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現明代蜀世子寶金印 系國內首枚

2020-12-27 新京報網

據央視新聞消息,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結束。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本次發掘工作前後歷時3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進一步了解遺址分布範圍及文物分布規律為目的,開展相關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總計出土各類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件,主要為金銀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印臺邊長10釐米,厚3釐米,含金量高達95%。「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為明代親王嫡長子。從印文可知,這枚金印為明代蜀王世子所擁有,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徵,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蜀世子寶」是國內首次發現明代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本次考古發掘進一步確認了江口遺址為古代戰場遺址的性質,搶救和保護了大批珍貴文物,對遺址本身尤其是文物分布規律的認識取得了重要突破,對未來遺址的全面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 賈聰聰

來源:央視

相關焦點

  • 考古新發現!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國內目前唯一明代世子金寶實物
    近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發掘結束。本次發掘工作前後歷時3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總計出土各類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件,主要為金銀器。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枚印面鑄有蜀世子寶的金印。
  • 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出土文物10000餘件 「蜀世子寶」國內唯一
    4月29日上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重磅消息,此次發掘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 紅星新聞走進江口沉銀遺址大回顧:3次考古,超5萬件文物出水……
    4月29日,在江口明末戰場遺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以下簡稱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來自蜀王府16斤重的「蜀世子寶」金印風頭無兩,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其實,不止是這次,從2017年開始,江口沉銀遺址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
  • 當考古遇上「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新華社成都5月4日電 題:當考古遇上「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新華社記者童芳  繪製3D藏寶圖、金銀文物上演變形記、文物在水下300多年的運動軌跡……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巖近日告訴記者
  • 四川「江口沉銀」再度取得重大發現!16斤重蜀王世子金印重見天日...
    圖據川報觀察,郝飛/攝300多年後這枚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終於重見天日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枚完整的明代藩王金印明代以前沒有這麼大的清代有與它重量接近的,非常難得!江口沉銀遺址如此集中出水明代王府文物目前在國內也找不到第二處這對於研究朝代和政權更迭很有意義▲ 出土文物。
  • 網絡大v「考古君」:主持江口沉銀遺址發掘,「數錢到手軟」
    劉志巖本科畢業於廈門大學,研究生畢業於復旦大學,後來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2017 年,劉志巖受命作為領隊,主持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考古君」誕生記「考古君」最初為人所熟知,還不只是因為戰鬥在考古第一線,更是因為他還戰鬥在網絡考古科普的第一線。
  • 趕枯水期、包車接人……江口沉銀等重大考古項目復工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在博物館有序開放的同時,一批考古工地已經先行復工。目前,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次發掘、陝西西漢霸陵遺址等考古項目和上海博物館東館等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國家文物局表示,各地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進展。
  • 江口沉銀世子印含金95%重16斤!那皇帝的金印……不敢想像
    張獻忠兵敗江口沉銀的傳說代代相傳,後人們無數次的前往川西地區尋寶,卻始終不見寶藏蹤影,於是這段傳說的真實性成了迷。直到2005年4月,彭山縣在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過程中挖出7枚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在之後的挖掘工作中也陸續發現銀錠、金幣等價值連城的文物。陸續出土的文物證實了「江口沉銀」傳說的真實性。
  • 從「江口沉銀」文物談張獻忠大西國錢幣的前世今生
    今天上午,四川省文物局將就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再次舉辦新聞發布會,此前考古發掘工作已確認了明末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發生地。「江口沉銀」的考古發掘活動也讓「西王賞功」這一聲名遠揚的古錢幣「五十名珍」,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出自明末義軍的「西王賞功」、「大順通寶」是對大西國那段短暫而激蕩的歷史的見證。
  • 快來看看江口沉銀地風雲
    「江口沉銀遺址」成果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多年的開發與保護中,此地帶火的不僅是沉睡數百年之久的金銀文物,還有伴之而來的發展機遇。有市民曾經花幾千塊錢買下的老房子,如今有人開價幾十萬元。不過市民並不輕易將房子轉手,在他們看來,這裡隱藏著商機。
  • 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滿眼真金白銀,圖9珍寶曾以800萬元盜賣
    【發掘現場】2015年,經過考古專家的確認,最終認定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就是當年張獻忠沉銀的地方。消息傳開出,無數盜墓賊躍躍欲試。 【五十兩重的銀錠】據報導,張獻忠沉銀遺址於2017年初和2018年初,兩度發掘,先後發現了4萬多件珍貴文物。
  • 楊展與「江口沉銀」
    這就是明末歷史上著名的江口之戰。2005年4月20日,彭山縣江口岷江河中挖出了7枚明代銀錠和一個長118釐米、外徑18釐米的木鞘(為2個半圓形木樁將內挖空,然後合在一起,裝銀錠於內,兩頭用鐵箍箍緊)。一枚銀錠有「沅陵縣徵完解司載充兵餉銀五十兩崇禎十年八月□日銀匠姜國太」的銘文,其年代在江口之戰前。銀錠形制大小又正好能重疊放在木鞘內,由此證明了這7枚銀錠確是張獻忠所有銀錠。
  • 張獻忠江口20億沉銀浮出水面,但李自成藏寶口訣至今無人能解
    之後幾經戰亂,江口尋寶沉寂下來,只剩下石龍石虎的口訣在傳唱。2018年,江口沉銀古戰場遺址榮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20年,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成果發布,一方斷為四塊,重達16斤,含金量達95%的蜀世子金印出水,驚豔世人。隨著考古發掘範圍的不短擴大,想必有更多的珍寶浮出水面。但是江口沉銀就是張獻忠的全部寶藏了嗎?
  • 「3D藏寶圖」 讓江口沉銀古河道重見天日
    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東南岸30米,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古河道已經被科研人員確定。3月22日,正參與江口沉銀二期考古發掘的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地學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團隊(以下簡稱探測團隊)宣布: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該團隊已繪製出了一幅覆蓋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3D藏寶圖」,為江口沉銀古河道的準確定位提供了科學依據。
  • 有哪些曾經被人懷疑的歷史事件,最終被考古發現證明了的例子?
    然而傳說跟歷史往往就隔著一次考古發掘。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四川省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2017年1月5日該考古項目正式啟動,同年3月15日,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共出水文物超10000餘件,從而證實張獻忠的沉船寶藏這則傳說是真的,應證了那句古話,古人誠不欺我也。
  • 江口的伏筆
    雖然武陽買茶者、武陽賣茶者、武陽吃茶者都隨鎮外岷江一去不回,「武陽買茶」的更多細節也難以再現,但那些文人雅士、引車賣漿者在茶餘擺龍門陣時定會引經據典,武陽遺韻就一次次穿越千年煙雲重現江口。在江口,還有另一道伏筆,這便是「沉銀」。近年,在江口古鎮外的岷江中挖掘出許多金冊、金印、金錠、金幣……據考證,這大多是明末張獻忠在南徵北戰中掠奪的戰利品。
  • 央視紀錄片《沉銀追蹤》來了!
    #探尋未解之謎 解封沉銀歷史# ▼ 昨晚(11月16日)22:00  紀錄片《沉銀追蹤》 登陸央視紀錄頻道、四川衛視
  • 浙江餘姚發現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的史前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將寧波地區的人類活動史和文明發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井頭山遺址位於寧波餘姚三七市鎮,東距田螺山遺址1.5公裡,2013年因廠房建設勘鑽時發現。經考古勘探進一步確認為一處埋藏很深、時代較早的史前文化遺址。