓與發展的參考;5、有效促進員工不斷提高和改進工作績效
  • 績效管理:績效管理體系、關鍵績效指標、關鍵流程及具體操作過程
    ,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總是將公司遠景目標和戰略轉化成各個層次的績效考核指標。第四、企業管理的標準化統一規範了公司的績效考核指標和績效管理流程,全公司採用統一的「術語」,幫助界定各級組織的責任範圍。第五、以績效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充分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加強責任心。
  • 第五代管理:VUCA時代賦能企業破局增長的奧秘
    以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上市公司為例,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數據,截至2020年1月1日,中國上市公司共7343家,但上市公司80%營收並不理想,只有20%盈利。而疫情之後,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 Q1A股上市公司增速創下歷史新低-7.74%。儘管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發展解決之道,依然收效甚微。對企業而言,不變無異於等死;如何變,卻無解。
  • 管理的五項新職能:變革、賦能、激活、連結和協同
    第一個要導入的新職能,就是「變革」,過去穩態的社會結構和企業環境,管理者站在一個靜態的時空範圍內做管理就可以了,但是現在變是不變的主題,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逐步多維化,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甚至現在的疫情,都會對企業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應該怎麼辦?唯有堅持創新,不斷變革,才能擺脫不確定性的環境制約。
  • 金融創新:菜鳥驛站賦能快遞公司
    今天在做五道口田軒老師的,布置的期末考試作業,最後一道論述題,對於國內資本市場有哪些特徵,有利於激勵技術創新,哪些不利於?首先企業經濟增長創新主要包括技術創新和進步,相對於而言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沒那麼的重要,技術創新可以通過利用金融的手段,金融的方法,金融的工具,去實現企業技術創新。
  • 無績效,不管理!彭劍鋒教授深度解析10大績效管理工具的選擇與場景...
    這種做法減少了管理人員為獲得當期較高的EVA而削減此類支出的動機,有利於防止經營者短期行為的發生,鼓勵他們做出能為企業帶來長期業績和發展的行動。 通過比較本企業的績效和行業裡面最優秀的企業之間的差距,然後研究這些優秀企業為什麼能創造高績效,它們有哪些最優實踐,然後去學習它,去模仿它,並最終超越標杆。在學習模仿的基礎上去改進、去超越、去創新。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在行業裡面處於二流三流的企業,向一流企業去對標對齊。   對標的思想由來已久,但將標杆管理作為企業追求卓越的系統管理方法來研究和實踐的,始於美國施樂公司實施的對標管理。
  • 苗英偉:創新賦能創業,做好城市創新發展服務商
    在苗英偉看來,先解決企業在創業路上的困擾是推動城市創新發展的第一步,這樣創新成果才能更好地銜接,進而賦能城市的創新發展。(上海嘉定雙創街開街儀式)多樣化的企業入駐,讓企業的不同需求得以滿足,同領域的企業匯聚,便可以高效產生集體智慧。這種集體智慧不僅可以給予產品以靈感,更能讓企業獲得對領域的全面認知,擁有「預見」能力。
  • 上海國際集團: 創新賦能 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為支持市屬金融機構做優做強,上海國際集團還出資近350億元支持浦發銀行定向增發與可轉債發行、國泰君安H股配售與可轉債發行,增強資本和經營實力,積極支持上海農商銀行上市。2018年3月,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批准,上海國際集團成為全國五家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試點之一。
  • 金蝶s-HR與北大縱橫戰略合作,強強聯合,共同賦能人力資源管理科技...
    本次活動邀請到來自北大縱橫、前華為大學、金蝶s-HR、法大大和中國外運及河鋼唐鋼六位人力資源業界大咖,共同解讀人力資源發展趨勢與洞見,探討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與變革,分享標杆企業人力資源數位化轉型最  佳實踐。
  • 深圳市智慧國資績效管理系統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10月28日,深圳市智慧國資績效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籤約儀式在深圳投資大廈舉行。市國資委副主任胡朝陽、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市國資委考核分配處、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戰略發展研究處負責人,投控公司、深業集團、地鐵集團、能源集團、特發集團等10家直管企業領導人員出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